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0152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29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docx

船坞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1.1《石岛集团干船坞施工图》;

2有关规范

2.1《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2.2《水运工程土工织物技术规范》(JTJ/T239-98)

2.3《水运测量规范》(JTJ/T203-2001)

2.4《港口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44-95)

2.5《干船坞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332-98)

2.6《干船坞设计规范》(JTJ251-87)

2.7《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

2.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2.9《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

2.10《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2.11《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2000)

2.1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2.13《港口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240-97)

2.14《石岛干船坞围堰勘查中间资料》2005.03.19

2.16《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2.17《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2.18设计文件规定的其他规范及标准

2.19其他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布的规范、标准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本招标工程内容包括坞口、水泵房、坞底板、坞墙(包括坞墙、廊道及附属设施)和吊车梁。

船坞为共用水泵房双子坞,南北方向并列。

北坞为五万吨船坞,其主体的有效尺寸240×39×14.5m;南坞为十万吨船坞,其主体的有效尺寸280×46×15.5m,坞门采用浮箱门,水泵房在两坞之间。

北船坞与南船坞各设2部8t塔式起重机,轨距为5米。

为保证坞区干施工,前期已完成止水围堰工程。

(见船坞总平面示意图,1#、2#坞断面图)

2工程范围

2.1新建1#、2#修船坞各一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1坞本体施工;

2.1.1.11#修船坞(5万吨级)尺寸为240×39×14.5m

2.1.1.22#修船坞(10万吨级)尺寸为280×46×15.5m

2.1.24部8t塔式起重机,轨距为5米。

2.1.31#、2#干船坞配套设备设施采购(甲供设备除外)及安装调试(包括甲供设备);

2.1.41#、2#干船坞给排水、动力、电气设施及管线敷设;

3工程概况

3.1船坞坞口

船坞坞口是整个船坞结构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止水系统的关键防线。

坞口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重力式U型结构。

坞口纵向长17m,总宽123m,北坞和南坞共用中间坞墩。

两坞净宽分别为39m、46m中间坞墩宽22m,两边墩各8m。

坞墩顶高均为+4.20m,两坞坞口底板西部高程分别为-7.15、-8.07,并以0.25%的纵坡向东渐变至-7.62m、-8.64m,五万吨坞门槛纵长39m,顶高程为-6.6m,坞门搁置处-7.6m,坞口底板高成为-10.3m。

坞门槽浮箱坞门座采用花岗岩块体镶面,在坞门墩上成U形布置,以二期混凝土与坞口混凝土结为一体。

坞口底板上设有排水沟,坞口排水沟与坞底排水沟和水泵房前池相通,排水沟宽0.50m,底高程为-8.32m,有盖板。

船坞坞口底板和坞墩大部分以基岩为基础,但南坞边墩开挖面下约有2m深土层,为条形浆砌块石基础,旋喷桩直径不小于1m,底部到达强风化面。

3.2水泵房基础为风化岩体,结构为箱体结构,从上至下分为电机层、水泵层、流道层和前池、沉砂池。

水泵房纵向长都是22m,前池长宽都为4m、沉砂池长20.5m宽1m。

水泵房顶面高程+4.2m,水泵层顶为梁板结构,顶板高程为-2.40m。

电机层顶为梁板结构顶板高程为+3.40m,除纵横梁外还有吊车梁。

3.3坞墙

坞墙分为廊道和墙体两部分,廊道顶面高程为+4.2m,底部高程为+0.90m,根据所完整基岩面出露高程分为两种结构形式:

扶壁坞墙、半扶壁坞墙、衬砌坞墙。

扶壁坞墙位于完整基岩面埋藏较深的部分,共240m,分15段,扶壁底板宽9.70m,基岩面开挖高程为-8.45~-8.95m。

半扶壁坞墙适用于完整基岩面低于+0.9m,高于-8.45m的情况,即基岩面以下墙体采取衬砌结构,基岩面以上的墙体采取扶壁结构,半扶壁结构中扶壁底板高程根据完整基岩面而定。

若半扶壁墙基岩面比较破碎,且由于边坡稳定的原因无法开挖较深,则该部分基岩需要进行固结灌浆处理。

3.4坞底板

坞室大部分处于强风化和中风化岩基内,因此坞底板基础为强风化和中风化岩基。

中板厚0.5m,边板厚0.4m。

各板带纵向宽度与坞墙分段协调,横向中板宽12m,边板宽11m。

3.5吊车道

本船坞工程共有2条吊车轨道,位于两坞之间,吊车轨轨距为5m。

3.6其他附属设施

其他附属设施有150kN电动绞盘、引船小车系缆柱等。

3.7船坞止水及排水系统

船坞止水系统以帷幕灌浆为主,帷幕灌浆设在廊道后趾下和坞口、水泵房下,形成封闭止水体系。

帷幕灌浆深度和参数要求渗透系数小于1.0e-5cm/s。

坞墩、坞墙、泵房间以橡胶止水带止水,相邻结构存在高差的接触部位以混凝土填塞,结构后再填厚度不小于1m的粘土铺盖。

扶壁坞墙、半扶壁坞墙和衬砌坞墙底板后均设置粘土铺盖。

坞底板及墙后设排水体系,坞底板下排水管为Ф250PVC穿孔管,水汇集后流入集水井。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1.1本工程包括两座船坞,要求两坞同时施工、同时完成,工程量大,工期紧,同时工程施工跨年度,受冬季施工的影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施工作业面,并配置充足的人员、机械设备,进行周密的策划、合理的组织和实施,确保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期完工,是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1.2减压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是确保船坞安全的生命线,施工时必须建立起完善的隐蔽工程验收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检查验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杂物、泥土进入减压排水系统,确保减压排水系统施工质量满足要求。

1.3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形式多样,既有大体积混凝土,也有大面积薄壁结构,混凝土浇注总量大,施工期要经过冬季;在某些部位,基岩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作用比较大。

上述因素对混凝土的防裂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杜绝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单位将充分利用以往的施工经验,根据以上的各种特殊的施工条件,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业主的要求。

1.4混凝土浇注强度大,坞口、泵房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更是如此。

施工中宜采用大型拌和楼搅拌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车水平运输混凝土、混凝土泵车作业方式,并保证主要设备有一定的富余能力。

1.5本工程除要满足结构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具备良好的观感质量,施工中宜采用大片整体式钢模板,对于模板的接缝、新老混凝土的接缝等也应采取细致的处理措施,同时我单位将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努力把本工程建设成为一个精品工程。

针对以上工程特点和施工难点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分别对以下相应部分进行叙述。

2总体施工程序

施工总流程图表示本工程的施工顺序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情况,各分项工程的具体的施工安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

3施工总体安排

3.1施工准备

工程开工后,首先进行一些必要的施工准备工作,主要有布设测量控制网、进场道路修建等,需要新建的钢筋模板工程、塔吊、办公室、宿舍等设施也应在开工后尽快进行,并争取早日完成。

3.2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体结构拟同时进行五个项目的施工,这五个项目分别是:

水泵房、1#坞坞口、1#坞坞墙、2#坞坞口、2#坞坞墙。

坞口和水泵房的施工区域在船坞东端,坞墙和坞底板施工从坞东端开始,以充分利用工作面,减少各分部之间的施工干扰。

各个项目施工顺序见施工技术方案部分。

南、北坞墙的止水帷幕施工完成3~5段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坞室减压排水系统及底板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两座坞的南北墙施工完成后,接着进行西坞墙的施工。

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计划安排六个项目分队进行施工,他们分别是1#坞结构一分队、1#坞结构二分队、2#坞结构一分队、2#坞结构二分队、泵房结构分队、设备安装分队,六个分队均由具有丰富的类似项目施工经验的施工分队组成。

计划在每座船坞靠近坞壁的坞室底板上各布置1台塔吊,水泵房安装1台塔吊,共3台移动式塔吊,同时配备3台汽车吊负责施工中模板的支立、钢筋的吊安等工作。

3.4帷幕灌浆施工

帷幕灌浆位于坞口、泵房和坞墙的底板下面,为保证工程工期在坞口、泵房和坞墙的底板的垫层浇筑完毕即可进行帷幕灌浆施工。

3.6配套设施及管线安装

本工程的配套设备主要位于坞口、泵房、坞壁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预埋好相关设备的预埋件,在各部位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安装调试设备及管线。

3.7竣工清理交工验收

工程全部完工后,及时整理竣工资料,报请交工验收,同时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将临建设施在限定的时间内搬迁或拆除,清除现场内多余建筑材料和垃圾等。

四、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

1.1进坞施工通道

根据施工总体安排,拟在施工区东北角和西南角分别设进出口一个,道路宽8m,进坞坡度1:

10,水平角度约为与南围堰成45。

角,在长度30m处设南北分叉,通过1#坞边墩、2#坞坞墙分别进入1#、2#坞的坞室内。

分支路宽度6m、长度条约为140m,坡度1:

10,由▽+4.2m降至▽-10.3m的开挖坞底标高。

1.2施工现场临建设施区

计划在1#坞北侧布设钢筋、模板加工场,2#坞南侧布设钢筋加工区,同时为便于施工现场管理,在该区域内布置现场办公室及工班房。

1.3塔吊布置

两坞室各设一台塔吊,泵房处各设一台塔吊,共计3台移动式塔吊。

1.4搅拌站及试验室

混凝土搅拌站由甲方提供,距离现场约为10km。

搅拌站内附近设有试验室,负责钢筋、砂、石、水泥等原材料检验及砼试块、钢筋对焊等的取样检验。

1.5电力、通讯布置

1.5.1施工现场电力布置

施工用电的范围主要包括三个区域:

施工现场、小临区及搅拌站。

施工用电从业主提供的接口接入各用电区。

1.5.2施工现场通讯布置

施工现场配备适当数量的对讲机,现场管理人员人手一部,现场办公室配备外线电话一部,以便与外部的联系。

1.6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由业主提供的管线接到施工现场。

具体施工用水管线将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布置水网。

1.7照明设施

在施工场地周围布置照明灯具,满足夜间施工照明的需要,保证施工能够24小时进行。

五、施工技术措施

1施工测量控制

1.1概述

本工程单位工程较多,施工范围及作业面大,要求两个坞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为了保证各单位工程轴线的准确性,同时为了方便施工放样,便于施工测量控制,需要在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实测施工需要,进一步建立工程测量控制微网(见工程控制微网布设示意图)。

工程测量控制微网在布设、施测之前需编制详细的《工程测量微网布设、施测方案》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审批。

1.2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施测及平差计算

1.2.1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

1.2.1.1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依据

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网;

石岛船厂修造船坞及坞坑开挖建设工程施工平面图;

有关的工程测量规范。

1.2.1.2工程测量微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微网的布设

工程测量微网根据现场情况布设导线。

工程测量微网的点位布设密度以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细部放样要求为准。

导线边长大致相等。

布设控制点的过程中。

应综合考虑控制点是否便于施工,现场的通视情况是否良好,点位地基是否稳定、可靠、不易发生位移、沉降以及不易被破坏、便于保护等要素。

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施工需要,需增加临时控制点时,其精度也应满足相应的等级要求。

高程控制微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微网与平面控制微网同步布设。

为了便于保护,施工水准点尽量与平面控制点一致。

点位埋设

工程测量微网的点位埋设采用预制或现浇混凝土桩,埋深不小于80cm。

混凝土桩顶部预埋带有十字刻划的不锈钢或铸钢标志,标志顶面为半球型。

地下测量控制点用支架、混凝土管并加盖保护。

1.2.2工程测量微网的施测

工程测量微网在施测前,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核,确保起算数据的准确性。

并将复核情况行成书面报告报业主、监理工程师。

平面控制微网的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全站仪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目

仪器型号

测回水平方向

标准偏差

测距标准偏差

SET5B

1.5”

2mm±2ppm

采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不但简便、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还能与微机连接进行内业计算和资料的储存、整理。

平面控制微网的施测参照一级导线的要求控制。

高程控制微网采用精密水准仪,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施测。

施工控制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按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执行。

精度要求指标要求如下:

项目

内容

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

相对闭合差

1/20000

边长丈量相对误差

1/60000

测量中误差

±5〞

方向角闭合差

±10Xn1/2

高程控制

每公里高程中误差

±6mm

闭合差

±12×L1/2

其中:

n——测站数

L——测段或区段长度(km)。

1.2.3工程测量微网的平差计算

平面控制微网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采用高斯表格进行平差。

施工控制测量作业完成后,进行平差计算及内业资料整理,并将成果上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审批后作为各项工程定位放样和高程测量的依据。

1.2.4测量控制点的复核、复测

1.2.4.1复核、复测范围

测量控制点的复核范围包括:

用于船坞工程施工控制的由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网点,以及施工单位后期布设的工程控制微网。

1.2.4.2复测周期

正常情况下,工程控制微网的复测每三个月复测一次。

当对个别点位产生疑问时,应立即进行复测,并及时将复测成果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告。

1.2.5测量控制点的保护

工程测量控制微网布设施测完毕,应采取设置明显标志、围护等措施,对工程测量控制微网,以及施工范围内的首级、次级工程测量控制网点进行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准确、完好。

若出现有偏倒、毁坏等现象除了要追查原因外要及时进行恢复,并将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校对、签证验收后方可继续使用。

1.3工序测量及放样

工序测量及细部放样见各工序施工工艺。

1.4沉降、位移观测

1.4.1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需要编制详细的沉降位移观测计划。

沉降位移观测计划中包括观测点位布置、点位埋设方法、观测周期、记录格式、以及观察方法等内容。

设计对沉降、位移观测有要求时,点位设置、观测周期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1.4.2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

设计有要求时,沉降、位移观测点的埋设按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没有要求时,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结构和实际施工进度情况,选择便于观测、便于点位保护的位置,及时埋设沉降、位移观测点。

1.4.3沉降、位移观测

各观测点除定期观测外,在荷载发生变化时应即使进行观测。

必要情况下,应进行加密观测。

沉降、位移观测必须连续,不能间断。

1.4.4记录及数据处理

沉降、位移观测记录填写应清晰、整洁,每进行一次观测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以指导后期施工。

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汇报。

工程竣工,沉降、位移观测资料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与其他资料一起编目、归档移交业主。

1.5测量仪器配备及测量仪器管理

1.5.1测量仪器配备

根据工程需要,该工程拟投入以下测量仪器设备: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全站仪

宾得RX-300

1

日本

经纬仪

J2

1

苏州一光

经纬仪

J2

1

南方测绘

水准仪

NA28

1

同济大学、瑞士

水准仪

DIZ2.5

1

水准仪

DS3200

1

天津塞特

1.5.2测量仪器管理

测量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均需要进行检测与校正合格,确保不合格的测量仪器不投入使用。

根据国家计量器具检验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及时送具有计量检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复检,确保投入使用的测量仪器均在法定的计量检定周期内。

1.6测量组织及人员配备

项目部设测量班,负责该工程的测量控制、细部测量放样、沉降、位移观测、施工过程中工艺检测及监理工程师有要求的工艺检测等工作。

测量组的人员均持证上岗,其中主要骨干人员均具有大型工程及同类工程的施工测量经验,测量人员配置如下:

测量技工:

2人

测量工:

4人

1.7测量资料管理

1.7.1测量资料包括:

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接资料,首级、次级测量控制点复核资料,工程测量控制微网的布设、施测方安案及平差计算资料,工程测量控制微网的复测资料,施工定位放线资料,沉降、位移观测资料等。

1.7.2所有测量资料均应用不能擦去的墨水书写,所有记录、计算资料均应有校核。

1.7.3所有需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备案的测量资料及时报批、报备。

除监理工程师有特殊要求的以外,所有测量资料均应按照质保体系中相应的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执行。

2坞墙施工

2.1工程概述

2.1.1项目概况

在本工程中一号船坞、二号船坞南北向并行布置,一号船坞、二号船坞的坞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卧于基岩上。

坞墙分为廊道和扶壁两部分,廊道顶标高+4.2m,底部高程为+0.9m,廊道分为电气和动力公用廊道,其承台板厚0.4m,顶面板厚0.4m,结构总宽度为5.3m;坞室侧为动力廊道,外侧为电气廊道。

坞墙下部为扶壁结构,根据所处完整基岩面出露高程分三种结构形式:

扶壁坞墙、半扶壁坞墙、衬砌坞墙。

(详见图纸)

坞墙结构分段长度(除拐角段和西坞墙外)为15m,一号船坞、二号船坞廊道共70段(见坞墙廊道布置图),

坞墙结构缝设置泡沫缝板和橡胶止水带,结构后趾板处设有灌浆帷幕。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序号

施工部位

单位

主要分项工程数量

扶壁结构

廊道结构

1

一号船坞北坞墙

15

15

2

一号船坞南坞墙

14

14

3

二号船坞北坞墙

17

17

4

二号船坞南坞墙

18

18

5

一号船坞西坞墙

3

3

二号船坞西坞墙

2.1.2施工方法概述

2.1.2.1坞墙结构分为扶壁和廊道两部分进行施工。

在垫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进行扶壁的施工,扶壁结构施工整体采用分段浇注方法进行,每段扶壁结构水平分为三层施工,逐层浇注成整体。

扶壁浇注完成并在坞室底板和坞墙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回填,然后在其上做混凝土垫层,进行廊道的施工;廊道施工分段情况和扶壁相同,根据其结构特点,水平分为两层进行。

2.1.2.2模板施工主要采用大片模板、整体吊装工艺,廊道上层内模采用卷扬设备拖拉搬运。

钢筋施工采用在钢筋加工场加工下料成型,平板车拖运,现场绑扎工艺。

混凝土施工采用集中搅拌、混凝土搅拌车水平运输、混凝土泵车输送,泵送浇注入模的工艺。

2.1.3工艺流程

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帷幕灌浆→扶壁底板、侧壁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布设→扶壁底层模板支立→扶壁底层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接茬处理→扶壁第二层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布设→扶壁第二层模板支立→扶壁第二层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接茬处理→扶壁第三层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布设→扶壁第三层模板支立→扶壁第三层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接茬处理→扶壁后方回填及混凝土垫层→廊道底层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布设→廊道底层模板支立→廊道底层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接茬处理→廊道上层钢筋绑扎及预埋件布设→廊道上层模板支立→廊道上层混凝土浇注→下一段坞壁施工。

2.1.4项目施工安排

坞墙施工总体上分四个板块进行,每个板块施工顺序按从西往东,拟安排四支施工队伍同时进行作业。

第一施工区,为一号船坞北坞墙,负责15段的施工任务;第二施工区,为一号船坞南坞墙,包括一号船坞西坞墙3段,负责14段的施工任务;第三施工区,为二号船坞北坞墙,包括二号船坞西坞墙3段,负责17段的施工任务;第四施工区,为二号船坞南坞墙,负责18段的施工任务。

平均施工周期每段每层2天,正常情况下浇注强度为每天两层。

2.2主要施工方法

2.2.1施工分层根据坞墙的结构特点,考虑结构及施工要求,模板和结构受力的合理性,以及坞壁整体外观观感质量,扶壁水平分为三层进行施工,廊道水平分为两层(见坞墙结构分层施工示意图)。

2.2.2模板施工

2.2.2.1模板制作

根据施工强度的需要,拟加工12套模板,进行施工。

⑴坞壁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和大片钢模板相结合的结构形式,相邻板片通过螺栓连接成大片模板,其后设置型钢作为围囹,桁架作为竖立柱,焊接连成整体。

模板制作要确保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扶壁立板外露部分及廊道前沿面采用大片钢模板,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观感质量较好;其余部分采用组合钢模板。

另外,在结构变化部位,通过放样加工出异型模板,保证结构边角尺寸。

⑵坞壁模板拟在上口设置操作平台、防护栏杆,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在下部设置吊脚手,作为操作平台和防护设施。

底层墙体模板在底部设置压浆板。

另外,模板下口设有“U”型止浆条,防止漏浆,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在上部设置圆台螺母,以方便下一层的施工,圆台螺母锚杆上设有止水环。

在扶壁肋板预留洞和廊道内模板上还设有顶丝及滚轮装置。

⑶模板加工完成以后,应对模板进行整平除锈,腻子堵缝、电砂轮磨平、并涂刷脱模剂,保证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拼缝严密。

处理好的模板存放于平整之处,防止变形。

2.2.2.2模板支拆

坞墙模板主要采用塔吊进行整体吊装,在施工现场靠近一号船坞、二号船坞南北坞壁设置两条临时轨道,两台移动吊机,用于模板支拆施工。

⑴模板安装前,要将施工区域内的杂物进行清理,并仔细检查预埋件安装是否正确、牢固,防止漏埋、错埋。

在吊装前要认真对吊环及钢丝绳等设备和模板焊点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吊装就位固定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⑵模板的整体固定

扶壁底板模板,底部通过顶丝调节尺寸、焊接固定在预先做好的锚杆及预埋铁件上,上口用对拉件进行外形尺寸、位置的调整。

扶壁立板和廊道下层模板底部采用拉杆通过预埋圆台对拉固定,上口采用拉杆直接对拉固定。

肋板模板及其上预留孔模板和廊道内侧模板可配合顶丝、对拉件调整固定。

廊道上层模板及轨道槽和排水沟处模板,通过模板桁架焊接,联成一体,整体固定,以保证位置准确。

(见扶壁及廊道一层模板、二三层模板断面图)

模板固定时,要注意保证伸缩缝之间的尺寸,保证伸缩缝的顺直。

同时,确保坞壁前沿面的顺直。

⑶模板拆卸

扶壁及廊道外侧模板采用拆除拉杆、整体吊离方法,扶壁预留孔模板及廊道内模板,可收起顶丝,利用卷扬机拖拉出模。

⑷防止漏浆措施

坞壁模板施工中,为确保工程质量,注意采用必要的防止漏浆措施。

底层模板在下端设有木条进行止浆,上层模板底部设置止浆条;相邻板片之间粘贴白橡胶板。

施工中,利用预埋圆台、带止水环的拉杆等将止浆条压紧。

⑸止水带的固定

支立模板时,止水带用木楔固定在模板止水带安置槽内,在施工中严格控制位置,确保其不得发生卷曲,易位、松动现象,以确保其止水效果。

2.2.2.3止水带的粘接

止水带的连接应牢固,根据厂家介绍,采用压力预热连接。

具体方法如下:

将止水带接头处理以后,进行加热处理,到达设计温度后,用模具进行接头连接;处理好接头的止水带要注意保护,切忌立即投入使用。

2.2.2.4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