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5478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水是常见的溶剂 教案.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水是常见的溶剂教案

学生

学科

年级

上课日期

授课时间

教师

学案主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2、掌握溶解度的概念

重难点

溶解度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 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

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

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

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

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

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

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 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 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拓展】 

① 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② 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③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 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② 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 

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二)【理解要点】 

①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

在100g溶剂。

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

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

以克为单位。

 

【例题】对照溶解度概念分析“36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食盐的溶解度为36 g”这句话应怎样改正。

 

1.影响因素:

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 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④ 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⑤ 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三)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

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

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1.概念: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2.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第二部分当堂练习

(一)1.下列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石灰水     B.纯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硫酸铜溶液的溶剂是水()   

3)无色透明的食盐水是纯净物              (    )

3. 分别指出下列各种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

(l) 注射用葡萄糖液    

(2) 医用卫生酒精   (3) 生理食盐水   (4) 石灰水

(二)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

为什么?

 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一定量的溶剂里,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到60℃时,其它条件不变,该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D.对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8.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非常浓的溶液 B.很稀的溶液

 C.增加该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增加该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3)1、判断正误 

¢Ù、在15℃时,2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00克水中,所以1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是20g/100g水。

 ¢Ú、在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硝酸钾24克,则20℃硝酸钾的溶解度 是24克/100克水。

 ¢Û、在40℃时,11克硝酸铵溶解在水中达到饱和,所以 4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1g/100g水。

 ¢Ü、在 100 克水中溶解了 36 克食盐刚好达到饱和,所以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g/100g水。

 ¢Ý、20℃时,100克的水中最多可溶解36 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100g水。

 ¢Þ、t ℃时,1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t ℃时,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10。

2、

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

(四)1、等同条件下,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使水的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食盐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2、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泥水        C、碘酒       D、无水酒精

3、油、盐、酱、醋是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

它们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B.食盐C.酱油D.醋

4、食用油和水倒在一起,用力振荡,形成的液体称为  (     )

A.溶液        B.悬浮液       C.乳浊液       D.溶剂

5、下列混合物中,属于浊液的是 ()    ,属于溶液的是  ()                

¢Ù牛奶     ¢Ú黄河水     ¢Û食醋     ¢Ü矿泉水     ¢Ý碘酒    

¢Þ高锰酸钾溶于水     ¢ß色拉油混合水       ¢à酒

巩固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9•泉州)下列有关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自然界中的水过滤后变成纯水

C.水的蒸馏是物理变化D.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鉴别 

2.(2019•丽水)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3.(2019•重庆校级一模)下列不易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是(  )

A.加水B.加热C.搅拌D.把冰糖粉碎

 4.(2019•玉环县模拟)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并作出判断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某溶液达到饱和,该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某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组成不变

C.恒温蒸发某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过滤后的滤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不相同

D.物质的溶解性跟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物质溶解度大小也只与这些因素有关 

5.(2019春•新乡校级月考)下列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漆B.用氢氧化钠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