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248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 第一节.docx

学年新增分一线同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说出荒漠化的概念和类型。

2.结合资料,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3.掌握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4.掌握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学会分析其他生态问题。

                   

一、荒漠化

1.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主要表现形式: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连线

请把我国对应的荒漠化区域连线:

次生盐渍化  “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土地沙漠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石质荒漠化南方丘陵山地

答案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表现: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2.原因

(1)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判断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内的荒漠区。

( × )

2.荒漠化的形成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 )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1)防治内容

(2)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①绿洲地区:

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前沿地带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②流沙地区:

设置沙障工程。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

(5)控制人口增长。

思考

 沿包兰铁路乘火车经过宁夏沙坡头会看到许多沙丘被草方格沙障覆盖,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探究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西北地区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西北地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小、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

试从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两个方面分析其干旱的原因。

答案 

(1)海陆位置: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少。

(2)地形地势:

高原面积广大,高山环绕盆地,再加上青藏高原的阻挡,对水汽阻挡作用明显。

2.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而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再加上大风日数较多,风沙活动频繁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试把下图补充完整。

(2)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完成下图。

3.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试把以下关系图补充完整。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另外,人类对水资源利用不当,比如在绿洲地区,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等会导致生态恶化和次生盐渍化。

1.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成因及表现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因素

成因

影响

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高原、山岭阻隔

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物质条件

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

为风沙向东、南方向移动提供了动力条件

重要条件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变率大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原因

典型地区

主要人为因素

主要危害

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

破坏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过度放牧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

半干旱的农垦区

过度开垦

使沙化土地连片并发展

干旱的绿洲边缘区

过垦、过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萎缩,沙进人退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1~2题。

1.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2.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放牧强度)都大致增加到10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

第2题,此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根本原因。

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土地无价,值得投资”我国确定的主题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助力脱贫攻坚战。

”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探讨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试完成以下表格。

序号

地区

防治措施

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工矿区、居民点等基本建设区

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

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答案 

序号

防治措施

扩大林草比重,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做好防风沙措施

合理放牧,加强草场管理

做好土地复垦;恢复植被

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发展节水农业;营造绿洲防护林

2.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请把关系图补充完整。

生态环境类问题的分析思路

环境问题的考查,经常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如下: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自然因素

降水

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冲刷力强

地形

地处平原向高原或山地的过渡地带,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植被

植被覆盖率低,对地面保护性差

土壤

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人为因素

过度樵采、毁林开荒

植被破坏(水蚀、风蚀)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破坏林草植被

开矿

开挖露天煤矿

破坏植被,形成新的物源

河道滩地开矿

泥沙入河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对黄土高原地区:

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对黄河及下游地区:

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D.沙丘移向绿洲

4.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A.禁止游牧活动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D.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 3.C 4.D

解析 第3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根据因果关系图:

水源减少,过度垦荒扩大耕地面积,用水量加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

第4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合理措施是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图表特征:

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

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程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

                   

下面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

读图回答问题。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图1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根据图名可知,图2为三个区域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资料。

从图中找到横、纵坐标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五种用地类型;纵坐标反映各类土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

注意图例,找出区域Ⅰ的图例。

Ⅰ区域的灌木林、高草地、农居地都减少,旱地增多,水浇地无变化。

A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

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完成

(1)~

(2)题。

土地覆被类型

面积/万hm2

沙地

468.7

草地

58.8

盐碱地

32.1

耕地

16.6

沼泽地

10.7

建设用地

1.4

(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

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

(2)该区域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

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

答案 

(1)B 

(2)D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区域耕地增加,草地减少,且草地下降最快,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退耕还草是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的首要选择。

(2)由表格可知,该区域草地面积大,但沙地面积更大,沼泽湿地面积较小,与内蒙古西部接近。

(2018·河南省平顶山市期末)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表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1~2题。

地貌类型比例

地貌类型

占土地面

积比例

海拔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m

水稻

丘陵

60%

200~500m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000m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

5%

>3000m

1.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开垦历史悠久 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 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 ④自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该地平原比重小、丘陵比重大,不便于开垦。

种植水稻、冬小麦,是我国南方地区,自然土壤不肥沃。

中、低山也种植春小麦和马铃薯,说明开垦历史悠久,人多地少,过度垦殖,导致耕地比重高,选C。

第2题,该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过度开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选D。

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回答3~4题。

3.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B.水土流失

C.不合理的灌溉D.荒漠化

4.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B.三江平原

C.成都平原D.密西西比河平原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大水漫灌造成的。

第4题,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降水不足而需灌溉的集约农业区。

5.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人为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过度樵采(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解析 

(1)读图可知,人为因素中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比重约30%,在成因中占比最大,而城市交通建设占比最小,约5%。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的原因可以结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别从气候、地形、河流以及植被方面进行分析。

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少,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从地形来看,四周为高山阻挡,湿润气流难以进入。

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

降水少,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所以土地荒漠化严重。

绿洲地区荒漠化扩展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

完成1~2题。

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

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

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 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这些都属于农业生产活动,故答案选A。

第2题,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会破坏自然环境,①错误;可以在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②正确;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合理分配水资源,③正确;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废弃油田复垦不适宜,④错误。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

4.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或地下水。

第4题,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

④地降水量不足200mm,故不适宜种草。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5~6题。

5.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  )

A.农作区减少水井数量

B.牧区草原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C.干旱地区减少水井数量

D.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地盐碱化

6.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合理做法是(  )

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护、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

B.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D.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农作区应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地盐碱化;牧区草原应减少水井数量;干旱的内陆地区应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第6题,绿洲前沿地带应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绿洲内部应建立农田防护林网,缺乏水源的地区应设置沙障工程。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8.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为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①③⑤B.②③④

C.①④⑥D.③⑥

答案 7.C 8.B

解析 第7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河流上游用水增加,会使河流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第8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为原因”,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荫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9~10题。

9.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荫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10.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枯树根区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对。

第10题,本题中的“湿岛”效应是指梭梭根区土壤湿度大于周边地区。

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择D。

任小米,又名沙漠小米,是由知名地产商兼阿拉善协会会长任志强代言的新型节水型小米。

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樵采B.水资源利用不当

C.过度开垦D.过度放牧

12.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11.B 12.C

解析 第11题,由文字信息“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可知,水资源利用不当是当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另外据图可知,甲地绿洲位于祁连山北麓河流的下游,中上游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用水量大,导致下游缺水,加速当地荒漠化。

故答案选B项。

第12题,乙地区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靠引黄河水灌溉,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比如大水漫灌往往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故②③正确,故选C项。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13~14题。

13.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

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

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14.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答案 13.A 14.D

解析 第13题,看图可知,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故石漠化面积不断上升、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判断①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第14题,通过图示可知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破坏。

15.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它的形成造成的不利影响有______

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地区。

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答案 

(1)人口增加 高温多雨 滥伐森林 水土流失

(2)江南 表层土壤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减产;当地地表变得崎岖不平;下游易淤积河道和湖泊

(3)干旱和半干旱 北方:

植树造林,退耕还牧,防止过度放牧等。

南方:

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开发新型能源,退耕还林等。

解析 

(1)仔细读“红色荒漠”结构示意图,根据图中已有信息及其箭头指向进行合理推断即可得出答案。

(2)在我国主要丘陵中,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所以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是红色荒漠化的主要发生地区。

该区域红色荒漠化主要是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其不利影响可从土壤、地貌、水文三方面回答。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不同,防治措施也有所不同。

1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自然景观以________为主,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地区有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河西走廊,这里发展农业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_______。

(3)近年该农业区出现了哪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试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荒漠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加之高原、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

(2)水源

(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区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农业生产区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

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该地区大气降水少,水源缺乏,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的粮食需求增多,出现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不合理的活动,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的蒸发、大风等作用,便会产生土地荒漠化问题。

考点题点细目表

考点

题点

题目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