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032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docx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世界遗产

教材解读:

本组选取了三篇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文章,并配有精美图片,是引领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窗。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远近两个视角的长城样貌,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

《颐和园》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线索,带我们参观了这所皇家园林的秀丽风貌。

《秦兵马俑》号称世第八大奇迹,它究竟是怎样一副模样?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

3.激发探索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培养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建议:

1.课前要学生搜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2.将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方法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情景。

3.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因材施教。

教学时间:

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课时,“展示台”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

内容

17长城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件、长城相关资料收集

课前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了解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指名读。

2.思考:

通过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从内容上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的文章,提示我们在阅读中注意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以及想象文中表达的情景)

3.欣赏组图,定格长城。

4.读课题。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过渡:

其实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的?

你发现了吗?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板书:

“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他—想到的,板书“从看到想”)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涵泳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

《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读出我们的惊叹(指名读;齐读)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

修筑长城很艰难)你从哪里看出了很难?

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啊,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13个生字,重点指导“嘉、隔、慧”3个字。

2.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回读全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重点指导“嘉、隔、慧”三个字的书写。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教师提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三、拓展延伸

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四、小练笔:

赞美长城。

板书设计:

17长城

由远到近

由看到想

高大坚固

 

 

课后小结

 

教学

内容

18颐和园

教学

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品味课文有没的语言。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

4.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5.产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

难点:

产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展示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1个生字;

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

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著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

今天就让我们寻找作者的足迹,一同来包揽颐和园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并画上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一读生字新词,并把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读词语,教师订正易错字音。

2.利用多种方法记字。

3.理解词语

神情气爽:

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

样子各不相同。

琉璃瓦:

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有琉璃烧制成的瓦。

形状象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

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

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

远跳:

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

青翠茂密。

4.形近字辨析

四、再读课文

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

课文按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区?

3.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为三段,简述理由。

(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2)看书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体会他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饶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

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的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这些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

(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抄写稳重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

 

教师利用白板板书课题,强调“颐”字中间是个“口”,注意与“卧”字左半部的区别。

 

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3.产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图,激趣导入

1.学生配乐欣赏颐和园图片。

2.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学习“长廊”部分。

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理解长廊的长。

(1)对比句子: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3.再读体会长廊的美和浓浓的文化气息。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

读句子;提问:

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长廊两旁:

风景宜人。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这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长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情气爽”的:

“威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

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

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二)学习“万寿山”部分。

过渡:

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

1.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最吸引你的地方,并找出他们的特点。

佛香阁:

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

一排排、金碧辉煌。

(三)学习“登上万寿山看昆明湖”部分。

过渡:

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黄色、绿色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向东远眺:

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3.看图理解情境,想象碧绿的湖水像晶莹剔透的碧玉。

4.联系上下文,还能从哪里看出湖水的静?

5.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和谐之美。

(四)学习“昆明湖”部分。

1、指名朗读第四段。

思考,回答问题:

(1)作者从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

(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1)教师范读。

教师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3、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第(3)小题。

(1)出示句子,读句子。

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2)说说这个句子是抓住什么来描写景物的?

(这段话抓住了景物“多”的特点来具体的首先是十七孔桥的桥洞有17个;其次是桥栏杆上的石柱多有上百根;第三是柱子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多。

三、总结全文,学习过渡句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景区,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作者都用了一句话告诉我们,请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2.课件依次出现这样的话,告诉学生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3.总结:

课文不仅用过渡句清楚地告诉了我们游览顺序,还抓住了每个经典的特点向我们细致描绘。

四、扩展延伸

(一)资料介绍,扩展知识

1.颐和园建于1750年。

2.这座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现在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数百万人。

3.1998年,颐和园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情感升华,练习表达。

1.填空: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

2.在你的心里,北京的颐和园还是——()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2.思考课后思考·练习中还没有讲的问题。

 

(读出“静静”的美,读得轻、美)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长高大

间数多雄伟、壮丽静、碧绿

美丽的大公园世界遗产

课后小结

 

教学

内容

19*秦兵马俑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学习,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抓住过渡句统领全文的结构和内容。

课前准备

兵马俑的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个生字8个,两条绿线中的7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识记字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秦,指的是秦代;俑,只古代殉葬的偶像;秦兵马俑,是给秦始皇殉葬的军队官兵和战刀的俑像。

二、自渎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

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意思。

享誉世界:

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

所向:

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

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

若:

好象。

好象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

跃跃:

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

要。

形容急切想试试。

久经沙场:

形容参加过很多战斗。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

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3、朗读词语。

4、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绝无仅有的。

5、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3至10节归在一起。

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从哪写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有什么感受?

(走入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1)这是什么句?

(双重否定句)

(2)换一种说法。

(走进大厅,所有的人都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走进大厅,人们怎能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说说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

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自然段,完成信息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掌握字词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除了写兵马俑“规模宏大”,还写了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学习过渡句,领会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找出承上句与启下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自学课文第三段完成表格。

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勇猛善战

兵车俑兵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

马俑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3、朗读有关语句。

4、学习第10节引读。

5、小结: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三、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写了什么?

与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划出相互呼应的句子。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与“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2、找出两句中的一个近义词。

(举世无双与绝无仅有)

3、体会句中体现的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流露出的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四、总结课文。

1、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规模宏大

19秦兵马俑类型众多 举世无双绝无仅有

           个性鲜明

 

课后小结

 

教学

内容

语文园地五

教学

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学习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积累古诗《望岳》,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口语交际、习作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传”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泰山风景图片资料。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目标

1.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搜集资料,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2.积累古诗,提高记忆力,感受泰山的美景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宽带网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

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即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查找相关古诗;登陆网站查找;调查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整理;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

三、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树立文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她却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

出示相关报道。

2、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人人讨论。

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识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

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拔、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课时(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

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

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

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

“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

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

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

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

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

(板书:

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

(板书:

学写)

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

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

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

《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

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

(板书:

前言)

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

   师:

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

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

   

(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

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

  (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

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

   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

   师:

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

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

“×××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

  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

   

(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

   

(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

   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

(例文第2、3自然段)

   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

(例文4—14自然段)

   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

(例文的最后一段)

(适时板书:

前言、总述、分述、结尾)

   

(2)导游词的特点:

内容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