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70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陕西长安一中等五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

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

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

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

《老子》也说:

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意思是:

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

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

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例如:

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

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

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

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

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

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2011年《新华文摘》,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三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中的有容,徳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诫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

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

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布在全国各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立功业。

C.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唐代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

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

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

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

坦曰:

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

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

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

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

吾固宜先命有司。

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

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

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

坦曰:

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帝曰:

朕既受之,奈何?

坦曰:

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帝纳之。

《后汉书﹒卢坦传》

弟:

只,只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盍察之

盍:

通盖,大概

B.不若恣其不道

恣:

放纵

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乃:

D.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

到,到……去

5.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吾固宜先命有司。

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

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

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

B.赤县县尉被官署审查,皇帝派宦官去释放县尉,卢坦提出审察核实手续,皇帝后来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令。

C.皇帝认为官员进献家财就应宽恕他们,不能失信,卢坦劝谏皇帝不能因小信用而忽视大信用。

D.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交往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译文:

(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螺川早发

王猷定(清)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螺川即螺山,形状似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

8.这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诗歌,最后一句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分)

9.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说明。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惑之不解,或师焉,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

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

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

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

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

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

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塞看见一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

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

然而,当他出现在那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

敢的男孩,杰考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

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

遇到这

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

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

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

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

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又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

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

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

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

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

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

敌人的枪口。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

和未来。

(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

虽然今年已经87岁了,可是黄永玉有时像小孩,有时慈悲,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泪流满面,活得最像自己。

80岁过后的黄永玉曾说,除了画画和应付来客,他的工作就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颇为自信地说:

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

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

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直到2008年,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

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

黄永玉解释说,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回顾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难发现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对于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

黄永玉打趣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从污泥里面长的,什么是污泥呢?

就是土地渗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

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据黄永玉回忆,他小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他一淘气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高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到里面躲起。

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顶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过来了,水蛇什么,能够仔细地看到它了,于是发现荷花底下的那种变化,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一根一根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丰富多了,我开始画荷花。

我常想到的是外婆当年池塘里头给我的那种感觉。

目前,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

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

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

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难怪老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不那么干巴巴的。

例如他写道:

读得高兴,便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联想和看法,明知道这是很学究气的东西,没想到‘文化大革命’时很为它吃了些苦头。

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一种读书习惯,还写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风趣又沉重。

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必会苦不堪言。

对此,黄永玉说出了他的体会,他不无幽默地说: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在另一处又说:

我喜欢读书,遇到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便特别高兴……正因为如此吧,他才博学多才,他才把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写出津津有味的东西供人阅读。

耄耋之年的黄老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就好。

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义。

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

有个美国学者说过,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轻人伸过去说‘请施舍几年时间给我吧’,可是这是异想天开。

在黄永玉看来,人到八十,不绝望,感觉生活有意思就很满足了。

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很累,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写‘太累了’三个字。

或者写上‘爱,怜悯,感恩’。

爱就是博爱,爱自己爱众生;怜悯就是要保持一颗怜悯之心,连虐待人的人都要怜悯他,尽管他无知、残暴;而感恩不是感一个人的恩,而是鼓励一切人帮助人的美德。

(选自《共鸣》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说,黄永玉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这就确定了本文写黄永玉多

才多艺的重心以及本文的行文线索。

B.黄永玉写作《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比较慢,是因为他写作时采用的慎重态度,另一方面是写作时总想着要画上几笔。

C.荷花成为黄永玉绘画的主题,是因为对荷花他有着仔细观察与感悟的经历,有着努力跳

出荷花孤傲于世之境界的追求。

D.黄永玉喜欢读书,所以他博学多才,而且黄永玉读书时喜欢顺乎情趣,凭自己高兴读书,

这是他读书有味和写书有味的原因。

E.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表明了黄永玉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这与黄永玉对爱怜悯感恩

等的解读有着一定的矛盾。

(2)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

(6分)

答:

(3)请简要概括黄永玉的形象特征。

(6分)

答:

(4)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活读书及创作方面有独特个性和深刻理解的黄永玉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自身的实际,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华诞。

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天翻地覆,万里山河改头换面。

B.你不用担心,你的难处,也就是我的难处,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或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C.昆明南濒滇池,三面环山。

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气候温和,无冬无夏,四季如春,是极负盛名的春城。

D.人生追求完美,但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想得开便自我解脱,想不开必然白寻烦恼,甚至到老仍耿耿于怀,真是何苦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日前,河南省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实施意见,并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整治。

B.2011年8月,西藏阿里地区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高原赛马会,跑马、走马和马术比

赛等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农牧区众和国内外游客。

C.专家预计,未来三个月,北京中介公司门店将萎缩约一千家左右,其中市场份额

低于1%的小型中介公司将率先出现关店潮。

D.本·拉登被击毙后,纽约市在时报广场、世贸遗址附近等重要公共场所加强警力,

以防止新的恐怖袭击不再发生。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尤其是负面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信息公开有据可循,对社会关切有所交代。

第一反应是掩饰、回避,其实并不奇怪

必须以制度的名义予以确认

出于自身形象及利益的考虑

这样的心理举世皆然,没有什么国情的差异

差异在于有无明确并且可行的制度约束

重大事件发生后,多长时间内对外公布信息,公布到什么程度,多久更新……如此种种

A.

B.

C.

D.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拍客下一个定义,不超过80个字。

(5分)

在互联网图文时代,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年龄和职业各异,他们使用各类相机、有拍照功能的或其他数码设备,他们也许并无专业技巧,但他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等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分享。

他们关心社会热点,记录日常生活,捕捉感人细节。

拍客的诞生,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的盛行。

网络人士古永锵先生表示:

拍客们眼界宽广,善于思考,习惯用影像表达和记录心情,表达出个体对纷繁世界和人文环境的真实感受。

拍客在国外已经是个非常普及的文化现象,在国内也在迅速升温。

答:

拍客指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冬日里,阳光总显得那么可爱。

它温情柔媚,不热烈不浮躁,轻轻地抚慰着每颗寒冷的心。

答:

_____

六、写作(60分)

18.2011年1月初,凤凰网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的一项关于国人生活信条的大调查——征集中国人的信仰,共收集了63707个有效样本,覆盖了社会各界、各阶层的人士。

下面是其中两项调查的结果:

(1)如果您有一直坚持的生活信

(2)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

条,请问是以下哪些呢?

哪些精神?

真诚——59.4%

正义——81.7%

正义——57.3%

信任——60.9%

孝道——54.7%

孝道——33%

理想与追求——38.5%

节俭——32.8%

祖先的敬重——37.5%

对祖先的敬重——30.8%

节俭——34.6%

真诚——8.5%

信任——34.50%

理想与追求——7.6%

助人为乐——31.5%

其他——6.7%

其他——8.7%

助人为乐——2.8%

信誉——5.3%

信誉——1.8%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

高2012届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D.(

就逐渐消亡了文中无根据)

2.C.(最早……追溯时间推断有误)

3.A.(致使……

强加因果)

4.A.(何不)

5.B

6.A.(不是大将问怎么办,而是李复问)

(以上每题3分)

7.

(1)卢坦告诉县里百姓只管缴纳织品,不要考虑期限,违背期限不过是罚县令俸禄而已。

注意:

谕(告诉)、顾(顾及、考虑)、输(缴纳)三字的考察。

(5分)

(2)用来公布大信用的是赦令。

现在这两个大臣违反诏令,陛下怎么能因小信用失去大信用呢!

注意:

所以(用来……的)、布(公布)、以(因)、信(信用)四字的落实。

(5分)

8.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之形,补写了螺川近看似螺,远看似亭的山势特点。

将螺山人格化,通过写螺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