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649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docx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浅探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策略

  摘要:

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角度来探讨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几个层面。

分别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特点、须知、影响以及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来展开。

相信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成长了孩子,也成长了家长。

关键词:

家庭教育;学前儿童;成长文:

童话中的美好

目前,多数家庭教育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狭义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

家庭教育作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之一,有其他两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并促进其社会适应。

教育往往是互动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成长了家长,即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误区

目前学期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误区:

儿童观落后

如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学知识不足、孩子是附属品、个人愿望强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传,而出现拔苗助长现象。

2、教育目标失衡。

如家长过高的文化期望、职业期望、心理预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入校后厌学、逃学现象时有发生;轻能力,认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体,一味满足吃穿;轻心理健康,这么小,认为他们不需要或漠视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学。

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如认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养分离;极端的教育方式,如对孩子过分亲昵、照顾、纵容、包办、甚至不适当的满足一切需要,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起适得其反作用。

4、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

如家长让孩子死记硬背,而老师则支持在游戏中学习;父母从自己愿望出发,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而老师则孩子自由发展。

教育内容偏差,导致教育力衰弱。

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纵观以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教育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革,家庭结构、父母价值观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大教育观——由狭义的家庭教育向广义的家庭教育发展。

以往人们把家庭教育单纯的理解为关心孩子的学习,现在更多的家庭关注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单向的家长向孩子实施教育走向双向的家长和孩子相互教育;关注家庭结构、父母婚姻关系、家庭人际关系等家庭生态因素对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影响;从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种角度来考察儿童家庭教育等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逐渐丰富起来。

2、重视对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家长的教育。

家长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因素。

许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吁,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长的教育,他们发现家庭教育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家长。

近年来,家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日益提高,家长学校的兴起、家长刊物的创办、家教经验的交流等为家长的学习与成长提高了平台。

3、走向学习型家庭。

建设学习化社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主旋律,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每个家庭开启21世纪大门的钥匙。

学习型家庭是一种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

在学习型家庭中,儿童和家长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每个学期儿童都是家庭的活跃因素,他们与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续地、生态地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启蒙性。

教给孩子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周围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具体的、形象的、初步的、浅显的。

2、复杂性。

家长不但要抚养孩子,还要促其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并促其社会适应。

3、亲情性。

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亲密度的制约,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显着。

4、生活性。

由于思维幼儿的直接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

决定他们是从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学习的,必须关注自身的形象。

5、细致性。

大事因小事,家长应给予孩子细致的照顾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权威性。

由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需依附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这种独特的作用决定崇高威信。

7、个性性。

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需给予幼儿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须知

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是指三岁至六七岁这一时期,因为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以前的时期。

又因为这是儿童进入幼儿园时期所以又叫幼儿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神经系统方面。

脑重量的增加,3岁儿童的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的75%,7岁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基本已接近于成人的脑重量(成人平均为1400克);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脑电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5~6岁左右是脑电发展的第一个明显加速时期;约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清醒时间相对延长,3岁儿童睡眠时间为12~13小时,5~7岁只需11~12小时。

2、幼儿的游戏方面。

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游戏主要有:

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和活动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由儿童自己想出来的游戏,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游戏是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活动性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如爬、跳等。

3、言语的发展方面。

幼儿期是一种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其3~4岁词汇数量的年增长率最快,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词汇内容丰富和深化,词类范围先掌握实词后掌握虚词,积极词汇较婴儿期大大增长;语法的掌握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4、认知的发展方面。

随着言语的发展,记忆在不断的发展,与婴儿期相比,幼儿的信息储存容量相对增长,对信息的接受和编码也在不断的改进,记忆的策略和元记忆初步形成;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最初实物、数和类的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5、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个性的初步形成是从幼儿期开始,社会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此中自尊感稳定与学年初期,应着重培养。

自我意识发展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思维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倾犯行为和社会行为最早出现在此期,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要求,儿童逐步学会控制侵犯行为和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同伴关系,并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总概括为:

第一,游戏是学前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形式;第二,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第三,是口头言语熟练掌握的关键时期;第四,认知是儿童发展的中心课题;第五,同伴关系尤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第六,品德发展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第七,自尊感稳定于学前期。

了解家庭氛围中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居住条件。

居住条件的好坏,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休息的质量,也影响着身心的发展。

如随着城

市独门独户的增加,给孩子的同伴交往带来减少问题应引起注意。

2、家庭物质条件。

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家长不会吝惜,但应注意理智。

3、家庭结构。

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于孩

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4、家庭氛围。

氛围是一种精神环境。

家庭氛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

父母要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

围:

营造和谐、平等、开放、快乐的家庭气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响

正影响例子

一个男孩子懂得“一个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报养育之恩”的道理后,过生日时,不在吵着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问妈妈:

“我是怎样长大的?

”妈妈告诉他:

“你小时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养大的。

”男孩很感动,当他听说姥姥60岁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课余时间悄悄地折了60只纸鹤。

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礼物都送完后,他把纸鹤窜起的花环戴到姥姥的脖颈上,并轻吻了姥姥。

姥姥感动得哭了,她说,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负影响例子

六岁女孩被祖母关进鸡笼致手脚退化,并失语。

她未被关进鸡笼时,会说话,活蹦乱跳;他在竹块编制的鸡笼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没衣服穿,饿哭时靠邻居丢点土豆或红薯进鸡笼充饥,且鸡笼里没碗;他的妈妈已死,爸爸出门打工去了。

他的祖母63岁,他说:

“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更想不到笋子的福。

”他的祖母由于伴侣已死去在和别人谈恋爱、她只关心她会自己不会坐牢、她还嫌给女孩洗衣服麻烦。

无论从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健康方面来选择,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们觉得舒心,无疑是正面影响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更需要实际行动。

让我们相信,播种爱,收获爱。

五、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坚持家庭教育的原则一致性原则。

指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家庭、社会、学校之间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决不能各行其是、唱对台戏,或是前后矛盾、出尔反尔。

2、两不原则。

指再穷不能穷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为主原则。

一是以正面教育为主。

父母要鼓励孩子,给他正面积极的教育,切忌给孩子头目中灌输恐怖、迷信之类的东西。

二是以赏识教育为主。

对孩子的奖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法,本质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

采用赏识教育,如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亲孩子的脸。

当然不是容忍每一个错误,也不是溺爱,而是发现他们的长处,挖出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三是以细节教育为主。

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义的细节,及时对孩子进行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说理性的教育。

让孩子在玩和学习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乐地收获了知识。

当然,适当的反面教育、计划教育和批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则。

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规律,遵守好这些规律,实现教育能取得佳效。

二是尊重孩子的权利。

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财产,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权利。

三是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

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问题上,可事先达成一致,避免当孩子的面唱反台戏。

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点。

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须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点,采取适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5、全面发展原则。

指在培养孩子的德、智、体、美和劳动技能这五方面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德育在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中应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体育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劳育是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使儿童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智育必须全面发展,防止偏科。

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各方面都达到基本素质,并能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优势。

家庭教育切记误区心理误区。

由于我们未完成的梦想或由于社会压力逐渐加大,我们希望从孩子身上得到补偿,希望越大,那么我们的孩子压力越大。

压力超出负荷,造成的后果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和社会的不适。

我们不

可以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

2、教育误区。

知心姐姐卢勤把溺爱归纳为三种类型:

代替型、看管型、满足型,即鸡妈妈似的溺爱。

爱,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满足,我们的孩子还需要放开,如果说孩子是风筝的话,父母应是那根风筝线,起着引导、鼓励、再鼓励,并把握好度的作用。

让他们去实践,有一天他们会创造比我们更强的未来。

3、形象误区。

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样。

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做好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