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229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docx

通信网络基础答案docx

1・1答:

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帯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

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

(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OOb/s和56kb/s;

(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Z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

B信道(64kb/s),D信道(16kb/s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儿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lOOMb/so

网络链路有:

(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纽•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

(2)帧屮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屮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

三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

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來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

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

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H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

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

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

差别:

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

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

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MALI〜AAL5,形成I办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

0SI模型七个层次为: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TCP/T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

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运输层

网络层

互连网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接入层

物理层

硬件

1.10解:

X(r)=2cos(2加+y)

X(l)=2cos(2^-+r)=2cosr

x(l)

2

0

P

1/2

1/2

E[X(l)]=lx2+lxO=l

X(/J=X(0)=2cosY

X(z2)=X(l)=2cos(2;r+/)=2cosye[x)x(t2)]=e[x(o)x

(1)]=E\2cosr•2cosy]=4e[cos2y]

=4fl2xl+02x|^=2

1.11解:

mx(f)=E[X(/)]=「4cos(w,+&)•/(&)d&=£「cos(w,+&=0

Rx(t.t+r)=£"[X(/)X(/+r)]=「Acos(叭/+^)-Acos[wc(/+0\f{9\l0

=A2[cos(2vvcr+wct+20)

1A,

+COSWTdO=——cos叱丁

€2^2c

?

/\A

引xa)|\=rx(o}=-

<+00

显然,x(/)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厂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X(1》=l.i.m—£Acos(h;7+0)dt=l.i.m—£(coswctcos0一sinwetsin0}dt

=l.i.mcos0「coswtdt=l.i.m

T->002卩丄TTtoo

Acos0sinwcT_n

―u

TTOO

wcT

〈X(r)x(r+r))=—£.cos(叭/+O)cos[叫“+门+

=l.i.m——I[cos(2vvrZ+wct+2&)coswcr]dt

TT84Tc「」

=—A2COSWT

2

故x(/)的均值和和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x(M是各态历经过程。

1.12解:

定义:

称计数过程{N(t\t>0}是参数为A(2>0)的Poisson过程,如果:

(1)2V(0)=0;

(2)Mr),r>0}是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3)Vr>0,N(f)服从参数为At的Poisson分布,

P(N(/)=k)=°^~严=0,1,2,.-.

00

k\

hk\台k!

幺仗-1)!

t>Q

=At-e~Al•/=At

D』)=D[N(t)]=E[N2(/)]_E[N(r)]2

e[n2(/)]=e[n(/Xn(J-i)+n(/)]=e[n(/Xn(J-1)]+e[n(/)]

=tk

hJk\v72(—2)!

=(At)2e~A/eAf+At=(Az)2+At

・•・0v(/)=(加)2+加_(加)2=舟

不妨设5

心(叩)=E[N($)N(心E[(N($)-N(0)XM)-盹)+N($))]=e[(n(s)_n(o)XM)_n(£))]+e[n2C0]=E[N(也[(N(/)-N(s))]+d[n(s)]+(e[n(s)F——As)+As+A~s2

=A,2st+As=A2st+Amin(5,r)

Rn(£,()=22^r+2min(5,r)

1.13解:

由M/),r>0}是强度为/l的poisson过程及题设知,{/(/),/>0}和

{z(f)j>0}是一零初值的平稳的独立增量过程。

又V/X),

00

pg)=^)=zP(N(r)=i)P(Y(r)=k\N(t)=i)

/=()

纟门kl台(,一灯!

=e-^V[2(1-丹"=(如)"严£=012…

k'.幺mlk\''

即Vr>0,丫(小兀(勿/>故-0}是强度为pX的poisson过程。

p(z(t)=k)=£p(/v(f)=z)p(z(r)=刈W)=0/=O

二心(5/尸=S(f工幺i!

k\(i-k).

=(2(1-严y(如广-(几(1-。

)川

~k\幺加

严十(如)'kk'・伍

k\

1.14解:

(1)

P(N(t)=k)=^e^

"0,1,2,…

P(N(4)=0)=厂

即V/>0,Z(r)5(2(l-”),故{z(r),r>0}是强度为(1-p)2的poisson过程。

(2)定理:

设{N(t\t>0}是参数为2(2>0)的Poisson分布,&“,归,2,・・・}

是其到达时间序列,则qS=l,2,…)服从「分布,即q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r>0

r<0

・・・厶0=3八二加"

Fr)(r)=[^~ATdr=—2孑)=之一加览=\-e~Att>0-尸宀0

1.15ft?

知道过程现在的条件卜其“将来”的分布不依赖于“过去”。

状态转移图如下:

4/94/9

14/91/9

OOO©

1/94/91

一步转移概率矩阵如下:

0100

1/94/94/90

04/94/91/9

0010

1.16解:

Prim一Dijkstra:

Kruskal:

 

O

O

Q>

O

O

o

O)

O)

6

Q>

I

1。

I

O

O

o-

Or-

O>

O)

o—

2.1答:

有三种,分别是面向字符,面向比特,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技术,其小采用长度计数的组帧方式开销最小。

2.2答:

接收字符串为:

COCO103687DBDCDBDCDCDDDBDDCO7C8D

DCDBDCCO

恢复为:

103687COCODCDDDB・7C8DDCCO

2.3答:

插入后:

011011111Q00111110101011111011111Q01111010

恢复:

01111110mu0-noouiii0011111oiiiii0110001111110

FlagFlag

10111110

2.4答:

在接收端,收到OF后,如果下一位是“0”,就将该“(T删去,如果是“1”,就表示一帧结束。

按此规则:

01101111101111110111119101111110

015015Flag

2.5答:

S]$2»C2C3C4

校验规则

HC二]〔二、r—Ht二J

•r-H

C二]C二]i—Hr—Ht二J

r-HT—•

G=S]㊉S?

㊉S3

C2=S2®S3

C3=S[㊉S3

C4=S|㊉s?

该码的最小距离为4。

2.6解:

D4S(D)=r)4(Z)3+D+1)=D1+D5+D4=D3(D4+D2+D+1)+£>3

£)3

D4+Z)2+D+1)D7+od&+d'+d4+o£)3

,+0D&+D‘+Q4+£p

•••册数为.

2.7证明:

(1)已C^(jD)=Remainder

D'PL

g®)

=Remainder

i+L

K-l

一个任意的数据多项式s(d)=Sk“z+Sk_2»i2+..・+sp+s()=£sp

/=()

C(Q)二

其CRC多项式

Remainder

s(d\dl

g(D)

Remainder

K-l工spj=o

~~g(D)

Remainder

K—in^L

龙S0)9)

f=o

 

(2)将C⑴(D)=C£]Z)3+…+Cy)D+C『代入到C(D)=£sC)(Q)中,得

/=0

C(D)=£S』c£?

|DI+…+C$)D+eg)]

/=0

K-lK-lK-\K-\

=0心2丹+工SC±2沪2+・・・+》SjCy)D+》S,C『

i=0i=()i=0f=0

又有C(D)=CL_XD-+C/2D_+…+GD+C°

K-l

2.8

对应可得

0

Cj=XSiCJ}

i=0

在这种情况下,山于时延的影响,分组B出错却导致分纟IIC重发,最终分纟11B丢失。

2.9ilE:

根据停等式ARQ协议,当序号采用模2表示时仍可正常运行。

描述如下:

发端A:

(I)置SN=O;

(2)若从高层接收到一个分组,则将SN指配给该分组,若没有分组则等待;(3)将第SN个分组装入物理帧中发送给接收节点B;(4)若从B接收到RNHSN,则将SN模2加1,返回

(2),若在规定时间内,并未收到B的RNHSN的应答,则返回(3)。

收端

(1)置RN=O;

(2)无论何时从A端收到一个SN二RN的分组,将该分组传送给高层,并将RN模2加1;(3)在接收到分组的规定有限时长内将RN放入一帧的RN域发送给A,返冋

(2)。

2.10解:

设任意一个分组平均需要发送N次才能成功,而一个分组发送i次成功的概率为0(1-°厂,从而有

8、1

/=!

P

成功发送一个分组所需耍的时间为NT「,故&吹=丄=£

NTT

2.11与课本上图2-11的a,c图基本相同,只需将A,B名字交换。

2取答:

錨"。

5$

128

64x2

=0.02s

T=0.0155

(1)

820

Tp+Tack+厂x2

=104

(2)

820

(Tp+Tack+&)x2

=6119

(3)当节点连续发送时,

Q9O

a.而“640。

可以发送的帧最多

0.082s后可收到应答;

820

0.052

=15769帧

0.0132s后可收到应答。

2」4答:

停等式ARQ

max

>(1+2a)

n<(1+2a)

1—P

返回ii—ARQ

1+@_1)P血-P)

(1+2必+(斤-1)尸)

l-P

n>(1+2a)

选择重传ARQ

U=<

n(l-P)

n<(1+2a)

、(l+2a)

1

-P

7

8>(14-2cr)B卩q<—

7

8<(14-卩q>-

ARPANETARQ

〔(1+2&)

这里a=^,所以〃与误帧率及信道传播时延与数据帧的传输时延的比值Td

有关。

当〃n(i+2a)时,〃=丄二£-与u=—均小于1-P;

'7\+2a1+(/?

-1)P

当“<(l+2a)时,—<-i—<也迥

所以,当和8均大于1+2q时,选择重传式ARQ和ARPANETARQ链路利用率都最高,当«>8时选择重传式ARQ链路利用率高,当斤<8时,ARPANETARQ链路利用率高。

2.18答

(1)在没有发生任何差错的情况下如下图所示:

UPIDOWN

IINITI

DISCI

|ackd|

|ACKI|

ACKI|

JackdJi

 

1

INIT

ACKI

DISC

ACKI)

◄c

DOWN

在各种可能的差错下:

DOWN

DISC

ACKI

DISC

ACKI

DISC

ACKT

|ackd|

|ackd|

XXX

11

DISC

DISC

DISC

ACKD

ACKD

ACKD

DOWN

可见,不论发生哪一种差错,每个节点最终都会认为链路处于DOWN状态。

(2)有两种可能情况

INIT

ACKI

DOWN

UP

J

DOWN

IINITI

DISC

V

|ackd|

|ACKI|

ACKI|

JackdJi

 

INITACKI

M—

UP

DISC|ACKD

DOWN

 

up

—+,

DOWN

IINIT|

DISC

V

|ackd|

[ACKI|

|ACKI|

^ACKD|

t

丢:

1DISUACKD

UP

2.19答

(1)

[disc]故障|D1SC||1NT1|故障il)iscj|lNTl|IDO]故障[【MSCj11N11I1_D"L1

\A\z\7\\x//,

<

丢失

pkCKDf

|ackd|

1ACKI||ACKD|

|ACKI1|RNT|

(2)

故障Lx1

故障

1x」LdoJ

故障门

*

1—1—

T1

'丢失

1Y|

1YI

|rni1

2.20解:

假定有n个节点交换机,在题中所给的条件下,传输一个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需要(n-l)T秒,传输两个分组需要(n+l)T秒,如此类推,传输m个分组需要(n・l+2(m・l))T秒,速率为m/(n・l+2(m・l))T.若m»n,可以认为分组交付给H的地的速率最快为1/2T分组/秒。

2.21答:

(1)采用收数据一转发一发确认的机制,假定B做完第二件事即转发后出现故障,则A曲于没有收到B发冋的确认,在定时器溢出斤将重发上一分组,B将这个分组作为新分组转发给C,但C已在B出故障那次收到了该分组。

因此,造成C接收重复分组。

(2)采用收数据一发确认一转发的机制,假定B做完第二件事即发确认后出现故障,则B不会向C转发该分组。

而实际上A乂收到了B发回的确认,所以A继续发送下一分组。

由此造成C丢失B故障前的那个分纽。

只有采用端到端的发确认消息的方法,在AC之间建立起一对SN,RN(在运输层,

参看课本P77),才能保证在任何悄况卜-数据都能从A经B正确无误地交付到Co在第一种情况下,即使A重发B故障前那一分组,C收到后也能根据AC之间的SN,RN辨认出这一重复分组而将其丢弃。

在第二种情况下,只要A没有收到C对B故障前那一分组的确认,就会重复发送这一分组,直到收到C对这一数据的确认。

2.23解:

设窗口为nkb,则吞吐量为

120=

n

77

丄+2x0」28

256

解出窗口为n«58

2.24答:

经六次变化后窗口为HKBo

传送次数欣

2.25答:

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差错控制的主耍差别在于:

a.使用的位置不同。

数据链路层的丼错控制是用于一条物理链路的两端,而网络层的差错控制是用于网络中的任意两节点之间。

通常网络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会由多条链路串联而成。

b.分纽•编号的方式不同。

在网络层是对一个session屮的分纽(或者字节,或者消息)进行统一编号。

而在链路层上是对不同session中所有分组进行顺序编号。

c・传输顺序的差别。

在链路层,所有的帧都是按顺序传输的;而在网络层中,相同源和目的节点的分组可能会经过不同的路径,分组的传输可能会出现乱序现象。

d.时延不同。

在链路层,传输时延(包括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帧传输的时延)在小范围内变化;而在网络层,传输时延会在大范围内变化。

当然在链路层和网络层,传输时延会在大范围内变化。

2.26答:

在差错控制时,ARQ协议用于保证分组的正确传输,它侧重于分组的内容;在流控时,ARQ用于减缓网络中分组的发送速度,侧重于网络的状态。

3.1解:

顾客到达率为2=5人/分钟

平均每个顾客的服务时间为T=5+(0.5x20+0.5x0)=15分钟

根据little定理,得快餐店内的平均顾客数为N=AT=15人

3.2解:

节点3处理一个文件结束后才会再向节点1或2请求另一个文件,说明节点3处没有排队,任何时刻都最多只有一个文件在接收服务。

根据little定理,应有Aj/?

.+P1)+22(/?

2+P2)

3.3解:

"5毎戸力+『詁%+305394讪

3.5解

(1)①10个相等容量的时分复用系统:

对于一个session而言,平均服务时间为丄二丄哄二丄s,分组到达率为“5xlO35

2=樂=』分组/秒。

602

在系统屮的平均分纽•数为:

N=^—=^^=i

“一久5-5/2

根据叭定理,得分组的平均时延知V需m

队列屮的平均分组数为:

Nq

=AW

A\T-丄

I“丿

(21)

(55;

②统计复用:

平均服务时间为『辟二和

分组到达率为QOx罟=25分组/秒。

25

A

1一s25

ri)

(ii、

1

=AW=A

T——

=25x

L“丿

<2550丿

2

50-25

Nq

(2)①时分复用:

对于分组到达率为250分组/分钟的session,平均服务时间为丄=卫咯=-s“5xlO35

分组到达率为A=—=耳分组/秒。

606

“225/6u“N56

N===5T=—==—s

“―久5-25/6A25/65

Nq

25

=——x

“丿

<6_P

J_5>

25

~6

对于分组到达率为50分组/分钟的,平均服务时间为「黑斗

分组到达率为A=—=丄分组/秒。

60

6

22

5/6

1

N

1/5

6

N==-

T=

5-5/6

5

2

5/6

25

r1、

5

(6

1>

1

No=AW=A

T——

=—X

Q

l“丿

6

<25

5丿

30

②统计复用:

平均服务时间为丄=』22_=丄$,分组到达率为

“50x250

955

2=—5+?

x5=25分组/秒。

66

亠旦=1T』亠

“-Q50-25225

(1)(11A1

CI“丿12550丿2

3.7解:

离散型M/M/1系统可用与连续型M/M/1系统类似的马尔可夫链描述。

参照课本上90页图3-4o区别在于转移概率为兄,“,以及1-Z-//,没有时

间因子〃。

计算所得全局平衡方程与连续时相同,系统稳态概率分布也完全一样。

3.13证明:

设第i个用户到达系统时,第/个用户正在接收服务,其剩余服务时间为此时等待队列中有N,个用户。

设第k个用户的服务时间为X-用户,的等待时间为:

Wi=Ri+Ni个用户的服务时间=&+Xxk

k=i-Ni

求平均W;=£{/?

.}+£^xk\=E{Ri]+X^E{Ni}令i—>oo,W=limW,,有

iTOO

l-Q

假定系统有稳态解,且具有各态历经性,则剩余服务时间心)町用卜•图表示:

 

在[0丿]区间平均剩余服务时间为:

1«1¥(!

)1

R(=-[r^=-t-X

1M(f)

2t

M(f)

5X

l—Q

P

2“(1-p)

3.14证

(1)M/G/l系统屮,系统繁忙的概率为p=-=AX

/.P{系统空闲}=1~p=l~AX

(2)忙区间之间的平均长度为闲期间的平均长度。

曲于闲期间是系统处于一顾客被服务后,下一个顾客到达之间的时期,即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所以闲期间服从参数为2的指数分布,所以忙区间之间的平均长度为丄。

A

⑶设忙区间平均长度为呗着二总

1

—匚

1-/91-AX

在一个忙区间内服务的平均顾客数=

忙区间平均长度

平均服务时间

]

1-AX

3.15证:

 

M)

为休假的到达率

L(“

1M(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