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246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docx

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

2018年新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5鸟儿惊弓之鸟教…

教学

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重点

难点1.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3.懂得更羸不用箭只拉弓便射下大雁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惊弓之鸟

&#;更羸(léi)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句导读:

“射箭能手”指在射箭方面不同一般的人,由此可以看出更羸射箭技艺的高超,以引出下文。

]有一天,更羸跟魏王到郊外去打猎。

[①这两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把画线句改为“大雁飞来”好不好?

]更羸指着大雁对魏王说: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③“只要……就……”这个句子表现了什么内容?

]

&#;“是吗?

”魏王疑惑地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④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

&#;更羸说:

“我可以试一下。

”[⑤上文说得很肯定,为什么这里却说“试一下”?

]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⑥用“拿、拉、听、飞、拍、掉”一连串的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交代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啊!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⑦两个感叹句有什么作用?

]

&#;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句导读:

这句话使魏王更加惊奇了,“笑笑”说明更羸信心满满。

]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

“你怎么知道的?

”[⑧这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

&#;更羸说: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⑨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

哪些是他的分析?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

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

更赢和魏王的对话,更赢揭示了不用搭箭而射下大雁的原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更羸说的话,进行思维训练。

3.学习本课,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实物投影、课件。

一 谈话揭题

1.板书课文题目:

惊弓之鸟。

2.理解课文题目的意思。

(惊:

害怕。

弓:

弓弦声响。

之:

的。

(惊弓之鸟:

被弓弦声吓坏了的鸟。

3.齐读课文题目。

4.质疑:

你想知道什么?

提问:

大雁是被谁的弓弦声吓坏了呢?

被弓弦声吓坏了的大雁最后怎么样了?

二 听故事,整体感知

1.听录音《惊弓之鸟》。

你从故事里听懂了些什么?

2.看图回答:

哪个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

大雁的情况怎样?

3.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羸:

读léi,与赢(yínɡ)字区分。

更:

这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作ɡēnɡ。

弦:

读xián,不要读xuán。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哪句话具体说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

2.指导朗读,读出更羸的气魄。

四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设疑:

既然大雁不是射下来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

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来。

2.讨论:

为什么说“嘣”的一声响,就置大雁于死地?

齐读第四自然段。

3.教师演示:

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听到弦声,大雁直往上飞,后来又直掉下来。

我们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吗?

(还有“嘣”的一声响。

4.指名读。

引导:

让人一听,就好像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指图),听到那样的声音。

如果学生没有把“直”读出来,教师引导:

听到那么响的弦声,大雁肯定很害怕,就会拼命往高处飞。

五 学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

1.魏王看到了,他的感受是什么?

(大吃一惊)

2.指名朗读,教师引导:

魏王见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来,心里感到很惊讶。

现在你就是魏王,你该如何读?

3.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更羸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大雁?

4.引导学生发现并理清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1)质疑:

“大雁直往上飞”是什么原因?

“直掉下来”又是什么原因?

(2)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画。

(3)总结。

因为大雁听到“嘣”的一声响,所以心里害怕。

因为心里害怕,所以直往上飞。

因为拼命往上飞,所以伤口裂开。

因为伤口裂开了,所以直掉下来。

(4)练习用“因为……所以……”说句子。

(5)从这个因果关系中,我们发现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

现在我们假设,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猎,你也拉得动这张弓,也那么“嘣”地来一下,这只大雁会不会掉下来?

(6)设疑。

更羸把大雁“射”下来,并没有体现出他的射箭本领,那么更羸的本事表现在哪儿呢?

学生甲:

更羸发现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学生乙:

他发现大雁飞得慢,叫声很悲惨,这是更羸所观察到的。

(7)看到这样的现象,更羸会怎么想?

(8)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孤单”“愈合”的含义。

5.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白“惊弓之鸟”的寓意。

(1)听了更羸的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你真了不起!

(2)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有名”。

(3)讨论:

是谁害死了这只大雁?

(大雁自己吓死了自己。

(4)总结。

我们不要犯“惊弓之鸟”的错误,遇到紧急的情况要冷静,别自己吓自己,要想出自救的办法。

(5)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偷溜进了别人的院子里,正想偷东西。

这时,一只大黄狗扑了过来,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小偷忍着疼痛,飞快地逃跑了。

后来,他一听到狗叫,心里就很害怕。

用我们学过的一个成语形容这个故事里的小偷。

(惊弓之鸟)

“曾经受过惊吓,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很害怕”的事,一般都可以用“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来形容。

惊弓之鸟

(拉) (嘣)

更羸大雁

有名

在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比如在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也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甲生说:

“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儿教训,那就是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只因为被箭射伤过,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慌失措地坠落到地上。

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

”这个学生谈到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

乙生说:

“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太残忍了。

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摔落在地上。

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的做法有点儿残酷无情了。

”这位学生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

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书上没有的。

让学生各抒己见谈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撒手不管。

对于某些明显错误的看法,教师在表扬其大胆发言精神之后,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予以纠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启发学生自我纠错,教师绝不作当众宣判式的否定。

1.在括号里填上动物名称,组成成语。

亡(羊)补牢二(龙)戏珠守株待(兔)惊弓之(鸟)画(蛇)添足

雄(鸡)报晓老(马)识途盲人摸(象)对(牛)弹琴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只要……就……一……就……不是……是……

(1)它

(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2)(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3)(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

3.仿照例句,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

风吹得柳树哗啦啦地响。

风把柳树吹得哗啦啦地响。

柳树被风吹得哗啦啦地响。

(1)风吹倒了小树。

风把小树吹倒了。

小树被风吹倒了。

(2)更羸射中了那只受伤的大雁。

更羸把那只受伤的大雁射中了。

那只受伤的大雁被更羸射中了。

4.更羸是魏国的射箭能手,他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你在生活中的哪一方面可以称得上是“能手”呢?

你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请你把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或者小窍门介绍给大家。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

一 复习导入

1.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含义。

2.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可以分几段?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他看见空中有一只大雁飞来,不用搭箭只一拉弓,大雁便掉了下来。

第二段(第5~8自然段):

写更羸和魏王的对话,提示了更羸不用搭箭就能射下大雁的原因。

3.练习复述课文。

指名复述。

二 自主识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全班交流汇报。

射:

左右结构。

左边是“”,右边是“寸”。

膀:

左右结构。

左边是“月”,右边是“旁”。

悲:

上下结构。

上面是“非”,下面是“心”。

三 扩词练习

郊:

郊区 郊游 郊县 郊外

悲:

悲哀 悲愤 悲痛 可悲

四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虽然不多,但有些生字是比较难写的,有的还容易读错。

如:

“更”,这是一个多音字,为了让学生区分在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

教师可采用组词的方式让他们来区分。

在讲到生僻字“羸”时,教师除了要对其结构作说明,还把它与“赢”“嬴”等词加以比较区分。

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可以很快掌握生字。

1.看拼音,写词语。

bēicǎn

悲惨

shèjiàn

射箭

dàyàn

大雁

chìbǎng

翅膀

pīnmìnɡ

拼命

dàchīyìjīnɡ

大吃一惊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国时期,曹操带兵作战,在行军路上,断了水源,将士们非常口渴。

曹操想了一个计策,传令说:

“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梅子很多,又酸又甜,可以解渴。

”将士们听到这话,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暂时不觉得渴了。

曹操趁这个机会命令队伍向前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

(1)表示这则故事的成语是望梅止渴。

(2)在短文空白处加标点符号。

(3)你还知道哪些含有植物名称的成语?

沧海一粟藕断丝连

百步穿杨 囫囵吞枣 胸有成竹 世外桃源

(4)照样子,写词语。

又酸又甜

又香又脆 又高又大 又粗又壮

1.更羸

古代的善射者。

《战国策·楚策四》: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

‘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2.大雁

大雁又称野鹅。

天鹅类,大型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

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

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

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信号作用。

3.成语故事——熟能生巧

北宋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

一天,他在家练箭,十中八九,旁观者拍手称绝,陈尧咨自己也很得意。

但观众中有个卖油的老头儿只略微点头,不以为然。

陈尧咨很不高兴,问:

“你会射箭吗?

你看我射得怎样?

”老头儿很干脆地回答:

“我不会射箭。

你射得可以,但并没有什么奥妙,只是手法熟练而已。

”在陈尧咨追问老头儿有啥本领后,老头儿把一个铜钱盖在一个盛油的葫芦口,取一勺油高高地倒向钱眼,一勺油倒光,未见铜钱眼外沾有一滴油。

老头儿对陈尧咨说:

“我也没什么奥妙的地方,只不过手法熟练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