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548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docx

明海法师禅心三无

明海大和尚开示——禅心“三无”

各位居士、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安排我来给大家讲,我今天想来给大家讲一个题目,这个题目叫《禅心“三无”》。

《禅心“三无”》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说我们按禅的精神去生活,按祖师的教导去生活,以一颗禅心去生活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

当然一个体悟了禅的境界的人,心态究竟是怎样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我们根据祖师的教导,根据佛法的精神去描述这颗心,也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描述,有些机锋、棒喝也是在展示展现他们的这颗禅心,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讨论的这个“禅心”“三无”也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某一个角度来讨论。

通过这个角度,我们虽然可能没有明心见性,没有完全悟得这个禅心,但是我们可以现前、当下的去操作,去把握我们的心态。

禅心“三无”的第一个无叫“无忧”。

佛教对于人道众生的心态,有一个描述说人道众生是忧喜参半,在忧这方面有时又叫忧悲、苦恼。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会有忧愁,俗话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西方的哲学家也从哲学方面探索人类心态里的忧愁。

人类心态里忧愁的这一部分具有普遍性,这种忧愁的普遍性有的哲学家说那是因为每个人只要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都会面对死亡。

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就同时面对了死亡,而死亡对普通人来讲是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不用教他就知道的,这是我们潜意识里的。

从佛法来看,生活里的忧愁来源于我们的得与失,患得患失。

也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未来命运感觉到不可把握,前途难以预料。

不知你们是否注意过,有一种学问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不管是有文化的人还是没有文化的人都特别有兴趣,就是关于算命、命相的学问。

西方有西方的一套,通过星相、血型、星座等等这些特征预测命运。

东方有东方的,在我们中国就很丰富,我们知道有占卜,有用人的生辰八字叫四柱去预测还有其他的种种方法,奇门遁甲等等。

在我们的文明里面,这类学问的发达说明我们人有一种想把握自己的未来,把握自己命运的这种欲望或者说叫渴望。

当然,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人类整体上,有一个潜在的忧患意识,希望通过种种预测命运、把握未来的方法来化解、冲淡内心对不可知的未来的这种担忧。

还有象看日子;取吉利的名字等做法都反映出人们心中的忧。

一颗禅心是彻底地放下了忧愁的。

云门文偃禅师说:

日日是好日,这是禅者无忧的生活态度。

日常生活里,我们要摆脱忧愁从哪里做起呢?

我觉得首先从放下对未来的牵挂,对未来种种猜测、担心,对某件事情得与失的计较,从这方面摆脱出来。

一切未来的结果都是从现在、从当下我们的言行延伸出去的,而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很多因素是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的,我们能把握的是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所以我们只能从可以把握的地方下手,从眼前下手,由此来把握未来,这样真正把对未来的担忧变成现实的力量,可以感知,可以把握,可以确定的力量。

很多禅师,在他们的语录里不太容易看到说关于死后要生到什么世界,生到哪一个佛国的开示,原因是他已经全力以赴,已经能够完全把握住了当下,生命的一切活动他已经做主了。

他把握了当下,那么未来怎么样就已经不是问题,要问未来怎么样,问他现在正在进行的,正在进行的、正在实现的每时每刻变成现实的心念语言和行为怎么样,我们就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我们的未来不会因为一个不可知的神灵的操纵发生奇迹。

不会有奇迹发生的,如果有奇迹,奇迹就在当下。

如果我们把握了当下的一切,在未来也不会出现完全不可预料的事情,所以禅心`三无'第一就是我们要生活在无忧之中,要有无忧之心。

无忧是指我们心里面没有对未来的牵挂。

我们在生活里每时每刻包括在打坐的时候可以关照一下,我们的心里面是不是隐隐约约有些不安?

象要考大学的学生,在高考前甚至前半年内心就开始有压力,不一定在脑子里每天都在想这件事,其实在心里面已经有很多负担出现了,那就是来源于对未来的牵挂、挂碍。

我们要时常觉察我们内心的这种负担,觉察它,然后放下它。

怎么放下呢?

放不下主要还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我们总是希望在未来出现合乎我们意愿的结果。

希望未来按照我们的设计,按照我们的理想来到,那么把这些都放下,如果你希望未来按照你的意愿来到的话,那么你应该从当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去创造这个未来!

不要光只是去担忧它,等待它。

担忧和等待对于你所期待的那个未来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障碍,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会来,你要做的只是现在不断地去准备,最后它就来了,所谓不期而至,不期然而来到,这是我讲的禅心`三无'的第一个无忧之心。

无忧的心是很轻松的,没有压力的。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病很普遍,象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得病的人特别多,而且年龄越来越提前。

前不久我接待一个年轻人,28岁,事业很成功,是一个企业家,可谓“少年得志”,他得了糖尿病。

关于这些病,我也和大夫们讨论过,他们说这些病和心里压力大,忧愁多,心里不够轻松有关系。

我自己也有体会,心理有忧愁时,人的精力,反应力都差了,工作效率也差了,一件事不会因为我们担忧它就变好,相反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禅心`三无'的第二个无叫“无悔”,悔是关于我们对过去的态度。

人的心灵很有意思,在《药师经》里讲到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俱生神,它随时都在记录我们的言行,记录我们的心念。

儒家说每个人心灵在最深层面都有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叫什么呢?

叫良知,有时简单就说叫“良心”。

在道教里,把每一个人心灵里面这个非常客观,非常全面记录我们身口意三业活动的这种能力,人格化,神化为在地狱里阎王爷殿里的一位官员,主宰我们命运的帐房先生,他是一个“会计师”,把所有人每天的每时每刻的活动都能记下来,输入到他的帐簿里,他那里有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好象一四天下所有众生的心态和言行他都能记载下来。

人死了以后,都要从他那儿过一下,“会计师”就把每一个人的帐都翻出来,提供给判官,判官再作相应的判断,你该怎么样,或者是上刀山、下油锅,或者是投生到人间亦或上升到天堂。

佛教这样描述人内心的这种能力:

人的心识分成八个层面,最深的这个层面叫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有三个意思,第一叫能藏,阿赖耶识又叫藏识,它是一个大仓库,它能够把我们身口意三业种种的活动收藏起来,叫能藏。

从它的能力,主动性方面叫能藏;第二个叫所藏,它所收集的这些信息,这些内容方面叫所藏;第三叫执藏,它不仅能收藏,而且对自己所收藏的还有一个执持,不丢失的功能所以叫执藏。

讲这么多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一个人从一生下来,恐怕生下来之前也在其内,种种的活动、行动、语言和心念的活动不用别人来关照,我们每个人自己心里都知道。

我们内心深处都有这种能力,不管当时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不管我们是主动地做、主动地说、主动地想,还是被动地做、被动地说、被动地想,种种情状,我们心里面有一个摄影机都会摄下来。

摄下来以后,形成影响我们未来身口意三业活动的很重要的资料、很重要的因缘。

我们自己内心所收集的这些信息,反过来又会薰习我们,这个薰习通俗讲就是影响。

一个人内心觉照力很强的时候,做了一件违背自己原则的事情时,虽然可能忘了曾做了这件事情,但内心并没有忘,内心会不安,自己会觉得奇怪,怎么我的心里会不安呢?

后来想一想有一件事做错了,这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内心良知的监督作用。

我们的心就是这样在逐渐地转化、变化之中。

自己改变自己,自己薰习自己。

跟外在活动形成一个不断的互动,不断地互相反馈的关系。

所以“悔”是指的对我们过去的所做,过去的所说,过去的所想或者是一个错误(这种错误总是首先会伤害别人,再伤害自己),对这些东西放不下、后悔,后悔的味道很难受。

我也有体会。

我看几乎每个人都有体会。

多多少少轻重都会有,但有句俗话: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卖。

经常我们也听别人说,某件事从头来一次就好了,再给我一次机会,但是不可能。

后悔也是使我们内心不自在,堵塞在对过去一件事、对过去自己错误的执著里面,我们的心在这一点上梗塞住了,拴住了。

那么禅心呢?

它是无悔的!

禅心是怎样做到无悔的呢?

因为它离执,它是空的,象竹篮打水,留不住。

我们说过去不犯错误的人可能是没有的或者说很少有。

那么我们怎么样从对过去的执著从这个悔心里摆脱出来、解脱出来呢?

怎么样在今后不再有悔心呢?

要想今后不再有悔心,那么从现在做起。

我们体验了悔也不错,我们体验了悔就知道当下怎么把握,当下怎么样珍惜。

禅心能够看到所谓的过去其实是不可得的,所谓的错误,所谓的罪业也是不可得的,是空性的。

所谓的福和罪是以我们内心的执著,而对我们产生作用。

所以我们的内心,这个内心不是一般的大脑的记忆力层面,是指我刚才讲的良知良能这一块,在这深处这个执持能放下,能够知道了那一切是不可得的,这个心的结解开了,那么悔就没有了,心就形成象墙壁那样,什么东西都沾不住了。

禅心就有这种特质。

我们从祖师的语录里能够看到:

禅心从来不会停留在对过去的执著、对过去的后悔里面,当然了,对我们大家来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不再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新的后悔,这个最重要!

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要把握身口意三业,使我们的生活符合佛法,符合戒律的要求。

然后呢?

能够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都能尽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义务都能完成,能够把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宝贵因缘充分利用。

比如说很多上过大学的人都会有后悔;那时上学记忆又好,又年轻,图书馆又很方便,看书却看的太少了,我自己就有这种后悔:

把很多的时间都浪费了。

那就是我身在其中的时候,当时没有珍惜那种因缘。

我们今天能学佛,得到人身、值遇佛法,有好的道场,能听闻经法,遇到佛经,遇到师父,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因缘,非常宝贵的机会。

如果我们没有充分利用、错过了,我们就会不断地增加我们的后悔。

我们在每天的生活里,要珍惜。

通过珍惜,通过奉献,不断地创造欢喜,不再创造后悔,而是创造无悔。

每一个因缘你都珍惜了,每一个人你都认真对待了,没伤害他,每一件事你都认真对待了。

现在认真的对待一件事叫敬业精神,每一个工作你都认真地去做,兢兢业业地去完成。

生活中你遇到的每一个人,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妻子,你的丈夫,你的学生,你有没有认真的对待他们呢?

如果没有认真对待的,赶紧去好好认真地对待。

这个认真对待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跟据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我们应该去做什么?

用心去做,认真去做。

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做,最后只能收获后悔,总是在不断地错过机会,不断地增加后悔。

这样,人的一生,最后结果,就是会越来越沉重,负担会越来越重,不是越活越轻松,而是越活越累。

这是讲的禅心`三无'的第二无,无悔之心。

禅心`三无',第三个叫无怨。

前面的无忧,是指我们对未来的执著,对得失利害的放不下,产生的这种心里的结。

悔是因为我们对过去放不下,对过去自己的错误、失误放不下,产生的心里的结。

无怨是指对于现在落在自己头上的一切,这个一切就很多了:

包括他人如何对待我们,包括社会如何对待我们,甚至包括了大自然如何对待我们。

怎么说到大自然呢?

比如有时我们出门,希望是晴天,结果下起雨来,有时也要骂两句。

古人讲叫呵风骂雨呀,也会怨恨天和地,包括了对自己所不能够完全把握的这个色身所出现的种种情况,比如象生病、意外事故,生活里的种种落到你头上的。

总而言之简单地说就是对我们的命运、对我们在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能够欢喜接受,没有怨也没有恨,就是指这种心态。

不仅欢喜接受,而且还应该心有感恩。

如果有人以非理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要对他心存感恩,这个是需要慢慢训练培养的,可能一下子做不到,但是慢慢地做,是可以做到的。

对非理对待我们的人能心存感恩,把他当成老师,训练我们忍辱力的老师。

对我们遇到的不符合我们意愿的,不管是大自然的情况还是生活中自己身心的种种情况,也能够认识到这一切因缘就是自己所有,就是属于自己的。

接受它,面对它,不要排斥它,我们能够正面面对我们生活里、我们命运里不符合我们意愿的这些负面的东西。

我们什么时候正面的面对它,那什么时候它就开始转化。

我们要是背对它,逃避它或者怨恨它,可能它永远都不会转化。

我们平时只是在等运气,等待好运来到,那些坏的东西过去。

所以转身面对,正面接受,是生活中一种很重要的艺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现代心理学我在报纸上看到的也是道听途说的,说有一个新的名词叫逆商。

我们知道有智商,就是一个人智力高低。

后来心理学家,说用智商去估量一个人,太单一了。

因为有人智商很高,但生活的并不幸福,事业并不成功,原因在哪里呢?

后来研究发现人们还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怎么样跟其他人配合,怎么样适应环境,怎么样训练自己的意志力,所以后来又有叫情商。

现在说情商还不够,又出现了逆商。

逆商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不如意的环境,不如意的情景的时候,他的反映能力、适应能力和转化能力。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会一帆风顺,有时会有逆风,遇到逆风的时候怎么转化它,怎么面对它,怎么利用它,这种能力是因人而异的。

有的人在顺风里成长的很好,但是遇到一点挫折,一点批评,一点困难,马上就蔫了。

这种人我们通常说他是“温室里的花”,没有经过风雨。

所以孟子讲“生于忧患”,意思是说那些经过种种的困难考验过的人,他的逆商比常人要高。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

逆商的教育和训练在佛教里面非常丰富,我们知道“六度”中有一度叫忍辱波罗蜜,就是提高我们的逆商的。

哪一个人能忍,那么那一个人的逆商就高。

真正的忍是如如不动,心都没有动过,是忍无可忍,你怎么都动摇不了他。

他一往直前,坚持不舍,这样的人的逆商可能是一百分。

在佛教里很多教育方法也是提高这种逆商的,特别是禅宗的祖师,你要问德山禅师: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他会当头给你一棒。

在中国南宋时期,日本有一个禅师弁圆到浙江来参学无准师范,冒冒失失地去问问题,他的师父一阵棒子打过来,把他打晕了而且打瞎了一只眼睛,醒过来之后,他开悟了。

当然我们就会有疑问,开悟有这么重要吗?

难道比他的一只眼睛都珍贵吗?

那开悟了的人就知道,这是他生命里根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要说一只眼睛,两只眼睛都值得。

所以他开悟了以后还给师父顶礼磕头。

回到日本以后,把他师父的像供养起来。

如果你要问临济禅师问题,也要小心些,他会突然一喝,象狮子吼一样,都是不容分说的,不跟你解释的。

不是跟你讲道理,象我这样噜哩叭嗦,一二三四讲的,上来就好似霹雳一声大喝,把你弄的魂飞魄散。

我们万佛楼开光以前,我们请云门寺的佛源老和尚来,在山门口给他接驾,很多人接他,他不跟我们走,到指月楼南边的时候,自己拐到西边去了,他不管你!

后来有人要给他磕头,因为他老人家岁数大了,拿着一根拄杖,他就用拄杖打:

搞什么!

现代人说来有点可惜,不太适应这种教学,也就是讲现代人根器不行。

别说棒喝,批评他两句就吃不消跑掉了,不等你拿起棒子他已经跑了,而这些都是培养逆商的。

现在我们讲到说无怨,我们在人生路上遇到的种种的逆着我们愿望的境界能够正面对待,能够以感恩的心对待,这并不是做作的,不是故意做作这种感恩的心,它是来源于对因缘法的体认。

什么叫因缘呢?

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因缘法,无可避免的落在我们的头上的每一件事,可以说都是最适合我们的,我们要这样去认识。

如果你遇到一个脾气很坏、很糟糕的妻子也要知道这正是你的,这个正适合你。

经常我们觉得这个不适合我,你遇到了她,肯定是你适合她。

再比如说我们现在生在娑婆世界、地球上,现在我们的地球很不安宁,经常有战争,有恐怖事件发生,我们地球的环境也越来越糟糕。

那么我们要知道,生在这个世界,生在这个国度,生在这个时代一定有它的因缘,这一切适合我们。

我们看这个地球上的战争,再想想我们的内心就知道了,原来就是我们内心的战争投射出去的,我们内心战争的根源就是是和非,各种分别。

有分别就有争论,有争论就有争斗,所以我们就会生在有战争的地方。

我们内心有瞋恨,会有忿怒,会排斥一个人,把自己的一切看的最重要,那么我们就会生在有战争的地方。

如果我们的内心完全没有瞋恨,没有排他,没有自我为中心,没有是非争论,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和睦的环境里,生在一个和平的时代,生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上,甚至也可能会生在天堂,生到极乐世界。

就是在地球上,也有国家没有战争,比如说欧洲的瑞士,根据我了解,瑞士在最近三四百年内没有发生过战争。

我想生在那个国家的人应该是有他的因缘的。

那你们会讲:

我们可以移民到瑞士去啊。

可以啊!

要能移民的话,我们都随喜。

就怕没有那样的因缘移民到瑞士。

我们与其移民,还不如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成没有争斗、没有争论、没有战争的地方,我们不用再往好地方搬迁。

那么以无怨的心去生活,心里永远是存有感恩的,面对的一切都感恩它,感激它,感谢它,无论人还是事。

不如意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老师,就是刚才我讲的德山禅师、临济禅师,给我们当头一棒喝,逼我们进步,逼我们觉悟。

所以下次你们要遇到很麻烦的人或者是讨厌的事,你就把它想成:

噢,这是德山禅师,这是临济禅师,是来训练我们、提高我们逆商的老师。

你这样去看其实就是你的老师啊!

老师有时候不一定以老师的面貌来出现,而且这样的老师你还不用给他交学费,不用给他发工资。

我们要善于学习,很多环境都可以变成老师,这一点,也是我跟着我们师父学到的。

他经常讲,要以感恩的心去面对。

我也经常冷眼旁观,看师父他做的怎么样,师父他做的很好。

我们最难感恩的就是跟我们过不去的人,给你我找麻烦的人,诽谤你的人。

我看到师父确实是真心的,不是嘴上讲或者做作的,真心的去容忍他,包容他,感谢他。

有时候,我们也在一起讨论,师父经常说:

你身边的人跟你过不去你要感谢他。

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你工作会更加谨慎,做人做事会更加认真,你会更少犯错误。

对不对?

跟你过不去的人每天肯定都会挑你的毛病,每天监督你,你要感谢他。

如果一个人长年累月的监督你,观察你,找你的毛病,我建议你真的给他发一份工资。

因为那是需要耐心的呀,要请一个人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你,挑你的毛病,如果你请我,起码我是不会干的。

一是没有那个时间,另外也很累呀。

但是我们在生活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老是长时间注意你,挑你的毛病,如果长此以往,就能培养我们长时间的不放逸,那有多好啊!

你长时间的认真,长时间的不放逸,如果他还是长时间的不放过你的话,我觉得你应该跟他交个朋友。

因为他的这种韧性,比你的这个长时间还要有韧性的话,那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所以那时就是朋友了嘛!

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事实上真正有烦恼,跟我们过不去的人都不太容易长时间,他就是烦恼现前的时候,才会跟我们过不去,如果他能长时间,他真的是在帮助你。

这是讲无怨之心,没有怨恨,没有怨言,没有怨念去生活,去对待一切。

但做到这一点很困难。

如果我曾经在一段时间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规矩,一条戒:

我要从现在开始不对任何人、任何事发牢骚,结果只坚持了一两天,很快就犯戒了。

我觉得坚持了一两天都不错,坚持一两天还是很有水平的呢。

当然你们可能坚持时间要长。

容易发牢骚的人一般都是比较注意索取,不太注意奉献,多奉献的人他牢骚少。

经常对别人不满意,总是在要求别人你牢骚就多。

总是要求别人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却没有要求自己。

要求自己多奉献就不太容易有牢骚,不太容易有怨言。

所以今天我借这个机会给大家出个题目,希望你们每个人给自己制定一条戒律:

我发誓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任何人关于任何事我不发牢骚。

心里不发,嘴上也不发,可以试一试吗?

我没有问你们做得到做不到。

显然是很难做到的,试一试,通过试能够了解自己的心,了解自己平时的生活。

如果我们平时牢骚很少,那么可以说生活的质量很高,如果平时怨言很多,说明我们生活的质量很低。

这个与我们是否有钱,社会地位高低,与我们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没有关系。

我们牢骚少,怨言少,没有怨恨,那我们就生活在净土里面,生活在快乐里。

如果我们牢骚多,怨言多,怨恨多,我们就是生活在不快乐里,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生活在地狱里。

而强烈的仇恨一个人是很痛苦的,被仇恨的人没有受到伤害,自己先受到了伤害。

所以这是今天我供养大家也是提出来跟大家共勉的。

禅心,要修禅,要有一颗禅心,首先我们要做到第一无忧,第二无悔,第三无怨。

希望你们记住这禅心`三无'。

在平时经常反观内照,现在心里是不是有忧了?

是不是有悔了?

是不是有怨了?

经常反照,经常的自净其意。

自净其意就是不断的反照,不断地把自己心里面忧、悔、怨净化,转化,放下。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面大家可以提问。

提问之一:

要做到无忧、无怨、无悔,岂不是生活得太消极了吗?

师答:

能够无忧无怨无悔你认为活得太消极,我却认为是活得积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无忧,无悔、无怨的心把对过去、现在、未来的挂碍都放下了,全力以赴于每一个当下,全力以赴于自己当下的每一件事,所以它是最现实的,最真实的,也是最积极的。

前面讲到,关于未来,我们去忧,忧也不能给我们的未来添分,增加成功的可能,关于过去的悔更不会给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快乐添分,只会减分。

所以以无忧、无怨的心去生活,那是生活在每一个当下。

每一个当下的心是非常轻松的,既是非常轻松的,也是全力以赴的。

我注意观察那些修行好的长老大德,有一些特点,就是说他们首先是禅心`三无',无忧、无悔、无怨。

另外他们总是生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精力都较常人多出很多倍,精力过人。

精力超过常人不一定是说他的健康超过常人,是心力超过常人,心可以多用,可以管很多事,成办很多事,但一点都不累,原因就在这里。

总是全力以赴地安住在当下。

前几天我见到一个比丘尼师父,江西抚州有个金山寺,她在那里修行。

她的师父印空法师,万佛楼开光时来过。

八十多岁的比丘尼师父,我看到她肃然起敬。

八十多岁了,精神非常的好。

她那个寺院在山上,每天要爬山,上下爬山。

她也在修庙,那里有三百多个师父跟着她一块修行。

我听这个年轻的师父讲:

说她们年轻人的精力都不如她,不如这个八十多岁的比丘尼师父,我说这是为什么呢?

你们有没有想过?

她说:

我注意了,她总是当下的事当下办,活得特别简单,总是非常简单、单纯,心态也是非常简单的,所以她的精力总是很好。

因为忧也好,悔也好,怨也好,都是消耗我们的心力,消耗我们的能量的。

消耗能量最快的是这些,不是别的。

她做很多事,休息时间特别短,一天只睡两三个钟头,但是精力还是很好,因为原来我就听说过,她那个地方很艰苦,山很高,还要往返,我想八十多岁的人每天爬山多辛苦呀,那么这次我见到她,很是自在。

提问之二:

对社会上一些弊端,比如造假,怎么做到无怨呢?

师答:

这个无怨是指我们对待他们的心态。

包括前面我讲的,并不意味着我们去纵容它。

为什么有假货,为什么有假冒伪劣?

去观察一下它的因缘,就知道绝非偶然。

它与我们这个时候的社会风气、人们的道德水准、信仰的失落以及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没有规范,与种种的因缘都有关系。

有这么多复杂的因缘,促成了假冒伪劣的出现,单单你去怨恨它,它就会消失吗?

不会的。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遇到任何一个负面的东西,要想到我现在能做什么,就把你现在能做的去做就行了。

你开始做的时候,它就开始转变了。

你开始做一分,它就开始改变一分。

谁能保证我们在座的各位没有推销商品的,没有在工矿企业制造产品的,在座的没准就有做这个工作的。

但是做这个工作的人到寺院来学佛,我们一起来交流心得,慢慢地他就改变了。

原来卖假货的,从此他不卖了,佛法是最现实的,绝对的现实主义。

提问之三:

如何用一个词概括无怨无悔无忧之心?

 

师答:

没有词了,无言了。

象我这样说法,应该说都是为了帮助大家一方面去了解禅师们提倡的修行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思想能够帮助大家在生活中实际地体验,体证,进入一下禅心的境界。

严格来讲这也是扯葛藤,也可以说是一种方便,方便说。

要是简单地说,我刚才也讲到过禅心永远都是单纯地安住在当下,单纯地处理当下的一切。

所以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倒觉得可以用《金刚经》里的那个词就是“无住”,就是无住之心。

用什么词无关紧要,主要是你们要能有些体会,我为了让你们比较直接地体会一点,所以我就说的很生活化,什么忧呀,悔呀,怨呀,因为这些你们都能理解,你们也会有体会。

你们也曾有过忧、悔、怨,从这里你们再来体会什么是禅心,就容易一些。

如果我直接说“无住”“无念”“无相”就稍微显得抽象了一点。

提问之四: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有时表现出来愤怒,也许会有好的结果。

师答:

很多时候会假戏真做,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最后变了,一开始的时候想假装生气一下,结果最后真的生气了。

所以你说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个无住的心,这颗禅心能做到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