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000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docx

人教版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声现象专题练习

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

声现象专题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BC

D

2.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

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得美观些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不能直接听到同伴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声音无法在太空中传播

B.小明练琴前调整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响度

C.美海军通过“蓝储金枪鱼”的预定位声呐系统搜寻马航失联飞机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4.关于声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C.击打纸筒一端的橡皮膜,让其发声,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利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的很远,能确定海底的深度

5.谭维维、张喜民和他的“老腔”团队带来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受到观众喜爱。

演员们时而低声吟唱,时而放声歌唱,“低声吟唱”到“放声歌唱”时声音的()

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

6.超声雾化器是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仪器。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声传递能量B.雾化后的药物进入呼吸道及肺内是扩散现象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也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

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中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能够传递信息

9.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上,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号子声越低沉,音调越高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越快,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0.对于下列有关的实验事例中,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A.图甲敲鼓时,可观察到鼓面上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图乙置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铃声明显减小,可直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C.图丙放在发声喇叭前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图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相同的锯条,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

D.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1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3.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14.如图所示声

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15.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1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敲打鼓面的力度来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B.在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在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置中的空气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在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直尺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8.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

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19.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

其中的空气,声

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说明光(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来源:

学科网]

21.“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

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

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______也能够传声。

2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l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

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

23.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

___改变了。

24.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

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

,用厚塑料

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

观众欣赏到的央视节目是卫星利用     将信号传到地面的。

25.

(1)如下图(左)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

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如下图(右)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26.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

两图。

27.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

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2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蔽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29.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30.下图为声速测量仪器实验装置图,声波发射器和两个声信号采集器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声信号采集器固定在装置中的A、B两点(即两个声信号采集器间的距离不变)声波发射器可以发出一个短暂的向各个方向的声波并被两个声信号采集器接收,声速测量仪的显示屏上会显示两个声信号采集器接受到声信号的时间差。

(已知Ims =10-3s,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如图甲,若把声波发射器放在A.B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ms。

(2)为了测量某房间内的声速,先把该装置放在15℃的一个房间中,将该装置按图乙组装,让声波发射器发出一个短暂的声波,显示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再把该装置放在另一房间中该装置按丙图组装,让声波发射器发出一个短暂的声波,显示屏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按图乙实验时,求声波发射器发出的声波到达A位置声信号采集器的时间;

②求AB的距离;

求另一房间的声速。

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

声现象专题练习答案

1.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BC

D

答案:

D

2.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

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得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得美观些

答案:

A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宇航员在进行太空行走时不能直接听到同伴说话的声音是因为声音无法在太空中传播

B.小明练琴前调整琴弦松紧程度的目的是调节琴声的响度

C.美海军通过“蓝储金枪鱼”的预定位声呐系统搜寻马航失联飞机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

B

4.关于声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拨动琴弦,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振动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杯子的同一位置,声音的音调不同

C.击打纸筒一端的橡皮膜,让其发声,看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利用超声波在水中可以传播的很远,能确定海底的深度

答案:

B

5.谭维维、张喜民和他的“老腔”团队带来一首《华阴老腔一声喊》,受到观众喜爱。

演员们时而低声吟唱,时而放声歌唱,“低声吟唱”到“放声歌唱”时声音的()

A.响度变大B.响度变小C.音调变高D.音调变低

答案:

A

6.超声雾化器是将药物(溶液或粉末)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仪器。

关于雾化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了声传递能量B.雾化后的药物进入呼吸道及肺内是扩散现象

C.超声波可以在液体中传播D.超声也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答案:

B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

是()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答案:

D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中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图丁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声能够传递信息

答案:

B

9.在端午节的龙舟赛上,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号子声越低沉,音调越高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越快,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

D

10.对于下列有关的实验事例中,相关解释错误的是()

A.图甲敲鼓时,可观察到鼓面上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图乙置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铃声明显减小,可直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C.图丙放在发声喇叭前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图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相同的锯条,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

B

1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B.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

D.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消除或降低声源噪声

答案:

C

12.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

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答案:

D

13.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答案:

C

14.如图所示声

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答案:

A

15.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答案:

A

1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D.深夜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D

17.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敲打鼓面的力度来探究音调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B.在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在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置中的空气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在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直尺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

C

18.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

从知识上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

答案:

超声波

19.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

其中的空气,声

音会逐渐地变小,直至消失,说明声音(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同时一直能看到闹钟的秒针在不停地转动,说明光(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不能能

20.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来源:

学科网]

答案:

振动音调空气

21.“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

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

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_______也能够传声。

答案:

固体

2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l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

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处减弱噪声。

答案:

响度声源

23.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________(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

___改变了。

答案:

声源处 响度

24.如图所示是央视“是真的吗”某期节目画面:

把塑料桶底钻一个圆孔

,用厚塑料

膜蒙住桶口,圆孔正对几米远处叠放的纸杯,拍打塑料膜,在听到拍打声的同时,会看到纸杯纷纷落下。

听到的声音是物体    产生的,纸杯被击落的现象说明声可以传递     。

观众欣赏到的央视节目是卫星利用     将信号传到地面的。

答案:

振动能量电磁波

25.

(1)如下图(左)所示,左手用力击鼓,右

手放在鼓面上,会感到鼓面振动,鼓面振动停止后,不再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如下图(右)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铃声,这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答案:

(1)振动;

(2)介质

26.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

两图。

答案:

音色;甲丙

27.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

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答案:

信息;响度.

2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了,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

(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蔽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并由此推理可知。

答案:

(1)乒乓球弹跳起来;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显示音叉的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3)空气;(4)声音变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9.如图所示,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认为四幅图中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如图A所示,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齿数越多,(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

如图D所示,吹笔帽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3)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填“变高”或“变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答案:

(1)D

(2)音调空气(3)钢尺响度变低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次声波

30.下图为声速测量仪器实验装置图,声波发射器和两个声信号采集器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声信号采集器固定在装置中的A、B两点(即两个声信号采集器间的距离不变)声波发射器可以发出一个短暂的向各个方向的声波并被两个声信号采集器接收,声速测量仪的显示屏上会显示两个声信号采集器接受到声信号的时间差。

(已知Ims =10-3s,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如图甲,若把声波发射器放在A.B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ms。

(2)为了测量某房间内的声速,先把该装置放在15℃的一个房间中,将该装置按图乙组装,让声波发射器发出一个短暂的声波,显示屏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再把该装置放在另一房间中该装置按丙图组装,让声波发射器发出一个短暂的声波,显示屏的示数如图丙所示。

①按图乙实验时,求声波发射器发出的声波到达A位置声信号采集器的时间;

②求AB的距离;

求另一房间的声速。

答:

(1)0;

(2)①声波发射器发出的声波到达A位置声信号采集器的时间为0.001s;

②AB间的距离为68cm;③另一房间的声速为32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