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89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docx

完整word版科粤版初中化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汇总

实验部分

一、常用仪器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漏斗  酒精灯  铁架台   烧杯试管量筒胶头滴管水槽

  

1、仪器分类

仪器包括能加热的仪器和不能加热的仪器,能加热的仪器包括直接加热的仪器和间接加热的仪器。

 

直接加热的仪器(2个):

试管、蒸发皿(小底、小容量)

间接加热的仪器(2个)(要用石棉网):

烧杯、锥形瓶(大底、大容量)

2、玻璃棒  一般用于搅拌和引流。

3、分液漏斗 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

4、托盘天平左物右码,m左=m右+m码。

二、实验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三不原则: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要用手扇着闻,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

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

一平二放三慢立(不能直立试管直接投入,以免使试管底破裂。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液体的倾倒  瓶塞要倒放(防止将瓶塞污染),标签向手心(防止药品将标签腐蚀),瓶口挨管口(防止药品流出)。

(2)液体量取(量筒、胶头滴管)

 A 量筒的正确使用

(a)量筒的选用:

遵守“靠近原则”,即所量的体积数要和所选量筒的量程接近,以减小误差。

(b)量筒的读数:

读数时量筒要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量筒只能用来量液体的体积。

B 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  

 胶头滴管一般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保持竖直在试管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不可将吸液后的试管横放或倒放。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一般放入烧杯中。

(二)、物质的加热

A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2、“三禁止”: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3、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焰芯温度最低,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或沙子将其盖灭,不能用水冲。

B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先将试管在灯焰上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再用外焰对试管内的物质进行加热,

(三)、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小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气体的实验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紧捂器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下端有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六)、仪器的连接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插入。

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再插入。

手拿容器,切勿抵桌面。

三、气体的制取、收集、验满、检验、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包括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包括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1、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型(反应物全是固体且需要加热)

   注:

固固加热型装置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炸裂。

(2)、固液或液液不加热型(反应物有液体且不需要加热)

 

固固加热型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3)和固固加热型装置相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的优点:

装置简单,节省能源。

2、收集装置

(1)收集方法(根据气体密度、水溶性选择)(空气的平均密度为29)

   排水法适用于难溶或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如O2

   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O2、CO2

  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

   

(2)不同收集方法的优缺点

  排水法收集气体优点:

收集的气体较纯;不需验满。

缺点:

收集的气体比较潮湿,不干燥;操作复杂。

排空气收集气体优点:

收集的气体干燥;操作简单。

缺点:

收集的气体不纯;需要验满。

3 、        

      甲       乙        丙

(1)甲中没装任何物质,则为收集气体的装置,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都可以收集,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如O2、CO2从长管进,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气体,从短管进。

(2)乙中装浓硫酸,则为干燥装置,要干燥的气体从长管进。

(3)丙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则为除CO2的装置,从长管进。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要检验纯度,如:

氢气(H2)、一氧化碳

(CO)、甲烷(CH4)。

四、实验室制氧气

1、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1)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用固固加热型装置。

(2)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巧记为:

茶庄定点收利息)。

查(检查气密性)装(装药品)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离(导管离开水槽)熄(熄灭酒精灯)"。

(3)操作要点: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试管口。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加热时要先预热再放到药品下加热。

刚开始产生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开始产生的气泡中有空气,不纯,当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反应完毕要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4)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制氧气 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氯酸钾制氧气  2KClO32KCl+3O2↑

2.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1) 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发生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2)反应原理 2H2O22H2O+O2↑

 3、收集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O2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4、检验和验满

  检验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排空气法收集O2的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

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2、药品:

大理石/石灰石、稀盐酸

3、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4、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CO2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5、检验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

  排空气法收集CO2的验满: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则已满。

六、排水法收集任何气体时:

若看到瓶口有较大的气泡冒出,说明已经收集满了。

非实验部分

一、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的变化,灯泡通电发光发热、榨汁、过滤、吸附、沉淀、蒸馏、挥发、溶解、稀释、胆矾研磨、蒸发结晶、海水晒盐等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燃烧、爆炸、生锈、腐烂、发霉、酿酒、制醋、水的电解、除垢、杀菌消毒、呼吸、消化、光合等属于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色态味)、熔点、沸点(熔沸点)、硬度、密度(硬密度)、光泽、吸附性、吸潮、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光吸吸挥导导溶延)等。

氯化钠做调味品

化学性质——酸性、碱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氧化还原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稳不稳定性)、助燃性、可燃性、活泼性、金属活动性、分解性、毒性、腐蚀性(助燃活金分毒腐)等。

炭黑用于书写或绘画

二、空气

1、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其他。

2、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1)红磷要过量,为了使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2)红磷燃烧现象:

产生大量白烟。

(3)由实验得出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3、目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有:

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P2O5、PM2.5、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铅、碳颗粒)等.(注:

二氧化碳CO2不是空气污染物)。

4、温室效应——CO2     酸雨——SO2、NO2

5、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6、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是:

氧(O)、硅(Si)、铝(Al)、铁(Fe)(养龟驴,铁锅煮)。

生物体中排在前三位的元素:

氧探亲(O、C、H)。

三、概念

1、物质分类

2、单质与化合物、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①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或同种物质构成。

(1种)

    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或不同种物质构成。

(多种)

②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种)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多种)

注: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一种物质。

如氧气和臭氧装在同一瓶中。

③氧化物:

只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注: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高锰酸钾。

(2)蒸馏水、纯净水、冰水混合物、液氧、二氧化碳、干冰、五氧化二磷等属于纯净物。

矿泉水、自来水、井水、雨水、雪、海水、河水、清澈的湖水、盐水、糖水、清新的空气、合金、煤、石油、天然气、牛奶、豆浆、各种饮料、溶液(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等都是混合物。

3、催化剂

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反应速率。

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4、物质燃烧的条件(3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质本身是可燃物;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5、灭火原理(对应燃烧条件、使其中一个不满足即可)

(1)燃烧物与其它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不能说“降低着火点”)。

四、物质组成与结构

1、分子、原子、离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即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从而带上电荷而形成的。

(2)由原子、离子、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稀有气体、碳等。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氯化钠(NaCl)等。

(含有带金字旁字的化合物)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剩下的。

(绝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物质由什么微粒直接构成,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什么。

如:

Fe由原子直接构成,保持Fe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Fe原子;

CO2由分子直接构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O2分子;

NaCl由Na+和Cl-直接构成,保持NaCl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Na+和Cl-。

 (4)分子的特性: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注意:

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隙增大,不是分子大小、体积变大)

(5)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原子无中子,因此“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此说法错误)

  由于同一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中,

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质子数相同则为同种元素。

最外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