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808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1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

5年考情

考查

热度

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辛亥革命

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②武昌起义的爆发(b)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b)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2018浙江11月选考,12,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实证

☆☆☆

2015浙江文综,19,

4分

君主专制到民主

共和的发展趋势

唯物史观

☆☆☆

新民主

主义革命

①五四运动(c)

②中国共产党“一大”(b)

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④国民革命(b)

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

⑥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b)

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b)

⑧红军长征及其意义(b)

⑨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c)

⑩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b)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c)

2018浙江4月选考,10,2分

中共“一大”

召开的地点

时空观念

★★☆

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

长征胜利的意义

历史解释

2017浙江11月选考,13,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历史解释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高考中出现较为频繁,从我国政治形势看,复习本专题,应特别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相关史实。

从试题考查内容来看,重在考查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理解和解释,如2017浙江11月选考第13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2016浙江10月选考第12题考查红军长征的意义。

从学科素养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时空观念的考查,又有对历史解释的考查,角度非常灵活。

建议学生复习时做到两方面,一是梳理该专题的时间轴线,理解历史阶段特征;二是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等知识点要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真题典例】

破考点

【专题概览】

一、时空定位

二、阶段特征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其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新中国。

为了完成这个革命任务,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前赴后继,谱写了一系列壮烈的诗篇。

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五四运动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

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考点集训】

考点一 辛亥革命

1.(2014广东文综,16,4分)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答案 B

2.(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9)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后,群龙无首。

第二天立宪派首领汤化龙出来帮忙出谋划策,以咨议局、教育会、商会的名义通电,请各地响应,随后各省纷纷独立。

由此可推知(  )

A.各派合力促成辛亥革命成功

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君主立宪思想已被国人摈弃

答案 A

3.(2018江苏南通等六市二模,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导致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政体格局。

另一重要制度性规定是通过立法来限制行政首脑的职权发挥,但对与之对应的行政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划的政体存有重大缺陷

B.仿行了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C.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D.有效防范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 A

4.(2018浙江宁波十校高三期末,9)“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上述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

①武昌起义    ②中国同盟会成立

③清帝退位    ④“临时约法”颁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考点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

1.(2017课标Ⅱ,30,4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这反映出(  )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答案 D

2.(2019届浙江名校协作体9月联考,10)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

“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B.收回了列强在中国的部分权益

C.成为中华民族复兴转折点

D.揭开了解放战争中解放南京的序幕

答案 B

3.(2018江苏南通三模,10)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

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强渡长江,继续北上抗日。

中央指示,各团要把笨重的东西再次投入赤水河,轻装战斗,为创造黔滇川边根据地而斗争。

现在看来,回江西苏区已不可能,反正只要是抗日救国,再苦再累也心甘。

该日记记载表明当时党和红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C.确立了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标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B

4.(2018湖北4月调考,29)毛泽东曾说道:

“人民是什么?

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这些阶级……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

”文中的“现阶段”指的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 D

探史料

探究一 走向共和——辛亥革命

史料呈现

  史料1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上海一栋小洋楼)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

我们看到,①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史料2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

“前清小学教科书,②凡有尊儒崇清及不合共和宗旨等课,分别订正。

”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

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

——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史料3 武昌起义爆发时,传教士感到非常震惊,在众多传教士眼中,③“伟大的中国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一次性彻底完成破坏的工作,不管转变怎样跌跌撞撞,不管有怎样的失误,不管各地的进步是怎样不确定……确信无疑的是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情形了”。

——朱英等著《辛亥革命的百年记忆与诠释》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

史料1:

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史料2:

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史料3:

辛亥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史料

解读

时空

定位

根据史料1中的“南京”“惜阴堂(上海一栋小洋楼)”、史料2中的“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史料3中的“武昌起义”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材料背景是辛亥革命爆发后

重点

阐释

①表明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是在和平的基础上解决的,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肯定的。

②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发生了突出变化,过去突出尊儒崇清,辛亥革命后以共和为宗旨。

③在众多传教士眼中,辛亥革命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彻底的改变

史料认识

武昌起义后不到三个月就以较小的代价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通过谈判、协商、彼此间利益让渡解决了当时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流血牺牲,让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场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潮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1,为什么辛亥革命被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采取这种方式实现政权转移有何价值?

答案 原因:

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

价值:

避免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2.根据史料2,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答案 变化:

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宗旨转变。

作用:

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

3.根据史料3,指出辛亥革命带给传教士的印象,说明“中国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情形”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 印象:

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现代化历史潮流,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合理性: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受到冲击,近代意识逐步加强。

探究二 追求真理,勇于解放——五四风雷

史料呈现

  史料1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

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

……(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①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史料2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②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史料3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③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读史指导

史料主旨

史料1:

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五四运动的规模和影响超越了公车上书

史料2:

五四运动参加的阶层广泛

史料3:

揭示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和《九国公约》的实质

史料

解读

时空

定位

根据史料1中的“1919年”、史料2中的“青岛问题”、史料3中的“华盛顿会议”等时间和空间信息可判断材料背景是五四运动爆发前后

重点

阐释

①表明五四运动无论是从波及范围、实际参与者还是影响上都远远超过了公车上书,说明五四运动的规模更大,社会基础更广泛,影响更大。

②反映了五四运动是由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引发的,体现了群众性、联合性。

反映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力量。

③表明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解决了山东问题,但《九国公约》的签订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史料认识

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

五四精神作为一面旗帜,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勇向前

史料应用

1.结合史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主要因素。

答案 电讯、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发展,资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民众关注国事;新式教育推广,使先进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群体壮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2.根据史料2、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答案 背景:

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

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综合上述三则史料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

答案 革命性:

反帝反封建;群众性:

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

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

斗争目标基本实现。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

1.(2018浙江11月选考,12,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

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    D.君主制

答案 C

2.(2018浙江4月选考,10,2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  )

A.北京    B.南京C.上海    D.武汉

答案 C

3.(2016浙江10月选考,12,2分)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

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

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4.(2015浙江文综,19,4分)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5.(2014浙江学考,3,2分)“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少年瞿秋白对一场革命之后社会变化的体验之词。

这场革命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土地革命    D.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 A

6.(2014浙江文综,18,4分)《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这些情形出现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答案 C

7.(2016浙江文综,38,18分)(节选)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

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

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全面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

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地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

“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8分)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

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8分)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分)

答案 

(2)经济:

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反帝反封建。

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1.(2018江苏单科,8,3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

“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

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

答案 B

2.(2018课标Ⅱ,29,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3.(2018天津文综,9,4分)“(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4.(2017北京文综,16,4分)毛泽东曾说: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答案 B

5.(2017江苏单科,8,3分)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 A

6.(2016北京文综,17,4分)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1和图2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  )

图1            图2

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7.(2016课标Ⅱ,29,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答案 A

8.(2017天津文综,13,8分)(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

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分)

答案 

(1)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考点一 辛亥革命

1.(2017上海单科,15,2分)“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

”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

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新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

答案 D

2.(2016课标Ⅲ,29,4分)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 D

3.(2015北京文综,16,4分)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4.(2013广东文综,15,4分)“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 B

5.(2015广东文综,38,13分)(节选)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

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分量仍很重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年颁布

取消读经讲经课

壬戌学制

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

修身课改为公民课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