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x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三、教学准备
学生练习朗读、背诵第6课《爬山虎的脚》,了解有关爬山虎的知识以及叶圣陶的生平。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字词卡片,《一张画像》的修改稿,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点
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两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二)自学生字新词
同桌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形式读词。
2.自由读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3.指导“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
4.自由读这两组词。
想想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是写谁的。
莫名其妙愣住意外
认真平和质朴
第一组写肖复兴。
第二组写叶圣陶。
(四)理清课文结构
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
怎么分成两部分?
(修改作文1-5.邀请做客6-10)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二)全班交流
1.第三自然段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借助资料袋感受叶老为“我”修改了很多处(密密麻麻),指导朗读。
2.第四自然段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1)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体会用字的准确。
(2)通过了解“删”字的造字过程,学会这个字,并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
(3)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两个修改符号。
(4)师生合作读整段。
(5)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3.第五自然段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实施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
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一下子愣住了)。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三)布置作业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曲线春风拂面、映入眼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4.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5.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二、回忆内容,深入理解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2.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叶老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又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我”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第8自然段
通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切。
3.第9自然段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4.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
楷模──榜样,模范。
叶老的人品──平易近人、真诚宽厚;作品──一丝不苟,写作极为认真。
5.在叶老家,还有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爬山虎)
(1)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全班交流: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爬山虎因作者心情不同、时间的变化、光线的变化,前后描写不同。
6.叶老的谈话不仅给了“我”信心,还带给“我”怎样的收获呢?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作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家的作品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整合课文,解决问题
1.结合重点句理解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2.小结:
批改作文、邀请做客这两件事,给了肖复兴极大的影响,鼓舞着他努力学习,坚定了他的文学之路。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一)“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
那个夏天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补充肖复兴的相关资料。
(二)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三)再读课题,布置作业。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
老师给同学们带什么来了?
生:
爬山虎
师:
出示图片,猜一猜
生……
师:
大人小孩儿?
生:
大人。
师:
到底是哪个大人啊?
生:
孙老师。
师:
这就是我,我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
(出示录像)
师:
我们在课间游戏呢。
(出示小学生的画面,让老师当大使)
(有个小学生介绍北京小吃)
师:
南昌有什么好吃的?
生……
生:
小小旅行家,北京有长城
生:
黄山
介绍学校
师:
出示校园一角,板书爬山虎,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吗?
生:
童话作家。
上课。
师: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写到了爬山虎,和老师一起写,注意“那”字的左边是两笔,“绿”字的最下面一横稍稍长点……
(齐读课题)
师:
绿绿的充满生机,再读课题。
师:
想知道这篇文章里写了什么吗?
那就打开课文来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大约5分钟)
师:
谁坐好了就说明已经读完了。
(生继续读)
师:
孙老师认为你们读得特别认真,再读读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
(生读)
师: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得特棒。
(出示词语卡:
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生读
生:
(读)推荐、融洽、删掉、规范、春风拂面、
师:
春风拂面,轻轻的拂过,再读一遍。
(生读)
师:
映入眼帘的是什么样的?
(出示: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学生读
(出示:
曲线的“曲”“曲”两个字音的释义选项。
)
师:
选哪一种解释。
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出示:
两组句子。
师:
第一组是写谁的?
第二组是写谁的?
生:
叶圣陶?
?
肖复兴
师:
肖复兴是一位作家,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和你们差不多。
师:
《爬山虎的脚》《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带有爬山虎,那篇是写植物的,这篇还是吗?
师:
这篇课文是写哪两件事?
在哪里可以分为两部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
师:
可以交流交流。
生:
1-5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帮我修改文章,
师:
我们简单的概括,修改文章,修改作文可以吗?
生:
6-10自然段写叶圣陶爷爷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师:
概括一下。
生:
邀请做客。
师:
大家跟他意见一样吗?
师:
看课文的第一部分,自学这部分,一会儿交流。
用笔画一画,一会儿出声的读一读划的句子。
(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
(学生自学)
师:
出声的读读你划的句子。
师:
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
看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出示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
师:
你从哪里看到的?
生:
密密麻麻
师:
“密密麻麻”什么样啊?
看看叶老先生修改的。
(出示修改的文章的图片)
师:
我们应该怎样画曲线直线啊,你自己读一读。
(出示: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生读)
师:
听到你的读,我仿佛看到“密密麻麻”。
生:
从一张画像,一幅画像,我体会到用词的准确。
师:
有什么不同呢?
一起体会体会。
生:
“幅”字用在画像上就更准确了。
师:
我们平时说一幅画像,这样用字就更准确了。
板书
师:
叶老先生曾经说过,你们再看看叶老的修改,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了一大段话……)
(出示:
怎么你把包……)
师:
两个修改符号,一个是删除,一个是删改,都有“删”字,知道“删”这个字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看看“册”字的来历,(出示图片)古人也有写错的时候,他们就用小刀把字挖去,所以,删字就是册字加一个立刀。
……
师:
要想写好,注意什么?
(生说)
师:
删改前的字和删改后的字有什么不一样啊?
自己读读,试一试
生:
书皮换成包书纸更确切了。
师:
你用的是课本上的话。
师:
叶老这个大作家为我这个初中生修改,你感受到什么?
生:
认真
师:
谁能在课文中找到呢?
(生读文中句子)
师:
我感到这春风不仅吹到脸上了,还吹到心里了,应该怎么读啊?
自己试试。
(生读)
师:
这篇文章一千五百字,可是修改了一百多处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生读)
(出示修改文字)
师:
配乐,叶老是教育部副部长……可忙了,但是还为我这样的学生修改文章,读——
(生读)
师:
当时的叶老已经七十多岁了,牵挂着我们的成长,所以——
(生读)
师:
叶老先生此时在你心里仅仅是一个认真的老人吗?
生:
温柔
生:
慈祥
师:
叶老是一位教育家。
生:
给我们关爱。
师:
给予每一个学生关爱。
师:
叶老后面还写了一段评语。
不仅告诉肖复兴,还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好作文的?
(生读)
师:
怎样写好作文?
生:
具体事实。
师:
看第二句话,还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写好作文——
(生读句子)
师:
你读出什么来了?
生:
在这件事上深受感动。
师:
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师:
修改了一百多处呢?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提出来)
师:
快读读第五自然段。
生:
那段简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好作文的信心。
(板书)
师:
走上了文学之路,成了一位大作家。
他不能忘记,我们也跟随他一起,
出示: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
生填写内容,汇报。
出示:
句子
师:
读前面的句子,生读。
师:
今天我们感受到叶老的平和,也学习了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一下学习卡片上的话,看看怎么修改啊?
(下课铃响)
(学生修改)
师:
用上这两个修改符号。
能说说怎么修改吗?
生回答。
师:
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回答。
师:
看到课题……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