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4013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docx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

人类破坏地球的资料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事例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亚马逊热带雨林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为大热带雨林,面积6,000,000平方公里(2,300,000平方里),覆盖巴西总面积40%。

北抵圭亚那高原,西界安地斯山脉,南为巴西中央高原,东临大西洋。

亚马逊河流域为世界最大流域,其雨林由东面的大西洋沿岸(林宽320公里〔200哩〕)延伸到低地与安地斯山脉山麓丘陵相接处,形成一条林带,逐渐拓宽至1,900公里(1,200哩)。

雨林异常宽广,而且连绵不断,反映出该地气候特点:

多雨、潮湿及普遍高温。

亚马逊热带雨林蕴藏著世界最丰富最多样的生物资源,昆虫、植物、鸟类及其他生物种类多达数百万种,其中许多科学上至今尚无记载。

在繁茂的植物中有各类树种,包括香桃木、月桂类、棕榈、金合欢、黄檀木、巴西果及橡胶树。

桃花心木与亚马逊雪松可作优质木材。

主要野生动物有美洲虎、海牛、貘、红鹿、水豚和许多齧齿动物,亦有多种猴类,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

这个雨林的生物多样化相当出色,聚集了250万种昆虫,上万种植物和大约2千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生活着全世界鸟类总数的五分之一。

有的专家估计每平方公里内大约有超过75000种的树木,15万种高等植物,包括有9万吨的植物生物量。

科学家指出,单单在巴西已约有96,660至128,843种无脊椎动物。

亚马逊雨林的植物品种是全球最多种性的,有专家估计,1平方千米可能含有超过75,000种树及150,000高级植物,1平方千米可含有90,790公吨存活的植物。

亚马逊雨林是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及植

物生境。

全世界五分之一的雀鸟都居住于亚马逊雨林。

现时,大约有438,000种有经济及社会利益的植物发现于亚马逊雨林,还有更多的有待发现及分类。

然而,亚马逊热带雨林却并没有因为它的富有而得到人类的厚爱,毫无节制的开发已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随着巴西本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移民涌入亚马逊雨林边缘地带。

为了向大自然要地要粮,人们使尽了各种手段和各种工具,夺林造田。

随着公路和铁路干线的不断延伸,农民更易深入原始密林中砍烧垦殖。

在垦荒过程中,人们把重型拖拉机开进森林,将树木砍倒,再放火焚烧。

林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大多数养分并不在土壤里,而是储存于活着的植物中。

森林烧光后,大部分养料就随风散去。

在清理出来的土地上耕种,过一两季后,土壤不是耗尽肥力就是被雨水冲走,剩下的就是寸草不生的一片砂砾。

跨国大企业则是看中当地丰富的铁、铜、铝土和其它矿产资源,不惜投入重金,大肆开采。

滥伐亚马逊的森林,并没有给巴西人带来更多的财富。

他们只是填饱了肚子,带来的却是对大自然永远的创伤和难以弥补的伤害。

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土壤侵蚀、土质沙化,水土流失严重。

巴西东北部帕拉州、阿玛帕州的一些地区由于林木被砍伐,生态被破坏,而变成了巴西最干旱、最贫穷的地方。

亚马逊热带雨林植被丰富,每平方公里不同种类的植物多达1200种。

然而随着热带雨林的减少,数年后,至少有50万至80万种动植物种灭绝,雨林基因库的丧失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损失之一。

对此,巴西政府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先后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林区环境的保护与监测。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的优先目标之一。

臭氧层空洞

臭氧在大气中从地面到70千米的高空都有分布,其最大浓度在中纬度24千米的高空,向极地缓慢降低,最小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

浓度在极地17千米的高空。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

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另外还有太阳活动说等说法,认为南极臭氧层空洞是一种自然现象。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人类健康影响

1.增加皮肤癌:

臭氧减少1%,皮肤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2.损害眼睛,增加白内障患者。

3.削弱免疫力,增加传染病患者。

对生态影响

1.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试验200种作物对紫外线辐射增加的敏感性,结果2/3有影响,尤其是大米、小麦、棉花、大豆、水果和洋白菜等人类经常食用的作物。

估计臭氧减少1%,大豆减产1%。

2.减少渔业产量。

紫外线辐射可杀死10米水深内的单细胞海洋浮游生物。

实验表明,臭氧减少10%,紫外线辐射增加20%,将会在15天内杀死所有生活在10米水深内的鳗鱼幼鱼。

3.破坏森林。

据研究,臭氧减少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的主要机制是紫外线辐射的增加会破坏核糖核酸(DNA),以改变遗传信息及破坏蛋白质。

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外,因臭氧减少而造成的紫外辐射增多还会造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如使塑料及其他高分子聚合物加速老化。

全球变暖

基本介绍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3.8--7.6nm,波长较短)具有高度的穿透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如红外线)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

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2.5-10.4华氏度)。

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__专门制订了《__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

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

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截止xx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地球正在升温,在上个世纪全世界的平均温度大约攀升了0.6摄氏度。

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冻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冻开始时间却晚了10天左右。

美国和全球年平均温度测量值之间比较情况

升温后果

⒈气候变得更暖和,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全球变暖的可怕后果,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等,从而造成海岸、河口、海湾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给海岸带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南极冰川融化

⒉水域面积增大。

水分蒸发也更多了,雨季延长,水灾正变得越来越频繁。

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⒊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

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第一点: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给地球带来严重的后果。

它使南极冰雪受热融化,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升高,直接威胁着沿海国家以及世界上30多个海岛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据联合环境署提供的资料,在本世纪内海平面已经升高了10至25厘米,预测下世纪继续上升15至95厘米。

如果这一预测成为事实,世界各地海岸线的70%将被海水淹没。

50年后,像马尔代夫那样的岛国将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某些沿海城市,如大阪、曼谷、威尼斯和阿姆斯特丹等,将完全或局部被海水淹没。

全球变暖会使水蒸发加快,进而改变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引发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去年以来地球上接连出现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

第二点:

森林破坏。

减少对森林树木的砍伐,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

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

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

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第三点:

水资源的破坏。

降水量xx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国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折合降水总量为5687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6.5%。

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六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3%,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四区)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减少6.6%。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东、、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庆、青海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广东、海南、江苏和内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xx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

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

xx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guo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xx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

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704亿立方米。

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79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区总补给量的81%,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8.0%和4.5%。

地下水资源量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量仅1003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xx年全国水资源总量(地表水资源量与不重复量之和)为24130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12.9%。

北方六区水资源总量458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9.0%),比常年值减少12.7%;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1954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0%),比常年值减少13.0%。

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2.4%,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5.5万立方米。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认为,这将使得自然界更加可能出现突变,导致疾病蔓延、森林遭到摧毁、海洋出现“死区”。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的1360名专家在95个国家进行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过去50年来,人口增加使得人类赖以生活的三分之二的生态系统,包括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

该机构由45个成员组成的董事局发表的指出:

“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自然运规律带来很大的压力,地球的生态系统因此未必能养活得了未来的人口。

报告指出,10%至3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这项历来最大规模的地球生态系统研究工作发现:

“过去50年来,人类为了取得食物、净水、木材、纤维和燃料,对生态系统的造成的破坏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来得快,破坏面也比任何一个年代来得广。

这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承受着无法扭转的损失。

报告补充道,从1945年至今,人类开垦为耕地的面积,比18世纪和19世纪开垦的土地加起来还要多。

报告说:

“未来50年,地表剥蚀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报告的专家解释说,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可能会造成疾病爆发、非洲大湖区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成为霍乱散播的温床。

肥料中的氮累积在农田里,接着再冲刷入海,会导致海藻生长茂盛,从而使得鱼儿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火和使得沿海地区因而出现没有氧气的“死区”。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分:

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我家乡的松花江被吉林化工泄漏的苯污染了

这就是铁证XX一下松花江水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有报道说:

"据报道979年对全国798座城镇的调查,全国日污水排放量为国为民25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占用819,生活污水占据199.1989年对全国__854个城镇进行调查,每天的排放量达365.3亿吨.其中工业废水达成协议5.5亿吨.这些废水绝大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更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每个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亲河黄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条水质清澈,鱼虾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质开始受到污染,1963年开始出现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场29天,占全年约2/3,水质不合格江段占64.5km,占全长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体污染,水质恶化对人体健康和人类生活,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洁净的人能给人们带来葱茏花木,鸟语花香,恬静舒适,美丽如画的优美环境,给人们带来宁静,愉悦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给人们带来的是痛苦,恐怖和灾难.为了使生活更美好,让秀丽的山水永驻人间,让清水长流不断,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种绿色就是播种希望垃圾过剩与环境问题从喝纯水想起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学

2.xx年,一场“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

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

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

如淮河流域。

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

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目前,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已达267.4万多平方公里;全国18个省区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而且荒漠化还在以每年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平均1万元的工业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并产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创造1亿元GDP就要排放28.8万吨废水。

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

其中80%以上未经处理,就直接

排放进河道,要不了10年,中国就会出现无水可用的局面。

1月27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有人预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环境危机对经济、社会体系的最大摧毁,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中国。

臭氧层:

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

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

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

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

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

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厄尔尼诺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

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

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

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看样子地球气候是出了大问题。

而事实上,这只是周期性的自然现象。

我们只有竭力在它们变幻莫测的脚步中摸出规律,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两个淘气的孩子: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厄尔尼诺在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圣婴",其特征是东太平洋局部海水温度异常上升。

与之相对,"圣女"拉尼娜则是指东太平洋水温异常下降。

这两种气候现象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经超过

了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导致气候异常的首要因素。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一直悄无声息地伴随着地球的历史。

科学家声称厄尔尼诺在1万5千年前就曾给地球气候造成破坏性影响。

但人类认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历史非常短暂。

19世纪后半叶,气象学家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

当西太平洋上空的气压高于正常标准时,太平洋东侧的气压就低于正常值,反之亦然。

看一看太平洋长期以来的气候记录,就可以发现,东西太平洋气压呈现一种跷跷板式的关系。

这种现象被称为南方涛动。

气压的反常引起了气温和降水的异常,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8年成为100年来最热的一年。

全世界的农、牧、渔业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由于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升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970年秘鲁的鱼捕获量达1200万吨,而经过1972年的强厄尔尼诺,1973年陡降至200万吨以下。

1997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又使秘鲁鱼产量减少为正常年份的38%。

海水升温还使世界大面积海域里的珊瑚死亡。

印度洋、太平洋、红海的珊瑚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在厄尔尼诺年份与灾难性的森林大火频繁发生的年份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1994年悉尼附近的森林发生大火时,正值厄尔尼诺周期。

历史上,本世纪发生的许多火灾也是如此。

1997到1998年,似乎整个世界都在遭受恶劣气候的折磨。

连续的高温使全球森林火灾发作得格外频繁。

干旱袭击了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使农作物严重减产。

燃烧了近一年的印尼森林大火,几乎把整个东南亚都淹没在浓烟里。

现在对厄尔尼诺的成因还没有定论,人们还不知道它是天灾还是人祸。

通常情况下,太平洋西部有一个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被称为赤道暖池。

这个热发动机把绵延数十公里的巨大云团送进大气层。

暖气流越过太平洋,穿过赤道,最后在太平洋东部的阴冷海面上空下沉。

暖空气在信风的作用下转而向西流动,形成所谓的沃克环流。

在信风减弱的年份,赤道暖池就会东移,使沃克环流区域集中在东太平洋上空。

于是,澳大利亚北部的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而南美沿岸的大气更加湿润。

这可能是厄尔尼诺即将来临的征兆。

这就像是看到天空中密布的阴云,你就知道暴风雨要到来。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能预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监测系统,密切关注热带太平洋水温的细微变化。

因为这些变化可能是圣婴兄妹到来的先兆。

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

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珠穆朗玛峰遍地狼藉?

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美国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

造成很多动物流离失所,甚至有些物种灭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

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