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教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7148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基础教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摄影基础教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摄影基础教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摄影基础教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摄影基础教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基础教程.docx

《摄影基础教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教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基础教程.docx

摄影基础教程

名词解释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

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

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

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

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

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高速度一般不超过1/500秒,但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大优点是拍摄时产生的噪音极低,极利于偷拍,并可以实现全速度范围内同步闪光。

快门速度——快门开启的时间。

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的时间(曝光时间)。

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同样,“1/60”是指曝光时间为1/6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

其余以此类推。

说明:

有些资料把快门速度称为快门时间,二者名称不同,但含义相同,均指快门打开的时间。

景深——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

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

镜头焦距、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所用的光圈。

景深与以上三者的关系是:

⑴焦距越长,景深越短;焦距越短,景深越长(例:

在同样的光圈、距离的情况下,28mm的镜头的景深要远远大于70mm镜头的景深);⑵距离越近,景深越短,距离越远,景深越长(例:

在同样的焦距、光圈的情况下,拍摄对象在10米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拍摄对象在1米时的景深);⑶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光圈越小,景深越长(例:

在相同的焦距、距离的情况下,光圈为F16时的景深要远远大于光圈为F4时的景深)。

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

感光度的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

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

200度的胶卷感光的灵敏度是100度胶卷的2倍,400度的胶卷的灵敏度是200度胶卷的2倍,其余以此类推。

色温——各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

色温的单位为“K”(开尔文)。

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

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

附:

色温的定义“假设有一种黑色金属,使之处于零下273度(绝对零度)的环境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该黑色金属就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由该色光所对应金属的温度再加上273就是该种光的色温”。

例如,将该金属加热至2500摄氏度,该金属就已发出红光,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500+273”K,也就是说这种红光的色温就是2773K。

色温越低,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色温越高,短波长的光(蓝、紫色光)的百分含量越高。

例如:

中午的日光的色温大约是5500K;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600K;蔚蓝的天空的色温大约为20000K;100瓦普通灯泡的光的色温大约为2600K。

曝光——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

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

这和非专业人士所说的“曝光”大不相同,他们所说的“曝光”是指因相机漏光导致胶卷作废的意外事故。

相对孔径——镜头有效通光口径(光束直径)与焦距的比值。

相对孔径越大,镜头就越“快”。

如1:

2.8、1:

3.5-4.5等。

在变焦镜头中,一般把相对孔径固定的镜头称为专业镜头,把相对孔径不固定、但相对孔径在1:

2.8-1:

4之间的镜头称为准专业镜头,其余则称为普及型镜头。

曝光组合——是指在同一拍摄环境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

我们也可用F4和1/60秒的曝光组合代替(二者等效),也可用F2.8和1/125秒的曝光组合代替。

也就是说,这几个组合是等效的。

但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虽然这几个曝光组合是等效的,也就是说曝光是准确的,但不同组合所获得的景深是不同的。

快门速度和光圈最佳组合的准则

1、为了使相机的受震民政部减轻,一个通用的快门速度是1/125秒。

而1/250秒这一较高的快门速度则可以用来拍摄相当清晰的照片。

使用望远镜头,必须配以较高的快门速度,然而此时你又必须使光圈较正常的开大一些才能获得合适的曝光量。

要记住,当按下快门钮时,即使是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也要尽可能地使你手中的相机保持平稳。

2、抓住动作。

1/125秒的快门速度能抓住人的步行动作。

当然,当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是有可能抓住如跑动着的人等稍快一些的动作的。

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时,必须用较大的光圈,以保持获得相同的曝光量。

例如某一胶卷在充足的阳光下使用时的指南是1/125秒、f/11,那么获得同样曝光量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的另外组合可以是1/250秒、f/8或者1/500秒、f/5.6。

3、景深的控制。

在保持正确的曝光量的同时,通过使用或大或小的光圈配以适当的快门速度能增加或减少清晰程度或景深。

控制快门的判断法则:

1.环境抖动,例如在车子内拍照,最好用快速快门。

通常必须1/500以上。

2.拍运动类照片,通常也必须用1/500以上。

例如职篮、职棒、足球、排球。

3.想把被摄物固定也适用高速快门。

4.想拍有动感的影像,使用慢速快门。

例如拍水流,瀑布,车灯移动轨迹。

5.拍静物,风景,希望有大景深时,使用慢快门,甚至B快门。

B快门是随拍摄者的需要而开关,曝光长短由拍者随意调整,有些夜景,星光,曝光时间可长达数小时。

光圈与快门的关系

光圈F

32

22

16

11

8

5.6

4

2.8

2

1.4

1.2

1

快门S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1/4000

为了曝光准确,光圈与快门必须充分合作。

在同一拍照环境下,光圈缩小则曝光时间增加;光圈放大则曝光时间缩短。

其相对关系如下:

(光圈的数字越大,代表镜头叶片的洞孔越小,景深越大,能进入的光量越少。

快门的数字越大,代表快门打开的时间越短,能进入的光量越少。

选择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

准则

B门

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

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由按下快门按钮的时间来控制。

适合户外夜间使用小光圈、大景深的拍摄。

如拍摄焰火、闪电……及记录夜间由移动照明形成的条纹图案(如行驶着的汽车灯)。

1和1/2秒

使用相机支架(如三脚架)。

适合在暗淡照明情况下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

适合拍摄无生命的物体和稳定不动的被摄体。

1/4秒

使用相机支架。

这是适于拍摄成年人肖像最慢的快门速度。

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1/8秒

使用相机支架。

对于在限定范围内拍摄成年人比用1/4秒快门速度时更好。

适合在暗淡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适合稳定的被摄体。

1/15秒

使用相机支架。

当相机上安装标准镜头或者广角镜头时,如在曝光时相机能握持得相当平稳的话,那么有些人能手持相机进行拍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1/30秒

这档快门速度是在手持相机进行拍摄并在该相机上配以标准镜头或广角镜头时,被推荐的最慢快门速度。

为了获得清晰度高的照片,相机必须握持的极平稳。

这档快门速度适合大多数现场光摄影。

适合在多云天气或阴影处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

1/60秒

这档快门速度适于照明条件不太理想,如多云的天气、在阴影处等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用。

对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来说,该速度是很有用的。

在较明亮的现场光照明的场所也使用这档快门速度。

使用这档快门速度,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要比使用1/30秒快门速度时来得少些。

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1/125秒

这是户外日光下拍摄照片最好的快门速度。

在明亮的照明情况下,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

使用这档快门速度,能使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

能抓住一些中等速度的动作,如走动着的人,儿童的游戏或是自由活动着婴孩。

对于手持相机并安装上焦距小于105mm的中焦距镜头进行拍摄,该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险性。

这档快门速度被推荐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1/250秒

适合抓住一般速度的运动体,例如以中等速度跑动着的人、游泳运动员、自行车运动员、在一定距离外奔跑着的马、检阅活动、奔跑着的小孩、帆船、棒球运动、以中等速度比赛的足球运动员。

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

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1/500秒

适合抓住运动速度较快的动体,例如中等距离外的运动员、奔跑着的马、跳水运动员、快速骑驶着的自行车运动员、行驶着的轿车或跑动中的篮球运动员。

这档快门速度能用来抓住除了最快速度外的所有动体。

1/1000秒

是抓住快速动体的最佳速度。

如赛车、摩托车、飞机、快艇、野外和体育场内的比赛项目、网球运动员、滑雪运动员及高尔夫球运动员。

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

这是手持相机安装上400mm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选择光圈(f值)

镜头孔径

准则

50mmf/2镜头

最大孔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如现场光照明。

具有最小的景深。

就结像技师来讲是该镜头最差的一档

f/2

较最大孔径

适合在暗弱照明条件下获得足够的曝光量。

景深浅,有助于使背景离开焦点,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

f/2.8

较最大孔径小二至三级

具有该镜头最佳的结像质量。

比上述较大的孔径具有稍大的景深。

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以便当照明情况较最佳状态稍差时获得合适的曝光量,例如多云的天气或者在阴影处。

f/4和f/5.6

较最小孔径大二级

具有中等(适度)的景深。

适用于户外日光下拍摄。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f/8

较最小孔径大一级

具有很大的景深。

适合于户外日光照明条件下拍摄。

具有极好的结像质量。

f/11

最小孔径

具有最大的景深,清晰度损失极轻微(应归于光学原因)。

当最大景深显得重要的时候,这种由于孔径小而产生增大景深的好处,在价值上显然超过其几乎察觉不出的清晰度损失的缺点。

 

晴天16法则。

在晴朗的天气下,在拍正面光物体时,光圈选择在F16,快门是相机ISO的倒数(如ISO为200,那快门为1/200秒)。

ISO设置一般规则:

1.在光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不要频繁变动ISO感光度设置。

这对于胶卷用户是一定的,一旦装入胶卷后一般就无法再更改,而数码用家我也推荐同样的拍摄习惯,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方面,ISO设定后就不要再去想它。

2.我是一名对画质有一定要求的摄影者,所以我个人推荐ISO感光度的设置范围如下:

如果你使用胶卷相机或者专业数码单反相机,ISO设置在100度到800度之间比较保险;如果你使用消费级别的数码单反或者小数码DC,我建议ISO设置在100度到400度之间。

当然如果你想要特殊的效果时除外。

3.ISO确定原则:

在晴天或者多云光线条件下的室外,使用100度或者200度的ISO感光度;在阴天或者下雨的室外,使用200度或者400度的ISO感光度;在自然光条件下的室内或者傍晚或者夜晚的灯光下,使用400度或者800度的ISO感光度。

4.在较暗的光线条件下,为了弥补光线的不足,把ISO设置成上面确定原则中的最大值,并且使用镜头的大光圈进行拍摄;如果曝光值中的快门读数已低于手持拍摄的最小值请务必使用三角架。

选择测光方式

尽管市场上数码相机有多种测光模式,但只要真正熟练地掌握1~2种测光模式,了解相机的测光原理,就能对付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拍摄题材的需要。

下面我们就对数码相机之中常见的测光模式做一个详细的讲解。

常见的测光模式——平均测光

这是数码相机中最主要的测光模式,几乎所有的DC都内置有该模式。

也有部分相机将平均测光称为“矩阵测光”,例如尼康数码相机将它最多分为256个区域,相机对取景框内的画面作全面分析后会自动得出一个平均比较科学的测光读数,以保证曝光准确。

偏重中央重点测光

这种模式比平均测光要更精准些。

因为一般摄影者在拍摄时常常会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间,因此该模式针对此特点,从整个画面测量照度,但将测量重点放在位于取景器中央的一块区域,相当于传统单反相机裂像对焦圆大小,由于以中间为主,同时适当兼顾周围环境亮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点测光

点测光是一种更加精确的测光模式,它的测光大约只测画面中之2%~3%的面积,不考虑周边环境亮度,因此可确保摄影者完全按照自己选择的某个具代表性的“点”来测光曝光,所以能满足严格的曝光要求。

此外还有些比较特殊的测光模式,比如AF模式,它将对焦点作为测光点,摄影者在完成对焦的同时也完成了测光,这对抓拍动体时比较有利。

不过这种功能在一般普及型数码相机上比较少见。

不过,再先进的机器也是没有思维的工具,而且相机永远无法真正理解摄影者对某个对象的曝光意图。

因此对摄影者而言,只有真正针对相机不同的测光特性来使用,才能确保捕捉到最佳曝光,获得高质量的数码照片。

平均测光模式适用条件

平均测光模式的特点是在拍摄时相机测光曝光系统根据具体情况作多点取样,然后测算出整个画面所需的最适合的平均曝光量,以确保最后获得准确曝光。

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分析,平均测光模式主要适合拍摄画面反差比较正常的内容,适合于被摄主体与背景没有强烈反差对比,亮度差异相对平和的对象。

一般来说,平均测光模式最适合的内容是顺光、侧光下的风景、人物特写、中景、团体照等,也适合拍摄一般人物室内或室外活动场景等,该模式在一般情况下都可正常发挥作用,尤其是拍摄顺光,前侧光以及阴天或大面积亮度比较均匀的场景时都非常有效。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的适用条件

相对于平均测光模式而言,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的测光范围更小,曝光效果也更加精确。

但是许多摄影初学者也正是因为掌握不好测光位置,影响到拍摄效果。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测光方式,几乎在所有的拍摄题材中都适用。

概括而言,拍摄那些既需表现主体,同时又需兼顾整体曝光量的内容,就需要选择偏重中央平均测光系统。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在实践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是由于该模式在主要考虑中间部分曝光的同时也兼顾了背景,而在日常生活摄影、新闻摄影、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以及其他摄影实践中,主要表现对象大都往往在中间。

所以在实践中,无论是拍摄背景与主体有一定反差的内容还是拍摄主体与背景亮度较一致的场景,采用此种测光模式来测光拍摄,基本上都可确保万无一失。

点测光模式适用条件

我们一般所说的“点测光”是一个适合要求较高的专业摄影人士需求而设计的模式,主要为了对付特殊拍摄条件下的测光需要。

该模式在测光和拍摄时,测光系统只测量取景范围中3%的面积,完全不考虑周围其他背景的曝光需要,因此有经验的摄影者利用它能预测到最后照片的实际影调效果。

要用好“点测光”模式,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摄影者得知道被摄对象中什么位置是适合选为“点”而且作为测光标准。

点测光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其窄角度测光范围,能确保测算画面中主要表现对象所需曝光量,能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测光需要。

比如说在主体与背景反差亮度特别大的对象,如舞台摄影中常常有追光灯打在演员身上,而背景几乎一片漆黑,如果不用点测光必定出现主体曝光过度。

再如拍摄日出日落场景,也需要摄影者针对天空实际亮度选择某一个标准区域来还原自己希望的亮度,同样要依赖点测光才比较可靠。

另外像逆光摄影、空中摄影、拍摄跳伞等场景,采用点测光模式也比较合适。

 所有测光模式中,只有点测光才能真正解决体积较小的主体在极亮或极暗背景前的准确曝光问题。

12条基本的摄影法则

⒈阳光16法则。

这条基本法则适合于在白天拍摄明亮的、照明均匀的场景,即用光圈为f16,快门速度用感光度指数的倒数,例如光圈f16,感光度为ISO100,快门速度可以选择1/100秒。

在此基础上,如果在海滩上拍摄可以将光圈缩小到f22,如果遇到多云天气可以将光圈放大到f11,以此类推。

⒉月亮11、8和5.6法则。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法则,它只有在拍摄月亮时才有效:

满月时光圈为f11,快门速度高于感光度指数的倒数;月缺时快门速度不变,但光圈改为f8;如果只剩一弯新月,则在相同的快门速度下选择f5.6光圈。

⒊机震法则。

手持相机拍摄最低的安全快门速度为所用镜头焦距倒数,低于这一快门速度,机震可能导致照片锐度下降。

比如使用50mm镜头,快门速度应高于1/60秒,如果现场光照度不足,可以使用闪光灯、三脚架或让相机借助某些固定物体来加以解决。

⒋灰卡法则。

在拍摄过程中,使用18%灰卡测光是获得一张曝光均匀、准确照片的最佳方法,即使你忘带灰卡也没关系,你可以伸出手来,让它面对光源,用测光表或机内测光计测光,以测光值为基础增加1级曝光量即可(不同的皮肤色调可能导致测光精度有一点偏差)。

⒌景深法则。

对远处的被摄体聚焦时,通常景深区域在被摄体前方的长度是在被摄体后方长度的2倍。

换言之,被摄体通常在景深的后三分之一处。

这在所有光圈和焦距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你能够拍摄的清晰长度就越大。

⒍最大数码打印法则。

为了计算你手头数码相机能够输出的照片的最大打印规格(是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成像质量作为前提的情况下),可以将你相机的最大分辨率除以200,就能算出这台数码相机打印规格(有的摄影文章和摄影图书将其称为展览级照片质量),如果除以250就是该机的极限打印规格,所得结果的单位是英寸。

⒎曝光法则。

最经典的阐释是:

“按照高光部位曝光,然后按照暗部来冲印”,这对传统反转片和数码相机来说都是一样准确的,不过使用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还是曝光过度一档。

⒏快速闪光曝光法则。

当使用没有自动降低闪光灯输出量、实现闪光补光的自动闪光灯时,可以将闪光灯上的感光度设置提高到你所用焦距感光度的2倍。

⒐闪光灯工作范围法则。

要了解你的闪光灯最大的工作范围,就需要这条规则了。

这条规则是:

“距离加倍,感光度速度提高4倍”。

举例而言,如果感光度为ISO100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是6米,那么更换ISO400胶卷或将数码相机感光度提高到ISO400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为12米。

⒑百万像素乘数法则。

为了使数码相机分辨率提高一倍,你必须将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数乘以4才能做到这一点(不是2倍!

),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要将分辨率提高一倍,必须让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增加1倍,因此影像传感器上像素数的数量自然就是2倍×2倍=4倍啦!

⒒动体凝固法则。

为了记录下垂直于镜头光轴运动的物体,你需要在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2级;当物体以与镜头光轴呈45度夹角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为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1级。

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以中速面向你跑来,需要用1/125秒将运动固定下来,当他以同样速度从取景器中横向跑过时就需要1/500秒快门速度了,如果他是以斜向跑过时只需1/250秒快门速度即可。

⒓日落法则。

为了在日落时分拍摄能够获得准确曝光,测光区域应位于太阳上方,但不能包括太阳本身,如果你希望整个场景看起来像是日落半小时后的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缩小1档光圈或减一级曝光量。

微距拍摄技巧和经验

拍微距需要理由吗?

以前胶片相机拍摄微距,要么使用微距镜头,要么使用大长焦镜头,两者价格都不菲,而对数码相机来说,微距摄影是数码相机的特长之一,在拍摄一些细小的东西,如水滴、珠宝、花鸟、鱼虫、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即使是很多民用级的低端数码相机,都配置了微距、甚至超微距功能,虽然与专业的微距拍摄无法相比,但会让你一试微距世界的美丽。

如果你还没尝试过拍微距,请跟我来。

微距世界很美丽,因为微距可以放大微观世界,获取的是我们日常视觉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更有视觉冲击力。

微距题材很广泛,盆养的花、厨房菜板上被切开的菜、家中的小饰品、屋檐落下的水滴、楼下草地里的昆虫世界……

所谓微距摄影,一般指拍摄比物体正常尺寸要大的图像,即图像大小与实物大小的比例超过1∶1。

传统相机镜头的焦距较长,要较好地实现微距拍照,需要配备微距镜头(包括标准距离50mm~60mm、中距约90mm~105mm与长距180mm~200mm)、三脚架等附件。

而数码相机CCD感应器的面积较小,镜头焦距较短,有的甚至仅为几个mm,因此能有相当理想的微距功能,即便是入门级摄影爱好者,也容易成为一个微距摄影高手,拍摄出花间采蜜的蝴蝶,树上蠕动的爬虫,层次丰富、背景虚化的小花……

虽然数码相机微距上手比较快,完全不需要传统相机要配备很好的微距镜头,并需要足够的经验才能实现精彩的“一拍”,但是,要想用数码相机拍到好片子,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行。

在实拍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灵活把握好光圈、焦点、景深及光线等影响片子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之间的关系。

  微距模式

  目前市面上的数码相机都具有微距拍摄功能,也比较容易上手。

但使用微距模式时一定要注意,在相机和物体之间距离小于20cm时,最好使用LCD取景而不用光学取景器,因为光学取景器在拍摄远距离景物时它和镜头捕获的范围相差不大,但当使用微距模式时这个差距就大了。

另外,微距摄影会使快门速度变得很慢,使用自动对焦功能比手动还要慢。

为了生成效果完美的微距图像,部分数码相机带有自拍器,可有效防止相机的震动。

焦点的选择

  不同的焦点选择,能营造出不同的图像效果。

在移动拍摄焦点时,应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中间,一般情况下应该选取画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现的部分,并保持快门的半按状态,在焦点对准以后(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机进行对焦)再从容地按动快门,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发虚。

  一般说来,在数码相机微距模式下,镜头距离物体越近,拍摄出来的物体越大,如果不注意画龙点睛,片子画面就会显得非常呆板。

如对小昆虫一类的主体拍摄,焦点的选择应该落在昆虫的眼睛上。

眼睛是生命的灵气的所在,拍得越清晰越好清楚。

尤其是像蜜蜂、小青虫和蚂蚁昆虫这样微小的生物,更要重视对眼睛的表达。

  

聚焦与景深

  景深在微距摄影中往往是成败的关键。

由于微距拍摄时镜头距景物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浅,背景都几乎看不清楚。

但有时为强调画面效果,需要适当加强景深,因此要特别注意聚焦与景深的调整。

  景深一般取决于三个因素:

  1.光圈大小。

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为了展示花鸟鱼虫细节方面的微距拍摄,纵向增加主体的清晰度,一般适宜用较大的光圈值以加深景深。

2.镜头和景物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距离越近景深越浅。

拍摄时最好把要拍摄的主题都能放到同一个与镜头轴向垂直的平面里,否则会有一部分主题可能不够锐利。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置一枚广角镜头,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景深,而且可以让你更靠近景物。

  3.焦距。

焦距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越深。

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景深。

我们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