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172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docx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高频考点笔记

中药执业药师药学综合与技能

第一章 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

1.《伤寒论》为众方之祖。

2.《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

3.《温疫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温疫的专著。

4.《巢氏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本证候学专著。

5.《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6.《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7.《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著,中药学巨著。

8.《肘后备急方》是急症手册,并记载了兽医学内容。

9.《备急千金要方》为妇婴专科,是名篇“大医精诚”的出处。

10.《太平圣惠方》首详诊脉辨阴阳法。

1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府颁行的我国第一部成药典。

12.《普济方》是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

13.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有①老年人的用药;②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用药;③婴幼儿和儿童的用药;④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⑤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

第二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症为外在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舌紫、脉数、舌红等。

2.证为强调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邪正关系,例如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肝阳上亢等。

3.病为疾病简称,具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例如感冒、痢疾、哮喘和疟疾等。

第二节阴阳学说

1.“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体现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均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偏盛的治法为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阳偏衰的治法为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4.治疗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可采取“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阳病治阴的治法。

5.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可采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阴病治阳的治法。

第三节五行学说

1.五行的正常关系为相生、相克;异常关系为相乘、相侮。

2.五行的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3.五行的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相乘即相克太过。

如木过强,克土太过,为“木乘土”;木本正常,土过于虚弱,导致木过克土,为“土虚木乘。

5.相侮即反向克制,又称“反侮”或“反克”。

如木过盛,反欺侮金,为“木亢侮金”;木弱,反受到土的欺侮,为“木虚土侮”

6.依照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为滋水涵木、金水相生、培土生金、益火补土。

7.依照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为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泻南补北。

第四节藏象

1.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主神明。

2.肺为娇脏、华盖、水之上源、肺为气之主、贮痰之器,喜润恶燥;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3.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生痰之源,喜燥恶湿;主运化,主统血。

4.肝为刚脏、血海;主疏泄,主藏血。

5.肾为先天之本、脏腑阴阳之本、水之下源、气之根;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水,主纳气。

6.奇恒之腑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其中胆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脉、骨既为五体,又为奇恒之腑。

第五节气血津液

1.元气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气,可以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原动力,可以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

2.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产生的水谷精气生成,分布于胸中“气海”,即“膻中”;上走息道以司呼吸,贯注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中精华的部分,可以营养人体和化生血液。

4.卫气是水谷精气所化生,可以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

5.气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的作用。

6.气为血之帅,即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为气之母,即血能载气、生气。

第六节经络

1.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主持妊养胞胎。

2.督脉为“阳脉之海”,调节阳经气血,与脑、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3.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气血;为“血海”,促进生殖、与妇女月经有着密切联系。

4.带脉可以约束纵行诸经、主司妇女的带下。

第七节体质

1.阴阳平和质体质的特征为均匀、适中、随和、能耐寒热,不易感染外邪。

2.偏阳质体质的特征为偏热、多动、兴奋,易感风、暑、热、燥邪,宜凉忌热。

3.偏阴质体质的特征为偏寒、喜静少动,易感寒、湿邪,宜温忌寒。

第八节病因

1.六淫的致病的共同特点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

2.风邪的致病特点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百病之长。

3.寒邪的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凝滞,主痛;寒性收引。

4.暑邪的致病特点为阳邪,其性炎热;升散,耗气伤津扰神;多挟湿。

5.湿邪的致病特点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重浊;黏滞;湿性趋下,易伤阴位。

6.燥邪的致病特点为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7.火(热)邪的致病特点为阳邪,其性炎上;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发肿疡。

8.疠气致病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9.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第九节发病与病机

1.虚实错杂可分为实中夹虚与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是以邪实为主,兼正气虚损。

如高热引起的烦渴欲饮;虚中夹实是以正虚为主,兼夹邪实。

如脾阳不振之水肿病。

2.真实假虚证表现为大实有羸状;真虚假实证表现为至虚有盛候。

3.阴盛格阳,即阴寒盛于内,逼迫阳气于外,表现为身热反不恶寒,是真寒假热之证。

4.阳盛格阴,即邪热过盛,阳气被遏,表现为身热不恶寒,是真热假寒之证。

5.亡阳表现为冷汗、手足逆冷、脉微欲绝。

6.亡阴表现为热汗、手足温、脉疾躁无力。

7.气失调分为①气不足,即气虚;②气行失常,即气不行(气滞)、气不降(气逆)、气不升(气陷)、气不外达(气闭)、气不内守(气脱)。

8.血失调分为①血不足,即血虚;②血液不循常道,即出血;③血液循行迟缓、不流畅,即血瘀。

9.津液失调分为①津液不足,即干燥;②津液输布障碍,即水湿、痰饮。

第十节治未病与康复

1.未病先防原则有①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即重视精神调养,加强身体锻炼,注意生活起居,人工免疫。

②消灭病邪,防止邪气侵害;即药物杀灭,讲究卫生,避免病邪侵害,防范各种外伤。

2.既病防变基本措施有①早期诊治;②控制疾病传变。

3.愈后防复的基本措施有①调整阴阳平衡;②避免复发诱因。

3.康复的原则为①形神共养;②调养阴阳气血,即调整阴阳、调养气血;③调养脏腑经络,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

第三章中医诊断基础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概述

1.八纲辨证指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

其中分辨疾病属性的是寒热,分辨疾病病位和病势浅深的是表里,分辨邪正盛衰的是虚实,分辨疾病类别总纲的是阴阳。

第二节四诊

望诊

1.有神的表现有神志清楚,两目灵活有神。

2.失神的表现有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3.假神的表现有原来面色晦暗,忽然两颧发红如妆。

4.神乱的表现分为①表情淡漠,哭笑无常,为癫病;②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为狂病;③突然跌扑,昏不知人,四肢抽动,为痫病。

5.望姿态异常中,风病可见抽搐;痉病可见角弓反张;痿证可见手足软弱无力;中风偏瘫可见一侧手足举动不遂;痰涎壅盛的肺实证可见坐而仰首;肺虚或肾不纳气可见坐而俯首,气短懒言;心阳不足可见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内有伏饮可见水气凌心。

6.脾肾阳虚可见胖大舌;气血两虚可见瘦薄舌;热盛津伤,阴精亏损可见裂纹舌;脾虚或脾虚湿盛可见齿痕舌(有齿印);热邪亢盛可见芒刺舌。

闻诊

1.谵语表现为胡言乱语,声高有力,多为热扰心神。

2.郑声表现为语言重复,声音低弱,多为心气大伤。

3.顿咳(百日咳)多为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

问诊

1.恶寒发热为表证,但寒不热为虚寒证,但热不寒(壮热、潮热、长期低热)为热证。

2.壮热表现为高热不退,不恶寒反恶热的里实热证,常兼有多汗、烦渴。

3.潮热分为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即发热,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颧赤;湿温潮热午后热甚,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腻;阳明潮热为下午3-5点(日晡)发热,表现为腹满痛拒按,大便燥结。

4.长期低热一般不超过38℃,最为常见的是气虚发热。

5.寒热往来分为两类①发无定时,半表半里证;②发有定时,为疟疾。

切诊

1.迟脉的脉象为脉来迟缓,一息脉来不足四至,多见于寒证。

2.数脉的脉象为去来促急,一息五至以上,多见于热证。

3.弦脉的脉象为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多见于肝胆病,痛证,痰饮等。

4.代脉的脉象为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歇止,间歇时间较长,多见于脏气衰微,七情惊恐,风证,痛证。

第三节辨证

1.病位在肺的特有症状为咳、哮、喘。

2.病位在心的特有症状为心悸、心烦失眠、心胸疼痛、神志异常(神昏谵语、狂躁、痴呆)。

3.病位在肝的特有症状为胁肋胀痛、情志因素发作或加重、急躁易怒、目涩目眩、脉弦。

4.病位在脾的特有症状为食少纳差、便溏、腹胀。

5.病位在肾的特有症状为腰膝酸软、呼多吸少、五更泄泻、阳痿早泄。

6.气虚临床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脉虚无力。

7.血虚临床表现为唇色淡白、爪甲色淡、面色无华、脉细无力。

8.阴虚临床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绛、脉细数。

9.阳虚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白舌淡、脉微无力。

10.气滞临床表现为闷胀、疼痛,妇女乳房胀痛。

11.血瘀临床表现为刺痛、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12.气滞血瘀表现为胀满走窜疼痛,兼见病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

13.气血两虚表现为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

14.气不摄血表现为出血的同时,伴见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

15.气随血脱表现为大量出血的同时,见面色白,四肢厥冷。

第四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

1.血常规检查中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为(100~300)×109/L。

2.血常规检查中中性粒细胞应占比50%~70%。

第二节尿常规检查

1.尿葡萄糖(GLU)的定量参考值为0.56~5.0mmol/24h。

2.尿比重(SG)的参考值为成人1.015~1.05。

第四节肝功能检查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参考值为成人5~40U/L。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参考值为成人8~40U/L。

3.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参考值为男性45~125U/L;女性30~100U/L(20-49岁)、50~135U/L(50-79岁)。

第五节肾功能检查

1.血清尿素氮的参考值为成人3.2~7.1mmol/L。

第六节常用血液生化检查

1.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参考值为<0.2μg/L;其临界值为>1.5μg/L。

2.三酰甘油(TG)成人的合适范围为0.56~1.70mmol/L。

3.总胆固醇(TC)成人的合适范围为<5.20mmol/L。

4.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参考值为1.03~2.07mmol/L。

5.低密度脂蛋白(LDL)成人的合适范围为≤3.4mmol/L。

第七节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1.“大三阳”指的是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检出HBsAg(+)、HBeAg(+)、抗-HBc(+)。

2.“小三阳”指的是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检出HBsAg(+)、抗-HBe(+)、抗-HBc(+)。

第五章治则与治法

1.正治(逆治)治疗方法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2.反治(从治)治疗方法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3.对于阴阳偏盛,采用“损其有余”之法,①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治热以寒”,或称为“热者寒之”;②阴寒内盛的实寒证,应“治寒以热”,或称为“寒者热之”。

4.对于阴阳偏衰,采用“补其不足”之法,①阴虚,则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阳虚,则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阳两虚,则阴阳并补。

5.三因制宜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1.治疗风寒感冒,首选的方剂是荆防败毒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荆防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九味羌活丸、葛根汤颗粒。

2.治疗风热感冒,首选的方剂是银翘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银翘解毒丸、双黄连颗粒、桑菊感冒片、感冒清胶囊、柴胡口服液。

3.治疗时行感冒,首选的方剂是清瘟败毒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清瘟解毒片、连花清瘟胶囊、维C银翘片、银翘伤风胶囊。

4.治疗气虚感冒,首选的方剂是参苏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参苏丸、败毒散。

5.治疗风寒袭肺之咳嗽,首选的方剂是三拗汤合止嗽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丸、杏苏止咳糖浆、三拗片。

6.治疗风热犯肺之咳嗽,首选的方剂是桑菊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桑菊感冒片、急支糖浆、羚羊清肺颗粒、风热咳嗽胶囊。

7.治疗风燥伤肺之咳嗽,首选的方剂是桑杏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蜜炼川贝枇杷膏、二母宁嗽丸、雪梨止咳糖浆。

8.治疗痰湿蕴肺之咳嗽,首选的方剂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二陈丸、橘贝半夏颗粒、蛇胆陈皮胶囊。

9.治疗痰热郁肺之咳嗽,首选的方剂是清金化痰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清肺化痰丸、清肺抑火丸、复方鲜竹沥液。

10.治疗肺阴亏耗之咳嗽,首选的方剂是沙参麦冬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养阴清肺膏、百合固金丸、二冬膏。

11.治疗风寒闭肺之喘证,首选的方剂是麻黄汤合华盖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小青龙胶囊、风寒咳嗽颗粒、苓桂咳喘宁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

12.治疗痰热壅肺之喘证,首选的方剂是桑白皮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清肺消炎丸、葶贝胶囊。

13.治疗痰浊阻肺之喘证,首选的方剂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橘红痰咳颗粒、祛痰止咳颗粒。

14.治疗肾不纳气之喘证,首选的方剂是肾气丸合参蛤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补金片。

15.治疗痰浊阻肺之肺胀,首选的方剂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苏子降气丸、理气定喘丸。

16.治疗痰热郁肺之肺胀,首选的方剂是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止咳平喘糖浆、清肺消炎丸。

17.治疗肺肾气虚之肺胀,首选的方剂是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参茸黑锡丸、百令胶囊。

18.治疗心脾两虚之心悸,首选的方剂是归脾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人参归脾丸(大蜜丸)、复方扶芳藤合剂、益气养血口服液、消疲灵颗粒。

19.治疗阴虚火旺之心悸,首选的方剂是天王补心丹,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天王补心丹(水蜜丸)、朱砂安神片、宁神补心片、安神补心丸。

20.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首选的方剂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参仙升脉口服液、心宝丸、芪苈强心胶囊。

21.治疗瘀阻心脉之心悸,首选的方剂是桃红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血府逐瘀口服液、七叶神安片、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

22.治疗气虚血瘀之胸痹,首选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芪参益气滴丸、参桂胶囊、心力丸、活心丸。

23.治疗气滞血瘀之胸痹,首选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血府逐瘀口服液、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24.治疗痰浊痹阻之胸痹,首选的方剂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血滞通胶囊、丹蒌片、舒心降脂片、降脂通络软胶囊。

25.治疗寒凝心脉之胸痹,首选的方剂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宽胸气雾剂、苏合香丸、冠心苏合滴丸、神香苏合丸(庆余救心丸)。

26.治疗气阴两虚之胸痹,首选的方剂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益心胶囊、益心舒胶囊、益心通脉颗粒、冠心生脉口服液、洛布桑胶囊。

27.治疗肝火扰心之不寐,首选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泻肝安神丸、复方罗布麻颗粒。

28.治疗痰热扰心之不寐,首选的方剂是黄连温胆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心速宁胶囊、礞石滚痰丸、补脑丸。

29.治疗心脾两虚之不寐,首选的方剂是归脾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北芪五加片、眠安宁口服液、脑力静糖浆。

30.治疗心肾不交之不寐,首选的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乌灵胶囊、滋肾宁神丸。

31.治疗心胆气虚之不寐,首选的方剂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柏子养心丸(水蜜丸)。

32.治疗寒邪客胃之胃痛,首选的方剂是良附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良附丸、安中片(素片)、仲景胃灵丸。

33.治疗饮食伤胃之胃痛,首选的方剂是保和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槟榔四消丸(大蜜丸)、开胸顺气丸、沉香化滞丸、加味保和丸。

34.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首选的方剂是柴胡疏肝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沉香化气丸、朴沉化郁丸、舒肝健胃丸、舒肝和胃丸(大蜜丸)、调胃舒肝丸。

35.治疗湿热中阻之胃痛,首选的方剂是清中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木香槟榔丸、中满分消丸、胃痛宁片。

36.治疗胃阴亏耗之胃痛,首选的方剂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胃尔康片、胃乐新颗粒、胃安胶囊、阴虚胃痛颗粒。

37.治疗脾胃虚寒之胃痛,首选的方剂是黄芪建中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黄芪健胃膏、温胃舒胶囊、胃疡灵颗粒、虚寒胃痛胶囊。

38.治疗寒湿内盛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藿香正气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水、五苓散。

39.治疗湿热伤中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葛根芩连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肠康片、香连片、痢必灵片(糖衣片)、泻痢消胶囊、连蒲双清片、白蒲黄片。

40.治疗食滞肠胃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保和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和中理脾丸。

41.治疗肝气乘脾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痛泻要方,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痛泻宁颗粒、养胃颗粒。

42.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参苓白术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人参健脾丸(大蜜丸)、补中益气丸(水丸)、参苓健脾胃颗粒。

43.治疗肾阳虚衰之泄泻,首选的方剂是四神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四神丸、桂附理中丸、固本益肠丸、肠胃宁片。

44.治疗热秘,首选的方剂是麻子仁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麻仁胶囊、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通幽润燥丸、清泻丸、复方芦荟胶囊。

45.治疗气秘,首选的方剂是六磨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四磨汤口服液、厚朴排气合剂。

46.治疗冷秘,首选的方剂是温脾汤合半硫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小建中合剂与四磨汤口服液联合。

47.治疗虚秘,首选的方剂是黄芪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便秘通、便通胶囊、芪蓉润肠口服液、苁蓉通便口服液。

48.治疗风寒头痛,首选的方剂是川芎茶调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川芎茶调颗粒、天麻头痛片、都粱软胶囊。

49.治疗风热头痛,首选的方剂是芎芷石膏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清眩片、芎菊上清丸。

50.治疗肝阳头痛,首选的方剂是天麻钩藤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天麻钩藤颗粒、天麻首乌片、清脑降压片、脑立清丸。

51.治疗血虚头痛,首选的方剂是加味四物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益血生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天麻头痛片。

52.治疗瘀血头痛,首选的方剂是通窍活血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天口服液、逐瘀通脉胶囊、丹七片。

53.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首选的方剂是天麻钩藤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天麻钩藤颗粒、松龄血脉康胶囊、复方罗布麻颗粒。

54.治疗气血亏虚之眩晕,首选的方剂是归脾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归脾丸(大蜜丸)、益中生血片、参茸阿胶。

55.治疗肾精不足之眩晕,首选的方剂是左归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左归丸、古汉养生精。

56.治疗痰湿中阻之眩晕,首选的方剂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半夏天麻丸、眩晕宁颗粒、晕复静片。

57.治疗肝郁气滞之胁痛,首选的方剂是柴胡疏肝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柴胡舒肝丸、四逆散、舒肝止痛丸。

58.治疗肝胆湿热之胁痛,首选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龙胆泻肝丸(水丸)、利胆片、胆石清片。

59.治疗瘀血阻络之胁痛,首选的方剂是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血府逐瘀口服液、元胡止痛片、和络舒肝胶囊、肝达康颗粒。

60.治疗肝络失养之胁痛,首选的方剂是一贯煎,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复方益肝灵片、慢肝养阴胶囊。

61.治疗风痰入络之中风,首选的方剂是真方白丸子,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大活络丸、再造丸、豨蛭络达胶囊。

62.治疗风阳上扰之中风,首选的方剂是天麻钩藤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心脑静片、松龄血脉康胶囊、全天麻胶囊。

63.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首选的方剂是补阳还五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脉络通颗粒、软脉灵口服液、脑安颗粒、消栓胶囊、复方地龙胶囊。

64.治疗肺卫不固之汗证,首选的方剂是玉屏风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玉屏风颗粒、复芪止汗颗粒、虚汗停颗粒。

65.治疗心血不足之汗证,首选的方剂是归脾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归脾丸、健脾生血颗粒、参茸卫生丸。

66.治疗阴虚火旺之汗证,首选的方剂是当归六黄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知柏地黄丸、心脑舒口服液。

67.治疗邪热郁蒸之汗证,首选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龙胆泻肝丸(水丸)。

68.治疗阴虚燥热之消渴,首选的方剂是玉女煎,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降糖胶囊、消渴平片、消糖灵胶囊。

69.治疗脾胃气虚之消渴,首选的方剂是参苓白术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参苓白术散、益津降糖口服液。

70.治疗气阴两虚之消渴,首选的方剂是七味白术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参精止渴丸、参芪降糖胶囊、消渴丸。

71.治疗肾阴亏虚之消渴,首选的方剂是六味地黄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六味地黄丸(水蜜丸)、麦味地黄丸(水蜜丸)。

72.治疗阴阳两虚之消渴,首选的方剂是肾气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金匮肾气丸。

73.治疗热淋,首选的方剂是八正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八正胶囊、复肾宁片、分清五淋丸。

74.治疗石淋,首选的方剂是石韦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复方金钱草颗粒、净石灵胶囊、五淋化石丸。

75.治疗血淋,首选的方剂是小蓟饮子,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肾炎灵胶囊、五淋丸。

76.治疗气淋,首选的方剂是沉香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柴胡舒肝丸。

77.治疗膏淋,首选的方剂是程氏萆薢分清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萆薢分清丸、前列泰片。

78.治疗劳淋,首选的方剂是无比山药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前列回春胶囊、男康片。

79.治疗膀胱湿热之癃闭,首选的方剂是八正散,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八正合剂、清淋颗粒。

80.治疗湿热瘀阻之癃闭,首选的方剂是代抵当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癃清片、前列通瘀胶囊、前列通片、癃闭舒胶囊。

81.治疗肾阳衰惫之癃闭,首选的方剂是济生肾气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82.治疗风水相博之水肿,首选的方剂是越婢加术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肾炎解热片。

83.治疗水湿浸渍之水肿,首选的方剂是五皮散合胃苓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肾炎消肿片。

84.治疗湿热壅盛之水肿,首选的方剂是疏凿饮子,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肾炎灵胶囊、肾炎四味片。

85.治疗脾阳虚衰之水肿,首选的方剂是实脾饮,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肾炎温阳片。

86.治疗肾阳衰微之水肿,首选的方剂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肾炎舒颗粒、肾炎康复片、肾康宁片。

87.治疗肾虚腰痛,方剂选用为肾阴虚者选用左归丸,肾阳虚者选用右归丸,宜选用的中成药是左归丸、鱼鳔丸、七宝美髯丸、腰痛片、杜仲补天素丸、桂附地黄丸(水蜜丸)、济生肾气丸(水蜜丸)、杜仲颗粒。

88.治疗瘀血腰痛,首选的方剂是身痛逐瘀汤,宜选用的中成药是瘀血痹颗粒、舒筋活血定痛散、腰疼丸、腰痹通胶囊。

89.治疗湿热腰痛,首选的方剂是四妙丸,宜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