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04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名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六则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

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

建立新的国家;典: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

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

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

四个“传到”。

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

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

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

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

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

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

开,创建;典:

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

举。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

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

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

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五、朗读汇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

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

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为什么不用“走向”)

  (4)指导朗读

  语调适宜庄重而平直。

  (5)练习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

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并板书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4)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问:

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

军队的素质高,这样的描写有“战车整整齐齐的前进;战士们听这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雄伟威严。

“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为伍,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这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欢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的心情的形式。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民的心情欢快、机动到了极点。

  (5)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句子的含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A.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为什么不用“朝着”或“看着”)

  B.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将“挺立”与“立着”进行比较)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

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经传遍了中华大地。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

“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的词语相对,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

“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6)播放课件(录像资料《开国大典》中阅兵式、宣读政府公告、升国旗的片断)

  (7)练习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1)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

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不好。

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找出群众激动、喜悦、兴奋的句子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

  三、说说课文梗概

  1、什么是梗概

  2、抓住时间、地点、典礼过程简单说

  四、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课文梗概。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

(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

例如:

房檐、廊檐等。

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

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

“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

(第1段:

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

阅兵式盛况。

第4段:

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

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

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

在哪里举行的?

有哪些人参加?

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

(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

为什么?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

(擎着:

举,往上托。

宣读:

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

(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

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

    (第一件: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第二件: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

第三件: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

    (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

这说明什么?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

    (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

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

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

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

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

女生背7、8、9小节。

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   )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三十万人的目光(   )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   )。

  (3)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

  (4)他读到(   )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   )。

观礼台上同时(   )。

  (四)小结。

  (五)作业:

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课文第3、4、5段。

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课文用词准确、多处运用比喻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结合课文训练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二)理解文章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三)学习文中用词准确,多处运用修辞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3段。

  1.指名读第3段。

  2.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哪三种?

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3.讨论。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说出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齐读第3段。

  

(二)学习第4段课文。

  1.读课文(默读或指名读)。

  2.说出这段的主要内容。

  3.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

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第5段。

  1.指名读课文第5段。

  2.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这话的意思?

(“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这是人民群众心里的光明。

  3.学生齐读第5段课文。

  (四)学生合上书,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边听边回忆全文内容。

  (五)说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六)巩固练习。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投影出现下列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小结。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四

一、破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板书:

开国大典)

  3、解题:

通过预习,你知道“开”和“典”分别是什么意思?

  (“开”是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

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来加学以“典礼”的理解。

  “开国大典”就是指什么样的典礼呢?

  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当年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吗?

(放幻灯片。

二、通读课文,理清段落。

  1、用较快的速度,用你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

完成两个作业:

  1)填空:

   ①开国大典是在(  )年(  )月(  )日下午(  )时举行的。

   ②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  )门大炮齐发,一共(  )响。

   ③阅兵式进行了(  )钟头。

  2)想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