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55444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必修一(解析版).docx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鲁教版2019)

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

必修一第1—4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2017年12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一项新的发现,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遥远的恒星系统开普勒90中发现了第八颗行星。

这是第一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与太阳系拥有相同数量的恒星。

这一消息实在激动人心,但遗憾的是其八颗行星同主恒星的距离均不超过日地距离,且恒星开普勒90的温度要比太阳稍高一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开普勒90天体系统与 属于同一级别( )

A.可观测宇宙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地月系

2.结合材料推测,本来激动人心的发现因为 又另人遗憾( )

A.此次观测并没有发现地外生命

B.该天体系统距离地球遥远,现有航天器难以抵达

C.各行星与恒星距离过近,没有适宜生命演化的温度

D.受观测水平限制,人类无法详细观测到各行星表面

【答案】 1.B2.C

【解析】

1.分析材料“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遥远的恒星系统开普勒90中发现了第八颗行星。

这是第一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与太阳系拥有相同数量的恒星”,可知开普勒90为恒星,吸引八大行星绕其不同公转,因此开普勒90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属于同一级别。

地月系比太阳系低一个级别,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比太阳系高一个级别;可观测宇宙即总星系,包括银河系与河外星系,比太阳系高两个级别。

故B正确,A、C、D错误。

2.地球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这是地球上孕育生命的重要因素。

“但遗憾的是其八颗行星同主恒星的距离均不超过日地距离,且恒星开普勒90的温度要比太阳稍高一点”,说明令人遗憾的原因是各行星与恒星距离过近,没有适宜生命演化的温度,故C正确,A、B、D错误。

云南澄江帽天山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帽天山的古生物化石群被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云南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因远望如林而得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帽天山化石群中的古生物主要出现在( )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4.形成元谋土林沙砾粘土沉积岩时地球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最重要的成铁期 B.地球处于寒冷且较湿润期

C.在这之前地球出现人类 D.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

【答案】 3.B4.B

【解析】

3.纳罗虫是寒武纪早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属于古生代,故B正确。

A、C、D错误。

4.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属于地质新生代第四纪沙砾粘土沉积岩,新生代第四纪大冰期地球处于寒冷湿润期,故B正确。

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故A错误。

第四纪后期出现了人类。

故C错误。

生物灭绝出现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故D错误。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6.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答案】 5.B6.C

【解析】

5.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一般而言,越向下,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

结合图例可知,图中动物的演化过程为三叶虫(海生无脊椎动物)--鱼类(海生无脊椎动物)--恐龙(爬行动物)。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7.关于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震波是纵波

B.该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波速减慢

C.地震时受该波影响地面上的人们感觉到左右摇晃

D.该地震波破坏力小

8.该地地壳厚度大约是( )

A.5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2900千米

【答案】 7.C8.A

【解析】

7.考查地震波特征。

据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可知,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横波,该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波速增加,该地震波破坏力大,地震时受该波影响地面上的人们感觉到左右摇晃,C正确,故选C。

8.根据横波在5千米处波速发生改变,速度快速上升,说明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处,故A项正确。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左图)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右图)。

完成下面小题。

9.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其主要是因为它( )

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10.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

A.将瓶子悬空放置 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 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答案】 9.A10.B

【解析】

9.二氧化碳对太阳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A正确,B、D错误;破坏臭氧层的是氯氟烃,而不是二氧化碳,C错误。

故选A。

10.将瓶子悬空放置,瓶内空气吸收地面传播辐射的能力减弱,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减弱,减弱了效果,A错误:

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错误。

故选B。

“玉兔号”月球车具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左图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黑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

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 )

①自转周期短,太阳能供电不足②月面昼夜温差大,仪器易损坏③易受宇宙强辐射干扰④月面松软凹凸不平,易打滑翻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可以对应右上图中的( )

A.② B.③ C.⑤ D.⑦

【答案】 11.C12.D

【解析】

11.①月球自转周期27天略长,自转周期并不短,太阳辐射强,故错误;②月球上,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最高达到127°C;夜晚温度可低到-183°C,月面昼夜温差巨大,易损坏仪器,故正确;③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执行任务时,受宇宙辐射影响大,白天太阳紫外线强烈,故正确;④月壤松软,月面凹凸不平,月球车行走容易打滑翻车,故正确;可排除A、B、D三项;故选:

C。

12.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即太阳辐射,D正确;②为大气的削弱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地面辐射,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月球自转周期27天略长,月球上,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最高达到127°C;夜晚温度可低到-183°C,月面昼夜温差巨大。

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曲线a表示( )

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 B.全球年降水量

C.海洋表面蒸发量 D.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14.在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 B.年径流量 C.年蒸发量 D.洋流

【答案】 13.A14.B

【解析】

1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副热带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对海洋的稀释作用较弱,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故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由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海区递减,另外,全球海洋是相通的,且通过海水运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故平均盐度的纬度差异要比全球年降水量、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海洋表面蒸发量小,故a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的变化曲线。

故选A。

14.读图可知,南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差异不大,且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由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大,地表径流汇入海洋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故盐度小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两侧递减)

(2)径流(沿岸地带淡水注入,盐度低)(3)洋流(暖增寒减)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景观中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答案】 15.D16.B

【解析】

15.图①②③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石牙、天生桥等地貌,为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图④为溶洞中的钟乳石。

为流水化学沉积形成,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

D正确。

故选D。

16.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位于地下溶洞,落水洞、天生桥、石林、峰丛位于地上,石钟乳、石笋、石柱为地下溶洞景观,B正确。

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②背风坡坡度陡③为风成地貌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若图中甲坡朝向东北方向,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答案】 17.B18.C

【解析】

17.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B对。

18.依据上小题分析可知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甲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所以选C。

下图为某地河流、湖泊发展的四个阶段。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四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20.仅考虑河流作用,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河流( )

A.水流速度变快 B.输沙能力增强

C.洪涝灾害多发 D.河流冰期延长

21.在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沉积地貌一般是( )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黄土谷地

【答案】 19.B20.C21.C

【解析】

19.该图展示了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河道最初是平直的;后来随着泥沙的淤积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成为曲流;在曲流处水的惯性影响下,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道变得更加弯曲;在最弯曲的部位自然裁弯取直,形成河与湖分离的状态,因此四个阶段由先到后的排序是②④①③,B正确。

故选B。

20.

河道越弯曲,水流的侧蚀能力越强,堤岸越易发生崩塌 ,水流越不通畅,越易发生洪涝灾害;与②阶段相比,④阶段河流弯曲,水流速度变慢、输沙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河流冰期不变。

故选C。

21.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因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故选C。

【点睛】

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

读某地成土母质分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决定了( )

A.岩石的风化产物洪积物 B.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C.土壤的质地 D.腐殖质的含量

23.甲、乙、丙、丁中土壤发育程度最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22.B23.D

【解析】

22.成土母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影响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不同母质上形成的土壤,其养分,质地情况有所不同;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组成和机械组成。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3.受地形影响,甲、乙两地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丙地地势较平坦,洪积物在稳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丁地为基岩,缺少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程度最差。

D正确,故选D。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右图地震构造示意图中的字母B代表的是( )

A.震源 B.震中 C.等震线 D.震中距

25.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

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 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24.B25.A

【解析】

24.根据地震构造示意图中的字母的位置分析,B位于震源正上部的地面,所以代表的是震中,B正确。

故选B。

25.①当地地震多发,房屋建筑时抗震标准较高,抗震性能较好,不易倒塌,①正确。

②当地周边多为高海拔山区,海拔较高,人口分布稀少,人口密度较小,造成损失较小,②正确。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和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易加大灾情,与实际情况不符,③④错误。

A正确。

故选A。

【点睛】

地震烈度大小除了和地震等级关系较大外,还和当地人口、经济密度及防灾措施有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

26.读太阳系行星分布示意图和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回答问题。

(12分)

(1)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_________和大气成分,适宜的_________和温度范围。

(3分)

(2)地球内部圈层中,D所在的圈层物质呈_________状态,它的“流动”可能是地球_________产生的原因。

A、B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分界线的依据是因为地震波经过这两界面时_________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3分)

(3)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_________圈,其核心部分分布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_________米的范围内。

(2分)

(4)地震常给人类带来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为减轻灾害你有哪些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________。

(至少2条)(4分)

【答案】

(1)自西向东(逆时针) 大气厚度 太阳光照

(2)液态或融熔 磁场 传播速度

(3)生物 200

(4)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逃生技能;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等。

【详解】

(1)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为逆时针方向。

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2)横波只能通过固体,D所在的圈层与E所在圈层的分界面(299km)处,横波突然消失,因此D处物质呈液态或融熔状态,它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

读图可知A处横波与纵波速度明显增加,B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明显下降,因此地震波经过这两界面时传播速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3)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其核心部分分布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

(4)为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首先加强地震预报部门的预报工作、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然后加强人民群众的防震抗震意识和自救知识,最后加强震后救援工作等。

27.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自然界中,大气热力环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引起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____,大气热力环流实现了地区间的____交换和____迁移。

(4分)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2分)

(3)若图示为夏季白天海陆间热力环流,a、b、c、d大气运动中,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的是____,成云致雨的是____。

(2分)

(4)若图示为城市与郊区间热力环流,①④地中,____代表城市,图示说明____(城市、乡村)更容易形成降水。

(2分)

【答案】

(1)太阳辐射 冷热不均 热量 物质

(2)④ ②

(3)bc

(4)④ 城市

【详解】

(1)自然界中,大气热力环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引起大气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热力环流实现了地区间的热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2)从图可知,④地气流上升,是因为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①地气流遇冷下沉,故④气温高于①,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故最高气温为④地。

根据地面气压高于高空的原理可知,①〉②,③〉④,高空气流由③流向②,故③〉②,因此气压最低的为②。

(3)夏季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水汽输送到陆地的为图中的b,c气温上升,气温下降,成云致雨的是c。

(4)若图示为城市与郊区间热力环流,风从①吹向④,故①为郊区,④为城市。

城市气流以上升为主,城市形成降水多于郊区。

28.读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到我国各地进行研学旅行,考察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是研学的重点之一。

下图是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8分)

(1)甲同学考察归来呈现的地貌景观照片①,该景观特点____,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二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

(3分)

(2)乙同学考察:

“魔鬼城”,突遇沙尘暴,“魔鬼城”瞬间变成了“销烟弥漫”的战场,阵阵妖风呼啸而来,地面上飞沙走石,空中沙尘蔽日,成群结队的沙砾横着“扫射”过来,感觉是就像中了“埋伏”,而敌人的火力是一排排“喷砂枪”,打得我们几乎睁不开眼……你认为乙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____图(填数字),“魔鬼城”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

“魔鬼城”、沙尘暴的形成分别体现了什么外力作用____;____。

(5分)

【答案】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A

(2)④ 全年降水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大风天气 风力侵蚀 风力搬运

【详解】

(1)读图①沟壑纵横,支离破碎,该地貌景观在黄土高原常见,为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图示A地位于黄土高原区。

(2)根据乙同学的描述“飞沙走石、成群结队的沙砾”等应该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图示④,沙漠广布,多风力地貌;“魔鬼城”是受风力作用形成的,形成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控制区域,气候特征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多大风;“魔鬼城”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沙尘暴为大风将携带地面沙砾应为风力搬运作用。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伊犁被誉为“塞外江南””西域湿岛”,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闳,物产丰富,每年春夏季伊犁河谷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材料二伊犁河谷野生蜜源具有“蜜源充足、蜜质优良、天然无污染”等优点,是我国优质蜂蜜生产基地

材料三下图为伊犁河谷位置及周边区域图

(1)指出伊犁河谷的水汽来源,并从气象角度说明其春季、夏季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差异。

(8分)

(2)分析伊犁河谷野生蜜源具有“蜜源充足”优点的自然地理条件。

(8分)

(3)从地形角度说明图示区域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

(4分)

【答案】

(1)大西洋,春季成因:

冬春季节降雪量大;纬度高,气温低,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易发融雪型地质灾害。

夏季成因:

夏季气温高(或夏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多山区暴雨,易发暴雨型地质灾害。

(2)地形多样,植被类型丰富,花源广布;地势落差大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花蜜(糖分)积累。

(3)地形崎岖,陆路交通建设难度大;山地阻隔,水系不相通;山区面积广大,城市分散,距离远,宜采用航空运输。

【详解】

(1)我国新疆西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脉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春季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

西风带来一定的水汽,冬春季节降雪量大;而且伊犁河谷纬度高,气温低,冬季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迅速融化,融雪量大,因此,容易引发融雪型地质灾害。

夏季地质灾害多发的成因:

夏季气温高,而且夏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多山区暴雨,因此,容易引发暴雨型地质灾害。

(2)“蜜源充足”表示种类和数量较多,天山附近海拔差异大,地形多样,植被类型丰富,因此,花源广布。

伊犁河谷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花蜜积累,所以,伊犁河谷野生蜜源“蜜源充足”。

(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交通运输方式特点和布局条件的限制。

图示区域多条山脉呈东西走向分布,不仅隔绝了山脉两侧,水系不相通,同时崎岖的地形也不利于陆路交通的修建;而城市分散,距离远等限制条件恰好需要灵活的航空运输来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