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49093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docx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就一直大力扶持汽车产业的发展。

40多年以来,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汽车产业理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战略作用。

  1汽车产业发挥战略作用的历史考察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实力增长具有战略作用。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都曾经或正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影响力。

  由于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前,如果没有强大的汽车产业,就不大可能具有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

汽车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现在的客观事实是,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如美国、德国和日本。

  在经济起飞时期,汽车产业往往成为许多国家的领头产业。

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都曾经经历过这个过程。

汽车产业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过关键性作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尤其是德国经济强有力的复苏,70年代日本的崛起,80年代韩国的成长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作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成为制造业增加值和资本形成的主要来源,并且联动众多相关产业和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正是由于作为加速器的汽车产业的强力推进,这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才得以迅速完成工业化,为进入后工业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力量。

  2汽车产业发挥战略作用的方式和表现

  在工业化中期到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前,一个国家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大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

汽车工业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战略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汽车工业能够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整个制造业系统的生产效率。

  2.1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和库茨涅茨的相对国民收入理论,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并最终向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转换。

各国的经济实践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或规律。

  从库兹涅茨的研究结论来看,汽车(尤其是轿车)在主要国家(主要研究对象是1880-1948年的美国)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产业结构)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种作用的发挥来自于汽车工业能够创造巨大的产值,因为汽车既是价值高的产品,又是批量大的产品。

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是资本和其他社会经济资源向汽车工业集中及资本的密集程度大幅度提高的过程。

  2.2提高国家整个制造业系统的生产效率

  汽车产业作为工业化时期的新兴产业,为相关诸多产业的高效率发展树立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典范和提供了强大的联动力,从而提高了整个制造业系统的生产效率。

  2.2.1创造现代工业的两种生产方式

  汽车工业为现代工业制造系统创造了两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其一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造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其二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

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分别使福特汽车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的竞争力得到巨大的提高,并很快在其他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促进了整个相关制造业系统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2.2推进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

  市场需求的要求不断提高,它们主要表现为:

安全、舒适、环保和轻巧。

所以尽管汽车工业是一种传统制造业,但是却必须发展和应用各个时期的大量高新技术。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的范围广、数量多、周期长和规模大,所以汽车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火车头”和“领头羊”,它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领航产业”。

汽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原材料革命,使新型原材料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促发了装备制造业的革新,使各种自动化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和计算机以及信息和电子技术等得到广泛的应用。

  2.2.3对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

  汽车本身是一个结构非常繁杂的大宗耐用消费品。

汽车工业不仅投资量大、规模经济要求高,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联系密切,更为重要的是中间投入和价值量转移的比重大。

所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既依赖于相关部门,同时也对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

换句话说,汽车产业的投资具有某种乘数效应。

  2.3提供大量广泛的就业机会

  汽车工业能够提供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就业机会。

汽车工业本身既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它的生产和使用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由此就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尤其是相关产业。

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所要求的工作技能都不一样,所以就可以容纳不同层次的劳动者。

而且,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使用的普及化和汽车产品的高科技化,汽车及相关产业所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的数量将越来越多,范围将越来越广。

  3汽车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作用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来看,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一个或几个主要的消费热点及其相应的主导产业支持其经济的发展。

消费热点的不断转换,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

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住”与“行”的消费是工业化时期的主导型消费热点。

其主导产业就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业。

其中前两者主要对应于“行”的载体----汽车,后者主要对应于“住”的载体----住房。

  3.1汽车产业发挥战略作用的经济发展阶段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当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社会时,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就开始显著下降。

在后工业阶段,国民经济的动力源已经转变为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产业。

传统的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强弱并不能够直接反映后工业阶段的国家国民经济的实力大小。

  从汽车产业对国家实力增长发挥作用的历史考察来看,在一个国家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之后进入工业化阶段,尤其是在从中期向最后阶段的过渡直至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阶段的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大国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或者说汽车规模化生产和普及化消费。

  3.2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判断标准主要有两个:

其一是人均GNP总量标准,其二是经济结构标准。

  综合人均GNP指标和经济结构指标来判断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认为,尽管从某些单项指标来看,中国还没有进入或已经完成工业化,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末期和中级阶段初期。

而这一时期正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

  3.3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作用的现实条件

  汽车工业是工业化阶段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然而,到目前为止,汽车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事实上,从投资、工业、人力资源、市场条件及道路条件等方面来看,中国现在已经具备大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和现实基础。

  3.3.1投资条件

  汽车工业具有资本与技术密集和规模化的主要特征。

尽管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经济指标相对来说都比较低。

但是,总量指标大多居于国际前列。

尤其是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和稳固。

  在现阶段,从国内居民储蓄和大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的角度来看,中国具有庞大的投资能力,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或途径。

如果能够把这些资本吸引到汽车产业,那么就可以为它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来源和坚实基础。

  3.3.2相关工业条件

  汽车产业的关联度非常大。

这一方面说明,汽车产业的发展能够联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许多相关产业的基础性支撑,也就是说,汽车产业不可能“单兵独进”,而必须依赖于强大的产业群才能有效地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建设,我们不仅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许多重要的工业品总产量都已跃居世界前列。

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规模化发展的历史阶段相比,无论是美国或德国等汽车先发国家,还是日本和韩国等后起国家,目前的中国都具有非常优越的工业化基础。

而且,经过20多年的对外开放和汽车生产的国产化活动,汽车工业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相关产业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3.3.3人力资源条件

  目前中国的人力资源基本上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数量上来讲,中国劳动力丰富,从质量或素质上讲,经过改革开放,尤其近些年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数量已经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大量国外企业在国内建立了众多的投资企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本土专业人才。

汽车行业内同样如此。

与此同时,近年来,众多在汽车跨国公司国外分支机构中的华人技术和管理骨干纷纷回国加入汽车行业。

由此,中国的人力资源可以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3.3.4市场条件

  中国目前的轿车普及率和汽车拥有率都与现有人均收入水平相对应的指标水平相比要低得多。

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市场竞争的激化,汽车品种明显增加,汽车价格已经较大幅度下降(尤其是这两年),消费环境也正在逐渐改善。

2002--2003年期间出现了世界汽车工业史上少有增长爆发期,年增长率超过35%,轿车更是超过60%。

2004年汽车产量突破500万辆,从2002年到2004年3年期间,中国的汽车产量基本上是一年增加100万辆,迅速成长为世界上第4大汽车生产国。

  自去年年中以来,中国汽车发展速度虽然明显减慢,但在2010年之前仍将会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轿车普及率和汽车保有率将迅速上升就显现出发展中大国的市场优势。

巨大(13亿人口)、分层(地区、贫富、消费观念差异明显)的国内市场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使产业链中的许多环节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由此大幅度降低成本;②可以为企业的各种层次和形式的竞争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由此加速优胜劣汰过程和培育差异化优势。

  3.3.5道路条件

  汽车与道路之间存在一种显著的互动依存关系。

世界发达国家汽车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路的建设。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公路建设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

  90年代初开始实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建设,以联接所有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及绝大部分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2004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85.6万km,其中高速公路近3.42万km。

2005年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可达到195万km,其中高速公路达到3.5万km,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0.3km。

  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确定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态,建设总里程大约为8.5万km,覆盖10多亿人口,直接服务区域GDP占全国总量的85%以上。

2005年2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达到1000亿元,完善农村公路网体系。

  中国的公路建设为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每公里道路的汽车辆数(即道路汽车密度)来看,1997年的指标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只高于印度和巴西。

中国的道路状况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较大的潜力。

  3.4汽车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

  从经济发展史的一般规律来看,汽车工业应该成为正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产业,并且将发挥其战略作用。

另外一方面,从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状态来看,迫切需要新的、强大的经济增长点。

所以,无论从历史和现实,还是生产和消费来看,汽车工业都应该,并且可以成为推进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分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过程,我们发现,一个国家一个完整的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增长的加速期,第二个阶段是增长的调整期,然后再进入一个新的增长过程。

这2个时期的切换主要基于经济结构的变化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根据经济发展史规律,一个国家在由“小康”阶段向富裕阶段过渡期间,汽车是其主导消费品。

因此,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增长在相当长时间内要依靠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来维持。

也就是说,汽车的大众化或平民化消费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与汽车拥有率和轿车普及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对照国际经验,中国现阶段的汽车拥有率和轿车普及率严重偏低。

这已经显著限制汽车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方面,由于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缓慢,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遭遇较大的障碍,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总量的扩张;另外一方面,它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功能结构的改善和延展,强化城乡二元的社会经济结构。

  3.5汽车产业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发挥战略作用的方式

  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般需要经历3次消费革命和与之相随的产业结构升级,即耐用消费品(家用电器)、“住与行”革命和网络革命(信息革命)。

每一次消费革命和与之相随的产业结构升级都能够把一国经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

如果没能利用好这样的机会,那么整个国民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甚至有可能被排除出世界主导经济国家的行列。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利用世界产业的转移和家用电器消费革命和与之相随的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地发展了国民经济,提升了国家经济实力。

下一阶段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有赖于我们把握好汽车产业发展的契机。

  如果我们认同汽车产业对当前和未来10年间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那么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明确,即这种庞大的汽车需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

  我们在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上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几乎全行业都外资化(合资、合作、技术许可)。

中国的汽车产量规模已经很大,在2004年已经位居世界第4位。

但是,这只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尤其是轿车领域)在中国的多个车间拼组成的大工厂而已。

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竞争力提高较快(其关键零部件也是进口),但是比重还是比较小。

  现在,中国所产轿车的国产化率都比较高。

也就是说,轿车的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在国内生产。

从理论上讲,这样就可以发挥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战略作用。

通过合资合作方式生产当然要比纯粹进口汽车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好。

然而,它其实还是一种变相的“进口”,因为所谓的产品国产化,其实是指产品(主要是零部件)由国内企业生产,可这些国内企业还大都是合资合作企业。

关键零部件还必须依赖于进口,因为即使是引进了20多年的上海大众公司的主导产品----桑塔纳轿车还没有实现百分之百的国产化。

为了抢占市场,国内各汽车企业不断推出新车型。

这些新车型几乎都源于国外,其关键零部件来源于进口或国内的相关合资企业。

国内资本企业只在其中分得了一小羹。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必须自主发展中国汽车工业。

当然,限于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我们目前还只能依赖于跨国汽车公司。

但是,合资合作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快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里所说的“自主”并不是指自我封闭式的自我开发,也不是要求国内资本企业生产全部汽车及其零部件,因为在经济一体化和专业化分工日渐深化及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当代,企业和国家都要发挥其比较竞争优势。

我们现在不可能、不期望、也没有必要对汽车产品进行完全的国产化,但是我们应该在汽车产业链的某些环节上创建比较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增加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性。

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自主”是指在学习跨国汽车公司的过程中掌握汽车产品生产的部分核心技术,培养“干中学”、“学中创”的组织惯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部分自主开发能力,从而掌握产业发展的部分主导权。

  如果国内企业还是希望通过“傍大款”(跨国汽车公司)赚大钱,而不培养自主发展能力,那么在加入WTO之后经济日益开放的过程中就很有可能被这些“大款”所甩弃。

因为随着成本的上升,制造基地角色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转换,中国汽车企业最终就可能失去发展自身的机会,在汽车产业,整个中国就将演变为另外一个拉美。

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因为缺乏系统性的产业联动推进而长期陷入增长乏力的状态。

  汽车行业对中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变革,也标志着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目前在全球,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个百年一遇的变革期。

在中国,汽车市场从2005年开始快速增长,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在2018年首次出现下滑,2019年截止目前整体市场仍然下滑,这也标志着传统汽车发展到今天开始经历调整期,也就是在这个时间段,电动车在国家及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的互联网造车公司,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对汽车产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对策思考。

  一、汽车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1.产业结构的发展升级没有政策导向

  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产业结构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趋势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的步伐始终滞后,产业结构专业化,高端化,服务化等方面仍然不足。

首先,中国的产业发展升级与经济增长不协调。

在短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必定会受到汽车产业结构发展升级的强力冲击。

从我国目前发展的状况分析,我国政府的束缚鼓励机制比较依赖国家GDP的增长,因此,就会缺乏产业结构发展的鼓励机制,这就必然会导致汽车产业企业失去长远发展的信心,从而延缓产业结构发展的步伐。

  因此,如何兼顾我国GDP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如何实现产业结构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共同前进,将会成为我国产业政策策划者的巨大挑战与难点问题。

传统的减排要求是严格的,智能汽车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压力。

整个产业要联手共进,抓住机会,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总的要求就是按照我国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市场创新为主导,突破重点,协调发展。

  2.协调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发展升级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稳定就业成了人们的“当务之急”。

201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了1361万,比起2018年多增了近10万。

2020年的就业市场面临着巨大压力,去年年底,全国城镇失业率登记数据显示失业率为3.8%。

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繁忙又难以解决的重要任务。

据我国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目前我国劳动力总量达到近10亿,与发达国家美国比较,我国劳动力人口数大约是美国的五倍。

这种现象让政府在制定实施产业结构时,必须思考产业结构发展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因此,在解决产业结构发展的同时,如何解决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国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

  在将来一段时期内,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必然有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消失撤离,扑面而来的问题就是企业岗位供给减少与就业需求增多的冲突。

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将去哪里?

如何安置这些剩余劳动力?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升级目标的实现。

因此,就业问题将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升级道路的一道坎,也是不可逾越、不可忽视的社会现实。

据2019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就业人口总数为7.7641亿,比去年年底增加37万;

  城乡就业人口427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4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占27%,第二产业占28.1%,第三产业就业总数占44.9%。

  3.新能源汽车研发人才不足

  新能源自主创新技术能力弱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缺乏新能源汽車的专业设计人才和高端成熟工程师。

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就是集通讯、控制和自控为一体。

实现无人驾驶、自动驾驶......这一切都需要人才去改变。

  4.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积极和主动性并不高。

我国的汽车产业依旧以“中国制造”为主,而不是“中国智造”,汽车的智能化发展需要汽车行业的自主创新。

大多数中国汽车产业在引进国外技术时只是在模仿,并不是很重视吸收和消化,更没有主动地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创新。

一直依靠国外技术,中国的汽车产业自然不会传播和升级,这导致中国的先进技术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并且一直无法走出“引入-消化-吸收-重新引入”的循环。

这将导致一种尴尬的局面,即中国一直是汽车大国,而不是汽车强国。

  二、发展汽车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1.突破汽车生产、加工和设计等核心环节

  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必须要通过突破生产的核心环节,并且发挥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时代,加工制造业依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所以产业发展升级要重点突破加工制造业的核心环节。

我国加工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产业结构发展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从而推动加工制造业由产业最低端的生产、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环节,向高端的资本密集型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过度。

  通过产业分工的精细划分实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充分发挥我国在汽车市场产业发展中的政策引领作用和宏观调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拓展汽车产业跨境、跨区域的产业规模,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巨型汽车产业。

  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鼓励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重组和收购,提高汽车企业在控制成本、战略规划、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方面的竞争力。

消除产能滞后,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善汽车产业市场竞争,扩大产业链,促进汽车服务业的发展。

促进经销商与生产企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发掘新的价值并提高产业的盈利。

  2.加快服务业的发展,促进行业间的互动

  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缓慢,且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汽车租赁、维修、保养、检查、二手车等业务有待提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当产品没有太大差异时,消费者更加关注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进行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应该向服务业进化,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同发展,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其中涉及产品研发设计和经营管理等环节。

  我国的产业调整关键在于研发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环节上,这一切都依赖信息技术。

因此,汽车产业的发展调整要通过制度与政策,加快信息管理、创新技术、市场调查、营销模式、电子商务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整合与发展。

加强服务业尤其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在保持汽车销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提高汽车服务行业的设计、销售和售后服务。

从售前、售中和售后环节来提升汽车服务行业的技术含量。

  在将来,共享汽车可以提升服务和消费者的体验,但是共享不会减少汽车的总数。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从制造到服务是一种新的趋势,但排在首位的是要有好的制造。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只有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成熟的汽车设计师和工程师,才能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的逐渐加大,以及国家地方政府和中央激励政策的出台,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逐步提高,创新的投入和产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汽车行业的主要竞争力日益增强,汽车工业的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然而,总的来说,中国的汽车产业仍然以“中国制造”为主,而“中国的创造”和“中国的智慧”相对较少。

在自主创新方面,首先要加强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体系,提高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地位,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尤其是私营企业,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方向的自主创新体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由生产到设计、服务等高端方面。

其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财税为手段,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网络体系。

第三,要改善我国市场环境,建立对创新型企业进行投资融资有利的市场环境。

第四,完善汽车产业技术供给系统,强化核心技术、系统集成的研究发明与产业化能力。

  政府应该出台一些支持性和鼓励性的政策,为汽车产业结构的发展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关于教育与人才的培养,应重视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产业升级的先进要素,提升产业结构和高素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