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六份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154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六份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学六份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学六份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学六份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学六份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六份提.docx

《国学六份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六份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六份提.docx

国学六份提

课题

凡取于

教案序号

17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背诵本节相关内容。

2、理解句子含义,生活中能做到知行合一。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熟读、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准备

弟子规小黑板

板书设计

凡取与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教授新知

 

三、检查学习效果

 

四、布置作业

 

男女生合作背诵上节所学部分。

 

1、出示本节所学内容: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2、老师范读。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分清收获和付出,尽量多付出,少索取。

做事情要换位思考,如自己都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于人。

4、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5、小老师领读句子。

6、指导学生背诵。

学生背句子,悟道理。

 

1.全班齐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2.指名练习说说本节课明白了什么道理?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将今天所学内容背诵给家长听。

亲子共读经典,共同受到教育。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凡取于

教案序号

18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背诵本节内容。

2、理解句子含义,做到知行合一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熟读、背诵所学内容。

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学准备

弟子规小黑板

板书设计

凡取于

 

恩预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新知

 

三、检查学习效果

 

四、布置作业

1.全班齐背诵上节所学内容。

指名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新旧知识联系,引入新课。

1、出示本节所学内容:

恩预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2、老师范读。

学生小声跟读。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句子含义。

4、小老师领读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

思考问题:

多报恩,少抱怨。

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常常利益与要求,如何处理好人

际往来的这些因素从而不违背“泛爱众”的原则呢?

1指名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2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1.结合生活实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2.将今天所学内容背诵给家长听。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凡取与

教案序号

19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读背“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心不然。

2、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i。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熟读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准备

弟子规小黑板

板书设计

 

凡取与

待奴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心不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一故事引入

二,新授

 

三读文

背文

 

四布置作业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明白了什么?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1、出示本节所学内容“待奴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心不然。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文。

②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理解“势”和“理”的意思?

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小组之间交流讨论。

2、读文,理解:

对人要慈爱宽厚,要以理服人,不能以权势压人。

指导学生读文。

逐行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回家背诵给父母听,并说一说以后应该怎样做?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凡取与

教案序号

20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分”字的历史变化。

2、能熟练诵读古诗《江上渔者》,知道“请君入瓮”的含义。

点难点教学重

教学重点:

能熟练诵读古诗《江上渔者》。

教学难点:

简单理解文中提到的应对事情的基本态度。

教学准备

国学教材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课题

二、神奇汉字

 

三、日积月累

 

四、诗歌欣赏

 

五、多种形式诵读:

 

六、作业设置

1、指名背诵上节所学内容。

2、同桌互相说说上节所明白的道理。

1、多媒体演示“分”字字形的变化。

2、启发引导学生想一想:

“分”的甲骨文字形像什么?

——一个“八”字,中间一把刀。

表示用刀将物体分开。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多媒体演示《请君入瓮》的故事。

3、启发孩子们想一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懂得什么道理?

——一要宽厚待人。

1、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2、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欣赏。

3、教师领读古诗,生跟读,试读。

1、教师领读古诗。

2、引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3、同桌互查。

4、推选背的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1、把《梁上君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把《小儿垂钓》背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同是人

(一)

教案序号

21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2.读通读顺文章,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相关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材

板书设计

 

同是人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答疑惑

 

三,熟读背诵课文

 

四作业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同是人(课件出示),有信心把文章背下来的同学请举手,有句话说得好“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成功,利用有限的时间把它背下来.

1. 出示本课内容: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2、学生自由读,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

3、指生读文并及时正音.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并指生汇报.

5、 全班同学开火车轮读.

6、 男女生赛读.

7、  全班齐读.

 

1、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字见”。

在你熟读的基础上理解了哪一句?

请谈一谈。

2、  讲解本课的意思。

3、学生谈一谈对本课的理解,学生互评互正。

4、指导背.

a.选折自己喜欢的方式背一背.

   b.指生汇报:

个人背、同桌背、同桌对口背、小组背、拍手背等。

   c.男女生赛读。

   d.全班齐背

 

作业:

回家熟读,背给父母听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同是人

(二)

教案序号

22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2.读通读顺文章,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会亲贤远佞。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相关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材

板书设计

 

同是人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答疑惑

 

三,熟读背诵课文

 

四,作业巩固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全班齐背上节课所学内容。

 

1、出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2、初读课文,解答疑难字词。

自读一遍这一段,争取会读所有的字,不会借助上拼音多读,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1、多种方式朗读

a.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注意学生的发音。

b.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

c.指定同学来领读。

d.熟读之后,让学生试着进行背诵。

2、、通过熟读背诵,你明白了什么?

让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把本课内容被给家长听。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同是人(三)

教案序号

23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能了解“小”字的变迁。

2.学习日积月累“王述直言”这则小故事。

点难点教学重

“小”字的变迁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材

板书设计

 

同是人

王述————有勇气————大胆直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神奇的汉字

 

三,日积月累

 

四,作业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谁能给大家背一下?

指名学生背诵。

2、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同是人的内容。

 

1、大屏幕出示“小”字。

2、讲解“小”字的甲骨文字形,像三颗散落的细碎粒状的东西,表示细微、微小。

意思与“大”相对。

3、让学生观察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小”字的写法。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王述直言的故事吗?

1、大屏幕出示故事内容。

2、师读故事。

3、找生说说你听了故事有什么想说的?

小组讨论。

4、总结:

做人要诚实,要敢于直言。

 

把王述直言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同是人(四)

教案序号

24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2.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熟练背诵《竹石》。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相关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材

板书设计

 

竹石

竹子————坚韧不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诗歌欣赏

 

三,作业巩固

复习:

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

你是怎样做的呀?

来给大家说一下。

多媒体出示诗歌内容: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多种方式朗读: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注意学生的发音。

2.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

3.指定同学来领读。

4.熟读之后,让学生试着进行背诵。

5.讲解诗歌内容。

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

教学

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同是人(五)

教案序号

25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

2.把所学句子读通读顺,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点难点教学重

背诵相关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材

板书设计

 

同是人(五)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初读课文,解答疑惑

 

三,作业巩固

复习:

上节课我们的作业大家都完成了吗?

你能背诵了吗?

学生齐声背诵。

1、大屏幕出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

仁人无敌于天下。

————《孟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2、师讲解这四句的意思,告诉学生要亲贤远佞。

3、自读一遍,争取会读所有的字。

4、通过熟读背诵,你明白了什么?

让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背诵四句名言。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不力行

教案序号

26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读背: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2、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熟读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育教材

板书设计

 

不力行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导入

二、学文明理

 

三、读文背文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

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1、学习“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是什么意思?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这一条告诉我们,我们学习任何世间的一项学问,我们都要有恒心、要有耐心、要有毅力。

『力行』就是要有恒心,一定要努力去做,努力去学习,你才能学得好。

所以,它就讲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如果你没有好好的学习,你所学的就没有办法有成就,你所学到的只是很肤浅很表面而已。

这样对我们的学问,不但没有办法累积,同时你没有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后你再学其他的东西,也一样学不好。

所以,此地告诉我们,修学态度要懂得恒心,还有毅力。

2、学习“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3、①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

②说说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讨论。

(这里又讲到『力行』,你很用功、很努力。

我们都晓得,学问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理解力会愈来愈丰富。

如果你裹足不前,自以为我读这样就够了,已经自己很满意了,这里就提到『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你就会随着自己的欲望,随着你自己的想法、看法,认为自己就是对的。

所以有很多事情的义理所在,你就没有办法再进一步的深入,还有提升。

对于自己来讲,也是很大的遗憾。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文。

2、逐行指导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学习本节课后,你们弄懂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3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不力行

教案序号

27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读背: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2、理解句子的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熟读背诵本节课所学内容。

难点:

理解句子含义,用于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国学教育教材

板书设计

 

读书法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内容

 

三、多种方式背诵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我国的古典名著对于我们做人做事的指导意义很强。

让我们在文学名著中畅游故事的海洋,领略古典的寓意……(板书:

余力学文)

出示: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一)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

先请同学跟着老师读一遍。

(老师示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提示学生注意停顿)

2、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指名四位同学来领读。

(二)理解含义

1、教师:

读了这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思考)

2、指明说说,读懂了哪一句。

3、师做翻译: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

1、师引背。

2、同桌互背。

3、分组分句背。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经典,读了《弟子规》的部分内容

值得我们去看,去想,去品味,去研究,最好能够背下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宽为限

教案序号

28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指导大致理解原文内容,熟读原文并且能够背诵。

2、通过理解原文,明白原文带给我们的启示,并运用于日常生活、学习。

点难点教学重

重点:

熟读并背诵原文。

难点: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

个性化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识

 

三、

拓展启示

说一说上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1、出示小黑板: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3师范读原文

5、出示译文:

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

(中庸:

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

(不耻下问)

 

学生自由说

2、生初读原文。

 

4、指名读原文。

 

6、生根据译文读原文:

集体读、同桌互读

7、鼓励学生背诵原文。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对原文有初步了解

 

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读文,加深理解。

启发学生明白其中道指导自己行动。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不力行

教案序号

29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力”字的历史变化。

2、知道“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意思。

点难点教学重

教学重点:

能熟练诵读关于读书的名句。

教学难点:

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实践。

教学准备

国学教材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不力行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课题

二、神奇汉字

 

三、日积月累

 

四、读一读

 

五、作业布置

 

1、指名背诵上节所学内容。

2、同桌互相说说上节所明白的道理。

1、多媒体演示“力”字字形的变化。

2、启发引导学生想一想:

“力”的金文字形像什么?

——像古代一种耕地的农具。

1、生自由读《吴下阿蒙》的故事,读正确、读通顺。

2、指生读。

1、小组内讨论“吴下阿蒙”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的意思。

2、全班交流:

两个成语的意思都和《吴下阿蒙》这相故事相关,指一个人勤奋好学,在知识和学问上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3、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刻苦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学问和修养。

1、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

2、教师领读,生跟读,试读。

3、了解其中谈到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3、说一说你该怎样做。

把《吴下阿蒙》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不力行

教案序号

30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熟练诵读古诗《暮春即事》。

2、知道珍惜时间。

点难点教学重

教学重点:

能熟练诵读古诗《暮春即事》。

教学难点:

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国学教材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暮春即事

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课题

 

二、新授

 

三、多种形式诵读:

 

四、作业设置

 

1、指名背诵上节所学内容。

2、同桌互相说说上节所明白的道理。

3、面对春天的离去,善感的人说“落红万点愁如海”,开朗的人说“绿叶成荫子满枝”。

那诗人叶采是什么态度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暮春即事》。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欣赏。

2、教师领读古诗,生跟读。

3、生自由读。

4、检查朗读。

5、小组内交流诗意。

6、全班交流。

 

1、小老师领读。

2、自由诵读。

3、同桌轮读。

4、尝试背诵。

 

背诵《暮春即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