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2796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docx

农业经济学教案华农

塔里木大学

《农业经济学》教案

 

适用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任课教师:

马琼、王学剑等

 

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经济学》教案

课程名称

农业经济学

课程编号

总学时50

讲课:

44学时

实验:

4学时

讨论:

2学时

学分

2.5

课型

必修课()选修课()

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马琼、石晶、王学剑、杨忠娜

职称

副教授

讲师

授课对象

农林经济与管理专业

基本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基本教材:

《农业经济学》,李秉龙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对农业经济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农业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当前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教学要求:

教学的老师要熟知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并经常到农村去调查研究,对农村的情况非常熟悉。

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要结合上课老师所讲,在课外大量阅读与之相关的资料,并做读书笔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农业现代化的相关内容;土地、劳动力和农业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问题;农产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土地如何合理利用;如何消除贫困。

教学进程

第次课

第1次课

第2-3次课

第4-5次课

第6次课

第7-8次课

第9次课

第10-11次课

第12次课

第13-14次课

第15次课

第16-17次课

第18-19次课

第20-21次课

第22-23次课

第24-25次课

授课章节

第一章导言(1—2节)

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1—3节)

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1—3节)

第四章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和水资源(1—5节)

第五章农业劳动力资源(1—3节)

第六章农业资金(1—3节)

第七章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1—2节)

第八章农业产业化(1—3节)

第九章农产品市场供求与贸易(1—3节)

第十章农业的合作经济组织(1—4节)

第十一章农业的微观管理与宏观调控(1—3节)

第十二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3节)

讨论

实验农业经济预测

学时

2

4

4

6

4

2

4

4

4

2

4

4

2

4

备注

章节

第一章导言(1—2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上课听讲外,课后还要去图书馆借几本与《农业经济学》相关的书籍。

并给学生布置做读书笔记的作业。

重点

难点

重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和内容

难点: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学时)

一、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二、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1学时)

一、《农业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二、《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农业经济学》的体系和内容

四、《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请简述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显现出哪些基本特征

3.《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二章农业农村农民(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概念和相关的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除了上课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外,还要分别请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谈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基本认识。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概念

难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2学时)

一、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二、农业的特征

三、农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农村(1学时)

一、农村的界定及特征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农民(1学时)

一、农民的内涵

二、农民问题及其演化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为什么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客观的经济规律?

2.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现阶段我国农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4.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及其影响是什么?

5.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怎样形成的?

如何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孙翔主编,中国科教兴村导论,中国农业出版社;

章节

第三章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农业现代化。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上课听讲外,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业现代化有关的一些文章。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的发展阶段和农业现代化

难点:

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的发展阶段(1学时)

一、原始农业

二、传统农业

三、现代农业

第二节现代农业的特点(1学时)

一、农业运行市场化

二、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

三、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四、组织管理逐步科学化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农业现代化(2学时)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指标体系

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人类农业生产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2.现代农业的四大基本特点是什么?

其具体表现分别是什么?

3.怎样理解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历史性的和世界性的概念?

4.为什么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5.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胡继连、西爱琴著:

《产业组织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四章农业自然资源:

土地和水资源(1—5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土地资源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明确在当前情况下,我国该如何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上课听讲外,还要求课后自学农业水资源相关的内容,并阅读与农业土地资源有关的一些文章。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的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

难点:

地价与地租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土地资源的作用与特点(0.5学时)

一、农业土地资源及其作用

二、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农业集约经营(0.5学时)

一、农业集约经营的内涵和类型

二、我国农业集约经营的意义

三、农业集约经营中的土地报酬变化趋势

四、我国农业集约经营地实现途径

第三节农业规模经营(0.5学时)

第四节地价与地租(0.5学时)

第五节农业水资源(2学时)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第五节课后自学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2.农业集约经营中土地报酬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为了获得更大的土地报酬,开展农业集约经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优点是什么?

4.开展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5.在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级差地租应当怎样合理分配?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五章农业劳动力资源(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明确我国该如何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该如何转移。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业劳动力资源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表现形式

难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中的人力资本(0.5学时)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二、农业中人力资本的作用

第二节农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0.5学时)

一、农业劳动及其特点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

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

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第三节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1学时)

一、农业劳动及其特点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内涵

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

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是什么?

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率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试述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胡继连、西爱琴著:

《产业组织制度与中国农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2月

章节

第六章农业资金(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资本的概念、作用和特点,明确我国该如何合理配置农业资本。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业资本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资本的内涵。

难点:

资本投资与农业长期增长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与农业增长(1学时)

一、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

二、资本投资与农业长期增长

第二节农业投资与资本预算(1学时)

一、农业生产投资的微观分析

二、农业企业及涉农企业的投资项目分析与资本预算

三、农业公共投资:

必要性与领域选择

第三节金融市场与农业投资融资(2学时)

一、市场利率与农业投资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性、信贷配给与农户信贷约束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罗默(1986)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本收益递增”?

该模型对认识农业长期增长及投资政策有何启发?

2.如何理解农业长期发展中,资本投入与农业技术变迁的关系?

3.如何通过互补性、协调失灵理论理解农业公共投资的重要性?

试举例说明。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章节

第七章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村生产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以及种植业经济、林业经济、畜牧业经济和渔业经济的内容。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农业生产结构概念等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生产结构概述

难点:

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生产结构(2学时)

一、农业生产结构概述

二、种植业经济

三、林业经济

四、畜牧业经济

五、渔业经济

第二节农村产业结构(2学时)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划分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

如何使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要认真处理好哪些关系?

2.林业生产有哪些特点?

3.发展我国畜牧业必须解决好哪些主要问题?

4.渔业生产的意义和特点是什么?

5.怎样划分农村产业结构?

6.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张国著:

《中国城乡结构调整研究—工业化过程中城乡协调发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月

章节

第九章农产品市场供求与贸易(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农产品需求原理、农产品供给的原理,影响农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主要因素,农产品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影响因素。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等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产品市场供求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影响农产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

难点:

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产品需求(2学时)

一、农产品需求原理

二、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

三、农产品需求弹性

四、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农产品供给(1学时)

一、农产品供给的内涵

二、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第三节WTO与农产品国际贸易(1学时)

一、WTO的原则

二、WTO农业协议

三、WTO框架下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农产品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农产品供给的特殊性是什么?

4.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

试述农产品供求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6.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十章农业的合作经济组织(1—4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合作经济、家庭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概念,以及合作经济的类型和功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与作用等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农业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业合作经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实施

难点:

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农业中的产权结构(0.5学时)

一、产权与产权结构

二、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0.5学时)

一、家庭经营:

现代农业经营的微观基础

二、我国现阶段的农户家庭经营

第三节农业中的合作经济(1学时)

一、农业合作经济的类型

二、合作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

第四节农业产业化经营(2学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点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实施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

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现代农业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我国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优点是什么?

3.农业合作经济的功能是什么?

4.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6.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实施需要认真做好哪些主要工作?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十一章农业的宏观调控(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政府职能,理解市场失灵是如何发生的,了解政府消除市场失灵的宏观调控手段。

教学要求:

学生掌握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原因,掌握政府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

难点: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2学时)

一、政府职能

二、市场失灵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政府失灵与宏观调控的科学性

第二节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和内容(1学时)

一、农业宏观调控的目标

二、农业宏观调控的内容

三、农业宏观调控的一般原则

第三节农业宏观调控手段及其运用(1学时)

一、经济杠杆

二、法律手段

三、行政手段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

如何校正市场失灵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现代农业中的政府职能是什么?

2.农业中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政府如何校正市场失灵?

3.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如何避免政府失灵?

4.政府进行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十二章农业可持续发展(1—3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理论背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等,并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分析分析农业经济政策的制定。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措施和模式

难点: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模式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背景(1学时)

一、可持续发展:

一种新的发展观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第二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措施和模式(1学时)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三节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2学时)

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模式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什么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的?

2.可持续农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3.怎样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可持续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有哪些?

5.我国倡导的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它有哪些特点?

6.试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章节

第十三章农村区域发展(1—4节)

教学目的

和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贫困的概念等。

教学要求:

学生除了掌握与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的课上所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求课后阅读与农村区域发展有关的一些文章,并进行小组讨论。

重点

难点

重点:

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及致贫机理

难点:

三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差距效应

教学进程

(含章节

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1学时)

一、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二、增长极与点轴理论

第二节中国三大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1学时)

一、三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差距效应

二、三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第三节县域经济发展(1学时)

一、县域经济及其基本特征

二、县域经济的主要功能

三、新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

第四节贫困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一、贫困的类型与标准

二、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与致贫机理

三、贫困地区地经济开发与发展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适当提问和课堂讨论。

讨论内容:

贫困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发展

辅助手段:

本章思考题

1.试述我国三大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差距效应

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应怎样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

3.试述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途径

4.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是什么?

致贫机理是什么?

5.实施扶贫战略可从哪几个方面给贫困人群提供帮助?

6.开发式扶贫包含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资料:

1.《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2.《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