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742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学生心灵 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docx

关注学生心灵提高育人实效讲义稿

关注学生心灵提高育人实效

一、事例引入

事例一:

有位幼儿园小朋友开学第一天回家,问妈妈说:

“妈妈,我从哪里来?

”老师们,当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该怎样处理?

况且这个问题不是很容易回答得清楚的。

看看这位母亲是怎样处理的。

她问孩子说:

“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

”这小孩说,今天我们的老师一走进教室就说:

“小朋友们,我从湖北来。

”原来,这位老师是湖北人。

小孩听后就这样想:

“老师从湖北来,那我从哪里来?

”于是问题就清楚了。

这个事例提醒我们:

孩子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很多时候只是表面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透过表面现象关注他们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事例二:

广州市某区曾对学生进行调查:

“谁最幸福?

”调查的结果派生出一个问题:

“怎样才是幸福?

”结果显示:

小学生认为,家长陪伴得多就是幸福;中学生认为,能够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尊重就是幸福。

这个事例提醒我们:

学生的内心需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灵,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结论:

关注学生心灵是当今教育形势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对老师的要求,是教师开展育人工作的根。

二、关注学生心灵,必须以人为本,树立新的学生观

1.新的学生观:

新的学生观是什么?

就是学生是人,学生是人才,每位学生都可能成才。

具体说来就是要热爱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是可教育、可发展的学生。

我们经常说:

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

对老师不公平啊!

2.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有9个方面:

语言、音乐、空间、体育运动、数学逻辑、交际能力、自省能力、自然智力和生存智力。

按加德纳的理论,人的智力空间很大,智力高低差别不大,只是在某个方面的差异。

多元智力论对教育最大的贡献是:

它让我们重新审视学生,把每位学生都看成是可教的和可以发展的。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这是中国教育考察团访日本时发生的事。

我国的专家走进教室问日本的学生:

“同学们,你们班谁学得最好?

”学生回答:

“您问的是哪一科?

”“哦,还要问哪一科,那就语文吧。

”“是朗诵、作文,还是演讲?

是古文还是现代文?

”“作文吧。

”“是诗歌、散文,还是调查报告?

”问的结果没有结果。

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

评价一个学生可以从很多方面甚至很细小的方面来衡量。

一个学生假如在某个细小方面表现好,我们老师就应该积极对其进行肯定。

一个学生的某个方面假如得到老师的肯定,说不定他ta以后就会从这个方面发展乃至走向成功。

三、关注学生心灵,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

1.需要是内心世界的折射

每一个学生都有被爱、被肯定、被欣赏、求上进等方面的需要。

2.了解学生需要的途径

了解学生的需要,可以用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进行。

方法很简单,只要老师坚持,就能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而且你能从中积累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这对写论文,做研究是很有帮助的。

3.处理学生需要的方法

合理——满足

过分——引导

不合理——拒绝(用爱的理由拒绝),但是千万不要用爱的理由伤害他

四、进行科学施教,提高育人实效

要提高育人实效,必须关注学生心灵,遵循育人规律,进行科学施教。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①理解和尊重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要求老师能摸透学生的心理,而且要有良好的心态。

举个例子:

北京特级教师丁榕老师,有一次上课时,有位学生迟到了,这位学生进到教室里还甩书包,把凳子弄的啪啪响。

老师们,假如这个课是我们在上的,你会怎么处理?

丁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她开始表示很吃惊,然后停下课来问:

“××同学,别急,有事慢慢说?

”那位同学发现老师没有批评他,还能理解他,就说出了自己上学路上发生的事。

说骑自行车上学路上被人撞到,那个撞他的人竟然还蛮不讲理骂了他,于是他憋了一肚子气来到学校。

丁老师听后问学生:

“同学们,××同学碰到这样的事该不该生气?

”大家都说应该生气。

于是老师带动大家一起生气、一起指责那个不讲理的人。

这一着是妙招,人在心情不好时有人和他站在一起,支持他,这个人的心情一定会好了很多。

这时候丁老师提出了问题:

“假如你也碰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处理?

”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发言之后,老师把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并把有价值的板书出来,如:

找警察、寻求大人帮助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那位学生也自我检讨说,虽然自己心情不好,但也不应该进到教室还影响大家上课。

这个检讨是怎么产生的?

这是大家和他站在一起,理解他,从而使他产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结果。

丁老师要的就是这个结果,我们教育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教育学生的目的其实就是要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教育。

假如说,当时丁老师也生气,批评那位学生,那位学生可能会和老师顶撞,那么这课可能会上不下去,这个僵局怎么处理,估计处理起来就会更糟,而且课后还不知道要做多少工作。

教育需要有妙着,这妙着还得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理解和尊重学生为前提。

②宽容的力量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比赛的项目是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的刮,凛凛北风刺骨,行人为了御寒,把大衣越裹越紧,北风失败了。

南风上阵了,它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浑身暖和,开始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南风之所以胜利,就是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成了自觉行动,这种以启发自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效应,被称为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告诉我们,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陶行知有著名的“四颗糖的故事”。

学生王友拿泥块掷班上学生,陶行知制止了他,让王友放学后到办公室找他。

放学后,王友准时来到陶行知的办公室。

陶行知见到王友,掏出一颗糖,说:

“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

”王友还在莫名其妙的时候,陶行知掏出第二颗糖,说:

“刚才我制止你时,你就立刻停手,这是尊重我,再奖你一颗糖。

”大家注意:

陶行之说的是“尊重我”,不是说纪律。

王友本来是抱着挨批的心理来找校长的,而校长反给他两颗糖,他顿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没想到陶行知又拿出第三颗糖塞到他手里,说:

“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个学生,是因为他欺侮女生,他是坏人,你掷他说明你正直、善良、有正义感,所以再奖你一颗糖。

”王友听后,后悔地说:

“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他是我的同学,不是坏人,我拿泥块打同学是错的。

”没想到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说:

“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你一颗糖。

陶行知在整个教育的过程没有批评王友,而是肯定了王友的准时,尊重人,有正义感,能认识错误。

他的妙处就是宽容。

他宽容了学生,变批评为表扬,在表扬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进行自我教育。

其实,我们想一下就清楚,学生年少无知,容易冲动,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老师有时对犯错的学生总“恨铁不成钢”,训斥,惩罚,出现简单粗暴的做法,殊不知这是“呼呼北风”,只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既不利学生改正错误,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我们何不用一用“南风效应”呢?

它看起来平淡无奇,却能触及孩子的心灵,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关注就是力量

先讲一个心理效应——霍桑效应。

霍桑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芝加哥郊外的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

这个工厂的设备先进,具有良好的娱乐设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制,但是生产效率长期低下。

1924年11月,美国专家研究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参加的专家研究小组进厂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专家们用了2年多的时间与工人谈话,谈话多达两万多人次。

专家们耐心倾听工人的意见,认真做好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做了其他一些工作,如改善了工厂的照明条件,调整了工人的休息时间,等等,最后这个工厂的生产效率稳步上升。

专家们分析,生产效率稳步上升的重要原因是工人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变化,工人因为获得了受重视的体验而倍加努力地工作,专家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感受到正在受关注时,他会认真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表现比较高的积极性。

霍桑效应对教育的启发是:

关注学生就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相反,淡漠一个学生,就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创伤。

我们一般对两类学生比较关注:

好学生,后进生。

其实,那些沉默寡言、不引起我们注意的学生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为他们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大事。

例如:

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当事人都是不受关注的。

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项实验:

把一批学生分成A、B、C三组进行考试,考完后对A组进行表扬,B组进行批评,C组却不管。

一段时间后再考,结果发现:

A组进步最大,B组有点进步,C组反而倒退。

C组为什么倒退?

因为没人关注。

3.成功是成功之母

说一个心理实验,心理学家将一条狗放在一个笼里,中间树一个隔板,狗能跨过木板在左右两边跳来朓去。

笼子底面的左右两边铺上两块各不相连的金属板。

当狗在隔板的左边时,给笼子的底板通电,狗受到电击,就跳到右边,这时候右边也通电,狗就会跳回左边,但是左边也通电了,狗会马上跳过右边去,可是随即又跳回来,这样反复多次以后,狗不再主动跳了,它选择了放弃努力,绝望地呆在一边,默默地忍受痛苦。

狗遭受多次挫折后,产生无能为力感,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

要命的是“习得性无助”不但发生在动物身上,在人的身人也同样会发生。

看看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厌学?

不是在不断地遭受挫折之后才产生吗?

因为积极性不断受挫,于是出现了这样的过程:

频繁的体验挫折−─→消极的心理−─→无助感−─→动机认识和情绪上的损害。

他们就是在这样地不断遭受挫败的情况下厌学了。

虽然说,挫折感能磨炼人的意志,但是,有几个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把意志磨炼得坚强起来呢?

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未成年人?

所以我们说,在校园中,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不断上进。

这里提醒我们老师注意,①要善待所有的学生,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

②多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失败的学生,③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获得成功的机会。

不要给学生创造习得性无助的诱因——挫折感。

如拿A学生的缺点与B学生的优点相比。

有人说,这样的对比是对学生的人格侮辱,这是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的。

(人比人气..

4.善于利用优势和劣势

①化劣势为优势

优势当然是长处,但劣势虽然是短处,但不是缺点,这一点却是我们该注意的。

一般来说,所谓的扬长避短都是指发扬优势,避开劣势。

可是,劣势也可以利用,劣势利用得好也能变为优势。

利用学生的优势,这很多老师都能做到。

这里侧重谈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事例一:

北京有一个小区,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位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的小伙子很认真地在摆自行车。

这年轻人到处找不到工作,到处受人歧视,这人只有别人吩咐他做什么,他才会去做,但做起来认真。

小区的老大爷见这个人干活起劲,认真,就用上他。

老大爷每天都跟他交代,你只管把车摆整齐就行,这小伙子果然很卖力地干。

结果小区停车处被评上“优秀存车处”。

这说明劣势不是缺点,用得好,能变劣势为优势。

事例二:

王义夫也是一个例子。

王义夫进入国家射击队之前,成绩不怎么好。

在筛选的时候,教练发现王义夫每打一枪都朝同一个角度偏,教练最终还是看中他。

教练认为,让王义夫射击之前往所偏的相反方向偏过去,不就得了吗。

这样一来,王义夫的成绩变得很好而且很稳定。

一个世界冠军就是这样产生的。

事例三:

我们再来讲一个丁榕老师的故事,她有个非常调皮的学生,总是爱收拾老师,不是爱收拾学生哦,丁榕老师通过观察觉得这个学生有两个优势:

第一胆大心细、胆子特别大,第二就是脑子灵活,像这样的学生,上战场肯定没问题,他脑子好使嘛,他想出的鬼点子鬼子都不知道,明明知道他在做但却不知道他的意图是什么?

所以他总是打胜仗,但是这个和平时代我们的学生怎么会上战场啊?

她想“怎么办”,老师就想我有什么机会把他的这个劣势变为优势。

好!

有一个机会来了,说学校要搞一个科学制作比赛,丁榕老师马上就想到了这个学生,想叫他弄一点东西出来,于是她就跟这个同学说,你能不能回家帮我逮一只野猫过来?

“抓一只野猫?

”哇!

这个家伙非常高兴,他说:

“老师,没问题!

”“但是你抓的野猫要活的哦。

”“没问题!

”老师觉得这个家伙那么调皮抓一只野猫也肯定是没问题。

第二天这个家伙真的拿一个笼子装一个野猫过来,老师说你会不会从家里哪个地方偷来的,小家伙说绝对不会,一看就知道家猫和野猫的眼睛不一样,老师相信了。

她想了一个办法,说你去找我们的生物科老师问他怎么样把这一个野猫做成一个标本,当然她事先先跟生物科老师沟通好了,学生也非常高兴:

“我从来没有做过做过标本而且是把活猫做成一个标本。

”他就去问生物老师,生物科老师也非常高兴,可以带一个学生来做标本,而且还是一个活生生的野猫。

所以就教他,帮他一起查资料。

这个标本其实可以做一个月。

既要把它弄死又要保存骨骼,还有这张皮,又不让它烂掉。

这一个月来,这个家伙从来没有捣乱,因为他有事做而且是他喜欢做的,他把精力都集中到做这件事上去,就不会把精力用在在班里想一些办法来调皮捣蛋,我们知道调皮捣蛋的学生其实是精力过剩,而且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要是能静下心来学习,可能很多同学都学不过他,因为他的脑子特别灵活,有的时候我们没有讲几句他已经知道下边是什么了,所以他在下面捣乱了,因为我懂了还听干嘛啊?

于是就想些事来做,想来想去就去搞别人,很多事情就是这样造成的。

结果这个标本猫做完了,被学校评为一等奖,还拿到区里面评了二等奖。

这是一个成功的体验,这样把一个学生的劣势变为优势。

让一个坐不住的学生坐下来,因为他要非常静心的来做这件事,这一个月足以把这个坏习惯转变过来,我们知道改变一个人的坏习惯需要一个月,改变一个坏动作需要20天。

也因为这个作品获奖了,这个学生的坏习惯应该很快的改变过来。

②淡化劣势

对待后进生也一样,不能强化他的劣势,如对老是犯错误的同学,你不能一味说ta做得不好,越是强化ta不好,ta就真的不好了。

你要说,“你假如这样做,会更好。

”“你这样做就对了。

劣势不能强化,学生犯错误,只能淡化。

学生总是做不好的事,只能鼓励,不能老是说ta这不行那不行。

5.运用气质类型施教

类型

性格特点

施教

胆汁质

直率、热情、易激动、脾气暴躁

多血质

好动、外露、反应快、注意易转移

粘液质

稳重、沉着、沉默寡言、反应慢、固执

抑郁质

细心、谨慎、感情细腻、孤僻、多忧、行动慢、不果断

从气质类型我们可以看到,人的这四种气质类型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学生,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方式就要有所不同。

像胆汁质类的学生,教育时我们要重在引导,ta脾气那么暴躁,你就不要硬碰硬,不然有时会把事情闹僵。

多血质类的学生,就可以严格一点。

粘液质类的学生,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与ta慢慢“磨”,不能急,急的话就只能急死自己。

对于抑郁质类的学生,老师更多的是要关爱ta,使之感受到老师的温暖。

6.创造无痕教育的境界

事例一:

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讲了一件事。

有一位女教师到一个新接的班去上课,踏上讲台时发现一位男学生没带课本,一问,男孩说忘了带,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说:

“老师,他一贯就这样。

”老师听后笑了笑就上课。

第二天上课时,女老师又看到男孩的桌上空空如也,她仍没说什么就开始上课。

这时,老师“发现”自己的眼镜忘了带来,她向学生说明没带眼镜根本看不清字而无法上课,并向学生致以歉意。

她接着对那位男孩说:

“请你到办公室帮我把眼镜拿来。

”男孩有点受宠若惊去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老师拿到眼镜后对学生说:

“一个人做事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这多耽误事啊!

从今天开始,我们来一个约定,一起改掉马虎的坏习惯,好吗?

”只见男孩第一站起来响应老师的提议。

就这样,男孩慢慢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这位男孩就是在台上演讲的企业家。

成功的教育都是在受教育者不知不觉中就完成的,它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毫无痕迹的,这就是无痕的教育。

这种教育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造成教育青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在这个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事例二(惩罚的艺术):

美国某学校,两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中作弊,麦克穆林抄袭了伊丽莎自递过来的答案,被老师发现了。

我们看这位老师怎么惩罚他俩。

老师让他们各自趴在中间隔了一张大办公桌的两把椅子的背上,背对背,两个人相看。

惩罚开始了,“啪”的一声,麦克穆林觉得是伊丽莎白在替自己挨打,而伊丽莎白也觉得这每一下都打在麦克穆林身上。

“啪”的一声,又是一下、两下、三下,两个人都觉得对方在为自己挨打,终于承受不了了,说:

“老师,别再打他了。

”抬起头来,这时,他们看到的是:

老师在加了垫子的木椅上重重地拍打着,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是惩罚的艺术,让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又不会伤害学生,而且学生已经知错了,愿意承担责任。

事例三(表扬的艺术):

北京景山小学有一位老师,上课20分钟,看到学生累了,让大家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并说:

“谁趴得最好,我就摸一下他的脑袋。

”老师一边走一边摸小孩的脑袋,把每一个学生都摸了一遍。

可是每一位小孩都觉得自己做得最好,独享老师的爱抚。

假如这位老师把每一位同学都夸一遍,那等于不夸。

夸2—3人嘛,会打击其余所有人的积极性,那几个同学可能还会骄傲起来。

老师的高超之处就在于他让每位孩子都觉得自己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因而争取表现,下次让老师再夸,从而形成人人不断进步的连锁反应和整体效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回望教育的星空,虽然群星闪烁,却总令人感到满目苍茫。

我想,只要我们勤于耕耘,勇于探索,遵循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艺术,衣带渐宽终不悔,总有一天,我们就会收获群星灿烂的教育的明天,那时候,蓦然回首,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精彩的教育境界就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第一个课题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