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5)
适合小学或幼儿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教育学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于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保罗•朗格朗
D.培根
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年代是( )。
A.1904年
B.1922年
C.1949年
D.1986年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
A.国家教育
B.民主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7.( )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别结构
B.人口的年龄结构
C.人口的文化结构
D.人口的阶级结构
8.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是( )。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的观点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10.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1.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是( )。
A.小学德育目标
B.小学德育的内容
C.小学德育的原则
D.小学德育的方法
12.“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 )。
A.平衡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13.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的是( )。
A.文化
B.教育
C.学校
D.知识
14.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这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15.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 )。
A.研究方法的设计
B.研究课题的选择
C.研究方案的实施
D.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
A.前制度化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及教育
D.制度化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2.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 )。
A.全面和谐的教育理论
B.掌握学习的理论
C.自然和自由的教育
D.结构课程理论
E.实验教学理论
3.下列属于教学活动的是( )。
A.课前准备
B.上课
C.练习
D.评定E.作业
4.班集体的特征有( )。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D.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 )。
A.内容的统一性
B.相对的独立性
C.本质的阶级性
D.历史的继承性
E.现象的一致性
6.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
A.杨贤江
B.蔡元培
C.康有为
D.徐特立
E.陶行知
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
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
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E.社会安宁的需要
8.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哪几方面?
( )
A.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
B.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9.家庭环境的效应表现在( )。
A.家长的职业类别
B.家长的期望水平
C.家长的文化程度
D.家庭的自然结构
E.家庭的气氛
10.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哪几种类型?
( )
A.基础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E.成人教育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教师劳动是个体劳动和集体劳动的结合。
( )
2.小学教育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
3.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就是教学规律。
( )
4.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 )
5.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小学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小学教育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 )
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因论的典型代表。
( )
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
8.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 )
9.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仅存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 )
10.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 )
11.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 )
12.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 )
13.智育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
14.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 )
15.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毫无积极意义。
(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
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
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
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
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
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
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
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1.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 )[不定项选择题]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2.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 )[不定项选择题]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本大题1小题.共9分)
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
“李华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很活泼。
”老师点评道:
“很好。
”学生乙站起来说:
“河里的水很活泼。
”老师沉吟了一会,点评说:
“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句子不贴切。
”学生乙狐疑地坐下了。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有何不妥之处?
( )[不定项选择题]
A.限制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B.没有敏锐的捕捉教育细节
C.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D.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年)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其中保罗•朗格朗首先提出终身教育思想。
2.A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3.B
【解析】略。
4.C
【解析】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
5.B
【解析】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
6.C
【解析】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7.B
【解析】略。
8.A
【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故注重教育的价值。
9.D
【解析】设计教学法是由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首先提出的。
10.C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11.A
【解析】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
12.B
【解析】拔苗助长故事盼寓意是批评了违背植物生长规律的行为,教学中“拔苗助长”违背了人发展的顺序性。
13.A
【解析】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14.D
【解析】相对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做出鉴定,区分等级,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15.B
【解析】教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解析】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2.ABDE
【解析】略。
3.ABCDE
【解析】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课前准备、上课、作业、练习、辅导、评定等都属于教学活动。
4.ABCD
【解析】ABCD四项均为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
5.ABD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所共有的特征是内容的统一性、相对的独立性、历史的继承性。
6.ABCDE
【解析】略。
7.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
8.ACDE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另外,教育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认识活动。
9.ABCDE
【解析】略。
10.ABCDE
【解析】略。
三、是非判断题
1.√
【解析】略。
2.√
【解析】略。
3.×
【解析】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但是教学原则不同于教学规律,教学规律是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发现、掌握教学规律,却不能制定教学规律,而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基本准则,它反映教学规律。
4.√
【解析】略。
5.√
【解析】略。
6.×
【解析】“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7.√
【解析】略。
8.×
【解析】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
9.×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不仅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还存在于其他方面。
10.√
【解析】略。
11.×
【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解析】略。
13.×
【解析】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14.√
【解析】略。
15.×
【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BCD2.ABCD
(二)ABC
2012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是( )。
A.发现儿童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D.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2.儿童发展的最佳期为( )。
A.3岁
B.5岁
C.7岁
D.9岁
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
A.平等关系
B.上下关系
C.道德关系
D.教育关系
4.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个性品质
D.师生关系
5.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6.“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 )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7.“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这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8.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 )。
A.将优秀的文化成果传授给学生
B.实现爱国教育
C.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D.使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
9.我国在建国后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从而废除了旧学制,实行新学制,其时间是( )。
A.1949年10月1日
B.1950年10月1日
C.1951年10月1日
D.1952年10月1日
10.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斯宾塞的《教育论》
11.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 )。
A.言行
B.知识
C.修养
D.品德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力量。
A.权力
B.权威
C.威严
D.人格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科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1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 )作用。
A.主体
B.辅导
C.从属
D.主导
15.启发的首要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 )。
A.创造性
B.交往性
C.多样性
D.主动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3.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
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E.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5.诉讼可分为哪几种?
(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复议
6.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
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
C.创办实科中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
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
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
7.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 )。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8.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 )。
A.目标
B.主题
C.情景
D.任务
E.评价标准
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培养和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10.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 )。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
2.“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
A.遗传的作用
B.教育的价值
C.家庭的影响
D.文化的功能
E.人的能动性
3.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E.广域课程
4.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包括( )。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C.指导学生校外、课外生活和活动
D.管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工作
E.协调各任课老师的工作
5.诉讼可分为哪几种?
( )
A.刑事诉讼
B.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复议
6.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 )
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
C.创办实科中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
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
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
7.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 )。
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8.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 )。
A.目标
B.主题
C.情景
D.任务
E.评价标准
9.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包括( )。
A.引导、培养和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个体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10.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 )。
A.干预与服从
B.责任与义务
C.教育与被教育
D.管理与被管理
E.监护与被监护
监护与被监护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具备明确的共同目标。
( )
2.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这体现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 )
3.学校可以为了教学而忽略其他事情。
( )
4.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
( )
5.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是违法的。
( )
6.我国的教育体系,一般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阶段,其中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 )
7.课外活动是由教师决定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决定作用。
( )
8.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 )
9.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
( )
10.教师劳动是个体和集体劳动的结合。
( )
1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 )
12.我国的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
( )
13.课外活动的任务在于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 )
14.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 )
15.教学过程是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 )
四、情境分析题(共25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下面是这一情境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
他们唱的好不好?
学生:
好!
老师:
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
女生声音大!
老师:
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
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
是吗?
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
(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
(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计算,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
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
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
我们来一块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1.材料中这位老师运用了哪一种教学原则?
( )[单选题]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2.这位老师采取了哪一种教学方法?
( )[单选题]
A.讲授法
B.读书指导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
3.这种教学方法有何优势?
( )[不定项选择题]
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B.引起学生的思维兴奋
C.通过启发让学生一步步获取新知
D.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小明爱淘气,经常在课堂上说话、做小动作,有时还不完成作业。
一天,课堂上说话、做鬼脸,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
老师非常生气,对小明说:
“你的课不要上了,回家把家长找来,什么时候你爸爸来了,你再来上课。
”小明不敢回家,只好在教室门口站着。
这时,正好校长路过,问清了原因后,把小明送回教室,事后,校长把班主任老师找去,提出了批评。
1.你认为校长批评的对吗?
( )[单选题]
A.对
B.不对
2.班主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此事?
( )[不定项选择题]
A.应当给予小明更多的关心
B.帮助小明改正错误
C.告诉小明不应当在课堂上随便说话,影响其他同学
D.直接开除小明一、单项选择题
1.A
【解析】由教育思想史可知,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儿童论,其代表作《爱弥儿》。
2.C
【解析】儿童发展的最佳期为7岁。
3.A
【解析】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4.B
【解析】当代教师素质能力集中体现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5.D
【解析】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6.A
【解析】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作是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7.D
【解析】家庭教育的特点权威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而题干正是说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特点。
8.C
【解析】略。
9.C
【解析】略。
10.C
【解析】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
11.A
【解析】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是教师的言行。
12.D
【解析】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