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246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docx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社区照顾在老年人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课题组

陈杰

第一章老年人长期照顾模式的研究构架

第一节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的基本目的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

一,分析传统文化要素及其变革对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选择的影响;二,探讨心理要素对养老模式的影响;三,论证经济要素与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与决策的关系;三,弄清家庭人口结构因素与LTC社区照顾模式的关系。

在实践上,LTC社区照顾模式研究的意义在于:

一,通过确定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的选择,服务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通过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决策,促进我国老年产业化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三,通过理论分析指导促进我国最适LTC社区照顾模式形成和发展的政策。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构建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理论构架,从理论上阐述LTC的社区照顾模式的性质;2、研究分析我国与英日等国在LTC社区照顾模式的总体状况和差异,汲取可以借鉴的经验;3、通过对数据、资料和实证案例收集分析,探讨适合老年人需要的LTC社区照顾模式;4、对如何建立一个适合老年人LTC需求的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第二节本研究的基本范畴

1、长期照顾模式

本研究界定的长期照顾模式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照顾场所的选择:

有专业化的机构照顾,也有非专业化的家庭成员的家庭照顾,还有非专业义工的社区照顾。

②照顾对象的选择:

长期照顾需求者一般是指那些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别人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方面给予照料的老年人。

但是,因国家和地区政策不同,并不是所有有长期照顾需求的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

比如英国实行的是福利政策,需求者基本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而日本是有选择的,必须是加入社会护理保险者才有资格。

③照顾管理模式的选择:

有政府即制定标准,又经营管理的垄断性管理模式,也有政府只规范标准,各类企业经营的竞争性管理模式。

④财政模式的选择:

长期照顾费用的支出者,因国家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国家财政税收支持,也有社会保险支付,还有本人或家人支付的。

本研究所界定的范围为以社区照顾为主体的长期照顾。

为此,我们首先规定长期照顾和社区照顾的基本范畴。

2、LTC:

长期照顾

老年人长期照顾(英文为LongTemCare,略称LTC)是老年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领域。

老年人长期照顾是指老年人由于其生理、心理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因而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甚至在生命存续期内都需要他人给予的各种帮助的总称。

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照料(包括在医院临床护理、愈后的医疗护理、康复护理和训练)等。

老年人长期照顾是相对于临时或短期照顾而言的,所谓一个较长的时期到底有多长,目前暂无统一标准。

本课题组认为一个较为合理的长期应为6个月以上。

其主要依据是,6个月以内一般家庭还可以承担照顾工作,时间再长则成为家庭异常沉重甚至难以承受的负担。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各种器官都相对于逐渐衰弱,一旦由于身体某个器官的疾病导致卧床或需要他人的护理和帮助,这个阶段时间一般都较长,一般都在6个月以上至十数年甚至一直延续到老人生命结束,这给目前主要靠家庭成员照顾的模式形成了很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实行计划生育较为彻底的城市区域,4-2-1的世代人口结构势必造成家庭照顾的极端困难性,这不仅有经济上的问题,护理技能上的问题,而且还出现了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

因此,探讨家庭模式之外的老年人照顾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研究关注社区照顾方式的理由就在于此。

所以,我们在本文中所分析的LTC是相对于短期而言,但就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而言,一旦他们需要护理和照顾时,不管我们能否做到,这种需要都将是长期的、大量的、急迫的。

3、CC: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英文为CommunityCare,略称CC)的定义有很多种,现在人们较为普遍接受的是英国1989年的《社区照顾白皮书》对社区照顾所下的定义:

“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程度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获得最大的自主性,且掌握自己的生活。

为给老人提供服务的老人家庭成员提供喘息照顾(RespiteCare)和日间照顾,通过团体之家和临时收容所,以增加照顾范围,直至提供居家照顾。

社区照顾至少有两种含义:

一是不使老年人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进行服务;二是动员社区资源,运用社会人际关系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

照顾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家庭照顾、机构照顾和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家庭照顾、机构照顾而提出的。

社区照顾作为一种老年人照顾模式,最早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它是英国推行社会服务的一种方法,也是英国在福利国家政策变化下倡导的一种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综合上面的LTC社区照顾及相关概念界定,本报告研究的范围用下图所示的灰色部分。

LTC模式

机构照顾

社区照顾

家庭照顾

临时照顾

短期照顾

长期照顾

图1本报告的研究范围

第二章社区养老——中国式社区照顾模式

第一节社区养老的巨大需求

我们知道,LTC即使在发达国家都是一个棘手紧迫的社会课题,在我们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严峻的但又必须面对的挑战。

由于我国是极其迅速地进入老龄社会的,因而各方面都缺少相应的准备。

我们对LTC研究还比较少,很多工作刚刚起步。

我国传统上都是家庭养老,老年人从生活上的赡养、健康的维护、生活上和有病的照顾直至到精神的慰籍,都是由家庭成员负担,偶尔由亲友帮助,进入养老机构来解决长期照顾是很少的。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生活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平均50—60岁)。

在医疗水平落后,技术不十分发达,延长寿命的手段还不多的条件下,老人需要的长期照顾,也只能由家庭成员尽其所能来承担。

在城市,有些老年人在患病且有公费医疗的情况下,所需要长期护理干脆就由医院负责,这种医护不分的状况是对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老年人对LTC的需要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医院人满为患,无力满足大多数人的长期照顾的需求,日常在医院陪床的任务只能由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或由工作单位负担,使人们感到LTC需要由家庭和医院以外的新型组织来解决。

到九十年代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LTC需求的老年人急剧增加,由于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疾病,诸如:

老年痴呆症、心血管病愈后人群增多,骨折的老人增加,最主要的是由于人的寿命延长后,产生了一段很长的时间难于完全自理,又不需要进医院的亚健康状况,这就造成LTC需求量进一步加大。

在诸多老年人问题中,LTC是一个最大的难题,也是近年来出台的医疗政策、护理政策关注的重点。

如何满足老年人的LTC需求,是老龄化社会中除了老龄经济保障,老年医疗保障问题外的又一个现实而棘手的社会问题,我们已经说过,随着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水平的提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照顾护理的老年人数和比重的大幅度增长将是必然的。

第二节中国式社区养老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伴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老年人长期照顾的人数也随之攀高,这个数据比例大概是老年人总数的10%,他们对照料服务需求是大量的。

但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些照顾服务通过传统的家庭方式或者养老院等机构养老方式能否充分提供呢?

事实上,尽管有许多困难,在现阶段,政府和社区并没有承担起太多的老年人照顾服务,家庭依然是提供这项服务的绝对主力军,机构养老为辅助形式。

但是,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机构养老模式也存在相应的难题。

下面我们分别做一简单分析。

1、家庭养老模式的问题

在我国,家庭一直是赡养老人的重要力量或主流模式,从传统文化观念讲,赡养老人被认为是家庭和子女的传统美德和责任,“养儿防老”依然是中国人重要的生育观和家庭观。

从法律角度讲,婚姻法和老人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力图通过法律强化传统文化的力量。

但是近年来,我国家庭养老功能有明显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减弱趋势。

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费用尤其是医疗费用、人工费用居高不下并且日益高涨,致使人数减少且实力不足的子女们对老年人的经济回报能力、家庭照护能力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迅速变化所造成的经验知识重要性的降低,老年人在年轻时太多关注工作而对子女付出的不足,老人人数过多等等,使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家庭观念、尊老敬老思想的发生巨大变化,从而造成老人的地位产生前所未有的动摇,使家庭养老模式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比如,以前大家庭子女人数众多,对老人的照顾在经济上可以分担,在时间上也容易轮流照顾,不至于过于影响工作。

但随着子女的减少,老人寿命的延长,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成为较大负担。

尤其是对于学历低,技能不足的低收入家庭,更是巨大负担。

这种实际困难也影响到传统文化所宣扬的所谓孝心或法律规定的赡养老人的义务,有不少人是有心无力或力不从心。

这对于老人和子女双方都是巨大压力。

因德和财的不同,造成各家庭在老人照顾状况方面的巨大差异。

有的老人能够颐养天年、天伦之乐;有的老人被子女甩在家里,甩在养老院,或者由于交通事故被甩在医院等,孤苦伶仃、贫病交加。

家庭养老模式主要是靠传统道德外加法律手段维护的。

但根据我们在丰台区的调查发现,自古以来一直到今天,传统道德在养老方面所起的作用总有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值得尊敬的老人身上自然起作用,但没有要素可以保证每位老人养育子女的言行都能够得到子女的尊敬。

实际上,以孝心为核心的道德感也必须通过社会约束才能真正起作用,不是像宗教信仰一样可以是完全来自内心的动力。

同时老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也要让子女真正感到父母恩情。

这是家庭养老的道德上的局限性。

再比如,养儿防老,也要看儿子又没有这样的能力。

这是家庭养老模式的经济上的局限性。

2、机构养老模式的问题

那么,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等,通过机构养老能否解决一些问题呢,回答是肯定的。

至少可以解决儿女在老人照顾和工作之间在时间上的冲突问题。

我们调研了北京几个有代表性的民办和官办养老机构。

如北京爱地老人颐养中心、北京东方太阳城、北京第四老人福利院、国际养老院、四季青老人福利院等。

事实上,自上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全国各地就开始兴办一些养老院、护理院、福利院、疗养院等设施,希望靠养老机构来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LTC问题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并不像一些人原先认为的像西方福利国家一样机构养老是一种理想模式。

首先是费用比较高昂,其次是LTC的生活质量不高,第三是一般只接收能自理或自理水平较高的老年人。

3、社区养老模式的三种类型

因此近年来,全球都在探索如何把家庭养老和社区照顾有机结合起来的模式,并认为这种结合模式可能是人们的首选模式。

在我国,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社区养老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及其他机构在老人所属的社区建立养老中心,采取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方式,为该社区老人提供照顾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

中国式的社区养老模式是以居家照料为主,社区养老机构(日间照料中心、老人院)照料为辅;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模式。

这可以说是适应目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采取的一种过渡性的,但较有成效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在我国按照资源投入主体主要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以民政部为主的政府资助社区养老形式;二是以社区居委会、街道为主的地方互助养老形式;三是以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单位福利养老形式。

1)、政府资助社区养老

政府资助社区养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星光计划”。

在2001年,民政部决定用2至3年的时间,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措的福利金大约60亿以上的资金,用于资助城市社区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和农村乡镇敬老院的建设,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居家养老,入户服务、日常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等,文化娱乐等多种项目,并逐步形成城市社区居委会有站点,城乡有敬老院、县市有服务中心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网络。

这项工作被命名为“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

“星光计划”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社区照顾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支持手段和平台。

“星光计划”从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老年人LTC问题,但无论从服务规模还是服务内容上,光靠“星光计划”还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LTC的需要。

因此,北京的一些社区还自主地开展了其它方面的LTC服务。

2)、地方互助社区养老

地方互助社区养老模式,主要是在原有街道、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基础上形成的,最主要的特色是体现了社区邻里间的互助。

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多年一起生活在一个地域,互相之间比较了解,也形成了一些朋友、同好圈子,通过扩展和规范邻里互助到社区互助,就形成了一种超越家庭范围的养老模式。

地方互助社区养老就是发挥了这种传统文化长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家庭养老院”

家庭式养老院的服务方式,是社区居委会根据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而设立的,服务内容包括为老人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每年作一次健康检查;有计划地组织老人外出旅游、娱乐和阅读图书等文化活动;打扫卫生、洗衣服等。

服务项目完全参照机构养老院制定而成,只不过服务地点不是在专门机构而是在老人自己家里。

这种养老院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如苏州等地都有涌现。

家庭养老院可以说是比较贴近老人具体需求,又符合老人们支付能力社区养老方法。

(2)、“无围墙养老院”

“无围墙壁敬老院”,是以住宅楼门为单元,由楼门组长、联络员和社区积极分子组成助老服务小组,按照个人特长与志愿的原则,对本单元门需要照料的老人结成一帮一或二帮一的服务对子,使每个单元门成为一个居家养老点,然后在由协会将全社区的居家养老点联系在一起。

“无围墙敬老院”就是将一般敬老院提供的家政、医疗等服务扩大到整个社区,把每一个需要服务的家庭串连起来,由居委会组织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实现居家养老的模式。

3)、单位福利养老

由老年人原来工作的机关、企业或事业单位养老,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颇具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之一。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是依靠原来工作单位养老,尤其是和北京的单位大院文化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养老模式又带有社区特色,因为这些老人退休离休后基本上还是居住在原来工作单位分配,后来经过房改变成自有住房的社区里面,这样,单位和社区就基本合二为一了,所以这样的单位养老就具有很强的社区养老的性质。

这种单位福利养老形式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重要形式,是因为单位大院往往具备一个完整社区的所有功能,比如单位附属医院、老干部管理部门、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等。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渡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迁,在原先政府行政一体化的领域之外,逐渐发育和发展了新的市场经济领域以及更为广泛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

城市居民由过去依赖单位变为更多地依赖社区,从而使社区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重要场所和基础单元。

而原来的“单位人”也必然转向“社区人”。

单位福利养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将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将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有利于社会安定,这种养老模式可能还会持续一个时期。

第三节社区功能的发展和完善是社区养老的基石

“社区”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个城市都建立起由“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组成的社区组织体系,每一个街道和居委会都有其明确的地域范围,并行使由法律和政府规定的职责,开展各项工作,使我国城市社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特征。

但是,这种传统的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形式,又由于新式的住宅小区和业主委员会的普遍出现而变得更加多样化,人们的养老又开始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特别是小区雇用的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联系了起来。

物业管理公司等在对业主服务的内容中,已经开始包括了养老的各项服务,比如建立健康档案、看护病人、联系医疗入户、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些服务,以及建设各种与养老相关的配套措施。

在一些高档小区,由于没有太大的经济问题,而且又有需求,想必会更快更好地形成这种以小区为核心的社区养老机制。

社区照顾尽管还在方兴未艾的初级阶段发展之中,但有不少社区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在设施方面,已经建立了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和各种老年活动室、老年茶室、敬老院、老年医疗咨询室、老年法律和托老所、家庭病床、老年互助组、老年食堂、老年浴室等设施,并且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正在形成一个集信息流、物流和人流的三流合一的社会服务网络。

信息流包括通过电话、应急电钮和互联网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信息,物流是为老年人提供送货送饭、代送牛奶、代送煤气、代送报纸、代烧开水、代买菜做饭、代上门收垃圾等服务;人流包括帮找保姆、帮找对象、帮看护病人、帮找志愿者、陪去医院、陪聊等等服务。

通过广泛的调研分析我们认为,社区养老模式是正在不断功能弱化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比较理想的机构养老模式之间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既为老人提供了相应的照顾服务,又充分利用了老人家庭的资源,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一种不错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第四节中国式社区养老模式还有待完善发展

老年人对社区照顾服务的需求是很大的,而且正处于一个迅速增长的趋势之重,但在现实中,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体系。

比如星光计划,虽然是一个全国重点推行的工程,也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但它从体制、资金运转、服务人员配置还远未达到LTC服务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是制度不够健全。

其次是资金运转困难。

再次,活动项目设置简单。

最后是活动时间安排不符合老年人习惯。

即使如此,“星光计划”说明政府对LTC的重视,也是解决LTC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其它如“家庭养老院”、“无围墙养老院”,单位福利养老等,都是解决LTC问题的途径之一,在目前情况下,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分担养老问题,是一种过渡,也是一种必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推动。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一项花钱的福利性服务,由政府倡导并推动。

各级政府不仅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兴办社区养老服务,而且建立以政府负责人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这就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

(2)基层干部、群众是具体服务的提供者。

社区养老服务以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为组织依托,这两个层次的干部和工作人员就成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特别是对民政工作对象更是如此。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地方,社区居民都是服务的提供者,同时也是服务的受惠者。

(3)设施服务和入户服务相结合,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期,政府、基层社区通过出资和多方集资建立社区服务设施,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服务需求等,对于有困难的居民则由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

(4)多方出资,支持社区养老服务。

由于居民养老服务需求旺盛,政府财政上无力全部承担服务任务,所以政府采取借助行政力量多方筹积资金,支持社区养老服务。

政府出一部分启动资金,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也酌情出资,基层社区通过兴办福利企业也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基层社区组织还通过兴办收费项目,以服务养服务。

应当说,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尚处于初创期,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完善,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资金来源,服务的方式与服务人员的培训、社区养老机构的制度建立、社区照顾中家庭应承担的责任等,还需要更加系统和细致的研究和实践。

不过这并不仅仅是埋头探索就行,我们还应该探头远望,看看一些发达国家有哪些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

这就是我们下一章的研究内容。

第三章英国、日本的社区照顾与中国社区养老模式比较研究

将有几十年发展经验,比较定型的英国、日本的社区照顾模式,同刚刚兴起阶段的中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相比较,是非常困难的,但只有这样的比较,才能使我们对我国的社区养老模式进行反思和完善。

比较研究的简要结果如下:

一、更为重视社区照顾模式

英国、日本两国上世纪八十、九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变化,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功能的弱化,都越来越重视“社区照顾”的功能,“社区照顾”成为两国在LTC照顾体系上的主流模。

而我国近几年官、学、企各界已经对社区照顾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形成的了一定的共式识,已经开始大力推进社区照顾。

二、准确设计社区照顾目标

英国和日本推行社区照顾模式,除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外,另一个考虑就是提高照顾质量。

由于生活社区、社区人际关系对改善受照顾者的生活状况有积极作用,所以回归社区的主张比较盛行。

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目前最关心的是新服务项目的提供和展开,以减轻日益加重的家庭养老的负担。

需要认真研究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战略,统筹规划,确定不同阶段社区照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指标。

三、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

无论是英国、日本的社区照顾还是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政府都扮演了比较明显的主导角色。

英国政府为了推行社区照顾曾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而是基本上是政府出钱办服务。

而日本政府1995年制定了“高龄化社会对策大纲”,鼓励官办、民办在社区建立养老服务机构。

在中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中,比如“星光计划”等,政府的角色是倡导者、组织者。

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并且把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情况列为考核下级政府政绩的标准之一。

这说明,对大规模普遍性的社会福利事业,是任何政府都应承担责任。

四、鼓励多方参与和竞争

英日在LTC照顾体系的管理上,都注意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民间企业加入到LTC领域中,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服务成本。

在一点我们做得还不太够,政策鼓励方面有不足。

五、合理确定照顾对象

英国是无选择,凡是需要护理的老年人,都是作为其照顾对象。

日本则要求加入护理保险者,才有权享受这种照顾服务。

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制度,就像前面所分析的政府资助养老、地方互助养老和单位福利养老一样,只能各显其能了。

将来势必要形成较为统一的社会养老制度。

六、建立培养照顾服务队伍

英国社区照顾实行的管理员——关键工作员——照顾员这样一个工作体系,是官民结合的架构格局。

日本社区照顾也是实行管理员——专业(专职)工作人员——照顾员(志愿者)这样一个工作体系。

虽然也是官民结合的架构,但是以英国最大不同的是专业工作人员和照顾员中有一大部分是由志愿者组成,尤其是在照顾员这个层次基本都是由志愿者去完成。

要想达到专业工作人员这个层次,必须参加政府认定和举办的相关专业的资格考试,而相关资格的培训机构,也是日本现在LTC中的一大产业。

而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工作体系由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及其他公职人员——居民委员会干部——社区居民组成,也是官民结合。

但从专业技能和人员数量来看,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更缺少日本那样的培训体系。

第四章社区照顾服务的作用和建议

第一节社区照顾服务在老年长期照顾中的作用

总结而言,社区照顾服务模式在老年长期照顾中将会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利于老年人享受养老的作用

使老年人在社区老有所养,多一条安度晚年的有效途径,可以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家庭老人享受养老。

2、经济效益的作用

社区养老可以较好地解决现阶段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经济负担能力不足问题,具有一定的扶贫救助作用。

3、文化传承的作用

社区养老由于不愿离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不会与尽孝道的传统文化产生刚性冲突,使老年人及其家属容易接受。

同时也可以为老人和家属将来接受机构养老等其他模式,提供心理和生理缓冲。

4、辅助政府和单位的作用

社区养老可以减轻政府和单位在养老方面的财力和人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