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177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docx

《水塔流量估计》word版

水塔流量的估计

一.问题的提出

某居民区有一供居民用水的圆柱形水塔,一般可以通过测量其水位来估计其流量。

但面临的困难是,当水塔水位下降到设定的最低水位时,水泵自动启动向水塔供水,到设定的最高水位时停止供水,这段时间无法测量水塔的水位和水泵的供水量。

通常水泵每天供水一两次,每次约2h(小时)。

水塔是一个高为12.2m,直径为17.4m是正圆

柱。

按照设计,水塔水位降至约8.2m时,水泵自动

启动,水位升到约为10.8m时水泵停止工作。

表1是某一天的水位测量记录(符号“//”表示水

泵启动),试估计任何时刻(包括水泵正供水时)从水塔流出的水流量及一天的总用水量。

表1:

水位测量记录(时刻:

h,水位:

cm)

时刻

0

0.92

1.84

2.95

3.87

4.98

5.90

7.01

7.93

8.97

水位

968

948

931

913

898

881

896

852

839

822

时刻

9.98

10.92

10.95

12.03

12.95

13.88

14.98

15.90

16.83

17.93

水位

//

//

1082

1050

1021

994

965

941

918

892

时刻

19.04

19.96

20.84

22.01

22.96

23.88

24.99

25.91

水位

866

843

822

//

//

1059

1035

1011

二、问题分析

流量是单位时间流出的水的体积,由于水塔是正圆柱形,横截面积是常数,在水泵不工作的时段,流量很容易从水位对时间的变化率算出,问题是如何估计水泵供水时段的流量。

水泵供水时段的流量只能靠供水时段前后的流量拟合得到,作为用于拟合的原始数据,我们希望水泵不工作的时段流量越准确越好。

这些流量大体可由两种方法计算:

一是直接对表1中的水位用数值微分算出各时段的流量,用它们拟合其它时刻或连续时间的流量。

二是先用表中数据拟合水位~时间函数,求导数即可得到连续时间的流量。

一般说来数值微分的精度不高,何况测量记录还是不等距的,数值微分的计算尤其麻烦。

下面我们用第二种方法处理。

有了任何时刻的流量,就不难计算一天的总用水量。

其实,水泵不工作时段的用水量可以由测量记录直接得到,如表1可知从t=0到t=8.97(h)水位下降了968–822=146(cm),乘以水塔的截面积就是这一时段的用水量。

这个数值可以用来检查拟合的结果。

3、模型假设

1.流量只取决于水位差,与水位本身无关。

按照Torricelli(托里切利,1608-1647,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气压计原理发现者)定律从小孔流出的流体的流速正比于水面高度的平方根,题目给出水塔的最低和最高水位分别是8.2m和10.8m(设出口的水位为零),因为

所以可忽略水位对速度的影响。

2.根据最低和最高水位分别是8.2m和10.8m及表1的水位测量记录,假设水泵第1次供水时段为

第2次供水时段为

其中前3个时刻取自实测数据(精确到0.1h),最后1个时刻来自每次供水约两小时的已知条件(从记录看,每2次供水时段应在有记录的22.96h之后不久结束)。

3.水泵工作时单位时间的供水量大致是常数,此常数大于单位时间的平均流量。

4.流量是对时间的连续函数。

5.流量与水泵是否工作无关。

6.由于水塔截面积是常数,

为简单起见,计算中将流量定义为单位时间流出的水的高度,即水位对时间变化率的绝对值(水位是下降的),最后给出结果时再乘以S即可。

即:

水位是时间的连续函数

水位对时间的变化率(流量)

任何时刻的流量:

四、模型建立

1.拟合水位~时间函数

从表1测量记录看,一天有两个供水时段(以下称第1供水时段和第2供水时段)和3个水泵不工作时段(以下称第1用水时段

,第2用水时段

第3用水时段

以后)。

对第1、2用水时段的测量数据分别作多项式拟合,得到水位函数

为使拟合曲线比较光滑,多项式次数不要太高,一般用3~6次。

由于第3时段只有3个测量记录,无法对这一时段的水位作出比较好的拟合,可采用外推的办法解决。

2.确定流量~时间函数

对于第1、2用水时段,只需将水位函数

求导数即可,对于两个供水时段的流量,则用供水时段前后(水泵不工作时段)的流量拟合得到,并且将拟合得到的第2供水时段流量外推,将第3用水时段流量包含在第2供水时段内,需要拟合四个流量函数。

3.一天总用水量的估计

总用水量等于两个水泵不工作时段和两个供水时段用水量之和,它们都可以由流量对时间的积分得到。

五、模型求解

根据表一,可以对各时段的数据进行拟合。

建立时间和水位向量

的函数关系。

为使拟合曲线比较光滑,多项式次数不要太高,一般用3~6次。

先用3次函数进行拟合第一时段[0,9]的水位、流量。

设t、h为已输入的时刻和水位测量记录(水泵启动的4个时刻不输入):

>>h=[9689489319138988818698528398220010821050102199496594191889286684382200105910351018];

>>t=[00.921.842.953.874.985.907.017.938.979.9810.9210.9512.0312.9513.8814.9815.9016.8317.9319.0419.9620.8422.0122.9623.8824.9925.91];

>>x1=t(1:

10);x2=x1.^2;x3=x1.^3;

>>n=10;m=3;

>>x=[ones(n,1),x1',x2',x3'];

>>[b,bint,r,rint,stats]=regress(h(1:

10)',x,0.05)

b=

967.7356

-22.1079

1.3586

-0.0785

 

bint=

966.5367968.9345

-23.3536-20.8622

1.02411.6932

-0.1030-0.0541

 

r=

0.2644

-0.4851

-0.1676

0.6754

0.0260

-0.6328

0.5374

-0.4676

0.3089

-0.0590

 

rint=

-0.32160.8505

-1.59340.6232

-1.36341.0282

-0.28831.6392

-1.24271.2947

-1.70320.4376

-0.53391.6088

-1.55600.6207

-0.86961.4874

-0.65340.5353

 

stats=

1.0e+004*

0.00012.32220.00000.0000

>>rcoplot(r,rint)

残差分析可以看到,拟合比较符合,拟合效果较好。

经过实验,选取3次较合适。

故以下选用三次函数进行拟合。

1、拟合第1用水时段各时刻的流量,可由如下程序代码得到:

c1=polyfit(t(1:

10),h(1:

10),3);%用3次多项式拟合第1用水时段水位h1=h1(t),c1输出

3次多项式的系数

a1=polyder(c1);%a1输出多项式(系数为c1)导数的系数,

h1=-polyval(a1,t(1:

10));%给出水位变化率h1=h1(t)在t

(1)-t(10)上的离散值,即流量

t1=0:

0.1:

9;%将第一用水时段[0,9]细分

h11=-polyval(a1,tp1);%h11输出多项式a1在t11点的函数值(取负后边为正值),即t11

时刻的流量(水位下降的速率)。

用程序进行计算,求得在[0,9]内各时刻的流量值(水位变化率)如下表:

0

0.92

1.84

2.95

3.87

4.98

5.90

7.01

7.93

8.97

22.11

19.81

17.91

16.14

15.12

14.42

14.28

14.64

15.38

16.69

第一用水段流量(水位变化率)曲线图

2.拟合第2用水时段[11,20.8]的水位、流量

c2=polyfit(t(13:

23),h(13:

23),3);%用3次多项式拟合第2用水时段水位水位h2=h2(t),

c2输出3次多项式的系数

a2=polyder(c2);%a2输出多项式(系数为c2)导数的系数,

h2=-polyval(a2,t(13:

23));%给出水位变化率h2’=h’2(t)

t2=11:

0.1:

20.8;%将第二用水时段[11,20.8]细分

h22=-polyval(a2,t2);%x2输出多项式(a2)在tp2点的函数值(取负后边为正值),即tp2

时刻的流量(水位下降的速率)。

进行计算,求得在[11,20.8]内各时刻的流量值(水位变化率)如下表:

10.95

12.03

12.95

13.88

14.98

15.90

16.83

17.93

19.04

19.96

20.84

22.11

19.81

17.91

16.14

15.12

14.42

14.28

14.64

15.38

16.69

67.81

第二用水段流量(水位变化率)曲线图

3.拟合第1供水时段[9,11]的流量

在第1供水时段(t=9~11)之前(即第1用水时段)和之后(第2用水时段)各取几点,其流量已经得到,用它们拟合第1供水时段的流量。

为使流量函数在t=9和t=11连续我们简单地只取4个点,拟合3次多项式(即曲线必过这4个点),实现如下:

x1=-polyval(a1,[89])%取第1时段在t=8,9的流量

x2=-polyval(a2,[1112])%取第2时段在t=11,12的流量

x12=[x1x2];%将四个点合并

c12=polyfit([891112],x12,3);%拟合3次多项式

t12=9:

0.1:

11;%将第一供水时段[11,20.8]细分

xx12=polyval(c12,t12);%xx12输出第一供水时段各时刻的流量

进行计算,求得在[9,11]内各时刻的流量值(水位变化率)如下表:

9.98

10.92

25.39

32.45

第一供水段流量(水位变化率)曲线图

4.拟合第2供水时段[20.8,24]的流量

在第2供水时段之前取t=20,20.8两点的水流量,在该时刻之后(第3用水段)仅有3个水位记录,我们用差分得到流量,然后用这4个数值拟合第2供水时段的流量如下:

dt3=diff(t(26:

28));%最后3个时刻之后的两两之差

dh3=diff(h(26:

28));%最后3个水位的两两之差

dht3=-dh3./dt3;%t(22)和t(23)的流量(差商代替微商)

t3=[2020.8t(26)t(27)];%取第二供水时段前后各两点

x3=[-polyval(a2,t3(1:

2)),dht3];%求得t3各时刻的流量

c3=polyfit(t3,x3,3);%拟合3次多项式

t3=20.8:

0.1:

24;%将第二供水时段和第三用水时段细分

xx3=polyval(c3,t3);%xx3输出第2供水时段及第三用水时刻的流量

用程序进行计算,求得在[20.8,24]内各时刻的流量值(水位变化率)如下表:

22.01

22.96

23.88

24.99

25.91

25.547

23.937

21.622

18.478

16.08

第二供水段流量(水位变化率)曲线图

4.一天总用水量的估计

第1、2用水时段和第1、2供水时段流量的积分之和,就是一天总用水量。

虽然诸时段的流量已表示为多项式函数,积分可以解析的算出,这里仍用数值积分计算。

(1).第一用水时段的用水量

其中积分值h1通过梯形公式计算:

(2).第二用水时段的用水量

(3).第一供水时段的用水量

(4).第二供水和第三用水时段的用水量

m1=0.1*trapz(h1);%第1用水时段用水量(按高度计),0.1为积分步长

m2=0.1*trapz(h2);%第2用水时段用水量

m12=0.1*trapz(xx12);%第1供水时段用水量

m3=0.1*)trapz(xx3);%第2供水时段用水量

V=(m1+m2+m12+m3)*237.8*0.01;%一天总用水量,高度是cm,换算成m。

通过程序可以计算出各时段的用水量及一天的总用水量如下:

用水量

第1用水时段

第2用水时段

第1供水十点

第2供水时段

一天总用水量

347.62

613.63

119.85

178.14

1259.2

其中四个时段都用三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如果第一用水时段、第一、二供水时段用三次多项式,第二用水时段用四次多项式拟合,得另一计算结果:

用水量

第1用水时段

第2用水时段

第1供水十点

第2供水时段

一天总用水量

347.62

613.76

115.33

187.02

1263.7

下图为一天用水流量的曲线图:

5.流量及总用水量的检验

计算出的各时刻的流量可用水位记录的数据来检验。

用水量V1用第1用水时段水位测量记录中下降高度h1=968-822=146cm来计算并检验,在第一用水时段水的实际用量为:

V1=S*h1=237.8*146*0.01=347.19(吨)

类似地,第二用水时段用去的水的高度h2=1082-822=260cm,实际用水量为:

V3=S*h2=237.8*260*0.01=618.28(吨)

而计算值为:

V1=347.62(吨),V2=613.76(吨)比较接近。

供水时段流量的一种检验方法如下:

供水时段的用水量加上水位上升值260是该时段泵入的水量,除以时段长度得到水泵的功率(单位时间泵入的水量),而两个供水时段水泵的功率应大致相等。

第1、2时段水泵的公率可以计算如下:

p1=(V1+260*0.01*237.8)/2;%第1供水时段水泵的功率(水量以高度计)

tp2=20.8:

0.1:

23;

xp2=polyval(c3,tp2);%xp2输出第2供水时段各时刻的流量

p2=(0.1*trapz(x3)+260*0.01)*237.8/2.2;%第2供水时段水泵的功率(水量仍以高度计)

六.模型评价

在实际中,各时段的函数拟合次数不一定相同,本题中为了方便,由第一用水时段的分析而推广至全部时段,应运了3次拟合。

因此可以对此进行改进。

本文分段处理,并应运了第2用水时段的外推,得到供水时段的用水量,方法简便,且有较好的实际效果,比较成功。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