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677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7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隧洞固结灌浆施工

作业指导书

 

审批:

审核:

编制: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第1章综合说明

1.1编制目的

根据《关于下达施工作业指导书(规程)编写任务的通知》(成水发〔2013〕93号)文件“要求工程技术系统针对公司从事的主要基础处理施工项目,整理、汇编和更新施工作业指导书(规程)”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规范隧洞固结灌浆施工作业要求、工艺流程,保障隧洞固结灌浆施工质量和安全,现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基础处理中的隧洞固结灌浆为例编制该作业指导书。

1.2编制依据

(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

(2)《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2005;

(3)《水电水利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DL/T5331-2005;

(4)《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5)《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

(6)《水电水利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5368-2007;

(7)《水电水利岩土工程施工及岩体测试造孔规程》DL/T5125—2001;

(8)《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5123-2000;

(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DL5162-2002;

(10)《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

第2章施工准备

2.1施工前期规划

工程项目施工前为保证整个工程能够按计划顺利施工,必须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资料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物资准备以及劳动组织准备。

(1)技术资料准备是施工准备的核心,主要包括:

①熟悉与审查施工蓝图,在接到施工图之后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审图,根据施工蓝图完成各部位详细施工图纸绘制、工程量计算、项目划分、材料计划等工作,仔细审查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确保图纸与施工现场相吻合;

②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通过调查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查明工程环境和施工条件,为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方案做准备;

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④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文件。

(2)施工现场准备,主要进行施工现场的踏勘,场地“三通一平”及各种临建建设。

(3)施工物资准备,主要进行施工材料、机具的准备,工艺设备准备等。

(4)劳动组织准备,安排齐备的人员,建立项目管理机构与施工队组,建立完善的质量制度、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安全文明制度。

2.2施工作业许可

(1)工程项目以及单位、分部工程开工前必须要编制开工申请报告报监理单位审批,审批通过并由监理单位发出工程开工令后才能进行工程项目以及单位、分部工程的施工。

一般情况下开工申请报告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①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审批情况;

②施工图纸、技术标准、施工技术交底情况;

③施工设备到位情况;

④施工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落实情况;

⑥材料、构配件质量及检验情况;

⑦施工人员安排及培训情况;

⑧风、水、电等必须的辅助生产设施准备情况;

⑨质量保证体系、安全保证措施已建立和健全;

⑩场地平整、交通、临时设施准备情况。

(2)进行钻孔作业时将钻机就位后,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孔位、孔向校核,确保开孔方向正确,并进行签证予以确认(钻孔许可)。

钻孔作业许可由作业机组提出申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单元、单孔或段次申报,由质检人员验收校核无误后提交现场监理工程师,待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进行钻孔作业。

(3)钻孔结束后,会同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验收,满足设计要求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灌浆许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灌浆作业许可由作业机组在灌前准备工作就绪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按单元、单孔或段次进行申报,由质检人员验收校核无误后提交现场监理工程师,待批准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

2.3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前,均应对其进行技术交底、质量交底、经济政策交底以及安全交底等培训,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文明施工满足工程要求。

(1)技术交底

新项目开工前均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质量管理部门和施工作业队及作业人员参加,并可请业主、监理、设计有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对开工项目进行全面技术交底。

讲解图纸、项目特点、作业程序、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质量交底

对所有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进行质量交底,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讲授工程总体概况和质量总体要求、质量目标、质量体系和质量制度,全面加强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对参与关键工程和特殊过程施工的人员,针对工程的工程特点,进行上岗前的再培训,使参与施工的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3)经济政策交底

项目部应制定与工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并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经济政策交底。

由经营管理部门负责讲授工程总体投标概况和成本控制总体要求、项目部经济管理政策和奖惩办法,以达到加强施工管理,降低施工成本,进一步提高项目员工收入水平,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心,创造更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4)安全交底

对所有进场员工进行安全交底,由安全环保部门讲解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水电施工建设的安全规章制度,劳动保护的意义、任务和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

施工作业队施工前根据具体生产特点和不同的工作内容进行岗前再教育,重点讲解各施工队生产特点、安全活动情况和作业中对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以及生产作业中常见的事故原因和采取的避险措施及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经验;并讲解施工队的施工任务、消防、用电安全知识等。

(5)特殊作业人员培训

特殊作业人员(如钻机、灌浆泵、记录仪操作人员等)持上岗证上岗,上岗前在现场进行培训考核,经监理工程师和厂家指导人员认可后才上岗作业。

所有培训交底均应有书面文件资料,培训交底过程有详细记录,以便归档查询。

2.4施工设备性能及状态检查

(1)在接受设备时,应检查所有设备的外观、性能以及附动力和其它附件的良好性。

如有条件可试运行,检查内部有无损坏或可能损坏的现象,若有影响生产或给设备带来故障以及损坏的隐患,可在排除故障后接收。

(2)所使用的钻孔、灌浆、记录等设备必须符合《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中5.2章有关要求。

(3)保管好所管辖设备的随机工具、配件、证件、铭牌、自编号等与设备相关信息与资料。

(4)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详细记录设备的运转情况,并根据使用时间、机械性能、使用频率结合工作需要填写机械运转记录。

(5)认真学习和提高操技术,不得违规操作,并按照说明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正确、科学地延长设备实际使用寿命。

(6)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对灌浆设备及其它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各类机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如皮带轮的松弛度。

检查安全防护罩是否松动,高压阀门、管路接口是否对接牢固,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7)在进行灌浆作业前,对灌浆管路、监测装置、仪表等进行全面检测,发现故障及存在的隐患及时排除,确保灌浆作业连续进行。

(8)检查灌浆自动记录仪工作状态,能否进行数据处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厂家指定技术人员进行检修。

2.5灌浆材料检测

灌浆所需的水泥、水、外加剂、掺和料等,均符合有关的材料质量标准,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和产品使用说明书。

每批材料入库前均按规定进行检验验收。

所有材料包括现场配置的浆材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进行周期性控制试验以及质量抽检试验。

(1)水泥

灌浆使用水泥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灌浆水泥保持新鲜,存放距出厂日期不超过三个月,有受潮结块等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均作为弃水泥处理。

水泥使用前均对质量作出鉴定,监理工程师审查合格后方可用于灌浆。

灌浆水泥使用同一品种、同一类型、同一强度等级的水泥。

(2)施工用水

灌浆用水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且制浆用水的水温宜在5℃~40℃。

(3)外加剂

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

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的有关规定。

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

膨润土宜加水膨润后再加入。

第3章钻孔施工作业规定

3.1一般规定

(1)灌浆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选用适宜的钻机钻进,终孔直径不小于38mm。

(2)钻孔穿过钢筋混凝土衬砌时,在混凝土中预埋灌浆管指示孔位。

(3)所有钻孔的孔位、编号、深度、钻孔顺序和孔斜、分段等应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执行。

因故变更孔位应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并记录实际孔位坐标。

(4)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钻孔方向应按施工图纸要求确定,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向准确。

(5)钻孔过程中发现的各种情况如涌水、漏水、塌孔、掉块、卡钻、断裂构造、岩层岩性变化及混凝土厚度等应作好详细记录,并反映在钻孔综合成果表中,作为确定加强灌浆、分析灌浆效果或孔内保护措施及保护范围的基本依据。

(6)钻孔施工顺序为:

抬动观测孔、灌前测试孔、固结灌浆Ⅰ序孔、固结灌浆Ⅱ序孔、固结灌浆Ⅲ序孔、灌后检查孔。

3.2抬动观测孔钻孔作业规定

3.2.1钻孔及安装

抬动观测孔采用合适的钻机钻孔,孔径一般为φ91mm,入岩深度为大于相邻周边孔深2.0m,为垂直非取芯孔。

钻孔完成后在孔底部位用水泥浆回填1.0m,然后再下入内管。

内管直径为25mm,外管直径为50mm;外管露出混凝土面0.1m,内管露出混凝土面0.3m。

抬动观测装置在灌浆施工前安装完毕,如图4.2-1所示。

图3.2-1抬动观测装置安装示意图

3.2.2变形观测

(1)在压水试验、灌浆前、灌浆期间,均应监测被灌岩体的抬动情况。

抬动观测装置在灌浆施工前安装完成。

(2)设有抬动变形观测的部位,观测孔临近的灌浆孔段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过程中均应进行观测,并将观测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3)抬动变形可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施工环境选用合适的仪器进行观测,一般采用千分表观测,应经常对抬动变形观测使用的千分表进行检查,确保其灵敏性和准确性。

(4)指派专人进行抬动变形观测记录,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等作业过程中,原则上每隔10min测记一次千分表读数;当变形值上升速度较快时应加密记录,并及时报告各工序操作人员采取降低压力措施,防止发生抬动破坏。

(5)如施工中发现抬动值超过规定的允许值(基岩为200μm,混凝土为100μm),应立即停止灌浆作业,待凝8h后扫孔复灌;若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已发生抬动变形破坏,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做好详细记录,报告监理工程师,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6)抬动变形观测过程中,应严格防止碰撞,保证仪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观测,确保测试精度。

(7)为了防止基岩或混凝土因抬动过大而被破坏,在灌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灌浆升压速度,使灌浆压力与吸浆率协调。

在灌浆过程中安排专人严密监视抬动装置的变化情况,监视过程中,未发现抬动装置有抬动数值时,灌浆压力和流量可不受表4.2-1中限制,但要控制回浆流量不小于15L/min,以避免回浆管路堵塞;当发现抬动装置有抬动数值时,在基岩抬动值<100μm(混凝土抬动值<50μm)时,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的关系按表4.2-1进行控制;当100μm≤基岩抬动值<200μm(50μm≤混凝土抬动值<100μm)时,灌浆升压过程严格控制注入率小于10L/min,如果抬动值不再上升,逐级升压,否则停止升压;在基岩抬动值≥200μm(混凝土抬动值≥100μm)时,停止灌浆,待凝8h后扫孔复灌。

表3.2-1灌浆压力与注入率关系表

灌浆压力(MPa)

0.4P

0.6P

0.8P

P

P为对应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