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328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2).docx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促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社区环境管理水平,按照**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意义

创建“绿色社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市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全过程,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于进一步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和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建对象

以区所有城市社区为创建对象,即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空间区域。

三、创建目标

全区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指导推动,各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202x年上半年,优先安排所辖社区总数10%—20%的居民创建意愿强、积极性高、有工作基础的社区开展试点创建;202x年6月,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再选择所辖社区总数20%—30%的社区开展创建行动;到202*年底,全区60%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四、创建内容

(一)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

绿色社区创建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

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体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创建。

各街道要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住建、民政、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协同指导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

住建部门要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谋划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有效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环境绿化等工作。

(二)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

住建部门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工作为抓手,积极改造提升社区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消防、生活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在改造中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

住建、公安等部门推动社区道路综合治理,消除路面坑洼破损等安全隐患,畅通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

住建部门要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提高既有建筑绿色化水平。

住建部门要持续推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

住建部门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举措推进海绵化改造和建设,结合本地区地形地貌进行竖向设计,逐步减少硬质铺装场地,避免和解决内涝积水问题。

(三)营造社区宜居环境。

因地制宜开展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

住建、发改、民政等部门指导做好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推动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增加荫下公共活动场所、小型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

住建、发改、公安等部门指导做好合理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优化停车管理。

住建部门会同相关行业部门进一步规范管线设置,实施架空线规整(入地),加强噪声治理,提升社区宜居水平。

住建、发改、民政、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强电梯等特种设备检验,补齐在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结合绿色社区创建,探索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四)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住建、公安等部门指导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

各街道要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集成不同部门各类业务信息系统。

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

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要推动门禁管理、停车管理、公共活动区域监测、公共服务设施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升级。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

(五)培育社区绿色文化。

各街道要建立健全社区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培训,完善宣传场所及设施设置。

运用街道、社区公众号、居民服务信息群等信息化媒介,定期发布绿色社区创建活动信息,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社区。

依托社区内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生态环保知识普及和社会实践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

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开展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形成富有特色的社区绿色文化。

住建部门指导加强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保护,展现社区特色,延续历史文脉。

五、实施步骤

(一)试点先行阶段(202x年1月至202x年5月)。

各街道要对所辖社区进行全面摸底,切实掌握社区底数和基本情况,为开展创建工作奠定基础。

在摸清底数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优先安排所辖社区总数10%—20%的居民创建意愿强、积极性高、有工作基础的社区作为试点先行开展创建行动,取得试点成效。

同时,大力宣传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目的意义,动员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街道于202x年3月12日前将试点社区名称、实施方案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并于5月28日前,报送试点社区创建行动工作总结。

(二)推广示范阶段(202x年6月至202x年12月)。

202x年6月,各街道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再选择所辖社区总数20%—30%的社区开展创建行动,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并于11月1日前,将参与创建社区名称、创建行动工作总结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2020年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小区,应全部纳入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试点。

“十四五”期间纳入中央财政支持改造的老旧住宅小区同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

(三)巩固完成阶段(202*年1月至12月)。

各街道在巩固前期取得的成果的同时,加大工作力度,统筹推进、持续深入、务求实效。

按照本街道60%以上的社区开展创建行动的工作目标,选取其余社区开展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并于202*年11月1日前,将参与创建社区名称、创建行动工作总结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六、工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制。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区发改局、区民政局、白银市公安局分局、白银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积极参与,成立工作专班(附件2),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指导各街道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

各街道要把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认真对照《区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和评估内容(试行)》(附件1),对本街道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年度自评,总结创建成效,于每年11月1日前将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区创建行动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汇总评估并上报市住建局。

(二)加大支持力度。

要统筹用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绿色建筑、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涉及住宅小区的各类资金,谋划绿色社区创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信贷支持作用,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参与绿色社区创建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绿色社区创建中各类设施的设计、改造、运营。

(三)强化宣传动员。

各有关部门、街道要加大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的宣传力度,注重典型引路、正面引导,宣传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及其成效,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动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社区创建模式。

对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中涌现的优秀单位、个人和做法,要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表扬鼓励。

附件:

1.区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及评估内容(试行)

2.区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工作专班组成人员名单

3.区创建绿色社区名单

附件1

区绿色社区创建标准及评估内容(试行)

       

内 容

   

       

创建标准

   

       

评估内容

   

       

建立健全

       

社区人居

       

环境建设

       

和整治机

       

   

       

1

   

       

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各主体共同参与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

   

       

各参建单位有创建工作机制,把创建行动纳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研究1次创建工作。

有年度创建目标和创建重点内容。

   

       

2

   

       

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

   

       

社区居民委员会搭建沟通议事平台,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联合议事会议,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有效谋划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

   

       

每年组织开展2-3次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活动。

有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

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主题宣传。

   

       

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

   

       

4

   

       

社区各类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消防、生活垃圾分类等基础设施完善。

   

       

5

   

       

开展了社区道路综合治理、海绵化改造和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全覆盖

   

       

社区道路平整、畅通,对社区内花园、道路、休闲场地进行海绵化改造和建设,能够通过渗、滞、蓄、净、用等方式,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排放,没有内涝积水问题。

有固定垃圾收集点,放置分类垃圾桶。

有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等。

   

       

6

   

       

在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中落实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理念

   

       

小区采用节能照明、使用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

开展绿色生活宣传,引导居民绿色家装,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和节能家电。

   

       

营造社区宜居环境

   

       

7

   

       

社区绿地布局合理,有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

   

       

社区有绿地,有公共活动场地,有健身设施。

   

       

8

   

       

社区停车秩序规范,无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情况

   

       

有划定停车位,停车秩序规范。

划定消防通道,标识明显。

停车位不占压消防、救护生命通道。

   

       

9

   

       

公共空间开展了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有改造计划和改造方案,小区地面、通道、出入口实施无障碍改造;楼道内安装扶手及抓杆;小区地面、楼梯做防滑处理等。

   

       

10

   

       

对噪声扰民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

   

       

针对家庭娱乐噪声、硬件设施噪声、公共场所噪声、街面服务业(餐饮、娱乐等)、宠物、机动车等进行了噪声管理,有管理制度。

   

       

提高社区智能化信息水平

   

       

11

   

       

建设了智能化安防系统

   

       

小区进出口使用人员车辆识别门禁管理系统、楼栋单元门使用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公共活动区域有视频监控。

   

       

12

   

       

物业管理覆盖面不低于30%

   

       

积极引进物业服务管理。

物业服务管理覆盖居民人数不低于30%,力争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培育社区绿色文化

   

       

13

   

       

社区有固定宣传场所和设施,能定期发布创建信息

   

       

有宣传专栏,有宣传标语。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绿色社区创建行动。

   

       

14

   

       

对社区工作者、物业服务从业者等相关人员定期开展培训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3次专题培训。

   

       

15

   

       

发布了社区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公约

   

       

印制并发布居民绿色生活行为公约。

   

       

16

   

       

社区相关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对社区内历史建筑进行测绘建档、悬挂标识牌,对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要设立防护栏杆、悬挂标识牌。

   

附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