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43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docx

高三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课题: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一)——表达技巧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节次:

复习目标:

掌握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知识归纳: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和间接抒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托物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用典抒情,以景结情)两种。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

(3)白描(4)扬抑(5)象征(6)高低远近结合(7)动静结合(8)点面结合(9)声色光味结合(10)渲染(11)借古讽今(12)对比(14)正侧结合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

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反复、互文、借代、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样是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主要艺术用法,并加以分析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王伦》)

答案 :

桃花潭水之深“不及”汪伦情谊之厚,从而衬托了汪伦深厚的情感;另外,用潭水和情谊相比,变无形的情感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答;“彩云间”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后面舟行之速、行期之短作铺垫。

“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作者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半道遇赦)。

3、花间一壶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答:

通过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答、“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亦即国家破亡与山河依旧,城春之明媚与景象之荒芜,两相对照,加深了情感。

另外,“国破”的颓壁残垣与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无限痛惜之感。

5、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

答、用“奇服”象征自己高洁的品行和崇高的理想。

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

7、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答、用“跳鱼”的“拨剌鸣”衬托江面的宁谧安静,以动破静,愈见其静。

8、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答、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三、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拨,纠错。

 

课后记:

 

课题:

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二)——品味语言特色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节次:

复习目标:

掌握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步骤和方法。

复习过程:

一.知识归纳:

答题范式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范例分析

例1: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例2          回乡偶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的这首诗可以说妇孺皆知,一般认为其语言风格是明朗的,但是它却是含蓄的。

少小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我不忘故乡,故乡还认得我吗?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儿童的“笑问”出于天真自然,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他的无穷感慨。

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看似平常的一问中了。

透过这看似明朗的

诗句体会其中蕴含着的复杂心态,

三.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问。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问:

本诗被誉为“山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杰作,泥同意此说吗?

为什么?

   

答:

这首诗开头两句有问有答。

问他何事栖于碧山,诗人却“笑而不答”。

这笑而不答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情的写照,更表明“栖碧山”的妙处在“悠然心会”。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是写碧山之景“别有天地非人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即这碧山让人“心自闲”,而不像“人间”那样令人烦恼,让人不幸。

在诗人看来,这“碧山”,这“桃花流水”都是美的,桃花流水窅然远逝,也是美的,都出自“天然”,都让人心境悠闲。

全诗用语新鲜自然,不落俗套,“不答”而答,转接轻灵,活泼流利,具有一种清新美。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君问归期未有期”,于一问一答中已觉不得归之苦。

“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秋雨,羁旅之愁更充溢在字里行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人驰骋想象,独辟新境,不再诉苦写愁,却写心中美愿,可谓出人意料。

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含蓄隽永,余韵无穷,不愧为绝句中的精品。

四、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拨。

课后记:

 

课题:

诗歌专题复习(三)——赏析炼字型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节次:

复习目标:

把握赏析炼字型的答题技巧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式: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应答分析: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这种题型是要求赏析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

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侧重从词法(词类活用)、句法(倒装句式)、修辞、意境、音韵、心理感受,感情色彩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限时训练

1.(2008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2.(2008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请简要分析。

答:

三、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拨。

课后记:

课题:

诗歌专题复习(四)——诗歌意境型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节次:

复习目标:

把握赏析诗歌意境型的答题技巧

一.知识回顾

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诗意。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恰切地吻合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般可表述为: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但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二.限时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⑴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答:

⑴(参考)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⑵“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

是溪桥吗?

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答:

“忽见”的是“旧时茅店”。

“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

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2.(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车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2分)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三、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拨。

课后记:

课题:

诗歌专题复习(五)——分析关键词型

上课日期:

月日星期:

节次:

复习目标:

掌握分析关键词型的答题技巧

一.知识回顾: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应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第一步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第二步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二.限时训练

1.(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