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820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docx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编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设计:

王新审阅:

李振东编号:

11

【高考考点】

1.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2.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命题趋势】

2015年对本单元的考察会集中在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建立等知识点上,体现对教材主干知识点的重视,对涉及制度创新、经济模式转型的国家进行综合考察!

、课前预习案

1、【资料阅读】

1、阅读教材P88至P91

2、三维P139至P143,参考市一轮复习资料P110、111温故梳理。

2、【夯实基础】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分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

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原因: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理论核心:

国家干预经济

【资料】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产物,是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而产生的。

1936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说明资本主义通常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他主张由国家实行旨在刺激总需求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达到充分就业,缓解经济危机。

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

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在60~70年代以前,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7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的原有理论难以进行解释和提出相应政策,并受到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的严重抨击。

◆运用:

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第一次大规模创造性的成功试验。

(2)20世纪70年以后: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特点:

“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简称,其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失业严重、物价上涨,外贸增长趋缓等。

◆措施:

①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说明凯恩斯主义受到了挑战)

②实行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小结:

其一,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

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和改变基本的不平等分配关系。

正是因为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

其二,教材中提到的“国有”经济和“公有制”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要特别向学生说明。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

这样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

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

把国家看作是全社会增加福利的工具,要求国家通过立法和财政经济措施,积极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3)内容:

涉及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伤、残、孤、寡、失业和教育等各个方面。

(4)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5)弊端:

①财政开支过大,政府负担过重:

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包括公共教育开支),有的已占本国政府总开支的1/2至2/3,约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

②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破坏家庭责任,自杀率高,性行为泛滥,简单的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甚至酗酒、婚前性行为、离婚、单亲、犯罪等。

【材料再现】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及福利国家宣传漫画

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一种景观:

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

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

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然而,光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

享受高福利政策待遇的穷人是对美国政府抱怨最多、对现实最不满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生活只能说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

高福利制度制造“懒人经济”

福利国家宣传画:

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国家培养懒汉2004莱比锡反对削减福利

小结:

福利国家也仍然是资本主义自身的调节。

对于整个工人阶级来说,社会福利并不是什么无偿收入或“额外”收入。

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同工资的增长一样,被限制在必须保证而不能损害资本积累的范围之内,并依据其需要而变动。

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而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第三产业的兴起:

(1)兴起条件: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等。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3)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相互促进:

第三产业的繁荣是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反过来以其新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4)影响:

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关于第三产业的两个材料】

材料一:

 1987年英、法、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表

 

 

 材料二:

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

分析;并认识第三产业在战后蓬勃兴起,并扩大到服务业以外的与信息工业相关的部门,就业人数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社会产业结构。

4、“新经济”的出现:

(1)来源:

20世纪90年代美国

“新经济”最早起源于美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

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

《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这种经济现象称之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一词就来源于此。

什么是知识经济(新经济),有人曾举例说,知识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知识经济就是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知识经济是华盛顿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2)动力:

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新经济”的“新”是不同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

美国的“新经济”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社会财富直接地与人类最宝贵的知识挂钩,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在微软员工的办公室,有这样的小立方体。

据说,每当员工有一个专利申请成功,微软就会向其颁发一个这样的纪念品。

(3)特点:

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

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

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三、自主构建体系:

 

4、你的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案

1、〖合作探究、感悟提升〗

1、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调整?

从中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2、德国:

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

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

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

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

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

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

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

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

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请思考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教学小结:

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

这些变化有其根源,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使其自身有了更好地发展,提高了实力,同时,也带来与自身相否定的因素。

但是,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2、〖感悟高考,把握考情〗

1、(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23题)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D.增加政府税收

2.(2013·安徽文综·21)图6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对图中②时段

解读正确的是(  )

图6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3.(2012·福建文综卷·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

有结构

出现明显变化。

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  )

表2

所有者

年份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法人

外国法人

个人

其他

1950年

3.2

12.

6

11

0

61.3

11.9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11.5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2.9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4.(2012·浙江文综卷·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

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5.(2012·海南单科卷·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

导致这一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

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6.(2010·上海单科·24)19

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7、2014·北京卷(18分)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

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8分)

 

8、(2012·江苏单科·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

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

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

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

来源: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

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

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

(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

用。

(2

 

(3)据

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2分)

 

课后提升案

1、知识体系的再构建

 

二、完成市一轮复习资料的习题。

P112-114

 

3、〖合作探究、感悟提升〗

2、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重大的调整?

从中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2、德国:

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

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

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

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

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

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

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

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灶397欧元等。

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救济。

请思考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特点: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评价:

⒈积极——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短贫富差距,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社会起了重要的作用。

⒉消极——增加了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惰性。

 

 

1【答案】C2【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分析图表做题,题干要求对图中②阶段解读正确的是,②阶段是从1970年到1

980年,战后这一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结合所学知识,选A。

新经济是在90年代以后,排除B,美国经济黄金时期是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初,排除C.国家干预的强化也是在战后,70年代以后开始减少国家干预,排除D。

【答案】A

3、【考点】日本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标的解读能力,政府解散财阀,政府和公共机关在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A错误,当选,从外国法人所占比例可以看出B解读正确,从金融机关所占份额一直上升C也正确。

个人持股从61。

3降低到40.1,逐渐减少。

【答案】A

4、【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

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但即使是减税减支

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答案】C

5、【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解析】从时间上看,A项是与史实相符的,但不是工党获胜的原因;因战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破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工党在竞选中提出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抓住了社会要求,取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正确;C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6、【解析】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所以选B。

7【答案】B

[答案]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

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8【解析】

(1)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包括:

直接救济,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间接救济,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原因是经济危机中出现大量失业工人。

(2)材料二中月收入在50到80英镑的低收入者得到救济,收入有所增加;儿童津贴保障了儿童利益。

(3)材

料二月收入很大,但由于得到社会福利,实际收入差距缩小,有可能挫伤工作积极性;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政府的不堪重负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仍然在增加,引起了社会的不满。

这些都是社会福利存在的弊端,因此西方国家要调整福利政策。

(4)政府是社会福利体系的制定和实施者。

【答案】

(1)措施: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

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背景:

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

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3)原因:

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

(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

(4)角色:

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解析]本题以英国建立福利国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本题的“背景”从材料提供信息的前两层不难得出。

“方式”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能够得出“以立法形式推动社会保障”的结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式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当然建立福利国家的方式也不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