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334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7 大小:11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docx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

  《内科护理学》学习辅导

  在绪论中请大家了解三方面的内容:

护理学的含义、护理程序的内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一、护理的定义

  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对护理的新解释,认为“每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护理措施)称为护理”。

  护理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是整个保健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类在治疗、康复以及保健方面的护理需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仍然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营养学及管理学甚至人类学在护理范畴内都有其广泛的实践意义,因而护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目前护理场所已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扩展延伸。

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二、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时所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

  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护理对象是个人、家庭还是社区,无论护理工作的场所是医院、诊所还是老人院,护士都可以运用护理程序提供护理服务。

  三、学习与要求方法

  1.学习环境

  多数本科学员与大专学习者相同均是边工作边学习,以工作为主,学习为辅,这种学习环境要求学员必须保持足够主动性,有信心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资源

  学员们都有教材及视听材料,估计部分人会参加辅导班的学习。

  

(1)材料特点:

①本教材在大专教材基础上扩展疾病并增加深度,但对常见病仍是最基本要求。

本科生学员要理解新增加疾病,对明确的病因发病机制要理解并记住。

②本科教材中每章有教学要求,常见病均设有病例及病例答案,每节均有重点提示及思考题,可供学员学习时应用,要多思考,学会抓住重点,并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不熟悉各种练习题可参考大专教材中各种选择题型。

  

(2)视听教材:

多为常见病,讲解时放在重点及难点上。

  3.学习方法

  要求本科生学员按章节顺序学习,第一章绪论(一般理解),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要求学员学习时,在大专学习基础上,有些印象可以先看视听教材,认真理解重点难点处的讲解;然后再阅读教材(第一遍),要了解本节重点并加深理解,找出疾病的内在关系,重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等,对常见病重点内容一定要在理解基础上加强记忆;第二遍阅读教材就是为了加强记忆,可以作练习题,先测试自己,不会再看书上内容,这样印象会加深。

按以上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员们考试都会通过,而且对临床实践会有一定指导及提高。

  4.各系统常见疾病护理问题

  详见教材第一章附录

  同学们好!

欢迎大家学习内科护理学。

  在绪论中请大家了解三方面的内容:

护理学的含义、护理程序的内容、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一、护理的定义

  1980年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对护理的新解释,认为“每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并有一定的表现和反应,对这种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护理措施)称为护理”。

  护理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人,是整个保健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人类在治疗、康复以及保健方面的护理需求,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仍然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营养学及管理学甚至人类学在护理范畴内都有其广泛的实践意义,因而护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目前护理场所已由医院走向社区、家庭扩展延伸。

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二、护理程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时所用的工作程序,是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护理程序包括五个步骤——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

  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护理对象是个人、家庭还是社区,无论护理工作的场所是医院、诊所还是老人院,护士都可以运用护理程序提供护理服务。

  三、学习与要求方法

  1.学习环境

  多数本科学员与大专学习者相同均是边工作边学习,以工作为主,学习为辅,这种学习环境要求学员必须保持足够主动性,有信心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资源

  学员们都有教材及视听材料,估计部分人会参加辅导班的学习。

  

(1)材料特点:

①本教材在大专教材基础上扩展疾病并增加深度,但对常见病仍是最基本要求。

本科生学员要理解新增加疾病,对明确的病因发病机制要理解并记住。

②本科教材中每章有教学要求,常见病均设有病例及病例答案,每节均有重点提示及思考题,可供学员学习时应用,要多思考,学会抓住重点,并提高解决临床问题能力;不熟悉各种练习题可参考大专教材中各种选择题型。

  

(2)视听教材:

多为常见病,讲解时放在重点及难点上。

  3.学习方法

  要求本科生学员按章节顺序学习,第一章绪论(一般理解),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要求学员学习时,在大专学习基础上,有些印象可以先看视听教材,认真理解重点难点处的讲解;然后再阅读教材(第一遍),要了解本节重点并加深理解,找出疾病的内在关系,重点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内容等,对常见病重点内容一定要在理解基础上加强记忆;第二遍阅读教材就是为了加强记忆,可以作练习题,先测试自己,不会再看书上内容,这样印象会加深。

按以上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学员们考试都会通过,而且对临床实践会有一定指导及提高。

  4.各系统常见疾病护理问题

  详见教材第一章附录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辅导

学习要求目标

本章介绍循环系统七类疾病,除人工心脏起搏器和心脏电复律、心肌病外,其它五类疾病是学习重点,要求从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全面掌握。

学习建议:

复习循环系统解剖和生理,病理和病理生理。

第一节总论

重点提示:

1.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

2.心脏正常节律的维持依赖于起搏点与传导系统,窦房结以自律性最高而成为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3.心脏的营养由冠状动脉供给。

4.心脏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相互制约,取得平衡,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第二节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故亦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美国心脏病协会〈AHA〉标准委员会1994年修订):

Ⅰ级:

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Ⅳ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一、慢性心力衰竭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最常见的为缺血性心肌损害。

(2)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心室前负荷和后负荷过重。

2.诱因心力衰竭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可由某些因素所诱发,称为诱因。

常见的诱因有:

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多;②心律失常,尤以心房颤动等快速心律失常多见;③水、电解质紊乱;④体力过劳

(二)发病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可由三方面因素参与。

1.血液动力学异常

有各种病因及诱因促使心脏泵功能减退。

2.神经内分泌的激活

在心力衰竭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SN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增高,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排血量。

3.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

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

1.临床症状

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为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

肺循环淤血的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低心排血量的主要症状为外周脏器组织灌注不足的综合表现。

(1)呼吸困难

为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病理基础为肺循环淤血。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此为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

(2)咳嗽、咯痰、咯血

(3)低心排量症状

2.体征

高枕卧位,两肺底可闻及湿啰音。

(二)右心衰竭

1.临床症状

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基础为体循环静脉淤血所致。

常见的症状为上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浮肿、尿少等。

2.体征

(1)颈静脉怒张

显示体循环静脉压增高,当压迫腹部肿大的肝脏时,可出现肝颈返流征阳性。

(2)肝脏肿大及压痛

肝肿大常发生于下肢浮肿之前。

长期肝内淤血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

(3)水肿

是右心衰竭较晚期的表现。

水肿开始出现在身体最低的部位。

(4)右心室增大或全心增大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剑下可见明显搏动。

(三)全心衰竭

心力衰竭早期常是一侧性的,临床多见先为左心衰竭,而后发展波及右心,导致右心衰竭,从而出现全心衰竭。

重点提示:

1.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脏重塑,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有原发性心肌损害及心脏负荷过重。

2.最常见的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是呼吸道感染。

3.左心衰竭的病理基础是肺循环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表现,高枕卧位、双肺底湿啰音、奔马律是左心衰竭的典型体征。

4.右心衰竭的病理基础是体循环淤血,常见症状为上腹胀满、食欲不振,颈静脉怒张、肝-颈反流征阳性为典型体征,晚期可出现下肢水肿。

【有关检查】

(一)X线检查

(二)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和评估心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心血池显影对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有价值。

(四)血浆脑钠素(BNP)检查BNP>80~100pg/ml,可提示有心力衰竭的存在。

(五)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诊断要点】

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主要依据:

①心脏病的体征,如心脏增大;②肺淤血的症状和体征;③外周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④其他辅助检查指标(BNP、血流动力学指标等)。

重点提示:

1.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减轻心脏负荷、加强心肌收缩力等综合措施,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2.重点掌握洋地黄类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常见毒性反应及中毒的处理,利尿剂治疗护理等内容。

【治疗要点】

(一)减轻心脏负荷

1.休息

是心力衰竭的一种基本治疗。

2.饮食

应采用低钠饮食。

3.利尿剂的应用

在利尿的同时,容易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等电解质紊乱,因此临床上应避免滥用利尿剂。

4.血管扩张剂的应用血管扩张剂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和外周阻力血管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心室舒张期末压,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室功能。

(二)加强心肌收缩力常用药物为洋地黄制剂。

1.洋地黄洋地黄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各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适应证:

适用于中、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

对伴有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特别有效。

不宜应用的情况: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在最初24小时以内者。

对洋地黄中毒及过敏者应禁用。

洋地黄类药物毒性反应主要表现有:

①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②神经系统反应,为头痛、头晕、黄视绿视等;③心脏方面反应,可表现为引发的各种心律失常。

洋地黄毒性反应的处理:

①停用洋地黄类药物;②补充钾盐;③纠正心律失常

2.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

(三)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改变慢性心力衰竭的生物特性,对抗不良作用,显著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

目前推荐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应该应用。

具体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

常与ACEI及(或)利尿剂合用。

(四)防治各种诱发心功能不全的因素。

(五)治疗原有心血管疾病。

重点提示: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对防止与改善心室重塑起重要作用。

2.护理应掌握水肿患者皮肤护理要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休息和活动的原则。

【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左心衰竭致肺循环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心输出量下降有关。

3.体液过多:

与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洋地黄中毒。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水肿部位皮肤抵抗力减低有关。

(二)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

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休息的方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安排。

心功能Ⅰ级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心功能Ⅱ级者休息应充分,心功能Ⅲ级者以卧床休息为主,但允许患者慢慢下床进行排尿、排便等活动;心功能Ⅳ级者则需绝对卧床休息,自理活动由他人协助。

对于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应鼓励其经常变换体位以避免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心衰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

2.饮食护理

(1)少量多餐,并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限制钠盐的摄入:

轻度水肿患者每日摄盐量应在5g以下

(3)饮食上还应注意适当限制含钠较多的食品。

3.皮肤护理

(1)皮肤观察.

(2)保护水肿部位的皮肤

(3)床单平整、清洁,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4.药物护理

(1)使用洋地黄药物的护理

1)服用地高辛时,嘱患者如果一次漏服,则下一次不要补服。

2)护士给药前先数心率,若<60次/分不能给药。

3)用药期间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及定期检测血清地高辛浓度水平.

4)长期心房颤动的患者,使用洋地黄后要注意有发生中毒的可能。

5)发现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时及时通知医生,共同处理。

(2)使用利尿剂的药物护理

1)注意记录尿量及每日测量体重,了解利尿效果。

2)监测血清电解质变化情况。

3)嘱应用排钾利尿剂患者饮食上多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

4)静脉补钾时每500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宜超过1.5g。

且速度不宜过快。

5)非紧急情况下,利尿剂的应用时间选择早晨或日间为宜。

【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发因素

2.休息与活动

3.用药指导

4.教会患者自我监测

5.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二、急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为常见。

【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衰竭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如突发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患者端坐呼吸,有窒息感,面色青灰,口唇紫绀,大汗淋漓,极度烦躁不安。

体征:

两肺对称性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重点提示: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显著、急剧下降,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或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2.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

3.临床特点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极度烦躁、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典型表现。

【诊断要点】

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一般易做出诊断。

急性肺水肿所致的心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相鉴别

【治疗要点】

急性肺水肿属危重急症,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症状,以免危及患者的生命。

1.体位采用坐位,两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镇静可皮下注射吗啡3~5mg,效果不佳者可重复使用。

3.吸氧高流量氧气吸入(6~8L/分),并可给患者吸入通过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有利于肺泡通气改善。

4.减少心脏负荷快速利尿。

5.快速洋地黄制剂适用于有快速心房颤动伴急性左心衰竭者,禁用于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

6.其他治疗解除支气管痉挛,去除诱发因素。

【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意识状态。

2.体位坐位,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坠床。

3.镇静急性心力衰竭发生时,严重的呼吸困难常使患者烦躁不安,感到焦虑、恐惧,这样的情绪反应会加重心脏负荷,护理措施为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多陪伴患者

4.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协助患者咳嗽、排痰。

5.药物护理迅速建立两组静脉通路,遵医嘱及时、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节心律失常

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称之为心律失常。

重点提示:

1.心律失常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

2.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无创性检查技术,应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传导阻滞)。

二、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是由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过早发出冲动控制心脏收缩。

根据异位起搏点的部位不同,可将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三类,其中以房性和室性为更常见。

【临床表现】

偶发的期前收缩一般无特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漏跳的感觉。

当期前收缩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出现心悸、乏力、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

临床听诊呈心律不齐,期前收缩的第一心音常增强,而第二心音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心电图是期前收缩的最重要诊断方法。

【心电图特点】

3.室性期前收缩

(1)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P波。

(2)提前出现的QRS-T波形态异常,时限通常为0.12秒或以上。

(3)期前收缩后可见一完全代偿间歇(图3-2)。

图3-2室性期前收缩

三、阵发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阵发性快速而规律的异位心律,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发生的期前收缩形成。

【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最常见的为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为:

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大多心律绝对均齐,刺激迷走神经或按摩颈动脉窦可使发作突然中止。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长(大于30秒)、心室率快,则可严重影响心室排血量,使心、脑、肾血流供应骤然减少,临床上出现低血压、晕厥、休克、严重心绞痛、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心电图特点】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形态及时限正常。

(3)往往不易辨认出P波。

(4)起始突然,通常由一个期前收缩触发(图3-3)。

图3-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室性心动过速

(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迅速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

(2)QRS波形态畸形,时限大于0.12秒,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常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心室率一般为140~220次/分,心律不规则。

(4)常可见到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图3-4)。

图3-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室性心动过速

对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因极容易衍变成心室颤动,故必须给予紧急处理。

首选药物为利多卡因静注。

如患者已发生低血压、休克、心绞痛、脑血流灌注不足等危急表现时,应首选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四、扑动与颤动

当自发性异位搏动的频率超过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范围时,形成扑动或颤动,心室颤动是极危重的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

2.心室扑动与颤动其临床表现无差别。

一旦发生,患者迅速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继之呼吸停顿,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无法测到,即为临床死亡。

【心电图特点】

1.心房颤动

(1)P波消失,代之以频率为350~600次/分、形状大小不同,间隔不均匀的f波。

(2)QRS波群间隔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可在100~160次/分。

(3)QRS波形态正常(图3-6)。

图3-6心房颤动

3.心室扑动

心电图呈匀齐的、连续大幅度的正弦波图型,其频率为150~300次/分,难以区分QRS-T波群(图3-7)。

4.心室颤动

心电图表现为形态、频率及振幅均完全不规则的波动,其频率在150~500次/分,QRS-T波群完全消失(图3-7)。

图3-7心室扑动及颤动

重点提示:

1.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应首选的治疗措施,如心房颤动的转复或心室率控制药物的选择;病窦综合征有症状者应选用起搏器治疗;心室颤动应立即电复律除颤。

2.心律失常的护理应及早发现和警惕危险性心律失常并给予及时处理。

七、护理

(一)主要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急性意识障碍:

晕厥:

与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脑组织灌注量不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阿-斯综合征;心脏骤停。

(二)主要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评估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

(2)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

(3)及时发现危险性心律失常

(4)指导患者配合检查

(5)熟练操作心电图机

2.当患者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时的护理措施:

(1)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

(2)给予鼻导管吸氧,改善因心律失常引起的机体缺氧。

(3)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为用药、抢救做好准备。

(4)准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其它抢救药品及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

(5)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速度,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及时发现因用药而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

八、健康教育

1.预防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2.用药指导

3.自我监测

4.家庭急救教育

第四节人工心脏起搏和心脏电复律

一、人工心脏起搏术

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治疗缓慢的心律失常,亦可用于治疗快速的心律失常。

所用的仪器称为心脏起搏器

【起搏方法】

1.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

2.永久性起搏器植人

【术后护理】

1.休息:

卧床休息3d,术后7~9d拆线,并连续3d每日测4次体温。

2.病情观察:

术后行心电监护24h,观察起搏信号是否正常、患者原有症状是否消失、有无对起搏器不适应等;每天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炎症征象。

3.伤口护理:

伤口局部用小沙袋压迫6~12h,以防出血。

4.防止感染:

应用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

5.出院指导:

①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头、颈、右上肢应少活动;②术后6周后可恢复正常活动,术后6周内避免抬举过重的物品,以防电极移位;③避免穿太紧的衣服,以免对伤口及起搏器产生过度的压力。

【健康教育】

1.定期复查、自查

2.避免影响起搏器功能

3.随身携带卡片

4.乘坐飞机对起搏器系统无大影响,但需随身带起搏器安装证。

5.患者死后,火葬前应取出起搏器,以免发生爆炸。

重点提示:

1.人工心脏起搏术是用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

2.起搏器的起搏方式有临时性静脉心内膜起搏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两种。

3.能够对安装永久性起搏器的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

二、心脏电复律

心脏电复律术是用电能来治疗各类快速性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

【适应证】

各类快速性异位心律失常,其中以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的转复首选本法。

【操作方法及护理】

(二)术后护理

1.休息:

卧床休息24小时,患者清醒后给予安慰与帮助。

2.心电监护:

每半小时记录心电监测仪上的心率、心律,并测量血压,重复上述过程6次,监护时间至少24小时。

3.药物护理:

按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

4.并发症护理:

观察电击局部皮肤有无损伤;注意是否有动脉栓塞、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并予以处理。

重点提示:

1.心脏电复律术是用电能来治疗各类快速性异位心律,使之转复为窦性心律。

2.分为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