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466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docx

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章物理治疗与康复医学科技术操作规程

(康复理疗科技术操作规程)(康复科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总则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电脑中频疗法

超短波疗法

微波疗法

特定电磁波疗法(TDP)

牵引疗法

骨创伤治疗(磁疗)

第二节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

推拿疗法

灸疗法

针刺疗法

第三节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关节活动度训练

语言训练

作业疗法

 

第一节物理治疗操作规程

一、物理治疗操作规程总则

1、严格掌握各物理治疗项目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接待病人,首先检查机器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并开机预热。

3、嘱病人取合适体位,并交待注意事项。

4、各物理治疗项目具体操作详见各项目操作方法。

5、治疗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岗,巡视并询问病人,解释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立即处理或停止治疗。

6、治疗结束后,整理好机器与治疗床,作好下一位病人治疗准备。

二、物理治疗操作常规

电脑中频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疤痕、粘连、扭挫伤、注射后硬结、慢性盆腔炎、带状疱疹、声带小结、废用性肌萎缩、颞颌关节紊乱、胃下垂、便秘、网球肘、肌腱炎、面瘫、周围神经损伤、肌筋膜炎等。

【禁忌症】

带有心脏起搏器者、孕妇腹部及腰骶部、心脏部位、恶性肿瘤、结核病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部、出血部位、血栓性静脉炎、破伤风、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等。

【操作】

1、选择适宜的硅胶电极,衬以湿垫布,置于治疗部位。

对置或并置,肢体可以环形,颅脑区不能用对置法,心前区禁用。

用沙袋或绑带固定好。

2、根据病情选择相应处方。

3、开始治疗,按下“启动”(或开始)键,然后按动强度调节键,边调节边询问病人,一直至耐受限。

由于人体对电流开始比较时比较敏感,过几分钟后,可做适当调节,使输出电流增大些。

若病人难以忍受,则把电流输出调小些。

4、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并发出提示音,这时可取下电极,再关闭电源。

5、中途停止可按“停止”键,治疗停止。

6、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必要时上、下午各1次,一般10-2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在中频治疗中不能切断电源或移动电极,以免电击。

 超短波疗法

【适应症】超短波作用于机体组织,除温热作用外,还有非热效应,具有消炎,镇痛和促进组织愈合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炎症,肌肉关节疼痛等。

【禁忌症】心脏植有起搏器,有出血倾向,妊振早期,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早期恶性肿瘤等。

【操作】

1、小功率超短波用于面部,趾,指等小部位,大功率超短波适用于躯干,肢体等大部位。

2、开启电源预热1~2分钟,调节输出至治疗所需剂量。

3、治疗剂量分为无热量,微热量和温热量。

4、治疗中工作人员应经常询问患者,如有不适如头晕,心慌,应停止治疗。

5、治疗完毕,将输出调至预热挡,准备下位患者治疗。

【注意事项】治疗急性炎症时,应严格无热量,短时间治疗。

1、导线勿打圈和交叉,通过患者身体时用毛巾隔开。

2、注意极板有无破裂,接头处金属是否裸露。

3、感觉不良者,骨突出部位,皮肤出汗及电极下潮湿时,均易发生烫伤。

4、机器在治疗中和治疗5分钟内不能移动,夏季注意机器散热。

 微波疗法

【适应症】

扭挫伤、肌肉劳损、血肿、肩周炎、术后浸润、术后粘连、慢性溃疡、前列腺炎、肺炎、支气管炎、心绞痛、盆腔炎、神经根痛、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禁忌症】

活动性结核、出血倾向、妊娠、安置起搏器者、以及局部有金属异物者。

【操作】

1、患者取适当体位,治疗头、颈、肩部的病人应戴防护眼镜,裸露治疗部位或穿单衣治疗。

选好辐射器,并安装于电缆接头于支架上,连接必须紧密牢靠。

2、治疗区域及附近不应有金属物品,否则易引起灼伤。

睾丸与眼睛部位、骨骺未闭合者做好防护。

3、根据不同辐射器要求,将辐射器按要求的距离(5-10cm)或紧密接触对准治疗部位,接通电源,数分钟后治疗机内自行接通高压,按所需要的治疗时间在仪器上定好时间,再按医嘱要求调节输出量。

4、治疗中要询问病人,有无过热的感觉,注意瓦特表指针是否在规定的剂量上,遇有异常及时纠正。

5、治疗完毕,机器自动停止电流输出,发出提示音,关闭电源,移开辐射器。

6、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

7、工作人员不要停留在微波直接辐射区,有条件时应建立铜网屏蔽室。

【注意事项】。

1、局部感觉迟钝或血循环严重障碍者应用时应注意观察反应情况。

2、辐射器与同轴电缆的接触必须严密,同轴电缆应避免潮湿或弯折。

3、微波治疗机之吹风机如发生障碍,应停止使用。

未接上辐射器时,不能开机器,  以免损坏磁控管。

 特定电磁波(TDP)疗法

【适应症】

风湿性肌炎、非特异性关节炎、关节痛、扭挫伤、腰肌劳损、周围神经痛、冻伤、骨折后遗症、滑囊炎、术后粘连。

【禁忌症】

恶性肿瘤、重症动脉硬化、有出血倾向、高热、化脓性疾患。

【操作】

1、治疗前对初诊患者必须告诉在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局部温度感觉障碍者一般不做TDP治疗。

2、辐射头一般固定在患部斜上方或旁侧外的20-60cm,根据患者感觉或皮肤温度调整距离,一般以舒适热感为宜。

3、治疗中应随时询问病人感觉,观察局部反应,有汗液擦干,必要时重调整距离。

4、面部照射需保护眼睛,以免眼睛发生干涩。

5、每次治疗时间40-50分钟,每日1-2次,10-20次为1疗程。

【注意事项】

1、皮肤感觉障碍,循环障碍,瘢痕或植皮的患者及老人治疗时要经常询问,观察反应,以免烫伤。

2、治疗时,患者大能随意移动患部,以防碰触灯具,引起烫伤。

3、治疗中患者如诉有头晕,疲乏无力等不适时,应停止治疗。

 牵引疗法

【适应症】

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

【禁忌症】

恶性肿瘤、结核、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碎裂、急性损伤、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腰椎感染、腹疝、动脉瘤、严重痔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肺功能障碍、孕妇等。

【操作】

1、检查传感器,电机及电源线连接是否良好。

牵引绳是否在滑轮槽内。

活动床板是否固定好,整理好牵引带。

2、打开电源预热1分钟。

按下回退键,使电机丝杆回退到工作初始状态。

3、根据病人治疗情况,选择绑扎带或其他固定方法,收紧牵引带。

松开活动床板固定。

4、初步设定牵引力。

牵引力设置:

颈部4-6公斤起,一般不超过9公斤;腰部一般牵引力为体重之1/2为上限。

根据疗程、体重、疾病以及身体状况酌加减。

5、选择治疗方法:

连续或间歇。

6、如时间需要修订,安设定键分别设定时间。

7、按启动键,牵引开始,计时及自动控制系统开始工作,进入治疗状态。

8、在牵引治疗中:

1)、可随时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2)、需停止治疗后才可重新调整牵引力或时间。

9、治疗时间到蜂鸣器提示,电机自动回退,到位停止后,活动床板固定,松开绑扎带,扶病人起床

【注意事项】

1、牵引中有头晕、或其他不适等不良反应时应中止牵引,平卧休息。

2、颈椎牵引时有牙痛者,在上下齿间咬上一块小纱布。

3、与其他物理治疗并用,如超短波,温热疗法等,应在牵引前进行,以使肌肉弛缓。

4、为保持腰前弯姿势,在小腿下放一个支撑物,比如枕头或垫子。

 

 骨创伤治疗(磁疗)

【适应症】

骨折、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肌腱炎以及软组织损伤等。

【禁忌症】

使用心脏起搏器者、严重心脏病患者心前区、活动性出血、头颈部不宜、孕妇下腹部、男性睾丸部等。

【操作】

1、将磁耦合器插入主机接口,电源线连接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亮。

2、根据治疗病种确定治疗方案,磁耦合器直接作用于治疗区。

3、按下“调频/调幅”选择键,选择自动调频或自动调幅输出,一个疗程中各次治疗交替选择,或者一次治疗时,前半时和后半时各选一种方式。

4、按下“顺磁/聚焦”选择键,长骨骨愈合选择顺磁式,短骨创伤及消肿、消炎、镇痛和其他疾病使用聚焦式。

5、频率调节键和强度调节键根据不同的治疗调到相应的级别。

6、一般治疗宜每日一次,每次40-60分钟。

对骨愈合、骨不连的治疗每日两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7、时间设定,按下复位键,根据需要调整时间。

机器工作后,时间显示倒计时。

8、气温较低的时候,启动热疗功能。

按下热疗键,显示指示灯亮即可。

9、全部功能设定完之后,按下“启动”键,治疗开始。

治疗结束时,自动报警,自动停止输出。

第二节 中医特色专科治疗操作规程

 拔罐疗法

【适应症】腰背疼痛,软组织扭挫伤,肩周炎,颈椎病,神经痛,疖,痈,感冒,支气管炎等。

【禁忌症】心力衰竭,血友病,浮肿及广泛性皮肤病者。

【操作】

1、准备不同型号的火罐数个,另备火柴,酒精灯,镊子,95%酒精及少许凡士林。

2、常用方法。

  

 闪火法:

先将酒精灯点燃,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患部。

术者左手握罐体,使罐口向下,右手持镊子,夹住沾有酒精的小棉球,在洒精灯上点燃后,伸进罐内绕1~2圈,迅速抽出,随即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投火法:

用薄纸做一小纸卷,燃着后投入罐内,然后将罐迅速扣在治疗部位。

  

 架火法:

先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做一点火架,再将一小酒精棉球放在架子上,点燃酒精棉球后随即扣上罐子。

  

 滴酒法:

向罐内滴入1~2滴酒精,将罐倾斜,转动一周,用火柴将酒精点燃后罐口向下,迅速将罐子扣在治疗部位。

  

 贴棉法:

取0。

5~1cm见方的脱脂棉,沾少许酒精,贴在罐内壁的中部,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治疗部位。

3、留罐时间一般为10分钟,治疗中患者有烧灼感或皮肤颜色变化过于明显,  

起水泡等异常现象,立即起罐。

4、起罐时,术者左手扶罐,并轻推罐体使其倾斜,右手食指尖轻按罐口边缘皮   

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缝隙,空气进入,罐子随即脱落。

【注意事项】

1、选好适应症及治疗部位,以肌肉丰满,皮肤平滑的部位为宜。

2、用于点燃的洒精不宜过多,以免火焰落在皮肤或衣服上。

3、酒精火焰应尽量接近罐底,防止酒精在罐口,造成皮肤烫伤。

4、治疗部位罐斑尚未消退时,不宜在原处重新拔罐。

5、拔罐用于疖,痈排脓时,事先用75%的酒精消毒罐子底部及局部皮肤起罐后局部换药,罐子清洗消毒。

 推拿疗法

【适应症】软组织损伤,关节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肢体循环障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神经痛,肌肉萎缩等。

【禁忌症】急性传染病,皮肤化脓性炎症,烧伤,静脉炎,严重出血倾向。

【操作】

1、准备好滑石粉或凡士林,或者准备治疗巾覆盖治疗部位。

2、患者取适合体位,全身放松,裸露推拿部位。

3、推拿时手法轻重根据病情而异,治疗过程中视患者反应随时调整手法。

4、肢体推拿一般从远端开始,逐渐移向近端,肢体循环障碍者应特别注意。

5、推拿后清除皮肤润滑剂,或整理治疗巾,休息后离去。

6、推拿时间因部位而异,一般15~30分钟,每天一次。

【注意事项】

1、术者治疗前做准备活动,以便手法灵巧。

2、术者应熟悉推拿部位的解剖知识。

3、推拿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改变手法或停止治疗。

 灸疗法

【适应症】虚证,寒证,如慢性腹泻,寒性腰痛,腿痛,急性腹痛等。

【禁忌症】热证及眼周围,鼻尖,高血压患者的头部。

【操作】

1、艾条灸:

点燃艾条,不断吹去艾灰,在穴位上施灸,距皮肤约3~5cm,使患者有温热感。

每次20~30分钟。

2、温针灸:

将毫针垂直刺入穴位,以纸保护针周皮肤,将艾条切成2cm左右小段,插在针柄上,从下面点燃艾条,直至燃烧结束,取下艾灰和纸,起针。

3、太阳灸:

用1~2两姜捣汁和面,硬度如水饺面,将姜面摊在双层道林纸上,成圆饼形,厚约3~4mm,上置压紧的艾团,在室外点燃至不冒烟时置于穴位上,并不时拉动上层纸与艾姜面,使热力柔和,直至燃完。

【注意事项】密切观察,防止艾团翻动落下火星,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针刺疗法

【适应症】脑卒中所致瘫痪,脑瘫,周围神经损伤,颈肩腰腿痛,各种关节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胃肠炎,尿潴留,聋哑,癔症,月经不调,阳痿,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和功能失调等。

【禁忌症】晕针,出血性疾病,皮肤感染症,孕妇下腹部,虚脱无脉等。

【操作】

1、询问有无晕针史。

2、仔细检查针具,选择针体挺直,光滑,坚韧而有弹性的毫针,并经高压消毒。

3、患者取舒适和便于术者操作体位。

4、用酒精棉球消毒穴位处皮肤及术者手指。

5、进针时,左手压紧穴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或利用小针管快速进针。

6、根据病情选用捻,弹,颤,捣,挫等手法,使之得气。

7、行针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一般15~30分钟,有调气行气作用,小儿不留针。

8、出针时,左手拇指,食指以消毒的干棉球或酒精棉球持针身,并按压穴位,右手捻针且退出针。

无滞针时也可快速出针。

9、用电针法时,针刺后在针柄上用导线接脉冲治疗仪,然后调节电流至麻颤感。

10、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

11、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饥饿,疲劳时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不宜强剌激。

2、针刺时术者精力集中,通过语言诱导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令其体验针感,以提高疗效。

3、针刺时避开血管,防止出血。

针下有重要脏器时用斜刺,避免损伤脏器。

4、一穴一针。

第四节 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程

 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通过对关节活动度的训练,减轻或消除关节僵硬或肌肉萎缩,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

【适应症】

1、四肢骨折和脱位。

2、脊柱骨折,关节手术,手部外伤,断肢再植,关节炎。

3、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脊椎畸形。

4、小儿麻痹症,脑血管意外,周围神经疾病。

【禁忌症】

1、患者明显衰弱,无力,无运动意愿。

2、骨折和外伤后尚有出血危险。

3、结核,类风湿,感染的急性期。

4、神经损伤时或神经吻合后3周内。

5、心肌损害的急性期,心律不齐,哮喘病人,有心绞痛发生的病人。

6、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和外伤后不久的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方法】

、 肢体功能位的保持:

对已发生挛缩的关节和可能发生的关节挛缩,早期就应用夹板置该关节于功能位。

1,肩关节,肱骨:

功能位:

外展45°~55°,外旋15°,前屈30°,肘关节屈90°,肘与前胸平齐,前臂稍旋前。

固定范围:

包括胸,肩,上臂,肘及前臂。

2,肘关节,尺桡骨:

功能位:

一侧屈90°。

如双侧固定时,一侧屈110°,一侧屈70°,前臂中立位。

固定范围:

从腋部到手掌远侧横纹处。

3,腕关节,手部:

功能位:

腕背曲20°~30°,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

固定范围:

从肘到手掌远侧横纹。

4,手指关节,指骨:

功能位:

掌指关节屈60°,指间关节屈30°~45°。

固定范围:

前臂至指。

5,髋关节,股骨:

功能位:

一侧者屈15°~20°,外展10°~15°,旋转中立位;两侧者,一侧全伸,另一侧稍屈。

固定范围:

自乳头至足趾,下达膝上部。

6,膝关节,胫腓骨:

功能位:

屈膝100~150。

固定范围:

大腿根至足趾。

7,踝关节,跟骨:

功能位:

中立位,无内外翻。

固定范围:

小腿到足趾。

8,脊柱固定范围:

第4胸椎以上至头颈部。

第4腰椎以下包括两侧大腿。

9,小夹板固定术:

根据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选好适当夹板,纸压垫或棉垫。

(1)纸压垫或棉垫要准确地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并用胶布或绷带固定,以免滑动。

(2)捆绑束带时用力要均匀,其松紧度应使束带在夹板上可以不费力地上下推移1cm为宜。

(3)抬高肢体,以便观察肢体的感觉异常。

(4)及时指导病人,要在固定过程中做被运动。

、 体位变换:

体位变换不仅在卧位进行,而且在坐位也要进行。

躯干的姿势和四肢体位要每隔2小时(白天)或3小时(夜间)变换1次。

1,仰卧位:

(1)肩关节0°位,伸肘,前臂旋后。

(2)肩内收,屈肘,前臂旋前。

(3)肩外展内旋,屈肘,前臂旋前,使肩部突出。

(4)肩外展外旋,屈肘,前臂旋前。

(5)伸指伸腕垫入枕下。

2,半仰卧位:

瘫痪侧在上,背部垫1~2软枕,轻度掀起半侧身。

下肢稍抬高,肘屈30°肩外展伸30°。

3,侧卧位:

完全侧卧,胸前放软棉垫,上肢置于软棉垫上,肩向前抱软棉垫,双下肢之间以软棉垫相隔,避免双足,双腿相互接触。

4,半俯卧位:

轻度侧俯卧位,胸下垫枕头大小的棉垫,上肢呈抱枕状,双下肢用软棉垫相隔。

5,俯卧位:

胸部完全贴床,头歪向侧方,下腹用软棉垫垫起,足尖超出床垫外,足背部垫软棉垫,防止足下垂。

在变换体位后进行被动运动,以保持关节活动度。

、 被动运动:

病人肢体在完全放松的体位下进行。

一般采用仰卧位,先做大关节再做小关节,动作要柔和缓慢,逐步加大幅度,至最大范围。

着重进行与关节挛缩倾向相反的动作,以充分牵伸关节,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每日至少进行2~3次。

1,肩关节:

治疗师握住病人前臂,固定后进行肩关节屈伸(前方上举)。

(1)伸肘位进行前方上举。

也可举过头顶后屈肘位进行。

(2)侧方上举(外展)。

治疗师握住病人前臂进行伸肘位外展。

(3)水平面上内收外展。

治疗师左手握病人患病侧前臂,右手握病人上臂,固定,牵拉肩部,进行水平面上的内收和外展。

(4)治疗师左手握住病人病侧腕关节处,右手握上臂进行上臂外展80°,前臂直立位进行内外旋。

(5)肩后伸。

整个上肢向后伸,但避免肩部离床。

2,肘关节:

治疗师左手握病人患侧前臂,右手握上臂,使上肢靠胸膛,固定上臂进行屈伸。

3,前臂:

(1)内旋:

治疗师右手握住病人患侧腕关节处,左手握住病人的四指(除拇指外)屈肘90°位,进行前臂的旋前,旋后。

(2)外旋:

屈肘90°位进行前臂旋转。

4,腕关节:

固定前臂进行腕关节屈,伸,桡侧偏和尺侧偏。

5,拇指:

治疗师握住病人四指,固定后进行屈伸,同时进行内收外展和对掌运动。

拇指旋转运动时,同样固定四指后进行旋转运动。

6,手指:

作屈曲,伸展。

患病侧指屈曲时由治疗师进行握拳运动。

指伸展时指腹全面接触治疗师的手掌部,以防过伸。

7,髋关节和膝关节:

(1)髋膝屈伸。

治疗师面对病人,一手托膝后,另一手托足跟,进行髋膝屈曲。

(2)俯卧位进行髋后伸。

治疗师抬起整个大腿后伸,但防止骨盆上举。

(3)髋屈曲位伸膝,然后伸髋。

下肢伸展位进行髋内旋,髋外旋。

下肢伸展位进行内收,外展,然后髋关节外展,髋关节内收。

8,踝关节:

(1)背伸:

治疗师握病人足跟牵拉跟腱,同时利用治疗师的前臂屈侧推压足底。

(2)跖屈:

下压足背的同时,向上推足跟。

(3)内翻,外翻:

治疗师固定踝部进行内外翻,另让助手固定小腿,治疗师可握住病人前足和足跟,使全足同时内外翻。

(4)伸展,屈曲:

钩趾的方式进行屈曲和伸趾。

、 自我被动运动:

利用自身健康部位活动患病的部位。

1,依靠健侧肢体进行运动,即用正常肢体牵位患侧肢体进行屈曲伸展运动。

如偏瘫患者水平仰卧,靠健侧上肢牵拉患肢进行前屈。

以肩关节的上举运动为主进行全上肢自我被动运动时,可让患者端坐在靠背椅上,根据滑车与身体的位置,体位调节为正前方,侧方和后方。

肩胛肱骨关节挛缩的病人可以用合适的固定带,以保持关节活动度。

也可进行膝关节伸屈运动,需要依靠健侧或拮抗肌的力量进行。

2,可利用滑车进行运动。

3,利用螺旋杆进行运动。

4,持体操棒作上肢运动,可进行肩关节各个方向运动。

5,利用肩梯进行运动。

、 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保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是患者依靠自身的肌力进行活动运动。

1,辅助主动运动:

一是被动依靠治疗师徒手操作进行运动,一是用自己健康部位的力量或者悬吊的力量进行训练。

2,随意主动运动:

(1)无抵抗主动运动:

远端小关节做伸屈运动。

(2)抗自重主动运动:

主要为近端位关节的伸屈运动。

每次运动10分钟,逐渐增加到20分钟,每日4~5次。

(3)抗阻力主动运动:

①靠治疗师的徒手抵抗。

②靠器具的抵抗。

③靠自身的抵抗。

、 矫正方法(伸展法):

1,被动伸展法(根据运动方式):

(1)依靠治疗师的手法矫正。

屈肘肌短端时治疗师将双手放在肘关节屈侧轻轻向下压,反复进行多次。

(2)利用重砣矫正。

在患者腕关节处系牵引带,用滑车向下牵拉。

(3)利用松紧绞棒矫正,使患者肘关节伸展。

2,借助主动伸展法:

此方法以自身拮抗肌收缩为伸展的主要力量。

(1)腘绳肌短缩时,双足系哑铃,避免哑铃过重。

患者俯卧位做双下肢伸屈动作。

(2)以患者自己身手的压力,将膝关节轻轻向下压,使膝关节伸展或随意屈曲。

3,抗阻力主动伸展法:

(1)主要克服治疗师加给短肌的阻力,使短缩肌发生强烈的等长性收缩。

如屈肘肌缩短时,治疗师将双手放于肘关节屈侧的两侧并施加压力,使短缩的屈肘肌发生强烈的等长性收缩。

(2)治疗师突然消除所加给短缩肌的阻力,使短缩肌突然松驰,同时治疗师即时使其伸展。

4,患者自身体重的伸展法(不同作用力的方法):

(1)右肘屈曲位挛缩时,患者双手握肋木,身体向后挺,进行伸展。

(2)肩上举受限时,患者双手握肋木悬空身体进行伸展。

也可使躯干前曲进行伸展。

(3)右膝关节伸直位挛缩时,以肋木作为支点,利用体重加上肋木的反作用,使膝屈曲。

也可利用平行杠进行。

手握平行杠,利用体重上下活动躯干,屈膝关节。

(4)膝关节屈曲受限时,呈跪位,利用体重进行伸展。

(5)右足发生下垂时,站在踝关节矫正板上,利用体重进行伸展。

5,特殊体位的矫正方法:

(1)双手交握在膝前,用力屈膝屈髋,并固定骨盆。

利用右下肢的重量,自动伸展右髋关节。

(2)利用吊带牵拉健肢,尽力屈髋,可固定骨盆。

患肢大腿挂上重锤,伸展髋关节。

(3)右足尖钩住肋木固定,双手抱左膝用力屈髋。

左髋屈曲时的骨盆旋转,可以使右髋伸展。

6,利用器具的方法:

(1)重锤伸展法:

①直接法:

直接把沙袋,哑铃和铅哑铃放在患部,有利于挛缩腘绳肌的伸展。

②间接法:

利用滑车牵引,从不引起疼痛的重量开始,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坐位伸展法:

患者呈坐位,坐在四腿方凳上,右下肢抬高45°,踝关节处系一牵引带。

在方凳一端两腿下各固定一只滑轮。

患者背后上方悬挂一滑轮,滑轮绳末端悬空系一重锤。

利用3~6kg的重锤牵引,每次10~30分钟,进行对右下肢矫正牵引,然后再牵引左下肢。

每日1~2次。

卧位伸展法:

治疗床上按顺序放好木板,圆木。

然后下肢置于板上,踝部缠上皮带,利用滑车进行牵引。

另一方面在屈曲的膝上放沙袋,促进膝伸展。

此方法一般用于50°以内的屈曲挛缩。

如屈髋肌,腘绳肌短缩。

(2)绞木棒石膏法:

一般用于膝,肘及四肢中间关节发生严重挛缩时。

在关节的远端,近端各缠绕石膏绷带,并用2根绳连接,利用绞木棒的作用使关节的远近端逐渐靠近。

(3)依靠治疗师的伸展法:

①股骨骨折后股四头肌伸展法:

治疗师用一只手充分固定骨折远端,用整个前臂支持小腿,右手缓慢用力向前推。

嘱患者伸膝的同时,右手用力抵挡,防止膝伸展。

然后嘱患者停止伸膝,同时用右手之力缓缓进行屈膝,最后让患者进行7~8次主动运动。

②股四头肌伸展法:

治疗师左手充分固定骨盆,右手抱住已屈曲的患肢,把前臂和手伸到大腿前部,轻轻提起大腿部,伸展髋关节。

③屈膝肌群伸展法(单关节法):

治疗师以左手充分固定大腿下段,整个右前臂置于小腿后部,轻轻压小腿,逐渐伸展,以后的做法与股四头肌伸展相同。

④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