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909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

《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

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关注的热情,对于本组课文学生是有学习的欲望的。

但学生的关注只会停留在表面,因为学生不会想得那么深入,学习本单元,除了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还要激发学生学习会理性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要保护大自然,探索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服。

因此,要引导学生对话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设想:

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五、教学建议

(一)课前交流

学习本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陶醉其中,还要展示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有效利用和随意破坏而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已的感受。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也引发学生自已搜集有关材料的热情,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策略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的目的。

2、精读课文,交流读书感受。

引导学生读读、画画、议议,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3、延伸与拓展。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体会,积累优美语句。

(三)各有侧重

1、《自然之道》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从中可以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1)、课前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想想课文的大意。

2)、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

3)、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交流学生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

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时注意要考虑与“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相结合,给学生适当点拔,办法指导,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并给时间进行交流。

使“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展示。

2、《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使读者感受到保护黄河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本课时,可直接揭示课题,围绕课题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

要注意教学时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不能过细,但对于重点问题可做深入思考,如黄河变化的原因,可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进行研读,引导畅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启示。

要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3、《蝙蝠和雷达》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思路清晰,很有逻辑性,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增强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热情。

也会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独立阅读,再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突破难点过程中,要放手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学习,如:

设计图表,当解说员等方法,教师要适当点拔,热情激励。

教学时还应注意“小泡泡”的要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

4、《大自然的启示》

本文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

告诉我们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引导交流受到的启示。

还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写一写自已的感想,自已从自然中受到的启示等,教师要多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写后再进行交流。

(四)拓展活动

本组教材的拓展活动应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与语文园地有机的结合。

之前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教师要从内容上,方法上进行指导,在交流形式上也要多种多样,力争人人参与,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还要有一定的激励手段,开展一系列的评比,如“优秀解说员”“小小发明家”“办报能手”“五星小记者”等。

习作内容的选择上,引导学生可以选自己的发现,也可写自己的发现过程,还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四)课时安排

自然之道2课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课时

蝙蝠和雷达2课时

大自然的启示1课时

园地三4课时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

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

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

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

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

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

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

(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

要求:

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注意:

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

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

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

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

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作业布置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

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

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

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7、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处事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

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板书

 

教学后记: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同学们,你们见过黄河吗?

在你的眼中,黄河是怎么样的?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

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

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

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

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

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

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

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

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

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11蝙蝠和雷达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

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

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

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5、可以用课题拓展法蝙蝠与雷达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

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

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

结果如何?

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四、总结

  五、板书

           蝙蝠和雷达

 飞机夜行

蝙蝠探路

创造雷达

教后反思:

就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来看,有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值得改进。

比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关注不够,也就是如何对待统一行与差异性还值得思考,今后我们可以尝试把能力较差的学生分成一组,老师直接参与这一组的活动与学习,效果可能会好些。

另外,通过实践,有些要求针对四年级学生过高,今后还要做些调整。

12大自然的启示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

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

  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

  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

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

《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

《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

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

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

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

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

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

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

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

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

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

第一步。

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

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

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

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

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

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