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6869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docx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试题及答案套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每词4分,共20分)

1.抗生素2.L型细菌3.鞭毛4.质粒5.单克隆抗体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脾

2.B细胞主要位于外周淋巴组织中的()

A.淋巴小结B.脾小结C.红髓D.白髓E.中央动脉周围弥漫淋巴组织

3.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A.IgGB.IgMCIgAD.IgDElgE

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E.C356789

5.半抗原()

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

6.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MHC类分子轻链B.MHC-Ⅱ类分子0191功能区C.MHC-Ⅱ类分子e2p2功能区

D.MHC-I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E.M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区

7.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B.小肠C.胆囊D.眼结膜E.尿道口

8.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B.G+肾形双球菌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E.人是惟一宿主

9.青霉素、头孢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C.损伤细胞膜

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10.下列细菌中,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B.大肠杆菌C.破伤风杆菌D.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

11.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E.可以丢失

1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B.特殊结构C.分解代谢产物D.侵袭力和毒素E.侵入机体的部位

1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B.菌血症C.败血症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杆菌B.霍乱杆菌C肉毒杆菌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球菌

15.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B.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C.生来就有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E.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16.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

C.破坏DNA结构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7.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索B.抗毒素C.类毒素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

18.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

E.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

19.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保护病毒核酸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20.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B.乙型肝炎C.流感D.水痘E.脊髓灰质炎

21.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B.CD2C.CD4D.TCRE.CD8

22.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E受体B.PHA受体CC3b受体D抗原受体SmlgE.抗原受体TCR

23.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前者()

A.无细胞壁B.多形态性C.可通过细菌滤器

D.依靠顶端结构吸附细胞E.对抗生素不敏感

24.B细胞表面标志中不包括()

A.EB病毒受体B.MHC-n类分子C.MHC-I类分子D.CRE.CD3分子

25.抗原提呈细胞中不包括()

A.朗罕细胞B.巨噬细胞C.树突状细胞D.并指状细胞E.中性粒细胞

26.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不包括()

A.金黄色葡萄球菌B.肉毒杆菌C.沙门菌D.白喉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

27.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

2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A.溶血毒素B.致热外毒素C.剥脱性毒素D.杀白细胞素E肠毒素

29.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中含()

A.HBsAg、HBcAg、HBeAgB.HBsAg、抗HBe、抗HBeC.HBsAg、抗HBs、HBeAg

D.HBsAg、抗HBc、HbeAgE.HBeAg、抗HBs、抗Hbo

30.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是()

A.森林脑炎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脑炎病毒D.汉坦病毒E.狂犬病毒

三、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抗原提呈细胞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CD4+T细胞识别抗原受___________分子限制;CD8+T细胞识别抗原受___________分子限制。

3.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____________菌,而被染成红色的为____________菌。

4.无菌室空气消毒常采用____________法。

5,病毒体的基本结构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又称____________。

6.正常菌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7.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化脓性球菌是____________。

9.肝炎病毒中,经由粪一口途径传播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2.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

3.简述致病菌引起的常见的四种全身感染,并各举出一种引起此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1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1分)的能抑制或杀灭(1分)其他微生

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1分)。

2.L型细菌:

失去细胞壁(1分)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2分)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1分)。

3.鞭毛:

是位于某些细菌表面(1分)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2分),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分)。

4.质粒: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1分),由双股环状DNA构成(1分),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1分)。

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1分)。

5.单克隆抗体:

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1分)的一种高度均一(1分)、高度专一性(1分)的抗体(1分).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A2.E3.C4.C5.D6.E7.C8.E9.E10.E

11.D12.D13.C14.C15.E16.C17.B18.D19.D20.D

21.C22.D23.D24.E25.E26.D27.D28.A29.D30.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APC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

2.MHC—ⅡMHC—1

3.G+G-

4.紫外线消毒

5.核心衣壳核衣壳

6.机体抵抗力降低苗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

7.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8.金黄色葡萄球菌

9.甲型(HAV)戊性(HEV)

四、简答题:

(每题l0分,共30分)

1.

(一)溶菌和溶细胞:

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细菌溶解(2分)。

(二)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

病毒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阻止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此作用称为中和作用。

(2分)

(三)调理和免疫粘附;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l)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3分)

(四)炎症介质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4a、C2a、C3a、C5a分别具有炎症介质作用,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一方面可促进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另一方面也造成组织损伤或超敏反应。

炎症介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

(3分)

2.

(1)局部播散:

病毒仅在入侵局部的细胞与细胞间扩散,引起局部感染。

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

(3分)

(2)血液播散:

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并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肤粘膜。

脊髓灰质炎病毒也经两次病毒血症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腮腺炎病毒经一次病毒血症后到达靶器官腮腺。

(4分)

(3)神经播散;如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的肌肉神经接头处,沿神经轴突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复发时沿传出神经纤维播散到体表皮肤粘膜细胞。

(3分)

3.①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入侵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2分).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0.5分).

②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在生长繁殖而致病(2分)。

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0.5分)。

③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2分)。

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可引起败血症(0.5分)。

④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肝、肺、肾),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分)。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毒血症(0.5分)。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

(一)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

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根涂黑。

1.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淋巴结内

A.深皮质区缺乏T细胞

B.生发中心生成受影响

C.胸腺依赖区T细胞数目和生发中心均不受影响

D.深皮质区T细胞缺乏,同时生发中心形成也受影响

E.浅皮质区无明显影响

2.免疫对机体

A.有利

B.有害

C.有利又有害

D.无利也无害

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

3.IgM

A.IgM在分子结构上有铰链区

B.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

C.IgG的溶血作用比IgM强

D.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

E.血清中IgM由4个单体通过了链连成四聚体

4.IgG

A.IgG以单体形式存在,广泛分布于体液中

B.IgG4固定补体的能力最强

C.IgG半衰期相对较短

D.为天然血型抗体

E.不参与ADCC反应

5.寄生虫感染时明显水平升高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补体

A.具有相应受体

B.具有抗感染作用

C.经典途径成分包括C1—9

D.体液补体抑制因子中包括H因子

E.以上均正确

7.补体经典途径的成分包括

A.C1q

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G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9.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A.抗原

B.抗原和补体

C.抗体和补体

D.补体

E.抗体

10.下列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

A.IL—2

B.IFN—γ

C.IL—4

D.IL一10

B.以上均是

11.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

A.IGFβ

B.IFN

C.SCF

D.IL—10

B.LIF

12.下列英文缩写含义正确的是

A.EPO-血小板生成素

B.IL-白细胞介素

C.SCF-肿瘤坏死因子

D.TNF-集落刺激因子

E.CSF-干细胞生长因子

13.浆细胞瘤和B细胞杂交瘤生长因子是

A.IFN—α、TNF一α

B.TNF—α、IL—1

C.IL—2、IFN—γ

D.IL—6

E.IL—6、IL—1

14.可使NK细胞成为LAK细胞的是

A.IL一1

B.IL—2

C.IL—3

D.IFN—α

E.IL—10

15.MHC—I类分子的功能

A.为CD8+杀伤性T细胞的识别分子

B.参与外源性抗原呈递

C.参与内源性抗原呈递

D.A十B

E.A十C

16.在诱发同种免疫反应中,免疫原性最强的细胞是

A.T淋巴细胞

B.富含HLA—PR抗原细胞

C.多形核细胞

D.肥大细胞

E.红细胞

17.编码HLA·I类分子基因位点

A.HLA—A、B位点

B.HLA—A、B、c位点

C.HLA—DR位点

D.HLA—DR、DP、DQ位点

E.C4、C2、TNF、21经化酶基因位点

18.仅表达HLA—I类分子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血小板

D.单核细胞

E.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19.有丝分裂原

A.刀豆素A

B.植物血凝素

C.美洲商陆丝裂原

D.细菌脂多糖

E.以上均是

20.MHC—I类分子的配体是

A.CD2

B.CD3

C.CD4

D.CD8

E.CDlO

2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分子是

A.CD4

B.VLA一1

C.PNA—d

D.E-caderin

E.CD2

22.B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E受体

B.pHA受体

C.C3b受体

D.抗原受体(SmIgM/D)

E.IL—2受体

23.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为髓系和淋巴系干细胞的是

A.IL—l

B.IL—2

C.IL—3

D.IL一8

E.EPO

24.调控I型超敏反应的是

A.巨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5.具有抗原呈递功能的是

A.辅助性T细胞

B.杀伤性T细胞

C.抑制性T细胞

D.B细胞

E.NK细胞

26.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功能

A.吞噬并清除病原微生物

B.清除衰老细胞,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C.抗原呈递作用

D.杀伤肿瘤细胞

E.以上均是

27.能分化为巨噬细胞的前体细胞是

A.单核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红细胞

28.AFP是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B1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ABO血型不符

B.抗原—抗体复合物

C.RF因子

D.抗核抗体

E.HLA抗原

29.与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直接相关的是

30.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有关的是

31.引起输血反应常见的原因是

[A2型题]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32.20世纪初,Forssman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的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

B.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

C.脉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

D.脉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

E.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

33.患者,男,30岁,受到多种细菌感染,并发现缺乏C3成分,那么在该患者中哪些由补体介导的功能将不会受到影响

A.裂解细菌

B.对细菌的调理

C.产生过敏毒素

D.产生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E.以上均不对

答案:

1.A2.E3.B4.A5.E6.E7.A

8.A9.C10.E11.B12.B13.D14.B

15.E16.B17.B18.C19.E20.D21.A

22.D23.C24.E25.D26.E27.A28.C

29.E30.B31.A32.B33.

医学免疫学模拟试题

(二)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结

E.脾

2.人类T细胞不具备的受体是

A.E受体

B.IgGFc受体

C.C3b受体

D.DHA受体

E.IL—2受体

3.关于IgA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二聚体IgA结合抗原的亲合力,高于单体IgA

B.IgA1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C.sIgA是膜局部免疫的最重要因素

D.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

E.以上均正确

4.与类风湿因子有关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5.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决定Ig的类和亚类的部位是

A.VL十VH

B.VL十CL

C.铰链区

D.DH

E.CL

7.体液补体抑制因子是

A.C1q

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各种单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

A.分子量在10万以下

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联

D.能结合补体

E.能促进吞噬

9.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不包括

A.肿瘤的诊断

B.肿瘤的治疗

C.血清Cl-含量测定

D.激素水平测定

E.细胞受体测定

10.关于细胞因子

A.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B.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C.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D.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E.以上均正确

11.既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又属于造血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是

A.IL—6受体、IL—2受体

B.IL—2受体、IL—4受体

C.IFN-α受体、IFN—γ受体

D.IL—8受体

E.IL—1受体

12.宿主的天然抵抗力

A.经遗传而获得

B.感染病原微生物而获得

C.接种菌苗或疫苗而获得

D.母体的抗体(IgG)通过胎盘给婴儿而获得

E.给宿主转输致敏巴细胞而获得

13.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A.H链和L链均不同

B.V区不同

C.L链不同

D.H链不同

E.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14.B细胞能识别特异性抗原,因其表面有

A.Fc受体

B.C3受体

C.IPS受体

D.E受体

E.SmIg

15.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

A.T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肥大细胞

E.嗜碱粒细胞

16.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理属于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Ⅴ型变态反应

17.I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以上均不是

18.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致病的抗体是抗乙酰胆碱(ACR)抗体

B.抗ACR抗体的主要作用是在补体参与下损伤骨骼肌细胞

C.它的发病与胸腺病变有一定关系

D.在病人血清中尚可检出其他自身抗体(如抗胃壁细胞抗体)

E.该病有遗传倾向性

19.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患者反复持久的细菌感染常发生在

A.新生儿期

B.出生半年内

C.1~2岁儿童

D.学龄期儿童

E.青少年期

20.慢性肉芽肿病发病原因是

A.红细胞内酶缺陷

B.T细胞功能缺陷

C.B细胞功能缺陷

D.中性粒细胞功能缺陷

E.补体功能缺陷

21.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系统称为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2.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是

A.非特异性吞噬颗粒性抗原

B.非特异性吞噬可溶性抗原

C.被动吸附抗原

D.借助表面IgGFc受体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

E.以上均是

23.致敏TC细胞的作用特点是

A.无抗原特异性

B.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C.可通过释放TNF杀伤靶细胞

D.可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E.可通过分泌细胞毒性物质杀伤靶细胞

24.TC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与下列哪种成分无关

A.协同刺激分子受体

B.MHC—H类分子

C.IL—12

D.IFN一γ

E.IL—2

25.容易引起免疫耐受性的抗原注射途径为

A.静脉>皮下>肌肉>腹腔

B.静脉>腹腔>皮下、肌肉

C.腹腔>静脉>皮下、肌肉

D.皮下>肌肉>腹腔>静脉

E.腹腔>皮下、肌肉>静脉

26.Ⅲ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A.红细胞浸润

B.巨噬细胞浸润

C.淋巴细胞浸润

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中性粒细胞浸润

27.在减敏治疗中,诱导机体产生的封闭抗体的是

A.IgM

B.IgG

C.IgE

D.IgD

E.IgA

28.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细胞上CD4抗原,荧光素应标记在

A.CD4抗原上

B.CD4单克隆抗体上

C.固相载体上

D.抗人Ig抗体上

E.某种动物红细胞上

[B1型题]

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TC

B.Ts

C.TH

D.NK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9.具有CD4分子表面标志的是

30.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起辅助作用的是

31.对多种类型免疫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是

[A2型题]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