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6822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docx

高三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命题规律及备考导向】1.本课近年重点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

主要考查考生理解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015年备考应注意:

(1)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曲折性。

(2)结合我国“嫦娥三号”发射的成功,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3)结合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分析我国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清单】1、发展的实质;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习方法】学讲方式、探究训练

【学习过程】

考点一 发展的实质:

1.是什么

(1)发展的普遍性。

表现:

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易混易错]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有没有

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

2.怎么样

方法论要求: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经典例题] (2013·福建高考)下列与下图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C.②③D.③④

[高效训练](2013·天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

“金牌美不过人性”,在关注金牌的同时,更多的是回归“精神”、回归体育真意,关注大众体育普及。

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

①客观一旦有变化,意识会立即反映出来 ②事物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 

③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考点二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是什么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道路是。

2.为什么

(1)新事物自身: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但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

(2)新旧事物对比: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社会历史领域:

新事物符合,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3.怎么样

(1)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2)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经典例题] (2012·江苏高考)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

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

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

[高效训练]1、法布尔在《昆虫记》的《蝉》中写道: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通过法布尔对蝉的生活的描绘,我们可以体会到(  )

A.任何事物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旧事物灭亡的速度是很快的

C.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D.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

2、从哲学角度来看,下侧漫画集中体现了(  )

A.联系具有普遍性B.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趋势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考点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是什么

(1)含义。

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①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的变化。

②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

的变化。

(2)辩证关系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质变是量变的。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易混易错] 

(1)质变不能等同于发展。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质变作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

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2)不能说质变与量变哪个更重要。

从发展全过程看,质变更重要,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

但量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程度,是不会引起质变的。

2.怎么样--方法论要求:

(1)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经典例题] (2013·江苏高考)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

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

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高效训练]1、(2013·苏锡常镇四市调研)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这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

A.要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B.事物经过一定的量变就能实现质变

C.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D.质变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下列名言与下面漫画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糟子必诚其意

【时效跟踪训练】

热点一 嫦娥再飞天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预计在12月中旬着陆月球。

这将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我国首台月球车被正式命名为“玉兔”号。

此次探月将为我国航天员登月打下基础。

据此回答1~2题。

1.针对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有专家指出,以“天宫一号”为代表的航天技术是新的,固然让人欣喜,但“旧”——那些在“神舟”飞天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技术,更让人倍觉珍贵。

这说明(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新事物要汲取旧事物的某些营养 

③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从“两弹一星”到“神舟”系列飞船,再到“天宫一号”和空间站的建立,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骄人战绩。

这说明(  )

A.发展的轨迹是直线式上升的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客观条件制约着事物自身的发展

热点二 以反腐败工作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2013年11月29日,中央纪委表示,要通过改革创新,更加科学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权力,更加坚决有力地惩治腐败,进一步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以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据此回答3~4题。

3.近年来,不少腐败案件刺激了人们的神经。

薄熙来、陈良宇、刘志军、郑筱萸、康日新、许宗衡……有人曾形象地阐释:

若将“腐败”二字拆解开来,就是“广(病)”“人”“寸”“肉(肌体、灵魂)”“贝”“文”6个偏旁部首,将这6个各具含义的字串起来,加以提炼,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便跃然纸上——“一文钱的不义之财就可以让人的肌体与灵魂一寸一寸地产生病变,直至腐败。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D.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

4.中纪委指出,全党既要充分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已经取得的显著成效,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又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党对反腐倡廉工作的认识反映了(  )

①真理的客观性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课时跟踪检测】

1、单项选择题

1.(2013·丰台区5月统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规律可以被人认识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2013·天津二调)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

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

从中可以看出(  )

①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 ④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②④

3.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连续两年被调低为7.5%,经济工作总基调继续确定为稳中求进。

“稳”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增长、物价双稳;“进”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到现在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种认识的变化说明(  )

A.自然界是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D.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4.有人把西藏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

“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过程是(  )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④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过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5.(2013·广东省揭阳三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就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

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

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青草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6.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

新中国成立后,大多数中东欧国家成为首批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中东欧国家的专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

60多年来,尽管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虽然在社会制度、国情、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中国与中东欧各国的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这说明(  )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D.要着眼于事物内部结构的调整,促进事物发展

7.(2013·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①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②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③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④旧事物因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自取灭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8.伦敦奥运会上,林丹遭遇了近乎无法度过的难关,似乎胜利的天平已经倒向对手。

但他一点点把劣势扳平,又逐步确立优势,最终把优势化为胜利,成功卫冕,为国争光。

林丹的赛场经历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①要经历逆境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②要认识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④要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2013年6月27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时就制定《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表示,正确的路径应当是全面落实好《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在此过程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准则”的商谈。

下列与该方式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2013·四川成都第一次诊断)“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它完全是在田野中行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度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俄罗斯文学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1.(2013·郑州市第三次测验预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20年来,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完成了从“神一”到“神十”的研制,实现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十”的交会对接。

这说明(  )

①质变要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实现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量变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不可忽视量的积累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往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儿童歌曲《小蚂蚁啃骨头》有这样一段歌词:

“骨头虽然硬,可是我敢碰,一口一口肯下去,就能搬得动。

”歌词反映了(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3、(2014南京学情调研)大约四到六百万年前,人类与黑猩猩从进化树上分支开来。

科学家们认为,基因调控序列的突变,在这一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材料主要表明

A.事物总是通过突变实现飞跃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事物经过量变才能导致质变的发生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4、(山东卷)假如“完美”是100分,那么60分不完美,80分也不完美,但不要因为80分而不是100分而否认从60分进步到80分的意义。

这启示我们要

A.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

C.抓住事物发展中的主要矛盾D.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15、(四川卷)2013年6月18日。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能有效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能体现该论断所蕴含哲理的选项是

A.自高必危,自满必溢B、堤溃蚁穴,气泄针芒

C.刮骨疗毒,壮士断腕D.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二、非选择题

16.近10余年来,在市场旺盛需求及各国政府扶持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从2011年起,光伏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竞争加剧,价格暴跌,全行业呈现亏损局面,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标杆——无锡尚德宣布破产,太阳能的发展未来遭遇质疑。

2013年年初,我国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表明了对太阳能产业的坚定支持。

人们相信,渡过了当前的困难期,我国光伏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问题上的立场。

 

17.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国务院机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止步不前。

结合材料,分析国务院机构改革如何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强化训练】1.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科技成果显示:

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再获重大发现:

中外科学家探测到了迄今人类所知最重的反物质—反氦-4。

下列关于“反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反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②反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能通过人的意识反映出来③反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反物质研究将彻底否定现有物理学理论

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

2.偶然间想起老朋友,就习惯性地打开空间,然而上面显示:

“抱歉,该空间仅对主人指定的人开放”,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

之所以“顿时我愣了,随后,却又淡然了”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是因为(  )

①世界上的事物是瞬息万变,无法捉摸的 ②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不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恩格斯曾说:

“首先是由于达尔文所称的生长相关律。

依据这一规律,一个有机生物的个别部分的特定形态,总是和其他部分的某些形态相联系的,虽然在表面上和这些形态似乎没有任何关联。

”材料表明(  )

①生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 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外在联系

③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所谓“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该指数包括三种经济指标,即“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

“克强指数”的三个结构指标从不同角度显示经济运行状态,并且不同程度具有先行指标属性,集中提供了观察工业生产、能源消耗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组定量观察指标。

舆论认为,“克强指数”能够精确反映经济现状,不仅体现在上述三个指标更切合中国经济特征,还体现在具体数据的易于核实上。

上述材料表明(  )

①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可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3·河南十所名校阶段性测试)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宇宙中星球的探索。

某媒体报道,一位摄影师利用“好奇”号火星车所拍摄的407张照片合成了一张40亿像素的火星表面全景照片。

借助这一照片,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一把置身火星的感觉。

这一结果佐证了(  )

①人为事物的产生仍要以某些客观事物的属性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②感觉只是认识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常常缺乏必要的客观物质载体③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借助于必要的客观物质对象方能显现出来④人类思维可因其目的性而随时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

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浙江省委提出了“腾笼换鸟”思路,即下决心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腾出空间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鸟”。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B.思想要适应变化了的实际

C.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D.物质与意识是一致的

8.美国科学家通过开普勒天文望远镜发现了一颗宜居类地蜇星,据观测该行星每290天绕其恒星旋转一周,表面有很多岩石并可能有水,温度在“宜人”的22摄氏度。

可见(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实践手段对人类认识器官有延伸性 

③人的认识活动有反复性 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下列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

A.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孙中山)B.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C.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D.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鲍照)

10.下图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正确的,看到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

C.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11.(2013·扬州质检)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一词之变表明(  )

①世界是物质的,意识对物质具有推动作用 ②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发展过程 

③主观与客观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党的代表大会经历了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不同市场主体竞争要实现“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

①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下图《兔子与鸟的对话》中,兔子的话(我是兔子,你是鸟,这就是我只能呆在地上的原因)蕴含的哲理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②发展是普遍的前进的上升的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 ④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