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5014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docx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练习51

教学内容

练习5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练习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2.通过练习。

形象感受这几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3.分角色读对话,进一步感受标点的用法,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4.了解乱扔废电池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在句子中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教学难点

分角色读对话,进一步感受标点的用法,在对话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印有标点符号的小卡片。

(学生课前在生活中手找类似于标点符号的事物,并画下来。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搜集资料,展示交流

 学生用绘画展示课前在生活中、自然中寻找到的类似于标点符号的事物,并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找到的标点符号。

  二、诗画结合,整体感知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的景物,并配以小诗。

  2.学生思考交流:

在这首小诗中你认识了哪些标点符号?

 三、创设情境,学会运用

  1.标点符号的自述。

  过渡:

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是小朋友常见也是常用的标点符号,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的自述吧!

  

(1)多媒体出示动画,标点符号进行自述。

自述内容包括运用和书写两个方面。

如:

我是逗号。

别看我个子小,作用可大了,句子中间的停顿全靠我。

要是没有我把句子断开,人们一口气读下去怎么受得了?

在格子中我住在左下格。

  我是句号。

有我就表示一句话说完。

如果没有我,一篇文章就永远无法结束,而且文章的意思也不清楚。

我也住在左下格。

  

(2)听了它们的自我介绍,你都了解了什么?

  (3)根据标点符号的自述,学生动手在格子中写一写四个标点符号,注意不乱占格。

  2.送标点符号回家。

  出示句子:

  你知道天为什么会下雨吗______

  草叶上的露珠_____像天上闪烁的星星____

  我多么想长大呀_____

  

(1)给句子加标点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加,其他学生补充。

  

(2)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好这几个句子。

  3.玩你说我猜小游戏。

  4.读标点符号儿歌,加深对这四种标点符号的认识。

  四、深化运用,培养语感

  过渡:

标点符号虽然是那么一些小小的不起眼的东西,但它的作用真是了不得。

就像我们平时看的电影,也是因为用好了标点符号,才会有那么精彩的对话。

今天让我们也来学做配音演员,给下面这段无声电影配配音。

  1.放无声电影,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自由读书上父子俩的对话,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再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对话加上标点。

  3.师生共同校对。

(用举牌的方式。

  4.对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讨论。

  如:

这节电池没电了,我把它扔了吧。

“扔了吧”后面既可以是句号也可以是问号。

用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用问号表示征求别人的意见。

  再如:

不能扔,乱扔电池危害可大啦!

“不能扔”后面可以是逗号表示停顿,也可以是感叹号表示一种命令。

在这里可进一步向学生介绍废电池的危害,树立学生环保的意识。

  5.学生合作分角色练习对话。

  6。

指名一组学生给无声电影配音,师生评议后再进行配音练习。

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你会用哪些标点了?

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找到的标点符号,教师相机板书。

 

文中的句子可板书一句,如“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

”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讲标点符号的用法,后半句是讲标点符号的样子。

 

同位作为一小组试着加上语气练习对话,揣摩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指名发言。

 

小结:

标点符号的小世界,我们只是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相信小朋友在今后会更好地运用标点符号,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板书设计

练习5

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珍惜

可爱的中国

教学目标

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运用重点词语造句

2我能迅速高效地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方志敏同志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上体会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受到启发和感染。

鼓励学生从各个方面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搜集方志敏及旧中国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法

讲、读、思、议

学法

互助释疑、交流感知、研读共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近些年来,祖国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形容自己的祖国,你会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

2.学生说。

(如:

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腾飞的祖国等)

3.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母亲,你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可爱的中国》。

二、初读感知:

1.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觉得哪些字词大家容易出错,想提醒大家注意?

蹂躏、刻不容缓、日新月异、肃清、瘟疫、愚昧等,注意读音,字形、词义。

2.词语解释:

蹂躏:

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刻不容缓:

片刻也不能拖延,形容形势紧迫。

辽远:

很远,遥远。

日新月异:

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的方志敏在狱中,关于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你有哪些了解?

(师适当补充)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党,参与创建江西的中国共产党、团组织。

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主席,领导农民运动。

参与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1934年,率部北上抗日,被国民党军队逮捕入狱,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

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

《可爱的中国》曾由鲁迅先生代为保存,解放后公开发表。

5.学生质疑(祖国为什么可爱?

祖国母亲为什么哭泣?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三、细读品悟:

(一)讲读第1——3自然段:

1.指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到作者激动的心情)

2.再读,你是从哪感受到了?

(感叹句、陈述句、反问句,标点符号给了你启示)你能通过朗读来表达吗?

3.刚才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祖国母亲为什么会哭泣?

”你能找到答案吗?

4.从母亲的哭诉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母亲的伤心、我们的内疚)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重点指导接连4个“难道”开头的并列句式)这句话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母亲的心情?

谁来读?

5.面对母亲的哭诉,我们感到深深的内疚,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怎样理解“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残暴的蹂躏。

6.作为儿女,怎样才能解救自己的母亲呢?

(刻不容缓,不是……而是)指读,从中感受到什么?

(热爱祖国,远大的抱负)

7.有感情的朗读1——3自然段。

(二)讲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中国的历史:

长城、运河,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中国的现状:

江山破碎、国弊民穷、帝国主义侵略、汉奸卖国贼

中国的未来:

………代替………前途光明;民族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面前;祖国母亲也会美丽的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

2.再读这一段,你能体会出作者的心情吗?

(对祖国明天的美好愿望,充满了自信)

3.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讲读第5自然段:

1.齐读,从这一段中你读出了什么?

2.指名说,师点拨。

(表达了无比的信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3.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四、情感升华:

1.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你的心情怎样?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能为祖国母亲做些什么?

4.总结。

五、作业设计

1.摘录课文中的佳词佳句。

2.写写自己学完课文后最深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思考题:

1)“朋友”指的是谁?

方志敏对朋友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课文是怎样描述中国“目前”景况和“将来”的景象的?

3.小结。

二、日积月累:

1.课文中有许多语句特别震撼人心,找一找,试着背一背。

2.学生找出震撼自己的句子,交流。

3.尝试背诵。

三、听写本课生字。

四、拓展阅读《可爱的中国》一书。

五、练笔:

1.想象:

在写《可爱的中国》时,狱中的方志敏会是怎样的心情?

你能想象到吗?

2.学生发挥想象,交流。

3.指名学生说,共同评议。

4.把你想象到的方志敏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六、总结。

七、作业设计:

1.写摘录笔记。

2.背诵课文中震撼人心的句子。

3.完成小练笔。

板书设计

         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哭诉  内疚

     解救  刻不容缓  赤子情怀   远大抱负

     希望  信心

课后反思:

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讲的是“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

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

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

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

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

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字,会认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境界,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

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

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执教课时)

  一、一写一读,巧做铺垫,情感初萌。

    师:

有这样一个奇特的民族──他们爱花,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

   1、板书课题:

      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⑴和老师同写课题。

    ⑵指导“看”字的书写。

   2、品读课题。

思:

透过课题中的一个“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突破常规,直扣中心,引发赞叹。

    师:

这篇文章是季羡林先生写的,季羡林何许人也?

一位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一位享有“东方学者”盛誉的大人物。

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名篇佳作。

   1、学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①读到生字或优美的词语、句子,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

     ②想想,课文能读成哪一句话?

   2、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⑴个别朗读,读出一个“奇”。

    ⑵引导质疑,追寻一个“奇”。

     板书:

 奇丽?

 奇特?

  三、紧抓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

   ㈠学习2、3自然段。

    师:

请大家快速地默读2、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景色奇丽或民族奇特的相关语句。

    (快速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预设㈠: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体会“家家户户”,明白“吃惊”原因之一

      ①理解“家家户户”。

      ②体会“爱花真切”。

    

    预设㈡:

     出示对话: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

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她莞尔一笑,说:

“正是这样!

    1、齐读,分角色读。

    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3、说说形容笑的四字词语。

    4、体会“莞尔一笑”的内涵。

      思:

这一笑,知道女房东笑出了什么?

    5、生读对话。

    预设㈢: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

    1、生读句子。

    2、体会“花的海洋”。

     (播放德国大街视频)

    3、读句子:

“许多窗子……应接不暇。

    4、体会“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听老师朗读,大家闭上眼睛想象:

说说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课件展示花儿的图片)

     板书: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

孩子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走进画里吧!

(全班齐读)

    5、角色体验:

   ①假如我是一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走在这如花的的街头,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我是一位工作压力大,非常烦闷的青年人,看到这怒放的鲜花,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如我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味,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㈣: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如果给“颇”换一个词,可以怎么说?

    2、理解“耐人寻味”。

    3、联系上文,体会“境界”。

      板书: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4、创设情境,感受“境界”。

     ①我想问问这位女士,在屋子里的时候,你每天只能看到凌乱的花枝,花朵的背影,难道你不觉得无趣吗?

     ②我想问问这位先生,走在街上的时候,你每天都能看到这些怒放的鲜花,你又在想什么呢?

  四、小结课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

    师:

读着读着,课文既如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又成了一首颇耐人寻味的小诗。

      走在德国,

      满眼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

      多么令人赏心悦目!

      这──

      多么奇丽的景色!

      走在德国,

      感受到的是,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

      这──

      多么奇特的民族!

      走在德国,

      让季羡林先生回忆起──

      留德十年的求学足迹!

      这──

      怎能不令他思绪万千?

      (播放《阳光三叠》的曲子)

      (引导情境朗读)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词,温故知新。

   1、让学生当场默(2分钟)。

   2、现场听写并展示(选择有错的学生,达到对难写字的正确指导。

如“嫣”“暇”)。

  二、学习末段,感悟美丽。

    师:

同学们,让我们入情入境地朗读最后一段,记住:

把作者的种种思绪,滴滴感受都读出来。

   1、齐读第4自然段。

   2、体会作者的话。

    出示句子: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⑴想想:

什么变化了?

唯独什么没有改变?

    ⑵“美丽”指什么?

    ⑶生读句子。

  三、补充资料,领会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

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节选自季羡林《重返哥廷根》

     在我写博士论文的那几年中,我用德文写成稿子,在送给教授看之前,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清稿;而我自己既没有打字机,也不会打字。

因为屡次反复修改,打字量是非常大的。

适逢迈耶家的大小姐伊姆加德能打字,又自己有打字机,而且她还愿意帮我打。

因为原稿改得太乱,而且论文内容稀奇古怪,对伊姆加德来说,简直像天书一般。

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天天工作到深夜。

     ──节选自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

     思:

从这两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2、引导学生读“每一家都是这样,……又看别人的花。

”“走过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

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呀,才让季先生把这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3、出示句子:

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

感叹之余,作者内心又涌起另一种情思。

请读课文的最后一句。

(生读)

       ①作者陶醉于鲜花之中,触景生情,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梦中他在思念什么?

    ②引导学生朗读。

  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

    请同学们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对课文的感悟,以《梦见了》续写一段话。

  五、交流谈话,推荐书目。

    我写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tí)醐(hú),吃了能让人升天成仙,但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伪劣假冒,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

                           —季羡林先生语

  板书设计:

               7、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       奇特

          花团锦簇 我为人人 

               姹紫嫣红   人人为我 

课时分层作业7李商隐诗二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

61612040】

A.灵犀(xī)  杜鹃(juān)

沧海(cānɡ)嗟余(juē)

B.惘然(wǎnɡ)惆怅(chànɡ)

沁阳(qìn)分泌(mì)

C.春蚕(cán)蜡炬(jù)

云鬓(pìn)凋谢(diāo)

D.夜吟(yǐn)蓬山(pénɡ)

殷勤(yīn)殷红(yān)

B [A项,“嗟”应读jiē;C项,“鬓”应读bìn;D项,“吟”应读yín。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分曹射覆蜡灯红 射:

射箭

B.昨夜星辰昨夜风风:

双关,兼有风情之义

C.青鸟殷勤为探看探看:

探望

D.东风无力百花残残:

凋谢

A [A项,射:

猜。

]

3.从对仗的角度看,下列诗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导学号:

61612041】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 [C项,不对仗。

]

4.下列对《无题

(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

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

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D [“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错误。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

61612042】

(1)《无题

(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2)《无题

(一)》中诗人听鼓而起,恰如蓬草,写尽今朝的寂寞萧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题

(二)》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题

(二)》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2)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教师用书独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

61612043】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

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________________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②③⑤D.④②⑤③①

B [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

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

③和④比较,③与“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衔接更好,⑤①也是介绍无题诗相关内容的,放在一起比较好,④是对上文的概括,②“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与后面“而这种寄寓”衔接紧密。

]

(教师用书独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____①____,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

当然,____②____,需要你长时间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

还需要什么呢?

____③____,抓住这个机会,这样你就更容易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