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614162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docx

春1314成绩质量分析会

2014年秋期末考试化学名次与学校名次对比

学校

2014期末化学名次

2014期末学校名次

学科位置与学校位次关系

区四中

1

1

0

优势学科

张湾镇一中

2

2

0

优势学科

黄龙中学

3

3

0

优势学科

张家集中学

4

11

7

优势学科

石桥二中

5

7

2

优势学科

龙王一中

6

5

-1

张湾镇二中

7

16

9

优势学科

程河中学

8

10

2

优势学科

郜营中学

9

9

0

石桥一中

10

11

1

朱集中学

11

15

4

优势学科

古驿二中

12

4

-8

薄弱学科

峪山一中

13

14

1

古驿一中

14

13

-1

双沟中学

15

8

-7

薄弱学科

黄集一中

16

6

-10

薄弱学科

业余体校

17

17

0

 

2013、2014年中考化学成绩名次与学校名次对比

学校

2013中考化学名次

2013中考学校名次

学科位置与学校位次关系

2014中考化学名次

2014中考学校名次

学科位置与学校位次关系

13年化学中考与14年中考相比

区四中

1

1

0

1

1

0

0

张湾一中

2

2

0

2

2

0

0

黄龙中学

10

12

2

6

3

-3

4

张家集

13

15

2

10

12

2

3

石桥二中

3

4

1

4

6

2

-1

龙王一中

8

9

1

3

4

1

5

张湾二中

14

16

2

11

15

4

3

程河中学

12

13

1

12

14

2

0

郜营中学

5

3

-2

14

10

-4

-9

石桥一中

16

14

-2

7

7

0

9

朱集中学

9

7

-2

8

9

1

1

古驿二中

6

8

2

15

11

4

-9

峪山一中

15

11

-3

13

13

0

2

古驿一中

11

10

-1

16

16

0

-5

双沟中学

7

6

-1

9

8

-1

-2

黄集一中

4

5

1

5

5

0

-1

业余体校

 

通过上表可以清晰可喜地看到以下成绩:

一、各校在局党组的正确指引下,强调教学常规的细化落实,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多措并举,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提升。

区四中这样中考质量名扬四方的明星学校盘踞首位,张湾镇一中同样经得住时间检验,是一所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的不倒翁名牌学校。

后起之秀黄龙中学奋起直追,克难奋进,矗立在“三头”不倒!

这三所学校是我区教学改革的引领学校、教学管理的示范学校,给全区树立了榜样。

2014年期末考试,化学成绩与学校名次:

张湾镇二中,超9,张家集中学超7,朱集中学超4石桥二中、程河中学、石桥一中、峪山一中各超1-2名次。

而黄集一中、古驿二中、双沟中学降8-10个名次,需引起高度重视。

2014中考与2013中考相比:

石桥一中超9,龙王一中超5,黄龙中学超4,张家集中学、张湾二中超3。

郜营中学、古驿二中降9,古驿一中降5等。

二、2014与2013中考数据(高分率、及格率、低分率、综合指数)分析:

1.高分率≥80%:

全区平均4%,大于4%的有区四中(16.4)、张湾一中(14.7)、石桥二中(4.9)、黄集一中(4)、郜营中学(4.6),其他学校低于全区平均值,更低于低分率;

2.及格率≥60%:

全区平均21.5%,高于21.5%的学校有区四中(48.5)、张湾一中(43.5)、龙王一中(31.4)、石桥二中(24.2)、黄龙中学(29.3)、双沟中学(21.6)、张家集中学(23.4),小于10%学校有古驿二中(9.7);

3.低分率<20%:

全区低分率为24.6%,高于全区的学校有:

古驿一中(40.6)、黄集二中(73.7)、

双沟中学(29.6)、张家集中学(29.4)、程河中学(27.1)、郜营中学(36.9)、古驿二中(26.6);

4.综合指数:

全区综合指数平均值0.132,高于0.132的学校有:

区四中(0.386)、张湾一中(0.299)、龙王一中(0.227)、石桥二中、黄集一中、黄龙中学、石桥一中。

其他学校低于0.132。

这说明我们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吃“救济粮”。

还有部分学校的低分率远高于优秀率或与优秀率持平,不及格的学生近80%。

走在教学质量薄弱学校行列中的,不只是有远离区经济文化中心、偏远的学校,其中不乏位居区经济文化中心、条件优越、规模客观的大型学校,这些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整体成绩。

三、破解问题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更新观念,变革教法与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理念最关键的一点是: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教育教学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建立全面的目标意识,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新课堂,恰当地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更多地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归纳、表达,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索、讨论、评价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强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

要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分层教学,分类定标,因材施教,更多地关注后进生的发展,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授新课

新课导入(2min创设情境)——自主学习(10min,要有自学提纲,小组交流,讨论,互动,演示、学生实验)——探究新知(20min探究、答疑、演板、结论、互动、评价)——达标检测(10min分层练习,小组互动,展示,评价)

二、复习课

知识构建(教师)——15min(8min知识网络自学,5—7min小组生生互动讨论,交流,展示,评价)——基础知识训练10min(做练习5min,小组交流互动5min,展示,评价(即时评)——典型例题分析10min(学生做,演板,生生互动交流检查,展示,评价)—达标检测【或能力提升(易错点拨)】10min(分层练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评价)

三、试卷评讲课

试题评析(师评3min)——学生自评(5—10min)——互评(20—25min)(小组生生互动、交流、师生互动、展示、讲解、评价)——拓展延伸10min

四、习题训练课

基础训练(分层练习20min小组互动)——典型例题(10min)——能力培养(10min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归纳小结5min

2.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全面发展观的教学目标设计,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之一,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涵的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三个维度目标之间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因此,应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对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

例如,“酸”的概念的学习,就可以整体设计为四个阶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金属与酸的反应”学习中,要求“了解铁、铅与稀硫酸的反应”;在“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学习中,要求“初步认识酸的性质”;在“溶液酸碱性”学习中,要求“了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酸的概念的初步认识。

全面体现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切忌生硬照搬,防止教学目标的制订流于形式。

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课时教学目标应准确、具体和可行。

3.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1)精心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

教师应充分认识科学探究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独特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有效组织和实施探究教学。

化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

例如,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可设计三组探究实验,从物质的可燃性、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还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来查阅有关“钻术取火”“燧石取火”的资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如分组完成“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等课题。

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应避免探究活动泛化、探究过程程式化和表面化;应把握好探究的水平,避免浅尝辄止或随意提升知识难度的做法;应处理好教师引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教师包办代替或学生放任自流的现象。

(2)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尽管近几年来我市的实验教学日益加强,但通过中考质量分析来看,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仍有待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应认真组织学生完成好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重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

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条件有限的学校,可采取教师演示实验或利用替代品进行实验,鼓励开展微型实验、家庭小实验等。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的教学,应注意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

例如,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水的净化、水的污染和水资源保护。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筛选和使用素材。

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活动,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联系。

如“设计实验探究某些农药或化肥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增强学生融合各学科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减少污染的初步意见”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或探究。

5.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

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除选用课程标准中建议的学习情景素材外,更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设计和开发。

可以采用化学实验、化学问题、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创设学习情景。

例如,在有关“元素”教学中展示地壳、海水和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表;在有关“化学与材料”的教学中展示古代石器、瓷器、青铜器、铁器以及各种现代新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在有关“环境保护”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有关的影像和图片资料等。

(2)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方式的选用应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和学习方式相适应,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教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机和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尤其要注重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功能,不能替代化学实验;用计算机模拟微观粒子的变化过程时应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3)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

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救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挺高复习质量和效率。

对学生而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加以巩固和检验。

教师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

习题的选择和编制,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

注重选择有真实情景的、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景和呈现方式,来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习题的数量应适当,难度要适中,避免出现新的“繁”“难”“偏”现象。

习题讲解应注重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应留给学生较充足的思考时间,避免教师的“一言堂”。

平时教学与复习,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

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学科思维的基本方法。

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训练中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不是依靠“题海战术”这种盲目低效的手段来提高成绩。

(4)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所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如撰写“教学反思札记”或“教师成长札记”,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等进行剖析和总结;校内外教师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说课、听课、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以教研促反思,以反思求优化,以优化保有效。

6.强化规范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阅卷过中发现,很多考生的失分都是答题不规范造成的,如该写物质化学式的错写成物质名称,化学式书写不规范、书写方程式不用等号、不注明反应条件、标注不正确等,简答题叙述不清,计算题格式不规范完整等;还有些学生对部分知识理解、掌握不深刻,答题时脑袋里是一片空白,词不达意;还有一些知识内容因降低了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就采取放弃、完全不做要求,特别是化学计算方面的能力下降明显。

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学习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规范性的意识,这是与一些教师平时教学要求不严有一定关系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书写表达习惯和实验操作示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规范教学寓于常规训练之中,要明白“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的道理,加强规范教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7、面向全体学生、做好促中、转差工作,提高合格率,降低低分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