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627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docx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习题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营养:

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饲料中营养素的过程。

 

2、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在动物体内消化吸收、供给能量、构成体质以及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

动物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六类。

 

3、蛋白质: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的含氮的高分子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氮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4、氮的平衡:

是动物所摄取的蛋白质的氮量与在粪中和尿中排出的氮量之差。

 

5、必需氨基酸:

体内必不可少,而机体内又不能合成的或者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需从食物中补充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6、半必需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能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合成,如果饲料中能够直接提供两种氨基酸,在动物体内就不必耗用苯丙氨酸和蛋氨酸来合成这两种非必需氨基酸,具有节省苯丙氨酸和蛋氨酸的功用,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7、氨基酸平衡:

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及比例等于动物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8、限制性氨基酸:

指在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

 

9、蛋白质互补:

  也叫氨基酸互补作用。

将多种饲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令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相互补偿,使其比例接近鱼虾需要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现象成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10、蛋白质效率:

 用含有试验蛋白质的饲料饲喂动物一段时间,从体重增加量和蛋白质的摄取量,求得结果为蛋白质效率。

不同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不同,利用率越高,用于合成鱼虾体蛋白质的部分越多。

 

11、糖类:

 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以及水解以后能够产生多羟基醛或者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12、ɑ-糊化:

 利用高温或者其他手段使淀粉结构破坏的过程称为ɑ-糊化,糊化的作用可以提高生淀粉的利用率和颗粒料的粘结性。

 

13、糖原:

又称动物淀粉,是唯一的动物来源的糖类,分布在动物肝脏和肌肉组织中,是动物体能量贮备物质,但机体需要时,随时可以分解释放出能量。

 

14、无氮浸出物:

 是复杂的一组物质,包括淀粉、可溶性单糖、双糖,一部分果胶、木质素、有机酸、单宁、色素等。

在植物性精料中(籽实饲料),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在青饲料中以戊聚糖为最多。

淀粉和可溶性糖容易被各类动物消化吸收。

常规饲料分析不能直接分析饲料中无氮浸出物含量,而是通过减除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计算求得。

 

15、乙醚浸出物: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

粗脂肪中除真脂肪外,还含有其他溶于乙醚的有机物质,如叶绿素、胡萝卜素、有机酸、树脂、脂溶性维生素等物质,故称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

 

16、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中氢原子数目不及碳原子数两倍者,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根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食物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

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6系列和ω-3系列。

 

17、酸败作用:

 油脂在在贮存期间,受湿热光和空气中氧等的作用,逐渐产生一种油耗味,叫做油脂的酸败作用。

 

18、必需脂肪酸:

 指那些为鱼类、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从化学组成和结构看,必需脂肪酸均系含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

n-3、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即为鱼虾类的必需脂肪酸。

 

19、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

 饲料中可消化能量含量较低时候,饲料中的部分蛋白质被作为能源消耗掉。

在此种饲料中适当添加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从而减少了作为能量消耗的蛋白质含量,使之更好合成体蛋白的作用,称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

 

20、维生素:

 是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在体内不能由其他物质合成或者合成很少,必须经常由食物提供。

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一般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21、微量元素:

 在动物体内含量不超过50mg/kg体重的矿物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22、能源营养物质:

 动物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这三大营养素,这类含有能量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经酶的催化,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贮存的能量。

这三类营养素被称为能源营养物质。

 

23、总能:

 指一定量饲料或者饲料原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也就是饲料中三大能源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24、可消化能:

 从饲料中摄入的总能减去粪能后说剩余的能量,即已经消化吸收养分所含重量。

 

25、表观消化能:

 从摄入的总能中扣除粪能所得到的消化能往往比真实值要低,这种消化能称为表观消化能。

 

26、代谢能:

摄入单位重量饲料的总能与由粪便、尿以及鳃排出的能量之差,也就是消化能在减除尿能和鳃能后所剩余的能量。

即可被吸收供代谢的三大营养素所含的能量。

 

27、净能:

代谢能减去摄食后的体增热量所剩下的能量,是完全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能量称为净能。

分为维持净能和生产净能两部分。

 

28、体增热:

绝食动物饲给饲粮后,产热量增加,增加的那部分热量损失掉了,这个部分热量就叫体增热。

 

29、活动代谢:

指鱼虾以一定强度做位移运动(游泳)时所消耗的能量。

 

30、标准代谢:

一尾不受惊的鱼、虾于静水中在肠胃内食物刚刚被吸收完时所产生的最低强度的热能。

标准代谢是鱼虾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31、能量蛋白比:

  指单位重量饲料中所含的总能与饲料中总能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的比值。

 

问答题

 

1、蛋白质有哪些生理功能?

(1) 供体组织蛋白的更新、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质现状;

(2) 用于生长(体蛋白质的增加);

(3) 作为部分能源来源;

(4) 组成各种激素和酶类等具有特殊生物学功能的物质。

 

2、解释模式I=Im+Ig+Ie,并说明饲料对模式的影响。

模式I=Im+Ig+Ie中:

I代表吸收的氨基酸;Im代表用于体组织蛋白质的更新、修复以及维持体蛋白相关现状等的氨基酸;Ig代表用于生长的氨基酸;Ie代表分解后作为能源消耗的氨基酸。

式中Im、Ie是蛋白质特有营养效果,是其他营养素无法代替的,而Ie的营养作用,从理论上讲可由脂肪和糖类来代替。

鱼虾类吸收的氨基酸用于三者的比率主要取决于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被利用为Im、Ig的比例较高,用作Ie的比例则较低。

相反,则被利用为Im、Ig的比例较低,用作Ie的比例则偏高。

在配合饲料中用同一质量的蛋白质饲料源,如果适量增加能量饲料时,则利用为Im、Ig的比例大,用作Ie的比例小,对提高饲料效率十分重要。

 

3、怎样确定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

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确定需要量的方法:

(1) 蛋白质浓度梯度法,采用不同梯度蛋白质含量的试验饲料来饲喂鱼虾类,测定各试验组鱼虾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等指标,确定蛋白质需要量;

(2) 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使氮的平衡达到最高的正平衡,由摄取的氮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

(3) 使用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饲料饲养鱼虾类,经过一定期间鱼虾体内的氮的最大增加量,计算出蛋白质的最大需要量。

考虑的问题:

(1) 应考虑投饲率、氮的积蓄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问题;

(2) 考虑饲养的环境条件、饲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以及能量饲料源的组成的影响;

(3) 在实际生产中还应该考虑经济成本因素。

 

4、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各有哪几种?

鱼虾类的必需氨基酸是如何确定的?

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需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是体内能够合成的,为非必需氨基酸。

鱼类的必需氨基酸经研究确定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十种氨基酸。

而酪氨酸。

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8种是非必需氨基酸。

确定鱼、虾类的必需氨基酸常用如下方法:

1.用含有氨墓酸混合物代替蛋白质的饲料饲养鱼、虾类,观察其生长的方法;2.投喂氨基酸饲料测定体氮平衡的方法;3.用示踪原子14C的方法。

 

5、什么是限制性氨基酸?

一般饲料中限制性氨基酸有哪些?

所谓限制性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是指在饲料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鱼、虾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其相对不足的某种氨基酸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如谷类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蛋氨酸,豆粕类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苯丙氨酸等。

 

6、木桶效应与氨基酸平衡?

所谓氨基酸平衡是指配合饲料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及其比例等于鱼、虾类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这就是理想的氨基酸平衡的饲料。

鱼、虾摄取这样的饲料,吸收到体内的氨基酸才能有效的进行生物化学反应,合成新的蛋白质。

事实上任何一种饲料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达到这种理想的氨基酸平衡是不可能的。

总是某种必需氨基酸或多或少。

生产实践证明,饲料无沦缺乏哪—种必需氨基酸,都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假如配合饲料中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只能满足鱼、虾需要量的一半,那么,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再高,也要按这个必需氨基酸的半量为基准,按比例的合成新的蛋白质。

这一机理如同木桶盛水一样,其中一块桶板短缺,就不能使木桶装满水。

我们把每一种必需氨基酸比作一块捅板,多余的必需氨基酸就像组成的木桶的桶板长短不一,盛不住水一样,长的桶板白白浪费。

7、鱼虾类利用糖类的能力低,其原因何在?

  一般来说,鱼、虾类利用糖类的能力较其他动物低,其原因:

鱼类的胰岛素量不足被认为是导致鱼类耐

  糖机能低下的主要原因;鱼类的糖代谢机能低劣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而与糖代谢机能直接相关的不是

  胰岛素而是酶;鱼类利用糖类的能力又随鱼的食性、种类不同呈现出很大差异,一般认为肉食性愈强的

  鱼对糖类的利用能力愈低;糖的种类不同,鱼、虾对其利用率也不同,鱼类对低分子糖类的消化率高于

  高分子糖类,而对纤维素则几乎不能消化。

 

8、糖类有哪些生理功能?

(1)    糖类及其衍生物是鱼、虾类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2)    糖类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

吸收进入鱼、虾体内的葡萄糖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

(3)    糖类是合成体脂的重要原料。

当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储存足量的糖原后,继续进入体内的糖类则合成脂肪,储存于体内;

(4)    糖类可为鱼、虾类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

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如磷酸甘油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可用于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

(5)    )糖类可改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

当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糖类时,可减少蛋白质的分解供能。

同时ATP的大量合成有利于氨基酸的活化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了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9、脂类有哪些生理功能?

(1)    脂类是鱼、虾类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般组织细胞中均含有1%~2%的脂类物质;

(2) 脂类可为鱼、虾类提供能量。

脂肪是饲料中的高热量物质,其产热量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3) 脂类物质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当脂类存在时方可被吸收;

(4) 提供鱼类生长的必需脂肪酸;

(5) 脂类可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原料,如麦角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2,而胆固醇则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

(6) 节省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

 

10、      氧化脂肪对鱼虾带来什么危害?

如何防止油脂的氧化酸败?

 脂肪酸氧化酸败的结果产生大量具有不良气味的醛、酮等低分子化合物,不仅使脂肪营养价值和饲料适口性下降,而且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过氧化物会破坏某些维生素。

此外蛋白质的消化率也显著下降,除了饲料营养价值下降外,氧化过程中产生的醛、酮对鱼、虾尚有直接毒害作用。

防止饲料脂肪氧化酸败的关键在于改善仓储条件,缩短贮存时间,防止饲料霉变。

对脂肪量较高的饲料应加入抗氧化剂,而且应该在未氧化时加入。

11、      维生素有哪些特点?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健康、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在体内不能由其他物质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经常由食物提供,但动物体对其需要量很少。

维生素虽不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但它们对维持动物体的代谢过程和生理机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且不能为其他营养物质所替代的作用。

许多维生素是构成酶的辅酶的重要成分,有的则直接参与动物体的生长和生殖活动。

 

12、      影响鱼类对维生素需要量的有哪些因素?

 

(1)维生素在饲料中以某种不能被鱼、虾类利用的结合态存在,如谷物糠麸中的泛酸、烟酸含量虽很高,

  但由于它们以某种结合态存在,因而利用率较低;

 

(2)维生素吸收障碍。

饲料中含有适量的脂肪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而B12的吸收则有赖于胃肠壁产生

 的一种小分子粘蛋白(内因子)的存在,如果这些与维生素吸收有关的物质缺乏或不足,则会显著降低维生

 素的吸收率;

 (3)饲料中存在与维生素相拮抗的物质(抗维生素),从而削弱甚至抵销了维生素的生理功用,导致维生素

 缺乏症;

 (4)由于绝大多数维生素性质极不稳定,在饲料贮藏加工过程中往往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这种破

 坏是十分严重的。

 

13、什么是抗维生素?

其拮抗机理为何?

 抗维生素(或称维生素的拮抗物),是指那些具有和维生素相似的分子结构,却不具有维生素生理功用的物质。

它可以代替辅酶中维生素的位置,与维生素竞争和有关酶结合,从而削弱或阻止了维生素与酶的结合,使酶活性丧失。

 

14、      钙、磷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它在何处沉积?

 构成骨、齿、鳞及甲壳;钙在软组织中的生理功用有:

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某些酶的激活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的维持。

在细胞膜中,钙和磷紧密结合,由此控制膜的通透性和调控细胞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血钙过低,则使神经组织应激性提高,并导致痉挛和惊厥。

 体内99%钙和80%的磷存在于骨骼、牙齿和鳞片上;磷除与钙结合形成骨齿外,其余20%分布于全身细胞中。

磷是三磷酸腺苷、核酸、磷脂、细胞膜和多种辅酶的重要组成成分,磷与能量转化,细胞膜通透性,遗传密码以及生殖和生长有密切关系。

磷还用作缓冲液,以保持体液和细胞内液的正常pH值。

 

15、      能量营养的意义?

 有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第一需要是为了供给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鱼类当然也不例外。

鱼、虾类在其生存过程中,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各种细胞的生长、增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体组织的更新,神经冲动的传导,生物电的产生,肌肉的收缩,代谢废物的清除等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鱼、虾体内的任何—个器官都无法实现它的正常功能。

 鱼、虾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消耗了营养物质,释放了其中的能量,用于做功,另外还有一部分能量贮存于体内,其表现为鱼、虾体生长和体重增加。

 

16、      什么是总能?

如何测定?

 总能是指一定量饲料或饲料原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也就是饲料中三大能源营养物质完全氧化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总能的测定方法有两种:

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推算法。

(1)  直接测定法:

总能量一般用弹式热量计(bombcalorimeter)直接测定。

(2)  间接推算法:

通常采用根据饲料化学成分乘以营养素平均产热量的近似计算法,即为间接推算法。

 

17、      什么是可消化能?

什么是表观消化能?

真消化能?

 可消化能被定义为从饲料中摄入的总能减去粪能后所剩余的能量,即已消化吸收养分所含总能量,或称之为已消化物质的能量。

 粪能是摄入的总能在消化过程中损失量最大的部分,经由粪便排泄的“废物”中不仅有未被消化的饲料残渣所含的能量,而且亦含有少量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消化道脱落上皮细胞以及消化道分泌物所含有的能量。

因此,从摄入的总能中扣除粪能所得到的消化能值往往比真实值低,这种消化能便被称为表观消化能。

 真消化能为:

总能-(粪能-由粪中排出的代谢氮能),欲求真消化能值需将表观消化能值加以修正。

18、      什么是代谢能?

如何测定?

 代谢能被定义为摄入单位重量饲料的总能与由粪、尿及鳃排出的能量之差,也就是消化能在减除尿能和鳃能后所剩余的能量,意即可被吸收供代谢的三大营养素所含的能量。

代谢能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推算法。

(1)  直接测定法:

此法可用弹式热量计直接测定在测得饲料总能、粪能、尿能和鳃能后.即可按下式计算代谢能:

ME=GE一EF一(UE十ZE);

(2)  间接推算法:

此法假定鱼粪排泄的氮化物都是氨,根据撮入饲料总能(GE)按下式计算即可得代谢能:

(3)  ME=GE·DS一3975DP·P

式中:

DS、DP分别为所测饲料及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P为从饲料中摄入的粗蛋白质量;3975为每克蛋白质进行分解代谢时以氨的形式所损失的能量(J)。

 

19、      什么是活动代谢?

什么是活跃代谢?

两者的区别?

 活动代谢是指鱼、虾以一定强度作位移运动(游泳)时所消耗的能量,.即是鱼随意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活跃代谢是指鱼在以最大持续速度游泳时的代谢能量,它实质上是指鱼类有氧呼吸的能力。

 

20、      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体内是如何相互转变的?

 蛋白质与脂肪: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均可在动物体内转变成脂肪。

生酮氨基酸可以转变为非必需脂肪酸,生糖氨基酸亦可先转变为糖,然后转变成脂肪,脂肪在一定范围内可转变为蛋白质.脂肪组成中的甘油可转变为丙酮酸和其他—些酮酸,然后进一步经转氨基或氨基化作用而形成非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与糖类:

蛋白质可在鱼体内转变成糖类。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均可经脱氨基作用生成酮酸,然后沿糖的异生作用途径合成糖;反之,糖类可转变为蛋白质,尽管这种转变是有局限的。

实际上是由糖转变为非必需氨基酸,因糖在代谢过程中可生成酮酸,然后通过转氨基作用而生成氨基酸。

脂肪与糖类:

脂肪可转变为糖类,脂肪中的甘油可通过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DHAP)而转变变为糖类。

然而脂肪酸并不能合成糖类。

反之,糖类可转变成脂肪,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可还原生成磷酸甘油,而乙酰辅酶A则可缩合成长链脂肪酰辅酶A,然后,磷酸甘油与脂肪酰辅酶A经酯化则可生成脂肪。

5

※<习题二>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实验单元:

在实验过程可施以不同处理的最小实验单位。

 

2、处理:

 指试验水平、方法、条件等。

 

3、重复:

 在同一处理中的实验单位。

 

4、纯合日粮:

 指配制动物日粮时不用天然饲料原料,所有营养物质均由化学合成或提纯的物质提供,这种日粮就称为纯合日粮。

 

5、半纯合日粮:

 指配制动物日粮时采用部分天然饲料原料,部分采用纯化物质。

5

※<习题三>

第三章

 

名词解释

 

1、饱食量:

 

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空腹的鱼虾群一次性吃饱,其摄食量称为饱食量。

 

2、摄食率:

 

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鱼虾体的摄食量,称为摄食率。

 

3、表观消化率:

  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总摄入量和粪便的中排出量求得的饲料消化率。

其没有把粪便中来自体内的成分扣除,所以称为表观消化率。

 

4、内源指示剂:

  饲料本身含有符合指示剂要求的物质称作内源指示剂。

如酸性不溶物、粗纤维、、色源等常作内源指示剂。

 

5、外源指示剂:

  人工添加的指示剂叫做外源指示剂。

如三氧化二铬、三氧化二钇等。

 

问答题

 

1、影响摄食量的主要内部因素有哪些?

 

(1)  胃容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摄食量:

(2)  同—品种的饱食量随着体重的增加呈直线指数函数增加;然而日摄食率呈指数函数减少。

(3)  鱼、虾的摄食量与其空腹状态有关;

(4)  有些鱼、虾的食欲受其群体的影响,体行动时比单独行动时摄食量大;

(5)  鱼、虾的摄食量大小还与其对试验饲料的习惯程度有关;

(6)  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也会影响摄食量。

 

2、什么是消化率?

测定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有哪些方法?

 

消化率是动物从食物中所消化吸收的部分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表示不同饲料源的营养物质的可被消化吸收的程度。

研究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主要有两种方法:

体外消化法和体内消化法。

体外消化法是利用酶试剂或研究对象的消化器官的酶提取液在试管内进行的消化试验。

此法虽简便但无法反映体内消化的真实情况,所以缺乏可靠性,已很少采用。

体内试验法又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是测量动物对饲料的总摄入量和粪便的总排出量便可求得饲料的总消化率。

间接法的原理是在饲料中存在的或人工均匀掺入的一种完全不被消化吸收的指示剂,它可以随食物在消化道内一起移动,本身无毒,也不妨碍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且定量容易。

根据指示剂及营养成分在饲料和粪便中的含量变化,便可计算营养成分的消化率。

 

3、间接测定消化率的指示剂应该具备什么样条件?

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指示剂?

 

条件:

完全不被消化吸收,它可以随食物在消化道内一起移动,本身无毒,也不妨碍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且定量容易。

外源指示剂:

氧化铬、Fe2O3、TiO2、BaSO4、144CeCI和32P-磷钼酸铵等等。

内源指示剂:

酸性不溶灰、粗纤维、色原等常作内源指示剂。

5

※<习题四>

第四章

名词解释

 

1、饲料

饲料是饲养动物的物质基础,凡是能为饲养动物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物质或其加工产品,使它们能正常生长、繁殖和生产各种动物产品的物质,被称为饲料。

 

2、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少于18%而粗蛋白含量大于20%的饲料。

 

3、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18%、粗蛋白<20%的一类饲料,如谷实类,此外尚包括含能量极高的饲用油脂。

问答题

 

1、动物性蛋白饲料包括哪些?

其营养成分的特点是什么?

 

动物性蛋白饲料包括优质鱼、虾、贝类、水产副产品和畜禽副产品等。

这类饲料的特点是:

(1)蛋白质含量丰富,品质较好.富含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墓酸,鲜体含蛋白质11.4%~21.8%,而在干物质中蛋白质一般都在30%以上;

(2)某些种类含脂肪较多,如肉粉、蚕蛹,脂肪含量过高,容易酸败变质,应进行脱脂处理;

(3)含糖量很低,几乎不含粗纤维;

(4)灰分含量高。

这不仅是因为有肉骨、鱼骨,而且动物软组织本身灰分含量就很高,如血、肝、乳品等的灰分含量都在5%以上,特别是钙、磷含量丰富;

(5)此类饲料维生索含量丰富,特别是B族维生素。

5

※<习题五>

第五章

名词解释

 

1、饲料添加剂

是指为了某种特殊需要而添加于饲料内的某种或某些微量的物质。

2、载体

 是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地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