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328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0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docx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标准

建德市能源计量协会发布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

Q/JDTSC

1前言

本规范由建德市能源计量协会、建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德市经发局共同提出。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

建德市能源计量协会、建德市天石碳酸钙有限责任公司、建德市质量计量监测中心。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

建德市云峰碳酸钙有限公司、建德市双超钙业有限公司、建德市鑫帝钙业有限公司、建德市宏兴钙业有限责任公司、建德市鑫伟钙业有限公司、浙江省建德市正发实业公司、建德市兴隆钙粉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饶庆娟(建德市能源计量协会)

周新民(建德市天石碳酸钙有限责任公司)

毛磊(建德市质量计量监测中心)

李雪贤(建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胡国成(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监测院)

洪宇峰(建德市双超钙业有限公司)

詹根松(建德市兴隆钙粉有限公司)

罗清平(建德市天石碳酸钙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于2010年10月12日首次发布。

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和管理规范

1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碳酸钙行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及引用;碳酸钙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术语定义、要求、计算方法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及考核管理。

本规范适用于(建德市)碳酸钙行业的能源管理、能源计量及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进行核算、考核和控制,不包括生活用能和基建技改、产品开发项目用能。

本规范规定了碳酸钙生产企业能源计量和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碳酸钙行业的操作指南,用于支持碳酸钙企业能源计量和管理符合规定的要求。

1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规范。

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6422-2009用能设备测试导则

GB/T15316-2009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DB33/656-200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要求

HG/T3249.1-2008造纸工业用重质碳酸钙

HG/T3249.2-2008涂料工业用重质碳酸钙

HG/T3249.3-2008塑料工业用重质碳酸钙

HG/T3249.4-2008橡胶工业用重质碳酸钙

HG/T2226-2000工业沉淀碳酸钙

GB1898-2007食品添加剂 碳酸钙

HG/T4120-2009工业氢氧化钙

13 术语及定义

3.1计量器具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3.2能源计量器具

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3.3量值溯源

即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溯源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与规定参考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3.4次级用能单位

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

3.5主要用能设备

用能设备中单机耗能占企业总耗能较大比例的设备。

3.6耗能工质

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工厂生产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

3.7重质碳酸钙

重质碳酸钙是指采用一定白度和纯度的天然石灰石经机械研磨的物理方法加工而成的产品。

3.8轻质碳酸钙

轻质碳酸钙是指通过采用石灰石的锻烧、消化、碳化、脱水、烘干等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产品。

3.9氧化钙

氧化钙是指通过石灰石锻烧加工而成的产品,呈粉末状或颗粒状。

3.10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是指通过石灰石煅烧、筛选、消化等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产品,氢氧化钙主要有干法和湿法生产两种。

3.11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是指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合格产品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与相应的折标煤系数乘积之和,除以同期产品合格产品总产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kgce/t)。

有时为了简化计算,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近似等于该产品单位产量综合电耗和单位产量综合热耗之和。

3.12产品单位产量综合热耗

是指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合格产品的热能消耗,包括生产各过程的热能消耗和辅助过程的热能消耗(包括管网和排放冷凝水损失以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过程等热能消耗),单位为吉焦每吨(GJ/t)。

3.13产品单位产量综合电耗

是指在统计期内,生产每吨合格产品的电耗,包括生产各过程的电耗和辅助过程的电耗(包括厂内线路损失以及车间办公室、仓库的照明等消耗),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kW·h/t)。

3.14能源损耗

是指能源及耗能工质在企业内部进行贮存、转换及分配中的损耗。

3.15合格品总产量

企业合格品总产量等于各品种合格品产量之和,单位吨(t)。

14 能源计量管理要求

14.1 组织机构

14.1.1 碳酸钙行业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应有领导层人员分管能源计量工作。

有文件规定或授权的部门和专(兼)职人员从事能源计量管理工作。

14.1.2 企业应制定相关文件阐明能源计量管理工作部门和专(兼)职人员的职责。

14.1.2.1 最高管理者职责

a)根据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能源政策及本企业的生产、科研、技改、经营活动的需要,制订能源计量管理目标;

b)明确能源计量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并规定其职责;

c)保证能源计量所必要的经费,包括技改投入、仪器配置、人员培训、节能奖励等;

d)定期督查能源计量工作落实情况,适时对能源计量工作的效能进行评价。

14.1.2.2 管理机构职责

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可以是一个内设机构,也可以由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工作小组,应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实施能源计量工作。

a)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其有效运行;

b)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c)统计分析能源计量数据,评价节能技改、考核结算等节能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d)定期对能源计量工作进行评价,分析能源计量工作是否满足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

e)及时向最高管理者反馈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14.1.2.3 能源计量管理员职责

a)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家能源政策,明确本单位和本部门节能目标;

b)对规定范围内的计量器具进行统一登记造册,明确所负责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确认、维修等情况,确保在用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c)按规定要求,分类采集、汇总各类数据,上报管理机构;

d)分析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及时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14.2 管理体系

14.2.1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建立的文件化体系应包括能源计量管理,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14.2.2 企业应建立、保持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

14.3 人员

14.3.1 企业从事能源计量管理、能源计量器具检测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工作的人员,统称为能源计量管理人员。

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通过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14.3.2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的技术档案,包括能源计量管理人员一览表;人员相关培训考核的成绩和资质证明材料。

企业应保证能源计量管理人员满足工作要求。

14.3.3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负责能源计量器具及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工作,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包括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确认、维修、报废、更新等。

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包括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

14.4 量值溯源

14.4.1 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

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内部设备编号、安装使用地点、目前状态(指合格、准用、停用等)确认有效期限和量值溯源方式等。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和主要用能设备应编制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

14.4.2 能源计量器具应实行定期确认。

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有相应的标识可反映其确认状态,并与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相对应。

凡经确认不符合要求的或超过确认有效期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属强制确认的计量器具,其确认周期、确认方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有关规定。

14.4.3 企业应编制能源计量器具周期确认计划表。

内容包括计量器具名称、规格型号、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和出厂编号、企业管理的编号、规定的确认周期、上次确认合格的时间、确认单位和本年度计划确认时间等。

14.4.4 企业除自行建立计量标准的项目以外的能源计量器具,应送具备合法资质的法定计量确认机构或授权的计量确认机构确认或校准。

14.4.5 因无法拆卸等原因不能及时确认的计量器具,应制定核查等方法对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可靠性进行评定,验证或确认其测量结果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17167的要求,并列入确认计划。

14.4.6 企业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

a)使用说明书;

b)出厂合格证;

c)最近二次确认周期的确认证书;

d)维修记录;

e)其他相关信息。

14.4.7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

在用的能源计量器具,对影响其计量性能的调整装置应进行封印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以防止XX的改变。

必要时,能源计量器具的使用应有操作规程,有关人员应按操作规程正确使用。

对能源计量器具应建立期间核查制度并形成程序性文件,根据需要确定核查频次。

14.5 能源计量点的设计与控制

14.5.1 企业应建立能源计量网络图。

能源计量网络图应能清楚反映计量器具的安装位置、准确度等级和能源数据链的流向等内容。

14.5.2 企业应正确识别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或主要用能单元(装置、系统、工序、工段等),合理确定能源计量点。

14.5.3 企业应依据设计规范、使用说明书等内容确定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位置、安装方法、使用条件以及环境控制、计量数据采集、计量数据转换等要求,并形成相应文件。

计量过程的设计应能确保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并可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4.6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和处理

14.6.1 能源计量数据除煤、电、水、蒸汽等能耗外,还应包括回收余热、污水等能源数据。

14.6.2 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由能源计量管理机构汇总,各部门分级采集,按级统计,避免遗漏和重复。

各次级用能单位定期向企业提供本部门能耗报表及能耗异常分析。

各级用能单位均应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能源统计报表数据应能追溯至计量测试记录。

能源统计应包括生活用水、用电耗能(此类用能应单列),以保证能源平衡表平衡。

14.6.3 能源计量数据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表格式样,计量测试记录表格应便于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并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

采集时,应如实读取数据并准确记录量值、读取时间、读取人员,并注明被测量与记录数据之间的转换方法或关系。

14.6.4 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应尽可能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推荐采用能源计量数据自动采集应用系统。

14.6.5 能源计量数据应统一归档,保证数据来源和流转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14.6.6 企业应根据能耗统计需要按生产周期(班、日、周)及时统计计算其单位产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耗量,编制主要能源平衡表,如能耗异常需作能耗分析。

14.6.7 企业应建立能源计量数据的核查和分析制度,确保计量数据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能源计量管理机构应定期编制总能源平衡表,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班组、车间等各个层次计量结果的比对或平衡分析。

14.6.8 能源平衡表的编制

14.6.8.1 能源平衡表应包含耗能类型、采购能源量、消耗能源量、库存能源量等内容。

14.6.8.2 能源平衡表使用数据应能溯源至计量测试记录,所涉及的有关能源消耗限额指标的计算应遵守已颁布的相应计算方法。

如应用能源计量器具的确认结果或其他方法进行数据修正时,应制定程序文件规定数据修正依据、修正理由、修正幅度和修正人员等,并保存修正的数据记录。

14.6.8.3 能源平衡表的数据应使次级用能单位消耗能源量之和与总消耗能源量一致,总消耗能源量计算公式见式

(1):

总消耗能源量=采购能源量-库存能源增(减)量……………..

(1)

14.6.8.4 能源平衡表的数据如不平衡应查找原因,寻找是否存在未被统计的次级用能单位等,核查能源统计中是否存在数据错误。

能源平衡应考虑正常损耗。

14.6.9 能源计量数据分析

企业应定期对能源平衡表及单位能耗进行能耗情况分析,并与以下几方面的数据进行比对:

a)理论耗能量;

b)碳酸钙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c)不同时期的能耗量

d)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量(尤其是同类产品先进生产企业);

e)班组间可比工序能耗量。

比对后应进行分析,找出能耗异常点或有待改进点,并提出改进方案。

14.7 持续改进

14.7.1 企业每年应至少对能源计量管理活动进行一次内部审核,以确保体系持续有效。

内部审核由能源计量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实施。

内部检查和评价活动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负责实施,检查和评价人员应独立于被检查的区域。

14.7.2 当检查中发现能源计量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或能源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存在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在约定的日期内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

能源管理机构负责人应确保这些措施在约定的日期内得到实施。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的纠正措施和跟踪验证情况等,应予以记录和保存。

14.8 企业最高管理者应重视能源计量的各种数据和分析结果,并保证及时应用,确保体系持续改进。

5用能设备和主要工序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5.1主要用能设备和能源计量器具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应满足GB17167、GB/T6422和GB/T15316相关要求。

5.1.1进出用能单位和次级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

5.1.1.1电能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表1要求。

表1电力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计量目的

用电容量

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

准确度

等级

计量确

认间隔

1

进出用能单位

(2000~10000)kV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0.5级

1年

2

进出用能单位

(315~2000)kV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1级

2年

3

进出用能单位

≤315kV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4

进出用能单位

单相供电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

次级用能单位

≥2000kV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0.5级

1年

6

次级用能单位

(200~2000)X104kwh/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1级

2年

7

次级用能单位

(10~200)X104kwh/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8

次级用能单位

≤10X104kwh/a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9

次级用能单位

单相供电

单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1.2煤炭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表2要求。

表2煤炭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计量目的

用煤量

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进出用能单位

/

衡器(静态)

100%

3级

1年

2

次级用能单位

100t/a

衡器(静态)

100%

3级

1年

3

次级用能单位

100t/a

衡器(动态)

100%

3级

1年

5.1.1.3水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表3要求。

表3水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计量目的

用水量

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进出用能单位

/

冷水表

100%

2级

1年

2

次级用能单位

5000t/a

冷水表

95%

2级

1年

5.1.1.4耗能工质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表4要求

表4耗能工质计量器具的配备表

序号

计量目的

用水量

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次级用能单位

>5000GJ/a

流量计

80%

2级

1年

2

次级用能单位

>5000GJ/a

压力变送器

80%

1.5级

1年

3

次级用能单位

>5000GJ/a

温度计、

温度指示仪表

80%

1级

1年

5.1.2主要用能工序计量器具配备

5.1.2.1立窑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5要求。

表5立窑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卷扬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2

风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3

提升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4

立窑

衡器(动态)

100%

3级

1年

温度仪表

100%

1级

1年

5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2化灰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6要求。

表6化灰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化灰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2

消化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冷水表

95%

2级

1年

3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3存浆对浆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7要求

表7存浆对浆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搅拌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2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4洗气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8要求

表8洗气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喷淋洗气塔泵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2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5碳化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9要求

表9碳化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浆液输送系统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2

空压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3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6脱水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10要求

表10脱水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浓缩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1级

1年

2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7烘干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11要求

表11烘干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烘干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1级

1年

2

烘干炉

衡器(动态)

100%

3级

1年

温度仪表

100%

1级

1年

3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8破碎工序计量器具配备应符合表12要求

表12破碎工序计量器具配备表

序号

主要用能设备

配备计量器具名称

配备率要求

准确度等级

计量确认间隔

1

破碎机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1级

1年

2

环辊磨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1级

1年

3

其他30kw以上设备

三相交流电能表

100%

2级

2年

5.1.2.9对于其他30kw以下的设备,如果该工序已配备了计量器具,工序中的主要用能设备可以不再单独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6能耗管理要求

6.1企业实际(生产)消耗的各种能源

6.1.1企业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

一次能源(原煤、油、天然气)、二次能源(电、蒸汽等),使用的耗能工质(水、氮、压缩空气等)所消耗的能源。

6.1.2企业生产消耗的各种能源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各种能源,包括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用能。

6.1.2.1主要生产系统是牙膏级轻质碳酸钙、食品级(乳化)轻质碳酸钙、医药级轻质碳酸钙、造纸用轻质碳酸钙、超细活性及涂布级轻质碳酸钙、纳米钙、食用、药用级氢氧化钙氧化钙等的生产系统和广泛用于牙膏、食品加工、制药、橡胶、塑料、造纸、建材等行业的碳酸钙生产系统。

6.1.2.2辅助生产系统是为了生产系统工艺装置配置的工艺过程、设施和设备,其中包括动力、供电、机修、供水、供气、采暖、制冷、仪表和场内原料场以及安全、环保装置。

6.1.2.3附属生产系统用能是为生产系统专门配置的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其中包括办公室、操作室、中控室、中心化验室、成品检验室等。

6.2统计范围

6.2.1企业产品能源消耗统计范围包括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生产全过程中的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使用载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

6.3统计方法

6.3.1各种能源及耗能工质消耗量应折算为标准煤。

各种能源的热值以企业在统计报告期内实测的热值为准。

没有实测条件下,采用附录A中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二次能源及耗能工质均按相应能源当量值折算,折算系数按附录A。

6.3.2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换算应包括各个生产环节和系统,即不重复,又不应漏计。

6.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

6.4.1轻质碳酸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应符合表13、表14要求。

表13轻质碳酸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工业钙)

产品名称

耗能指标

高档造纸钙

普通造纸钙

橡胶钙

普通钙

纳米钙

煤耗(标煤)t

0.3

0.24

0.23

0.23

0.4

电耗kwh

115

110

90

95

260

综合能耗(标煤)t

0.314

0.254

0.241

0.242

0.432

表14轻质碳酸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食品级与牙膏钙)

产品名称

耗能指标

食品级轻钙

牙膏级轻钙

煤耗(标煤)t

0.4

0.35

电耗kwh

150

200

综合能耗(标煤)t

0.418

0.375

6.4.2氢氧化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应符合表15要求。

表15氢氧化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

产品名称

耗能指标

工业级(工业级氢氧化钙)

湿法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

医药钙

干法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

医药钙

煤耗(标煤)t

0.13

0.27

0.12

电耗kwh

50

130

40

综合能耗(标煤)t

0.135

0.286

0.126

6.4.3氧化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应符合表16要求。

表16氧化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指标

产品名称

耗能指标

工业级

湿法食品添加剂氧化钙、医药钙

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