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530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docx

东北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

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

(总分:

150.01,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第一部分货币银行学(总题数:

0,分数:

0.00)

二、简答题(总题数:

1,分数:

20.00)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

2010年10月来,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6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比上月高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5.33万亿元,同比增长22.1%,增幅比上月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9.9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4.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当月净回笼现金208亿元,同比少回笼850亿元。

试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

20.01)

(1).试述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的标准。

(分数:

6.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将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2).试述我国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具体划分情况。

(分数:

6.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划分货币层次。

当时划分货币层次主要是为了便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市场,实现对经济的干预。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从而影响货币需求并使其与货币供给相一致,以进一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

(3).一般而言,M1增幅持续高于M2,且差距不断扩大,意味着一国经济景气趋好还是趋坏?

为什么?

(分数:

6.6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M1的增幅不断的持续增高,并且高于M2,则说明一国的经济景气是趋好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M1增幅较快,一方面是企业盈利增加,使企业活期存款增加;另一方面,企业预计经济向好,投资动力增加,促使企业存款偏向活期。

企业如果预计经济向好,就会把定期存款转化为活期存款,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行为最终决定M1、M2增速。

所以当M1增速较快,反映出经济复苏在持续,微观经济也开始活跃起来,经济处于逐步走强的状态。

说明企业经营正趋于活跃,资金使用比较频繁,货币流动的频率较高,验证了经济转好的预期,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企稳回升。

M1作为反映经济景气的变量,人为控制因素较小,这反映出当前经济内生增长的活跃,则说明一国的经济是趋好的。

并且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逐渐活跃,M1增幅超过M2增幅是必然的。

三、时事分析题(总题数:

1,分数:

12.00)

1.2010年1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决定将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试分析我国此次货币政策调整的经济背景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内涵。

(分数:

1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这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重大转变。

此前我国货币政策基调曾先后发生多次转变。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7年底,为抵御日渐明显的通胀压力,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

为应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1月,我国开始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助推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反弹,迅速企稳回升。

与前两年相比,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

当前国内经济已进一步企稳,同时流动性过剩,通胀预期居高不下,货币政策已经到了回归稳健的重要节点。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10.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

体现经济活力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也已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涨,我国经济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开启,全球流动性泛滥,国内物价上涨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4.4%,创出25个月来新高。

在经济形势出现向好变化后,现在更需要关注物价上涨的风险。

货币政策基调的改变,可向市场传递出明确信号,通过货币信贷的合理投放,达到稳定物价的目的。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针对形势的变化央行加强了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先后通过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加息和持续的公开市场操作,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从长远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当货币条件回归常态、资金价格保持在一定水平后,企业才会有动力进行技术创新,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步伐才会加快。

四、论述题(总题数:

1,分数:

28.00)

作为通货膨胀的重要衡量指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自2009年11月转正以来,持续上涨,并在2010年10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涨幅创25个月来新高。

试回答下列问题:

(分数:

28.00)

(1).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划分为哪些类型?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通货膨胀划分类型如下:

①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定义: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

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

②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定义: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

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及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两种。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水平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

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一价格螺旋。

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利润推动通货膨胀的前提。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价格完全决定于商品的供求,任何企业都不能通过控制产量来改变市场价格;而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③混合型通货膨胀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分析,有人提出了混合通货膨胀理论。

其分析的实质就是把上面有关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两个理论结合起来。

④结构性通货膨胀

定义:

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结构性通货膨胀。

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同的两个部门的工资增长快慢也应当有区别。

但是,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看齐,结果使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种对比部门可分为:

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和生产效率低的部门;迅速发展的部门和渐趋衰落的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

(2).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你认为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原因如下:

①自然灾害多发引起粮食减产,部分农产品供应不足。

②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导致物价上涨。

③美元贬值引起的国际大宗商品的涨价使中国遭遇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④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加之国外投资的纷纷涌入,使得大量的热钱流入,以房地产业为主,动荡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3).自2010年2月份起,我国CPI的上涨幅度持续高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讲,我国已经出现了负利率现象,试分析负利率的经济影响。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所谓负利率:

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

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负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①存款越来越少负利率最为直观的影响就是居民放在银行里的存款会越存越缩水。

从某种意义上讲,负利率作为一种财富再分配工具,它会进一步掠夺社会弱势群体原本可怜的一点财富。

②物价进一步推高。

负利率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投资泡沫。

有钱人们当然不会就看着自己的钱放在银行当中一点点蒸发,所以他们一定会努力寻求投资。

而中国目前的投资渠道实际上比较单一,富人们大多将目光投向股市、楼市还有期货市场。

③资产泡沫横飞。

从2003年开始,7年来,中国1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为2.6%(按官方统计数据,年均CPI涨幅为2.7%),所以能贷到款的个人和企业几乎是零成本拿到钱。

2009年,不仅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庞大投资计划,而且当年银行信贷暴增10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低利率诱发巨大信贷需求和资金需求,廉价货币政策释放出了巨大的流动性,当游资、热钱横行之时,投机一定更疯狂、更猖獗。

这时,投机暴利远远超过投资回报,实业资本受到威胁。

(4).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试分析此次加息的经济背景与政策意图。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经济背景:

国内背景:

随着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渗透,我国GDP增速全年走势“前高后低”,已经保持了30年的9%年均增速,不可能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应该转变为重发展。

投资创出新低,CPI上行的压力仍然较大。

由于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预计将造成全国粮食减产1.8%左右。

年内某些月份物价上涨形势会比较明显,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有可能会转变为经济泡沫。

出口形势好转,但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下半年贸易顺差可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在经济回暖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解决民生、提高公信力等考虑需要对房地产进行调整。

房价回调还需依靠后续政策的不断补充,这次调控效果欠佳,后续的补充政策如征收保有税、上调利率便会应运而生。

国际背景:

全球金融进入紧缩周期的趋势明显,给中国持续宽松的政策带来压力。

就全球范围而言,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都逐步进入加息周期,以避免由于危机救市政策持续造成泡沫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地产泡沫不断挤出,美元近期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的趋势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任何升值行为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出。

即便维持现有的人民币汇率,中国目前的通涨趋势和资产泡沫高位徘徊的局面也决定了外资尤其是投机资本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流出而非流入的格局。

在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调整前,如果不将房地产行业的泡沫主动戳破,必然危及金融系统的安全同时欧元区危机也在冲击中国。

目前人民币基本维持与美元挂钩,欧元贬值迫使人民币被动升值,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

债务危机爆发,也显示了全球经济复苏存在很多隐忧,“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政府实施“退出”政策时必须谨慎,可能提高通胀容忍度,减弱信贷紧缩力度,推迟加息。

原因:

①央行寄希望于此次加息从总量上控制信贷资金的投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紧缩固定资产投资。

9月份公布的消费物价指数再创新高,其上扬的趋势已经不容忽视,实际利率已表现为负利率,银行储蓄存款的持续下降。

②信贷投放偏强;四万亿投资计划经济刺激,在资金市场信贷投放的强度偏强,造成投资拉动的经济膨胀趋势明显。

③外贸顺差再次攀高,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剧。

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现象依然存在,信贷投放额有所反弹。

在外汇占款增加比较多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便通过加息来帮助公开市场回笼流动性。

加息可以抑制资产泡沫,比如说房地产,而且也会优化资产配置,调节信贷投放结构。

为了缓解通胀压力,并控制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选择加息势在必行。

五、第二部分保险学概论(总题数:

0,分数:

0.00)

六、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10,分数:

10.00)

2.我国的保险监管部门是______。

(分数:

1.00)

 A.人民银行

 B.国务院

 C.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D.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解析:

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机构;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是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的机构;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才是我国的保险监管部门,它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机构,它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和管理保险市场。

3.风险与保险的关系是______。

(分数:

1.00)

 A.有保险才有风险

 B.有风险才有保险 √

 C.风险和保险是同时产生的

 D.就好像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一样说不清楚

解析:

风险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保险则是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的基础之上,作为管理、控制风险而产生的一门科学。

故风险与保险的关系是先有风险才有保险。

4.保险代位求偿原则适用于______。

(分数:

1.00)

 A.财产保险合同 √

 B.人寿保险合同

 C.健康保险合向

 D.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解析:

保险代位求偿原则是从补偿原则中派生出来的,只适用于财产保险。

因为在财产保险中,当保险事故的发生是由第三者造成并负有赔偿责任时,则被保险人既可以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向第三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根据保险合同要求保险人支付赔款。

如果被保险人首先要求保险人给予赔偿,则保险人在支付赔款以后,保险人有权在保险赔偿的范围内向第三者追偿,而被保险人应把向第三者要求赔偿的权利转让给保险人,并协助向第三者要求赔偿。

而人身保险是给付合同,其保险标的无法用金钱衡量,所以不适用人身保险。

选项中B、C、D都属于人身保险的范畴。

5.我国《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分为______两大类。

(分数:

1.00)

 A.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

 B.损失保险与人身保险

 C.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 √

 D.普通保险与法定保险

解析: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核定。

保险公司只能在被核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保险法》将保险公司经营的业务分为:

(1)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

(2)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6.保险合同的要约是指当事人的一方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对方作出的意思表示,保险合同的要约方通常是______。

(分数:

1.00)

 A.投保人 √

 B.保险人

 C.被保险人

 D.受益人

解析:

在保险理论与实务中,在一般情况下,投保人是要约人,投保人完成填写投保单,表示要购买保险这一行为就是要约。

在有些情况下,保险人也可以成为要约人。

例如,保险人收到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后,没有完全同意,而是提出一些条件,比如提高保险费率、增加保证条款,这些新内容的出现,就够构成新要约,这时,保险人成为新要约的要约人。

所以此题选A。

7.保险利益必须是一种能够以货币进行计算、衡量、估价的利益,在保险实务中,通常不能产生保险利益的对象是______。

(分数:

1.00)

 A.精神创伤 √

 B.人的生命

 C.艺术珍品

 D.名人字画

解析:

保险利益的构成条件有:

①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

合法的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必须是法律上承认的利益;②保险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

确定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可实现的利益,而不是凭主观臆测、推断可能获得的利益;③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

所谓经济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利益必须是可通过货币计量的利益。

精神创伤不能够满足②③条,因此不能成为产生保险利益的对象。

8.某企业投保财产基本险,在保险期限内的某一天,因暴风雨吹断电杆,电线短路引起火花,火花引起仓库燃烧,导致财产损失。

那么,财产损失的近因是______。

(分数:

1.00)

 A.暴风雨 √

 B.电线短路

 C.火花

 D.燃烧

解析:

此题属于多种原因连续发生造成损失的情况,那么在保险责任的认定中,可以用顺推法和逆推法。

顺推法是从最初事件出发,按逻辑推理,问下一步将发生什么?

若最初事件导致了第二事件,第二事件又导致了第三事件,如此推理下去,导致最终事件,那么最初事件为最终事件的近因;逆推法从损失开始,沿系列自后往前推,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若追溯到最初事件,且系列完整,最初事件为近因;本题不管是用顺推法还是逆推法,其财产损失的近因都是暴风雨。

故选A。

9.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______。

(分数:

1.00)

 A.补偿功能和融资功能

 B.补偿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

 C.社会管理功能和防灾救灾功能

 D.防灾救灾功能和补偿功能 √

解析:

防灾救灾功能和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保险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最根本特征。

资金融通功职能是在经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保险金融属性的具体体现,进而实现社会管理的功能。

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在许多方面都离不开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的实现。

所以此题选D。

10.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履行赔偿责任,或者是______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履行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分数:

1.00)

 A.投保人

 B.被保险人 √

 C.保险人

 D.受益人

解析:

根据保险定义,保险是一方同意补偿另一方损失的契约。

愿意赔偿损失的一方是保险人,发生损失导致保险人赔付的一方则是被保险人,保险合同是由保险人与投保人订立的。

所以,在保险实务中,当财产遭受损失或者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保险人有给付保险金的责任。

受益人是领取保险金的人,所以此题选B。

11.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最早成立的保险公司是______。

(分数:

1.00)

 A.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

 B.太平洋保险公司

 C.平安保险公司

 D.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解析: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人寿保险公司,是曾经当过大总统的黎洪元开办的华安合群保寿有限公司。

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成立的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于1949年10月。

七、计算题(总题数:

1,分数:

10.00)

12.房屋价值100万元,投保人向甲保险公司投保60万元,向乙保险公司投保40万元,向丙保险公司投保20万元,实际损失60万元。

请按比例责任方式计算各家公司应分摊的赔偿金。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比例责任分摊方式即各保险人按其所承保的保险金额与总保险金额的比例分摊保险赔偿责任。

其计算公式为:

八、案例分析题(总题数:

1,分数:

10.00)

13.小学生张某,女,9岁,其生母与其生父离婚后,她与14岁的姐姐随生母一起生活(其生父一直提供抚养费用)。

某年1月,张某的生母与王某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同年3月,张某所在学校的学生集体投保了学平险,张某未征求家人意见指定其继父为受益人。

5月,张某的生母与其继父吵架,其继父杀死其生母,紧接着又杀死了张某。

这笔死亡保险金应给谁?

为什么?

(分数: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

解析:

本案中,张某年龄为9岁,还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其在投保学平险时其受益人的指定应征得法定监护人的同意,本案中张某的法定监护人为其生母及继父。

而张某在投保学平险时并未征得家人即法定监护人的同意而私自指定其继父为受益人,故其指定受益人无效。

而在该保险单中,张某为被保险人,且在学校集体投保时该保单生效,即该保单在3月份生效。

而在5月份张某被杀,也即是保险标的在保险期和保险范围内受到损失,保险公司应当做出相应的赔偿。

但是其指定的受益人无效,所以在此案中其保险金则默认为按被保险人的遗产进行分配。

而张某死后的遗产分配顺序为:

第一继承人为其父母,第二继承人为兄弟姐妹。

所以其保险金应按照生母和生父各得一半的方案分配。

在本案中,其母亲与被保险人同时被杀害,故应将母亲所应得的那份保险金按遗产分配,其分配顺序为第一继承人为配偶及其子女。

所以其生母所应得的保险金,应平均分配给张某的生父和其14岁的姐姐。

那么最终保险金是其生父得四分之三的保险金,姐姐获得四分之一的保险金。

九、问答题(总题数:

2,分数:

15.00)

14.保险合同的特征。

(分数:

7.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