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576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师兄申论总结.docx

大师兄申论总结

大师兄申论总结精华帖

2011年浙考,我以申论71、行测76,总分147的分数进入某地区公务员面试,岗位第一,领先第二名7分作用。

作为一名普通的考生,我经历了从菜鸟到“高手”的过程,对于申论我走过很多弯路,看了很多申论培训机构的教材,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后来我在某位高人的指点下,抛开教材,走上了自己总结学习的申论道路。

虽然现在上岸了,但我不想浪费自己辛辛苦苦总结的东西。

发到这里,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

有错误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如果觉得有用,就帮忙多顶顶贴。

我关于申论的定义:

 

   策论文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构架是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解决问题的意义是什么。

它的重心是解决问题,所以我对它的定义是提出解决方法的“调查报告”,你为某一个工作任务(申论的主题)外出进行调研,收集了若干信息——有关XX事件的若干案例、政府的政策、媒体新闻报道、专家的言论、村民的要求(就是申论的材料)。

它们是杂乱无章的,没有固定逻辑顺序的。

作为调查人员,你的任务就是化繁为简,把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加以高度概括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交给领导(这也是机关日常工作的程序)。

  好的策论文就是领导批复“同意XX意见,各部门照此办理”,既然要照此办理,那么就要求你的对策具有具体可行性,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行”,但对机关部门来说是“法无明文许可不可为”,不然就是越位、错位!

所以策论文要讲清楚,谁去做、具体怎么做都要考虑,不然谁来“照此办理”?

举一个例子,有考生写:

加大对诈捐行为的惩处力度。

那么这个对策就不具有可行性,如何"照此办理"?

如果这样写呢:

公安机关和通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联手调查,设立举报电话,对涉嫌诈捐的行为要深入调查取证,对于以诈捐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要按《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下发的通知精神,以“诈骗罪”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作为一名考生你可能不懂这么多,但这是策论文需要思考的方向,而有关的对策政府早已出台,并非要求你无中生有,你只需要去了解,所以多看政府“关于落实XX工作的意见”的文件,里面的对策就非常具体可行)

  当然,对策还要有针对性,不能顾左右而言他,这点很基础。

同时对策要有合理性(这点比较有深度),一方面要符合当前的国情(政府财政能力、干部队伍能力等),另一方面要符合当前的民情(是否能落实到群众中去,我在基层呆过2年,一项政策如果群众不接受,那么“群众没温度、干部赶进度、工作没深度”,最后可能不了了之)

———————————————————————————————————————

  政论文主要写:

1、解决问题的积极意义2、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方面、3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4分析问题的解决方向、5从其他角度谈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的认识。

  政论文不提具体的对策,它更像你根据领导的要求拟的发言稿,所以要“以论为主、以理服人”,体现逻辑严密性、辩证思维以及政治思维,好的政论文就是领导直接采用,然后在讲台上一通演讲,说服了听众、博得了一片掌声。

所以政论文要求“由此及彼、逻辑严密”,要把道理说清楚,不然听众听不懂!

比如:

调整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这一句就有跳跃性,听众不容易听懂,如果这样改:

调整收入分配,确保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能够有效激发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说理性和逻辑严密性一下就上来了,让听众听的舒服、听的顺畅、听的引起共鸣,最终把你的想法灌输到听众的脑子里,这是发言稿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政论文要考虑的方向。

———————————————————————————————————————

用辩证思维看待申论的作答要求:

当前,申论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这一观点得到较多人的认可,师兄也同意这一观点。

师兄觉得“镣铐”和“舞蹈”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镣铐”是申论写作的条件,申论的性质决定了申论写作是半官样文章,看待问题要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对策要符合政府的职能,文字用语要精简、规范,并要要有一定的政治性术语。

“跳舞”是申论写作的目的,文章无好坏,只有特色之分,如何在申论写作之中跳好舞、表现出特色,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展示出考生的个性和水平。

“镣铐”和“跳舞”有其对立性:

“镣铐”是一种束缚,要求四平八稳、中规中矩,是中庸之道;“跳舞”是一种解脱,要求展现个性,展现水平,要做到与众不同,有一定的新意。

“镣铐”和“跳舞”分别强调不同的侧重点,这是它们的对立性。

“镣铐”和“跳舞”有其统一性:

一方面“镣铐”是申论的属性要求,是“跳舞”的条件,是“跳舞”的舞台,不注重“镣铐“这一申论前提条件和硬性要求,申论写作时只顾个性发挥,那么“跳舞”就会失去章法并跌落舞台,跌落舞台摔不死你也至少把你淘汰出局了。

另一方面,“跳舞”是申论的目的,“镣铐”是“跳舞”的道具,用好这一道具,跳出水平、跳出风采和个性。

写申论,不能没有“舞蹈”的“镣铐”,也不能没有没有“镣铐”的“舞蹈”,这是它们的统一性。

那么,如何掌握好“镣铐”和“跳舞”的内在联系?

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的时候,一方面不能丢下“镣铐”——不遵循申论的官样本性自由发挥、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过于批评政府;另一方面又不能带上太大的“镣铐”——生搬硬套万能八条、政府工作报告、文件内容。

所以,“镣铐”是必须戴的,但是要戴的合适、戴的恰好,“舞蹈”也是必须跳的,动作幅度不用太大,却又能显出风采。

所以万能八条是有用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有用的,官方文件也是有用的,人民日报也是有用的,这是申论的“镣铐”,这是申论写作的共性,这点不能否认。

但是,每个人“跳舞”的节奏和动作又是有所区别的,不要一味的听从某个培训机构的作答方法,也不要盲目相信某些申论高手的高分技巧,他们的“镣铐”你可以借鉴,但最终要批判学习、扬弃吸收,形成自己的申论思维,编排出自己的“舞蹈”,这是申论写作的个性,同样要重视。

注:

师兄的这个观点,也希望各位学友批判学习、扬弃吸收!

———————————————————————————————————————

我对申论高、大、全、实、精、深、震的认识

立意要高,主题要高,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升华主题、高屋建瓴。

但要紧密切合材料,一切从材料出发,不能盲目拔高,空喊口号

站在大局的角度,宏观看待问题,着眼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

有政治高度,有良好的政治素养。

能够看到问题的深层影响

政治素养包括:

政治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政治立场:

站在政府的角度看待问题

政治敏锐性:

具有敏锐的发散和联系思维,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能够领略政策的重要性和内在意义。

政治鉴别力:

能够鉴别政治悖论

大题大作:

材料的主题是谈宏观问题的,要宏观把握问题,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问题。

如“黄河精神”,应去谈论黄河精神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方向。

不应通篇谈论如何治理黄河。

小题大作:

材料的主题谈的较多是微观上的内容,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可以一定程度升华主题的,如:

2011浙江省考材料反映了“住房难、养老难、看病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每段材料反映的都是具体的、微观的问题,但是可以升华为: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民生,解放消费能力)

注意:

不能脱离材料盲目追求“大作”,应紧密结合材料

内容要全面,不能有遗漏(概括、分析题采用采分点打分,关键信息点尽量都要把我,宁可多、不可漏,当然师兄不建议无中生有)

思维要全面辩证:

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

师兄在基础申论的理论支撑中反复强调这点

原因分析的全面:

要想到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文化的原因,也要想到内因、外因

看待问题的全面:

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不偏不倚

(师兄举例:

网络双刃剑、民生问题)

论证的全面:

既要从正面论证,又要从反面论证,做到正反对比,最终要合二为一、引出论点。

从材料中来:

申论写作要内容充实,实实在在写文章,关键在于结合材料,从文章主题,到文章内容、框架,均要源于材料,论点关键词源于材料,利益角度依材料而定。

材料是“根”。

到生活中去:

拓展延伸主题,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论据,解决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根据日常积累的理论观点和专题素材,充实申论的血肉。

生活是“叶”

语言表述上:

语言要准确精炼,废话不能过多,表述问题要精简有力,不能啰嗦。

避免大篇使用拗口的长句,多用短句(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每个句子都不长,最长不过20字。

语言通顺性上:

语言要通顺,朗读时要顺口,没有歧义。

阅卷老师多长期浸淫文章,对此要求非常高。

看待问题有深度:

能够发现问题的深层次影响,能够领略国家政策的深远意义。

理论要有深度:

能够吃透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并能做到联系到具体问题。

文章内容要有气势:

能够站在宏观角度看待问题,指点江山,意气飞扬。

文章结构要有气势:

能够熟练运用排比、类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对仗工整。

首尾呼应法。

拿到某省申论评分标准,浅谈申论改革之方向

近日,我好友给我一份省考评分标准,里面说,申论应以论为主,以理服人,要体现良好的逻辑性和辩证统一思想。

对策性文章中,除了说明具体怎么办外,还要说对策提出的依据、原因,对策的积极意义,这么做用什么好处,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展现良好的论证说理能力。

仅是罗列干巴巴对策的文章,即为筋条文章,归为假大空,列入三类文以下。

那么如何提好对策,可以这样:

对策执行者+对策的依据+几个具体方法+积极意义。

如:

有关劳动部门应根据经济增长的新形势,增加劳动性工资占比,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指导线,严厉惩处拖欠工薪、克扣工资的行为,确保劳动群众劳有所得、老有所值。

小题的评分标准还是沿袭采分点+结构分,结构分的分值挺高的20分的题,有一些达到了6分,这里结构分不局限于总分总、总分这样的结构,也没有强制要求有总分总、总分这样的结构,更多的体现在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顺畅性,比如有语病,读起来拗口就要扣分。

阅卷老师阅卷速度很快,用总分总这样的结构可以更条理清晰。

 

大题的评分标准,分为总则和细则,我前面说的那些就是总则、纲领性的东西。

细则的话,要看文章是否切合主题,政治上是否有硬伤,字迹上是否清楚,语言上是否通顺,分为五个档次。

每个档次又分为上下两档。

细节的东西,我觉得真的没有什么可谈性,而纲领性的东西非常值得研究。

申论的功能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它的功能是考才,而非考傻,所以申论阅卷反培训意识很强,公考的评分标准三年一改革。

很多培训机构的内容已经过时。

如何提高申论?

我提倡,要读好普通逻辑,读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熟悉国家战略方针,把握国家战略部署,了解国家战略任务,多看人民网、新华网、学习时报等官方理论。

从我手中的评分标准看,这样的申论复习方法才是正确的,符合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这是我拿到评分标准后的一点思考,发上来给各位同学参考借鉴下,互助互勉。

小题趋于务实——向机关日常工作靠拢,大题趋于务虚——政论文倾向变大

申论试题内容改革趋向已经日益明朗了,小题趋于务实——向机关日常工作靠拢,大题趋于务虚——政论文倾向变大

小题:

对策题型分析

假设身份提出对策类:

假设为某一部门公务员身份对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01——04年、10年国考地市以下)

11年考的是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分析原因这部分还是为概括题型,但揉在一起考察面更宽也更有深度。

以后说不定变换下考问题+对策、影响+对策等。

分析对策类:

1、对材料中反应出的对策按要求进行归纳并进行评析。

(05、07、08国考)

2、对题目中给定的对策进行判断并评析。

(09国考)

非典型类:

写一个包含对策的宣传纲要、内容要点、倡议书、汇报材料、报告要点、写信等,这类题型就不单是提对策了,而是要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材料,但材料中必须要体现出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对策。

(10、11年国考),我觉得这类题型是今后考察的重点,因为在机关工作就是要弄这些材料,单提出对策是不符合机关工作材料的要求的,这只能叫点子。

机关工作实务的情况是这样的:

社会上出现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后,机关的几个领导就是坐下来开会,会上领导们各抒己见,有些说原因有些说影响有些说解决办法,开完会你就要把领导说的东西整理成规范的材料,经领导审核后下发学习、执行。

所以我觉得,以后的分析概括类题目的考察会与机关实务工作越来越接近,从这两年的题型也可以感觉到。

比如10年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备的报告》的内容要点、11年宣传手册及写信都偏向实务。

大题:

浙江11省考材料主要讲民生问题,本次考试的题目与去年考试试题形式相同,依旧是“三题模拟”,既有“传统题型”,又有“新题型”。

“传统题型”指的是第一题、第三题,分别要求考生“概括主要内容、谈谈如何看待问题”,以及写一篇命题议论文。

而第二题要求考生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方面,为领导拟一份发言提纲,这是往年考试中极少出现的试题形式。

是一种大题套小题的出题思路,把考生的大作文引导向论述“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面。

(本人就是论述“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是一篇政论文,申论71分多)

424联考材料主要讲人口普查问题,大作文是以“家底”为题写一篇文章,很多人都就人口普查说人口普查,分数不太理想,结合材料中提到的一句话(做好人口普查工作,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制定人口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社会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如果能抓住这个主旨,展开论述摸清家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摸清家底是客观规律、国际潮流(结合美国、印度等国人口普查的案例)

2摸清家底是排查民生问题的重大契机(结合材料中的住房难、养老难、入学难等民生难题),

3摸清家底是制定正确人口政策的事实根据(这点无须多言)

4摸清家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理论基础(从摸清劳动力结构、公民文化结构等方面结合产业的结构讲,如发展第三产业、制定就业政策等方面)

5摸清家底对于制定科学的社会管理意义重大而深远(结合材料中的稳定问题讲)

这样展开论述,我觉得立意会比较高,文章也容易出彩,不失为一篇好的政论文。

我手中的评分标准是今年的。

哪个省份、具体细节,因为签订保密协议,没有人敢随意透露,这些标准曝之公众,就要马上改定,避免培训机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针对性培训。

所以阅卷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在保密期内,没人敢随意大范围发布评分标准,就算再好的朋友,我也只是让他在我电脑上观阅一下,绝不让他复制带走。

省考评分标准相对比较容易得悉,但国考评分标准基本上不是一般人能够触摸的。

我只能说,小题变化不大,还是沿袭采分点+结构分的打分标准。

大作文有评分总则和细则,我这里谈的是总则、纲领性的东西。

———————————————————————————————————————

大师兄政论文思路--辩证法和逻辑学!

昨天在党校上课,课后和党校校长做了简短交流,他是我的申论启蒙老师,我讲了一下我对申论改革方向的看法——小题务实、大题务虚!

(具体看我帖子),我老师认同我的观点,他说:

申论1200字又要论述又要提对策,很难写出好文章,区分度不大。

所以现在搞策、论分离,专门搞一题要求提具体对策的小题,大题则偏向要求论述,这样1200字拿来论述,空间就比较大了。

一、政论文与策论文的区别

Ø策论文是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它的套路是:

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存在,问题怎么解决,解决问题的意义。

重点在提出具体的对策,面对问题,问你怎么办。

Ø政论文跟策论文的写作重点不一样,政论文不需要提出具体的对策,整篇文章都是一个论述性、说理性的过程,把道理讲通,能够自圆自说,说服考官,就是好的政论文。

主要做两件事:

摆事实、讲道理。

Ø政论文比起策论文,更难以把握,市面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政论文写作套路,培训班所教的套路一般也是以策论文为主。

 

Ø写策论文好比画人:

     

人,大家天天见,具体长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个数,你鼻子画歪一些,嘴巴画大一点,大家都能一下看出来,挑出你的毛病,画家得对人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且笔下功夫深厚,四肢俱全、五官精致、比例协调、皮肤光滑,才能画出美人儿。

相对来说,写策论文就是画人,想写好,不容易,你得对政府的职能、常用措施比较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分析的也比较深刻,才能写得像样。

 

Ø写政论文好比画鬼:

    

鬼,大家说的人多,见的人少,谁都不能说鬼是长什么样的,青面獠牙是恶鬼,白衣飘飘是女鬼,瞪目吐舌是吊死鬼,随便怎么画,就算缺胳膊断腿你也不能说我这不是鬼。

    

而政论文就是画鬼,你不擅长画腿,你就画个白衣飘飘的幽灵鬼,比较容易扬长避短,如果你功底深厚,画出个倩女幽魂这样美人鬼,更容易出彩。

现在大家都写策论文,怎么画人基本已经被摸透了,区分度不大,不易于选拔人才。

同时,人看多了,看鬼有新奇感,物以稀为贵,就这么简单。

鬼在每个人心中的形象都不同,反模板、反套路、反培训,这也是国家申论改革的方向。

 

二、政论文写什么?

 

政论文不写具体的对策,而是从以下角度写:

 

1.解决问题的积极意义(对已成既定事实并尘埃落定的事情,评论政府所作所为的积极意义。

如汶川地震抢灾救险,彰显政府危机应对能力)

2.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方面(对政府已成定论要做的事,比如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在理论层面论述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等,如<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3.分析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政府官方言论明确表达过的“问题存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进行论述,如食品安全问题)

4.分析问题的解决方向(掌握官方早已抛出的方向性分析,如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初次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在此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转变,这是国家已定的改革方向,考生去吃透,然后论述出来)

5.从其他角度谈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的认识。

 注:

写政论文务必要有根有据,吃透政府既定的言论和观点,切忌无中生有、生编乱造。

政论文考察的是考生对问题的认识、政策的理解,不是让考生天马行空去幻想。

三、政论文的写作套路

政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论述性说理性过程。

核心是论述,基本要求是简单明了、自圆其说,根本方法是层层递进说理、正反对比说理、比喻说理、类比说理等,目的是说服读者和考官。

Ø层层递进说理:

  A=>B,B=>C   A=>C 

举例:

调整收入分配(A),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C)。

A->C是很难以理解的,说服性不强。

增加一个B后的句子:

调整收入分配(A),确保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能够有效激发生产积极性(B),促进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C)

说理性和逻辑严密性一下就上来了。

Ø逻辑三段论:

  B=>C,A=>B  A=>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C)。

设置B后的句子:

以人为本(B)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B),是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新生活的殷切期盼,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

当然,这里的举例为了更好教学,我都省略了摆事实。

Ø正反对比说理:

  如果A则有利,如果不A则有害,所以要A

Ø比喻说理:

  进取心是干事创业“发动机”;敬畏心是安身立命“护身符”;平常心是修身养性“镇定剂”

Ø类比说理:

  病危之人,医生首先要进行抢救和保护,而对病人最好、最治本的保护就是让病人恢复健康和活力。

鼓励和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有三点内容:

继承、发扬和创新。

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活力、百家争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治本之策。

 

写作的基本套路

Ø首段提出总论点

Ø围绕总论点设置分论点

Ø每段围绕分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述

Ø结尾回扣总论点

写作套路的运用举例

总论点:

张三是个好青年 

分论点一:

张三是个好青年,因为他尊老爱幼。

论述:

张三每天扶老奶奶过街,看到小孩子摔倒帮他包扎(摆事实)。

扶扶老奶奶过街、帮小孩子包扎是尊老爱幼的行为,尊老爱幼的青年,是一个好青年(讲道理)。

由此及彼的过程:

扶扶老奶奶过街、帮小孩子包扎——>尊老爱幼——>张三是个好青年 

分论点二:

张三是个好青年,因为他努力上进。

 

论述:

张三虽然工作很忙,也每天坚持读书几个小时,通过努力拿到了XX文凭(摆事实)。

只有努力上进的人,才能像张三这样每天坚持读书,而努力上进是成为一个好青年的必然条件(讲道理)。

由此及彼的过程:

坚持读书——>努力上进——>张三是个好青年

……如此设置3-6个分论点

PS:

以上内容是我半年前做的总结,申论评分标准里说申论应以论为主、以理服人,体现辩证思维和逻辑严密性。

所以政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研究:

辩证思维!

逻辑学!

辩证思维,请看上文。

能有什么比逻辑更能以理服人呢?

我在研究如何化26条逻辑推理公式为说理方法。

建议大家也系统学。

民生之依

以下是大师兄写的几篇文章

——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必要性

大师兄

2011浙江省考71分申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康社会已初步建成,但是由于物价走高、收入分配失衡等原因,住房难、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养老难、等诸多“民生之艰”难题依然广泛存在,影响着人民的幸福感,成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全面小康建设中的不和谐之音。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解决诸多民生难题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根本大计,是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具体体现,是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重大举措。

加快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有其必要性。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符合国际趋势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前阶段我国人均收入迈过3000美元大关,这个时期往往是一个国家开始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期,又是社会矛盾多发的敏感期。

在这个阶段,诸多民生难题日益严重,澳大利亚、英国等一些国家建立了合理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缓和、解决了诸多民生问题,促进了经济文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一些国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矛盾逐渐演变为社会动乱,经济文化社会出现了大幅度倒退。

国际经验凸显了我国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一部分人已经先富了起来,然而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先富带动后富,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

  构建“民生之依”网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