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033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前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

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发展历程,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目标,对于我县进入全省县域第一集团,冲刺全国百强县,加快推进辽吉蒙结合部区域中心县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县委常委会精神,编制《康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康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集中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全县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经济、优化环境、改善民生这三条主线,积极构建实力康平、生态康平、和谐康平,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有序发展,圆满完成全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到2010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7亿元,年均递增32.1%,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持续前移。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0亿元,年均递增69.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亿元,年均递增44.3%,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效果显著。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6亿元,年均递增57%,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9亿元,年均递增16%。

农民人均纯收入7786元,年均递增17.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

56:

26。

2、工业主导地位初步确立。

牢固树立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对外开放为统领,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确立了“两个产业大县、四大产业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5家。

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

总投资52.2亿元的康平电厂于2009年6月3日并网发电,是沈阳有史以来单体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

总投资20亿元的大强煤矿项目于2008年8月开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国电龙源、国电优能、金山等风电项目并网发电27.5万千瓦,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7.5万千瓦。

总投资3.27亿元的中恒碳纤维项目一期工程开始设备安装调试,省级高技术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

规划建设了四大产业集群。

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七通一平”,步入省级开发区行列。

相继建成了塑编、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四大产业集群,累计落户企业260家。

2009年,我县被命名为“中国针纺塑编名城”。

3、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大力发展棚菜、畜禽、花生、林果、薯类五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经济区建设取得成效。

到2010年末,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棚菜面积达到8万亩,寒富苹果等经济林达到16.5万亩,薯类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标准化畜牧小区达到301个。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西甜瓜、杂粮、豇豆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56万亩。

农业产业化链条进一步拉长。

辽花粮油、福润禽肉、恒裕丰泰等一批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落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6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6家。

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2个,实施农建重点骨干工程150项,修建农村砂石路1946.5公里,开展了清理“三堆”、绿色村庄建设等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4、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

按照提升传统、发展现代的思路,加快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新建了北三家子花生杂粮交易、北四家子农产品交易等市场,各类市场达到30个。

大东方商业城、华通利商业城、九派商业广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投入使用,群众消费购物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推进“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了农家店改造步伐,信息中介、连锁超市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向乡村延伸,农村消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陆港经济区疏港路等基础设施进展顺利。

全民自主创业深入开展。

2008年,我县获得“省创业先进单位”称号。

5、城乡建设突飞猛进。

高标准编制了康平县域总体发展规划、康平新城发展规划等规划,城市发展空间逐步拉开。

五年来,打通了北出口路、轻工路西段等主要干道,城区共修建道路11条,植树35万株,新增绿化面积44公顷。

主要街路全部实现绿化、亮化。

新建各类商品房面积110万平方米。

新铺及改造自来水管网5.8万米,城区自来水日供水量达到2万吨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新建客运站广场、辽花广场和康平中心广场,面积4.2万平方米。

在新城区拓展上,示范路、迎宾路、珠山街等重点交通工程竣工通车,新区学校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实施了明沈线大修、彰桓线改建等重点交通项目,普通公路完成新改建、大修45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

铁朝高速、沈康高速建成通车,结束我县不通高速公路历史。

6、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

成功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生态县创建的27项考核指标均已达到考核标准。

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做好康平电厂脱硫除尘和13台10吨以上锅炉双脱工作的同时,先后关停糖厂等12家企业,取缔和改造1吨以下原煤散烧锅炉56台。

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结束了城区污水未经处理自然排放的历史。

五年共推广沼气生态模式7660座。

有林面积达到143万亩,林木覆盖率43.8%。

出台了生态管护办法,加大了打击力度,有效制止了乱挖、乱采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省级自然保护区卧龙湖湿地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东西马莲河水质改善工程全部整治完成,“引辽济湖”工程正抓紧施工,卧龙湖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全面启动。

7、和谐康平建设进程加快。

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786元,年均递增17.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五年安置就业再就业人员1.6万人。

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了康平高中、职教中心等教育设施建设,高中、职教中心达到辽北地区领先水平。

高标准建设了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全市率先实现“一乡一所”目标。

乡镇卫生院、文化站、计生服务站全部实现“一乡一所”目标。

对县人民医院进行了扩建,进一步巩固了辽北地区一流的医疗机构地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运行的乡镇卫生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我县被列入全省新农保试点县,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已有12.3万农民参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加强,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十一五”规划主要预期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完成情况

绝对值

年均递增%

绝对值

年均递增%

1

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90

26.8

127

32.1

 

人均

万元

2.5 

26.2 

3.57

31.7 

2

  第一产业

亿元

16

8.8

23.2

13.3

 

比重

18

 

18

 

3

  第二产业

亿元

50 

44.3 

71

52.0

 

比重

55 

 

56

 

5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41 

57.7 

70

69.4

6

  第三产业

亿元

24 

21.7 

32.8

25.7

 

比重

27 

 

26

 

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80

58.5

260

69.5

8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50 

14.9

188

44.3

9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200

 

522.9

 

1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9.06

57

11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35

21.9

25.9

16.0

12

农民人均纯收入

6500

14.5 

7786

17.7

 

第二节 “十一五”时期的基本经验

 

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得益于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第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不动摇,采取有效措施把思想解放的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第二,始终坚持咬定目标不动摇,保持发展激情,创新工作方式,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三,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以开放调结构、增后劲、促发展。

第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深入实施各项民生工程,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五,始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动摇,注重在重大任务、重要工作中考察、识别和使用干部。

第六,始终坚持精诚团结不动摇,全县上下团结一致,形成了干事求发展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

 

第三节  “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条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许多新机遇,也同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既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同时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条件。

1、重要机遇和有利条件。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走出经济危机的不良影响,并将迎来新一轮的平稳增长期。

国际资本、产业、技术流动趋势更加明显。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继续深入发展,区域间平等、互惠、共赢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将推动各国经济增长。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国经济保持了回升的态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发挥,经济的发展动力仍十分强劲,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从省市看,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相继出台,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新城新市镇建设步入新阶段,特别是沈阳市正在积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使沈阳与康平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一方面,沈阳对康平的辐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沈阳的发展需要康平的生态屏障和能源支持。

从我县看,“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实力明显增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康平电厂、风力发电等项目运营投产,大强煤矿、碳纤维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集群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支撑;卧龙湖湿地已成为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点;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康平新城列入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新城,迎宾路、示范路等竣工通车,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始启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全面拓展;铁朝、沈康两条高速公路,把康平与周边地区及大中城市相互连接,拓展了我县开放型经济腹地的空间;全县上下一心,积极进取、团结奋斗、人心思进,形成了一心一意求发展、全心全意搞建设的良好局面。

2、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

从宏观背景看,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衰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进入艰难的调整过程,短期内可能难以再现上一轮的高速增长。

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传统“大出大进”、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周边县市你追我赶、快速发展的势头强劲,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从自身条件看,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可支配财力少;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少,产业链较短;三是城镇化水平不够高,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四是服务业相对滞后,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消费拉动能力较弱;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还不多;六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存有差距,人民群众整体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短缺问题比较突出,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全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突出“全力发展经济、努力改善民生”两大主题,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富民、拥湖兴城”四大战略,全面推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城镇、优化环境、建设文化”五大任务,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翻两番,进入全省县域第一集团,向全国百强县冲刺,为加快推进辽吉蒙结合部区域中心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实现“生态康平、实力康平、和谐康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坚持加快发展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相结合。

把快中求好、又好又快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

2.坚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相协调。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大力发展公共事业,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

3.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妥善处理好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绿色、低碳经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国家级生态县,国家能源产业示范县,中国北方新材料产业大县,沈阳生态后花园,辽北地区滨湖生态明珠城,进入全省县域第一集团,为建设辽吉蒙结合部区域中心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经济总量。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10亿元,年均递增32.1%。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万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

64:

2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亿元,年均递增3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70亿元,年均递增20.1%,五年累计达到1600亿元。

——工业。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年均递增33.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10亿元,年均增长34.7%,占全县经济比重达到60.8%,实现工业强县目标。

——服务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年均递增18.3%。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年均增长34.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经济比重提高到28.4%,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40亿元,年均递增11.5%。

指标名称

单位

发展目标

年均增幅

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510

32.1

人均

万元

12.1

 

  第一产业

亿元

40

11.5

比重

8

 

  第二产业

亿元

325

35.6

比重

64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310

34.7

  第三产业

亿元

145

34.6

比重

28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1100

33.4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470

20.1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600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6

31.8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60

18.3

农民人均纯收入

18000

18.2

——城镇建设。

初步以康平新城为龙头、以中心镇为依托的县域城镇体系,县城功能进一步完善,镇区公共设施明显提升,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对外开放。

外贸出口额达到2500万美元,年均递增20.1%。

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7500万美元,年均递增20.1%。

——资源与环境。

资源利用更加注重科学性、持续性和效率性,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2%,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35天。

——人民生活水平。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年均递增18.2%。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

全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文教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强。

 

 指标名称

单位

发展目标

城镇登记失业率

4以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

99.8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

80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0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88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5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0以上

全县森林覆盖率

42

大气优良天数

335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0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要在发展空间、工业经济、服务产业、现代农业、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快发展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做优发展空间

 

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把做优空间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功能特色,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空间布局,为实现跨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做优全域发展空间。

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高标准、高水平完善全县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构建“一心、两轴、三区”全域发展格局。

“一心”即康平县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两轴”即203国道纵向发展轴和彰桓线横向发展轴。

“三区”即依托北三家子街道,重点发展商贸、种养等特色产业,打造北部经济区;依托康平县城,以卧龙湖为生态核心,以工业园区为基础,以滨湖新城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塑编、纺织、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商贸、旅游等服务产业,打造环湖经济区;依托张强镇,重点发展煤炭、风电、林业、商贸和养殖等产业,打造西部经济区。

 

2、做优工业发展空间。

遵循产业梯度发展的规律,加快工业集聚地的发展,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通过争取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生态平衡能力,使工业园区成为辐射周边的产业集聚区,成为集约化工业发展的平台。

重点建设好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的苇塘经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北三家子经济区和覆盖全县的环康平的风电产业带。

专栏1:

辽宁康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新增建设用地5平方公里;新建道路总里程50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线24万延长米;新增供电容量6.3万千伏安,架设线路80公里;建日处理污水达5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完善给水、防洪排水、供热管网系统,新增绿化面积20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20%;规划建设1处职工公寓,建成住宅用房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产业集群综合服务中心。

 

3、做优县城发展空间。

依托沈阳经济区城际连接带康平新城的总体规划,坚持拥湖兴城发展战略,以卧龙湖保护与开发为依托,以建设滨湖生态明珠城为核心,以工业及物流产业带为支撑,突出“滨湖”特色,构筑“一湖一城一带”城市发展格局。

“一湖”即以卧龙湖为核心,形成全县的生态中心、景观中心和旅游中心。

“一城”即康平滨湖生态新城,近期改造老城,向西南拓展新区,远期向西、向北发展。

中心城区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文化旅游、居住等功能。

“一带”即工业及物流产业带。

由朝阳工业园、陆港经济区、东关工业园组成。

朝阳工业园位于县城中心城区北侧,主要发展塑编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机械加工产业。

陆港经济区位于中心城区的东部,高速公路出口处,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形成区域物流中心,主要发展商贸物流业。

东关工业园位于县城中心城区的南侧,主要依托康平电厂发展电力和高新技术(碳纤维)产业。

 

图3:

“一湖一城一带”城市发展格局

第二节 做强工业经济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根本抓手,积极构建以能源大县、新材料大县为主导,以四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两个产业大县、四个百亿集群”工业发展格局,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1、建设新能源产业大县。

突出大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以康平电厂、大强煤矿、风力发电等大项目为核心的能源支柱产业,全力推进装机容量132万千瓦的康平电厂二期工程,大强煤矿实现投产目标,加快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开发引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县。

到2015年,形成360万千瓦发电能力、1000万吨煤炭生产能力,把康平建设成为辽宁省新能源大县。

围绕能源产业建设,积极开发电厂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煤化工、风电机组及风机叶片生产等上下游产业和相关配套项目,拉长能源产业链条。

加大石油、煤炭、油页岩、陶瓷土、膨润土等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专栏2:

重大能源项目建设

电厂二期工程项目。

规划装机容量132万千瓦,采用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力争“十二五”期间列入省电力发展规划并开工建设。

风力发电项目。

引导国电龙源公司、国电优能公司、康平电厂等开发建设风力发电项目,“十二五”期间开发建设金沙滩、海洲、北四家子、两家子等风力发电场,新增装机容量72.5万千瓦,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

大强煤矿项目。

加快总投资20亿元的大强煤矿项目建设,实现2012年底投产目标,年生产煤炭能力达到150万吨。

“十二五”期间,全县煤炭实际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

2、打造新材料产业大县。

以碳纤维项目为突破口,依托产业链条,实现园区规模化,做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国内规模较大的拥有完整高性能纤维产业链的产业基地。

到2015年,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产值150亿元。

以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为主导的龙头企业充分发展,四条高性能纤维产业链的格局基本形成。

基地的研发、生产及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初显高技术、高起点产业基地的特色。

3、发展壮大四大集群产业。

围绕打造四个产值百亿园区的目标,依托塑编、纺织服装、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加工四大产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代表性强,科技含量高,能够拉动和影响中小企业向高层次发展的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升集群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塑编产业集群要突出产业升级,注重引进高科技含量、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要依托人力资源优势,立足现有土地、基础设施等存量资源,做好知名纺织服装企业招商工作。

农副产品深加工要立足本地农副产品资源优势,注重规模较大的加工项目,提高市场竞争力。

机械加工产业集群要依靠沈阳雄厚的工业基础、成熟的技术、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承接沈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用集群产业拉动群众就业、农民增收。

到2015年,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实现700亿元。

专栏3:

产业集群建设

塑编产业集群。

规划建设面积7平方公里,计划到2015年末,塑编及配套项目总数达160家以上,产值达200亿元,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建成中国北方塑编城。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规划建设面积4平方公里,计划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