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98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 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ocx

开题报告探索研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学习是无终点的,随时随地的,无空间范围界限的,使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能够自主地学习,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核心任务。

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能够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许多教师仍以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是接受多于发现,被动优于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能力得不到提高,“创新”的火花更是无法迸发。

为改革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特提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

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更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主学习理论,活动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合作者。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对本校数学教师的访谈,讨论、分析“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的“症结”。

2、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找到消除症结的策略。

3、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们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按照策略进行操作,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将围绕研究目标,确定以下研究内容:

(一)摸清“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上的“症结”

1、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观念陈旧,方法缺失

(1)、教师未能从传统教学观念中摆脱出来

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沿用“课堂讲解+课外练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主要让学生通过听、讲和做作业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种教学观念忽视了学生这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教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掌握适当的方寸

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于是,许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前尝试让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后让学生自主复习,但坚持不了多久,收效甚微。

因为许多老师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具体指导和有效方法。

2、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

目前,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自主预习的自觉性不高、自主听课的效率不高、自主复习的自觉性不高、自主作业效率不高、自主写笔记的自觉性不高。

(二)、探究对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

只要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精心设计三大任务为基础,以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为核心,以培养两大能力为重点,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因此,数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去参与探究,从而形成自己新颖独创的见解,而不被前人、专家的定论所束缚。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

“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才能,才能使学生“要学、会学、乐学”。

(1)创设情境,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实施建议之一。

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

(2)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工具”。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

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数学的实用性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4)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

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回答正确,都要加以肯定,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

在学生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与学生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每个同学智力水平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梯式问题和习题,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教学的兴趣。

(5)增进情感交流,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而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友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作风,加强与学生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俯下身来和学生做朋友,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这门课上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3、精心设计三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让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精心设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复习。

(1)、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好多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普遍认为预习就是把书本中的重要结论、公式记住,能够完成课后作业。

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2)、精心设计展示学习过程的课堂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整个课堂由大大小小、环环相扣的各种学习任务组成。

这些任务不是单纯的一个个小练习,而是学生参与学习和实践的依托,起着循循诱导、步步巩固、层层深化、环环落实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恰当设计与成功实施课堂教学任务,是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

(3)、精心设计深化学习的是课后整理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常规性整理,不仅能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急速遗忘,还能让他们学得更加轻松、更加扎实。

课后任务整理可以分为:

对于一节课的整理、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整理。

4、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陶行之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

”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做到“会学”,“善学”,为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重视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预习方法。

预习决不仅仅就是课前能把课堂上将学习的教材看一看。

上课时能有效地听老师讲课,预习的形式有很多种,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2)听课方法。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充分利用每一节课的45分钟,高效学习,对提高学习效率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复习方法。

复习和预习、听课一样,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根据心理学的遗忘规律,遗忘在识记后便迅速开始,所以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对知识及时复习。

我们应该“每天有复习,每单元有小结,每学期有总结”。

(4)作业方法。

平时的作业与练习对于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积累做题方法技巧,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5)记笔记方法。

在日常的预习、听课、复习的时候,对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材料、知识点、问题迅速及时地标记出来,记下来,然后整理成笔记,这对于巩固知识,积累材料,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既可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头脑中加强,同时也可以促进思考,还可以作为资料保存或以后复习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5、重点培养两大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即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去获得知识与技能。

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点工作之一。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入手的现象。

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反差?

笔者简单分析了学生的一些错题,发现他们的思维存在着一些问题:

思维定势、逆向思维能力欠缺、解体思路单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研究方法:

(一)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

研究准备阶段(2012.9-2012.11)

(1)提出课题申请,确定研究课题。

(2)自学理论,提高认识。

(3)完成实验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

(4)成立课题组,使实验教师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及要求

2、第二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2012.12-2013.9)

(1)、实施第一阶段(2012.12-2013.2),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2)、实施第二阶段(2013.3-2013.5),运用课题理论,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施第三阶段(2013.6-2013.9),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3、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3.10-2013.11),总结经验,形成成果,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

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

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2、案例研究法。

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3、经验筛选法。

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4、调查研究法。

运用口头调查,问卷调查,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七、课题研究对象和研究人员:

(一)、研究对象

对本校所有数学教师和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分析,小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的“症结”,加以分析并提出消除症结的策略。

(二)、研究人员

本组有3名成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大家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合理地分配研究工作。

组长:

田春苗(小学一级教师) 全面负责、主持研究、撰写学期研究总结

成员:

戴文(小学一级教师)和谢春花(小学一级教师)搜集、整理相关资料

八、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论文

2、课堂教学设计、练习设计、教学反思、案例评析

3、结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