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303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 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8文言文二则教案与反思

18 文言文二则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文言文二则》选编了关于车胤和李白的两个故事。

这两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学习的故事。

大意是:

车胤勤勉认真、学习不知疲倦,他学问渊博,通晓许多门知识。

曾经由于家境贫寒,夜晚没有油点灯,夏天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课题“囊萤夜读”与课文第二句“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互为解释。

《铁杵成针》是一则关于李白的传说。

大意是: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位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这位老妇人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就回去勤奋学习,完成学业。

课文配有一幅“囊萤夜读”图。

练囊悬挂,桌案上、地面上堆放着很多竹简,一位贫穷的读书人坐在地面,双手摊开竹简聚精会神地读书。

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车胤勤奋学习的品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恭、勤”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书写“囊、萤”等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则文言文,并背诵《囊萤夜读》。

3.能借助注释或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故事内容。

4.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则文言文,并背诵《囊萤夜读》。

2.能借助注释或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的故事内容。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车胤读书的刻苦,明白做事情只要有决心、肯努力,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到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教学会认字时,可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如“恭”和“勤”字可以结合“恭勤”的注释理解。

“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语气词,可通过朗读体会。

“卒”字可结合“还卒业”的注释,理解为“完成”。

指导生字的书写时,一要注意指导易写错的字,比如“恭”的下半部分是“心”的变体,不是“小”,最后两点是左右点,不是下点;“博”不要漏写右上点。

二要注意指导笔画的穿插避让,如“勤”的左右穿插避让,“卒”的上下穿插安排。

三要注意横画较多的字的指导,如“囊”,要合理布局,避免拥挤。

2.朗读教学

首先,可以先让学生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相机作好示范朗读。

接着,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提醒学生朗读文言文,既要注意标点符号之间的停顿,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尝试断句。

如果生读得不好,就停下来,一起交流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根据对意思的理解,确定应该怎样停顿,并告诉学生:

读文言文,有标点符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正确理解课文。

在疏通语句之后,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中进一步感知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开展“朗读接力赛”之类的朗读游戏活动。

文言文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就可以了,不必强“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品质

教学《囊萤夜读》,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车胤学习条件的艰苦,感受车胤学习的勤奋刻苦;教学《铁杵成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习与铁杵磨针的难度作比较,感受儿时的李白能“还卒业”,同样具备了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格。

课前准备

1.圈画出本课中的生字词,并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自主认读。

2.搜集有关刻读书的故事。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等方式认读“恭、勤”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书写“囊、萤”等生字。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背诵《囊萤夜读》。

3.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4.能借助注释和课文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感受车胤学习的勤奋刻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所学过的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如《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文言文的形式。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填海》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王戎不取道旁李》 

2.谈话:

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古人讲话言简意赅,值得品味。

文言文就是这样的。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灿烂辉煌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大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

(同步板书课题)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古诗三首》课题,理解“二则”的意思:

文言文一篇称之为“一则”,古诗一篇称之为“一首”。

4.教师指名读题目《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并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5.教师指导书写“囊”“萤”二字。

“囊”横画较多,要合理布局,避免拥挤。

“萤”下半部分是“虫”,注意与“莹”“荧”相区分。

板块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阅读《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至少读三遍,要求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

指名学生朗读,同学互相正音,教师相机指导。

“勤”是前鼻音,读qín,不要读成qíng。

“卒”是平舌,读zú,不要读成zhú。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重点指导学生容易写错的地方,以及笔画的穿插避让。

“恭”下半部分是“心”,不是“小”,最后两点是左右点,不是上下点。

“勤”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

左右笔画穿插避让。

“博”不要漏写右部上边的一点。

“焉”上面是“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

(3)对于易混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组词,再联系熟字进行比较识记,进一步加深记忆。

萤(萤火虫)——荧(荧光)

博(博学)——搏(搏斗)

贫(贫穷)——贪(贪官)

逢(相逢)——峰(山峰) 

3.指名学生朗读《囊萤夜读》,其他学生点评:

是否读得通顺、读出节奏。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

5.课件出示文章断句,学生练习朗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6.学生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板块三 理解文本,探究交流

1.学生阅读《囊萤夜读》,边读边思考:

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从题目入手,了解意思。

(1)教师指名读题目《囊萤夜读》。

(2)学生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囊:

用口袋装。

萤:

萤火虫。

 

囊萤夜读:

用口袋装萤火虫在夜晚读书。

 

3.运用多种方法,如联系注释、生活实际、上下文语境等,理解句子的意思,读懂文意。

(课件出示句段,引导学生理解)

句段1: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1)写字练习:

书写“恭”“勤”这两个生字,和同桌互改。

(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结合课文注释知道“恭勤”的意思是肃敬勤勉。

②学生结合课文第三条注释,知道“通”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多通”:

“多通”就是指知道的东西很多;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博学”,知道“博学多通”指博学多识、通晓很多知识。

(3)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再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车胤为人谦逊有礼,为学勤勉不知疲倦,知识非常渊博。

(4)抓住“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引导学生理解车胤的人物形象:

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博学多才。

句段2: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5)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句段,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语境理解句子大意。

(6)教师抓住重点字词进行指导和说明,帮助学生梳理理解文言文字词的方法。

如:

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看注释或结合语境来理解,如“练囊”等;还可以通过给一些字组成词语来理解,如“贫”等;利用生活经验或个人积累来理解,如“萤火”等。

贫:

贫穷、贫困。

油:

灯油。

练囊: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这里作动词,指“用练囊”。

萤火:

萤火虫。

以夜继日:

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在文中指日夜不停地读书。

焉:

在词尾,是语气助词。

(7)引导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连词成句,理解句子的意思。

(他的)家中贫穷,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夜晚),就用布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籍,日夜不停地学习。

(8)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车胤的人物形象:

“家贫不常得油”写出了车胤的家境贫寒;“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写出了车胤的勤学不倦。

4.小结:

读古文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我们已学的知识,重点字词我们还可以借助它的现代意思去猜猜它在文中的意思。

板块四 图文结合,品味文情

1.感知文本美。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哪个句子描写了这幅插图。

(提示: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3)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①教师引导:

车胤是怎么想出“囊萤夜读”这个好办法的?

想一想,车胤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看到萤火虫又会怎么想?

怎么做?

②同桌交流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车胤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想到可以用它来照明。

为了防止萤火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口袋里。

又想到白色的口袋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于是,他决定“囊萤夜读”。

(4)小结:

短短十几个字,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

2.感知人物美。

(1)学生再读课文,同桌讨论:

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2)指名回答,教师相机补充。

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才华横溢、谦逊有礼、迎难而上、富有创意……

(3)引导并明确本文主要是要围绕人物的“勤奋刻苦”这个特点来写的。

板块五 课堂总结,延伸拓展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车胤为了读书,夏日利用萤火虫来照亮书本。

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点拨。

4.引导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读通古文,注意停顿;借助工具,理解字义;连词成句,说说句意。

 

5.拓展:

《三字经》中有“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请大家课后去找一找其中勤奋好学的故事,然后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

2.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语境理解《铁杵成针》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体会做事只有努力坚持,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对本课的生字进行听写。

(2)学生自行校对和订正,教师巡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再次指导和强调。

(3)出示《囊萤夜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小故事。

2.温故知新。

(1)引入: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都背了不少吧!

你们最喜欢哪一首?

谁愿意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学生比赛诵读李白的诗歌。

3.导入新课。

(1)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李白读书有关的文言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教读课题:

铁杵/成针。

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4)出示铁杵的图片,认识铁杵,并理解课题。

铁杵: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铁杵成针:

把铁棒磨成绣花针。

(5)引导学生就课题进行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问题。

①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②为什么要把铁棒磨成针?

③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过渡:

要把这么粗的铁杵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看一下课文。

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铁杵成针》,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指名学生朗读,再全班交流阅读文言文的要点,教师及时归纳。

(1)读的速度要慢。

(2)停顿要得当:

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

(3)读出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

4.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赛读、齐读等,直到学生读熟为止。

5.学法迁移:

引导学生使用《囊萤夜读》中学习的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文后注释和语境,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

6.同桌互相解释疑惑,合作学习。

7.指名学生反馈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指导。

(1)抓住字词的特点进行指导和说明,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如,给字组词、借助偏旁、借助字形等。

“弃去”的“弃”表示放弃,“去”表示离开。

“媪”借助偏旁“女”理解,“媪”是妇女的统称。

“曰”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故“曰”表示说。

(2)课件出示文中含有人称代词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人称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问之:

“之”是人称代词,指老婆婆。

太白感其意:

“其”是人称代词,指老婆婆。

(3)引导学生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大意进行理解,强调在连词成句的时候要适当增加字词,让句意更通顺。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世人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板块三 品词析句,感知品质

1.品词析句。

(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②学生观察并思考:

这些句子的意思相同吗?

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这三句话意思相同。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强调“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强调“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

(2)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是如何称呼李白的?

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想一想这样写称呼有什么好处?

李太白、太白。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③教师引导学生就句子的内容发挥想象:

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

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④学生自由分享后,教师小结:

文中用“感其意”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还卒业”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

2.引导感悟人物的品质。

(1)引导学生比较学习与铁杵磨针的难度,感受儿时的李白能“还卒业”,同样具备了有恒心、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格。

(2)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思考“铁杵成针”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启示。

①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②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③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板块四 课文总结,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并利用结构图示指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拓展延伸。

(1)教师引导: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

(2)学生抢答,课件出示内容。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完了《文言文二则》,体会了古人刻苦勤奋、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代社会强调终身学习,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重视阅读,希望正处在求学路上的你们,能够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观念,多读书,读好书,相信你们一定会收获更多!

练习设计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在吟诵中,感知汉语文字之美。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而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熟读成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范读教读断句、自读巩固、互读评议这些不同形式的朗读,突破难点。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

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懂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每个句子读通顺。

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学过的知识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环节,为学生学习文言文打下了基础。

文言文语句极其凝练,还可运用单字扩词、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补白文本等方法理解。

【素材积累】

1、人生只有创造才能前进;只有适应才能生存。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我不知道将来会去何处但我知道我已经摘路上。

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摘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2、为了做有效的生命潜能管理,从消极变为积极,你必须了解人生的最终目的。

你到底想要什么?

一生中哪些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你一生当中最想完成的事?

或许,你从来没有认真思量过生命潜能管理旧是以有系统的方法管理自我及周边资源,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