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25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docx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附件一:

中科院寒旱所创新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

为适应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创新跨越、持续发展”的要求,保证我所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科技目标的圆满完成,全面提高我所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我所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制定创新岗位人员绩效考核办法,重在国家级奖励、高水平科学论文和专著、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核目的

科学评价创新岗位人员的工作成果和工作表现,为下一步的岗位动态优化、薪资分配、教育培训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加强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的关联度,强化职工绩效意识,促进团队与个人绩效的提高,推动研究所科研及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考核原则

1、考核工作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充分听取职工本人、其他职工、以及单位领导的意见;

2、被考核者应如实提供与绩效考核指标相关的数据、事实,不得虚报。

3、考核者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被考核人。

  三、考核对象:

考核对象为各级各类创新岗位人员。

  四、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述评(考核委员会打分),综合评价(主管部门或领导打分),以及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

  五、考核内容

1、科研人员:

内容包括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及关键绩效行为等三大方面(详细说明请见《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2、管理人员:

内容包括关键绩效结果(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关键绩效行为两个方面(详细说明请见《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3、科研支撑人员:

内容包括关键绩效结果(主要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关键绩效行为两个方面(详细说明请见《技术支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六、组织领导

设立考核领导小组,总体领导绩效考核工作,并对考核结果及其使用、申诉处理有最终决定权。

分别成立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考核委员会,负责职工述评打分。

委员会成员由考核领导小组指定。

  七、考核流程:

1、填写考核表,确定考核指标及分配权重;

2、职工自述

3、考核委员会打分;

4、民主测评(主要针对管理人员);

5、所领导综合评价;

6、计算考核结果,评出考核等级;

7、组织面谈,提出工作改进计划及下一步工作目标,

8、考核结果运用。

  八、考核结果及运用

1、绩效等级

绩效考核结果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列,并分成3个等级:

A等(优秀)占本系列考评总人数的30%

B等(合格)占本系列考评总人数的60%

C等(临界合格)占本系列考评总人数的10%

2、考核结果运用

绩效考核结果将与研究所各类资源的分配挂钩,具体运用如下:

1、绩效津贴发放:

依据绩效考核等级确定当年绩效津贴的发放情况。

绩效津贴基数可依照目前执行的发放额度。

各等级的绩效系数分别为:

A等为1.2,B等为1,C等为0.8。

绩效津贴=该岗位级别绩效津贴基数×绩效系数

2、岗位聘任:

绩效考核结果是下一轮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

考核等级为A或B等的人员如在新设置的岗位中有基本符合的岗位,可自动续聘;连续三年处于C等的人员需重新竞聘上岗。

九、其他

为鼓励我所研究人员出高水平成果,提高我所在科技届的声望,特规定如发生了以下绩效行为之一,可不参加该年度的绩效考评环节,直接进入优秀等级。

●当年度增选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在Nature或Science上发表文章;

●咨询报告得到国家主席、总理或政治局常委的批示;

十、项目聘用人员的考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本办法由人事处与科研处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附件:

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2:

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3:

技术支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附件1:

科研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论文及专著奖励

比值(得分/万元)

得分

40分/万元

指标1:

论文及专著、专利

以科研处论文及专著、专利统计为依据,按奖励金额计算相应得分。

指标2:

科技奖励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及等级

年度

项目组得分

个人得分

个人排名:

第二排名按第一排名的70%计,第三排名按第一排名的60%计,第四排名按第一排名的50%计,第五排名按第一排名的40%计,第六排名按第一排名的30%计,其他排名按第一排名的20%计。

各奖项均按五年平均计分。

标准:

(个人排名第1)

奖励名称及等级

年得分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00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00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0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20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80

国家发明一等奖

100

国家发明二等奖

60

省部级一等奖

20

省部级二等奖

10

指标3:

主持项目(须为主持人或负责人)

3.1纵向项目得分:

按项目类别计分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大类

项目小类

得分

纵向项目在执行期间均计分。

计分标准为:

每项每年得分

项目来源

项目大类

项目小类

项目

课题

专题

科技部

973

100

50

5

科技部

863

100

50

5

科技部

科技支撑

100

50

5

科技部

基础性工作专项

100

50

5

科技部

国际合作

65

5

基金委

创新群体

100

5

基金委

杰青

75

基金委

重点(重大)

40

5

基金委

面上项目

20

基金委

青年基金

16

社科基金

面上项目

20

社科基金

青年基金

16

科学院

西部行动计划

65

10

3

科学院

方向性项目

40

10

3

科学院

百人计划

35

科学院

西部之光

10

行业专项

100

30

注:

灰色区域说明该类项目不设课题或专题。

西部之光项目仅指联合学者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不包括西部博士项目。

3.2横向项目得分:

按实际到位经费计分

课题名称

来源

实际到位经费

得分

实际到位经费是指争取到经费减去转出经费(转出到其他单位的项目经费),计分标准如下:

按每1万实际到位经费计1分。

指标4:

人才得分(个人发展与提高)

4.1:

国际人才

年度

机构或单位名称

任职名称

得分

注:

国际学术组织、重要会议主席计50分;

国际学术组织理事、SCI、EI刊物的编委、委员计30分;

4.2:

国内青年人才

名称

批准单位

得分

注:

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入选者计100分;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奖计80分;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者计80分;

指标5:

人才培养

姓名

硕士

博士

博士后

是否当年度毕业或入学

注:

本人招收的博士计3分/年,硕士计2分/年,博士后4分/年,当年度入学和毕业的按半年计

指标6:

其他特殊(由所考核委员会审定)

6.1、技术合同:

成果转移、转化

6.2、科技顾问:

国家或省部委以正式文件聘任为准

6.3、其他重要业绩但未包括在上述指标中的

附件2

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为了规范研究所考评体系,认真做好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下面针对考核的有关事项作如下说明:

绩效组成

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由三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如下图所示:

 

 

一、述评部分

本部分考核采取职工自述的办法,被考核者将通过作报告的形式,向考核委员会汇报过去一年来工作的开展情况,专家评委将根据汇报情况以及其日常工作情况进行打分。

考核标准及评分方法如下:

关键行为能力

分值

考核标准

评分方法

事业心、责任感

5

事业心较强,能把研究所的发展作为个人奋斗的目标,并能勇于承担责任

5优

4良

3一般

2差

0-1极差

管理与决策能力

5

管理方法得当,善于利用资源;全局观念较强,决策果断有效

政策和原则性

5

能较好的理解和把握政策,处理问题客观、公正

办事能力及效率

5

办事能力强,反应速度快,考虑问题周全,解决问题及时有效

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能主动与他人协作或配合他人工作

服务意识、服务态度

5

尊重他人,热心为他人服务

沟通协调能力

5

善于沟通,能很好的处理上下级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

开拓创新能力

5

善于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对现有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并行之有效

二、关键绩效结果部分

该部分由所领导或部门负责人根据职工一年来的工作表现,对其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关键绩效结果考核标准及评分方法

关键绩效结果的考核指标一般由职工本人与部门负责人(或所领导)共同协商确定。

三、民主测评

民主测评是由服务对象(科技人员)来为管理人员打分。

四、评分权重

述评得分:

40%

关键绩效结果评价部分得分:

40%

民主测评得分:

20%

五、评分结果

将以上三部分得分相加后,即可得出最后分数,然后将所有得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并划分出等级,前30%的人员为优秀,中间60%为合格,后10%为临界合格。

附件3

技术支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说明

一、参加考核人员范围:

全所从事技术支撑工作的人员,含工程技术系列、实验系列、图书编辑系列等。

二、考核指标体系结构

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20分

基础分工作绩效(30分)

100分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20分)

岗位贡献(20分)

人才培养(10分)

科技奖励

另加分发表文章及经费

专利、软件著作权

经济、社会效益

(另加分是对被考核人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取得的绩效的一种奖励,参考科研人员考核评分标准,上不封顶,前提是必须完成本职工作。

考核标准及评分方法

考核内容

分值

考核标准

评分方法

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

20

是否围绕和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工作实践中是否有开拓创新的办法与措施。

18-20优

13-17良

8-12一般

4-7差

0-3极差

工作绩效

(30分)

30

全年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仪器研制、改造维修、方法更新,检测质量、设备维护、纪录报告

25-30优

20-24良

10-19一般

5-10差

0-4极差

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20分)

20

出勤高低、劳动纪律、协作创新、服务意识和态度

18-20优

13-17良

8-12一般

4-7差

0-3极差

岗位贡献(20分)

20

设备利用率、数据引用率、特别研发贡献、实验特别发现、奖励及专利等

18-20优

13-17良

8-12一般

4-7差

0-3极差

人才培养(10分)

10

对研究生及下一级人员的培养情况和效果

9-10优

7-8良

5-6一般

3-4差

0-2极差

三、考核分值及权重分布

考核基础分满分为100分,权重分布如下:

70%考核委员会评价

100%

30%科研人员评价

评分结果

将以上基础分按权重分配后,即可得出最后分数,然后将所有得分按高低进行排序(基础分相同的,以附加分高低排序),并划分出等级,前30%的人员为优秀,中间60%为合格,后10%为临界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