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93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10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docx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

分享到

∙一键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XX云收藏

∙人人网

∙腾讯微博

∙XX相册

∙开心网

∙腾讯朋友

∙XX贴吧

∙豆瓣网

∙搜狐微博

∙XX新首页

∙QQ好友

∙和讯微博

∙更多...

XX分享

分享到

∙一键分享

∙QQ空间

∙新浪微博

∙XX云收藏

∙人人网

∙腾讯微博

∙XX相册

∙开心网

∙腾讯朋友

∙XX贴吧

∙豆瓣网

∙搜狐微博

∙XX新首页

∙QQ好友

∙和讯微博

∙更多...

XX分享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MED126首页

∙医学论坛

∙医学论文

∙最新更新

∙网站地图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卫生资格

∙高级职称

∙执业兽医

∙医学三基

∙会计资格

∙住院医师

∙医学考研

∙医学图谱

∙资源下载

∙论坛

∙网校

∙理论教学

∙药学理论

∙论文

∙招聘

搜索更多精品课程: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热门:

外科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皮肤性病学骨科学全科医学医学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医学影像药学:

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生物技术制药生药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卫生毒理学检验:

理化检验临床检验基础护理:

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社区护理五官护理护理学内科护理护理管理学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针灸学刺法灸法学口腔:

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正畸口腔修复口腔组织病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医学生物学分析化学医用化学其它:

人体解剖学卫生统计学人体寄生虫学仪器分析健康评估流行病学临床麻醉学社会心理学康复医学法医学核医学危重病学中国医史学

您现在的位置:

医学全在线>精品课程>口腔>口腔内科学>河北医科大学>正文: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

    

口腔内科学-实验指导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

口腔内科学:

实验指导:

口腔内科实习指导前言本实习指导是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教学大纲和临床实际要求,以及本院实验室现有实习条件,参照《口腔医学实验教程》分三部分编写而成。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其临床工作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实验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技能

口腔内科实习指导

前言

本实习指导是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统编教材《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结合本学科的发展、教学大纲和临床实际要求,以及本院实验室现有实习条件,参照《口腔医学实验教程》分三部分编写而成。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其临床工作要求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实验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解掌握理论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治疗方法和操作技能。

本实习指导包括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的临床常规治疗方法。

其具体内容有实习的目的、要求;基本操作方法、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用于指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

实验室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实践操作中一丝不苟按实习指导要求进行,并与理论科讲授内容结合,独立思考,反复实践、反复练习。

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教师根据实习指导的内容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实习,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第一部分牙体牙髓病学

目录

实验一牙体牙髓病常用器械、一般检查、病历书写(3学时)

实验二龋病损害的认识(1学时)

实验三蜡模型牙窝洞制备(5学时)

实验四离体牙窝洞制备(9学时)

实验五窝洞的隔湿、消毒与干燥、垫底及橡皮樟应用示教(3学时)

实验六窝洞的充填(3学时)

实验七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示教光固化复合树脂、支架固位修复Ⅳ类窝洞)(3学时)

实验八髓腔应用解剖复习

髓腔预备(9学时)

实验九牙髓失活术和干髓术(1学时)

牙髓塑化疗法(2学时)

实验十根管治疗术(12学时)

根管预备(5学时):

前牙和前磨牙(3学时)磨牙(2学时)

根管消毒(1学时)

根管充填(6学时):

前牙和前磨牙(3学时)磨牙(3学时)

实验十一临床见习(6学时)

实验一牙体牙髓病常用器械、一般检查、病历书写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认真、仔细的临床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的依据。

2、掌握口腔检查常规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口腔的一般检查方法和某些特殊检查方法。

4、认识口腔各部位正常生理解剖特征。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2、牙科手术椅、综合治疗台。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口腔检查常规器械为口镜、牙科探针、牙科镊子

1、口镜:

分为口镜头和口镜柄。

镜面为圆形,有平镜和凹镜两种。

平镜反映之形象真实,临床常用,必要时可用凹镜放大影像。

口镜可以反映被检查部位的影像,反映不能直视的部位,如上颌牙远中面;反光和聚集光线于检查部位以增强照明;用口镜牵引唇颊,推压舌体;口镜柄还可用于叩诊。

2、牙科探针:

为双头,两端尖锐且弯曲程度不同,中间为柄

牙科探针可用于检查牙齿各面的患龋情况;探测牙齿敏感区用皮肤粘膜的感觉功能;探查龈下牙石分布情况及充填悬突;探查髓腔情况,窝洞内药物的放置和取出。

3、牙科镊子:

为反角形,尖端较锐而闭合严密

牙科镊子可用于夹持敷料、棉球、异物;检查牙齿松动度;其柄可用于叩诊,触诊牙龈。

4、器械的使用方法:

①左手握持口镜

②右手握持牙科探针或镊子

③器械使用时要有支点,支点愈近被检查部位愈稳。

一般以右手无名指放于邻近牙上或邻近被检查部位的口外颌面部作为支点。

实验步骤:

(一)查前准备:

1、光源:

最好为自然光,亦可借助灯光辅助,须将灯光集中于检查区。

2、调节椅位:

座式牙科椅:

靠背上缘与患者肩部平齐,头靠位于患者的枕部,根据检查部们调节患者的头位,如检查上颌,头稍后仰,使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约成45º角,检查下颌,则使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患者口腔位置与医生肘部平齐或略高。

卧式牙科椅:

患者半卧或平躺于椅上,上颌牙与地面成90º角,头顶靠近医生,头部由矢状位可转向侧或右侧。

3、医生的位置:

座式牙科椅:

医生位于患者的右前方,右后方或正后方。

卧式牙科椅:

多由医生、助手四手操作,若以时针的字码表示位置,医生应于9:

30~12:

30之间,助于位于12:

30~2:

30之间,医生双脚应平放于地面,大腿下缘和双肩与地面平行,背部挺直,头部略向前倾。

(二)、一般检查

1、问诊:

了解疾病发生的时间及发生、发展情况,治疗经过和治疗反应。

问诊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一步,应耐心细致地进行,医生应具高度同情心、态度和蔼,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深入细致地询问,耐心启发病人回答与诊断有关的病史,但不能暗示以免影响病史的真实性。

问诊的内容包括:

①主诉:

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病痛性质与发病时间。

②现病史:

详细询问从发病到就诊的全部过程,包括疾病的发病情况,病情演变,就医情况及效果。

③既往史:

与主诉有关的全身健康情况,一般生活情况,药物过敏史,以往患过的重要疾病及治疗效果。

④家庭史:

与主诉有关的遗传,家庭情况。

2、望诊:

①视患者一般全身情况。

②视患者主诉的局部情况:

口外:

颌面部是否对称,有无肿胀,畸形,局部皮肤颜色有无改变,有否疤痕、窦口。

口内:

牙齿:

数目、排列、形态、牙齿的颜色和透明度,牙齿有无龋洞或非龋性疾病。

口腔卫生情况。

牙龈:

检查牙龈色、形、质,牙龈附着情况及附着龈宽度,有无窦口。

粘膜:

口腔粘膜色泽有无变化,上皮覆盖是否完整,有无起疱、斑块、舌背乳头有无增生或萎缩,舌苔的形态及颜色,唇红的色泽,我无皲裂,脱屑及痂壳,口角区粘膜有无渗出或糜烂。

3、探诊:

利用探针进行检查和协助的诊断方法。

①龋坏和牙髓探诊:

以牙科探针检查龋损及牙体硬组织缺损的范围、深度,髓腔有无穿孔,牙髓的反应性以及髓腔侧壁和髓底有无穿孔。

用牙科探针的三弯端探查邻面颈部龋。

②牙周探诊:

利用钝头的有刻度的牙周探针探查有无牙周袋、深度和范围,利用牙科探针探查龈下牙石的数量、分布。

探查时应使牙周探针与牙体长轴方向一致,按一定顺序探测,以免遗漏。

③窦道或脓道探诊:

利用圆钝而质软的窦道探针从窦道口插入,缓慢顺势推进,查窦道的方向,深度,判断其来源及有无脓液。

1、叩诊;是用口镜柄或镊子柄叩击牙齿,根据牙齿对叩击的反应进行检查。

可水平或垂直叩击,分别检查牙周膜及根尖周情况。

叩诊时应先叩正常邻牙,后叩患牙。

2、触诊:

又名扪诊,是用手指或镊子夹持棉球按压患部,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检查者的触觉来进行诊断。

①根尖周病触诊:

扪压相当于患牙根尖部的软组织,如有压痛,提示根尖周粘骨膜有炎症,如有波动感,提示根尖脓肿或囊肿。

②牙周触诊:

用镊子夹持棉球触压牙龈,观察龈沟处是否有脓液或血液溢出,以了解牙周炎症的情况。

用食指触压牙齿唇颊面的牙颈部,同时让患者作各种咬合运动,手感震动较大者,提示有早接触或干扰。

③检查牙齿松动度:

用镊子夹持前牙的切缘,或将镊子尖端放于后牙面窝的中央,轻轻向唇舌,近远中向摇动,检查牙齿有无松动及松动程度。

④腔粘膜触诊:

触诊粘膜病变区的质地,有无硬结,病变范围及活动感。

3、咬诊:

嘱患者空咬或进行咬合运动,观察牙齿有无松动或移位,或有无疼痛,检查患牙有无牙隐裂,牙周组织及根尖周组织有无病变,及牙本质敏感症。

嘱患者咬蜡片,脱色纸来检查有无早接触点或干扰存在(参考牙周检查)。

4、嗅诊:

牙髓坏疽后具有强烈的腐败性嗅味,坏死性龈口炎患者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在临床检查中可通过医生的嗅觉检查来区别。

5、染色法:

用来检查牙隐裂。

一般用2%碘酊或1%甲紫液,涂布疑为隐裂处,稍且用75%酒精拭洗清洁,酒精只能洗去牙表面的染料,但不能洗掉已浸入隐裂线内的染料,根据隐裂线处染色较深即可诊断。

6、牙胶尖示踪法:

因牙胶尖能阻挡X线,将它蘸上表面麻醉剂插入窦道来源和有无牙周袋及其深度以区别根尖周病或牙周病损。

7、麻醉试法:

在疼痛来源不明时,可用本法协助确定致痛部位,基于准确的麻醉可以止痛的原理,若麻醉某一个牙或某一组牙的牙髓或根周组织后,疼痛依然存在,则表明疼痛来源于其它区域。

(三)牙髓活力测验:

采用温度的改变或电流强度的变化,观察牙髓的反应,以帮助了解牙髓活力。

1、热诊:

是根据牙齿对冷或热刺激的反应来检查牙髓状态的方法,是一种牙髓的感觉测验,并通过测验牙髓的感觉状态来决定其正常或异常,正常牙髓20ºC~50ºC的温度,不会引起牙疼痛,10ºC~20ºC及50ºC~60ºC很少产生疼痛,而对于低于10ºC,高于60ºC的温度则会发生疼痛。

其测试部位应在牙齿的唇面或颊面近颈1/3处,因该处釉质较薄,容易引起反应。

①冷诊法:

用钝头注射器吸取冷水,喷注于患牙和对照牙(同颌同名牙,对同名牙或邻牙)的牙面,观察其反应,测试时应按先下颌后上颌,从后向前的顺序。

②热诊法:

将牙胶于酒精灯上烤软但不冒烟,迅速置于对照牙牙面上测试,先做短暂的接触,如无反应再作较长时间的接触,直到出现反应,然后再以此温度和持续时间测试患牙,观察其反应。

无反应:

表示牙髓已坏死或虽有活力但出现假阴性反应。

反应正常:

短暂的轻度或中度感觉反应,表示牙髓活力正常。

疼痛反应:

若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刻消失,表示患牙有可复性牙髓炎;若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表示患牙有不可复性牙髓炎。

③电诊法:

其原理是将电测验器的电流引入人体,使牙髓成为其电路的一部分,当电流通过牙髓时,就会刺激牙髓中的神经感受器,电流增另到一定强度,牙髓的神经感受器开始兴奋,产生向心性冲动,通过感觉神经传至大脑,产生反应。

现有的电测器的电流强度分为手动调节和自动增加两类。

测试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有质变、麻、刺痛感时即举手示意,以取得患者合作。

测试时牙齿隔温并干燥,先测对照牙后测患牙,待患者取手示意时记录其读数,每牙应测2~3次,然后取其读数的平均值,比较对照牙与患牙的读数有否不同。

患牙的读数明显高于对照牙表示患难与共牙牙髓反应迟钝或已坏死。

患牙的读数明显低于对照牙则表示患牙牙髓处于炎症状态。

(四)X线照片检查法:

利用X线照片检查法可以观察患牙的龋损情况,牙根和根管情况,根尖和根尖周情况以及牙槽骨吸收情况。

以上资料可帮助医生正确判断和确定治疗计划,对于诊断各种疗法的疗效和予后都是很有价值的。

(五)病历书写

病历书写包括项目:

1、常规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职业、籍贯、住址、电话及药物过敏史。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口腔检查记录

6、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做出现有疾病的诊断,包括主要疾病和次要疾病,若不能立即做出诊断,可以暂写印象。

7、治疗计划:

经全面检查后,根据病史及检查情况按轻重缓急,设计比较全面的治疗计划。

8、病程记录:

在整个疾病的治疗中,每次复诊时患者的自觉症状和检查,治疗情况应详细记录,以作下次治疗的依据。

记录中注意记录日期、部位、治疗措施、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等。

实验二龋病损害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认识龋病损害的特征。

2.了解龋病的危害。

二、实验器材:

1.各类龋坏离体牙标本。

2.有关龋病的挂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结合标本、挂图认识龋病损害的特征。

1.通过挂图,复习牙釉质龋、牙本质龋、牙骨质龋的的病理改变。

牙釉质龋:

从表面至底面分为四层,相对完整的釉质表面层、病损体部、暗带、透明带(最早发生病变的部位)

牙本质龋:

从表面至底面分为五层,崩解坏死层、感染层、牙本质脱矿层、硬化层、修复牙本质层。

牙骨质龋:

浅碟型,早期可有表面下脱矿。

有时表现分层损害。

牙骨质龋向深层发展,易累及牙本质。

2.通过标本,认识龋病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各方面的改变。

色改变:

白垩、黄褐或黑褐色,牙釉质龋早期可呈墨浸状。

形改变:

浅洞(釉质或牙骨质)、中洞(牙本质浅层)、深洞(牙本质深层)。

质改变:

变松或变软。

3.通过标本,认识龋病的好发牙齿、好发牙面和好发部位。

好发牙齿:

下颌第一、二磨牙>上颌第一、二磨牙>上、下颌前磨牙>上颌切牙>上、下颌尖牙>下颌切牙。

好发牙面:

好发牙面依顺序为牙合面、邻面、唇面、舌面。

好发部位:

好发部位依顺序为牙合面、邻面和牙颈部。

4.不同部位龋损发展的特点。

窝沟龋:

发生在后牙牙合面、磨牙颊沟和上颌前牙舌面窝等处的龋损。

色素沉着常弥散,呈墨浸状。

特点为口小底大,早期可为典型的潜行性龋。

平滑面龋:

包括发生在近远中触点处的邻面龋和发生在牙颊或舌面、靠近釉牙骨质界处的颈部龋。

特点为口大底小。

根面龋:

主要发生在牙龈萎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多见于牙根的颊面和舌面。

5.龋病的危害。

龋病表现牙体色形质改变和牙体缺损,影响美观,并出现敏感和疼痛等症状,影响进食。

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及相应症状,并可最终导致牙齿缺失。

实验三蜡模型牙窝洞制备

一、窝洞的分类、命名与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窝洞的定义、结构、命名与分类。

2.掌握G.V.Black各类洞形结构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1.各类窝洞的模型标本。

2.窝洞结构的挂图。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结合标本、挂图认识窝洞分类、命名与结构。

1.窝洞分类:

窝洞是龋洞经过手术去除龋坏组织后制备成的特定形状。

(1)G.V.Black分类——这是目前常用的分类法。

Ⅰ类洞:

发生于所有牙齿的发育点、隙、沟裂内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以磨牙牙合面洞为典型代表。

Ⅱ类洞:

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以磨牙邻牙合面洞为典型代表。

Ⅲ类洞:

发生于前牙邻面未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以切牙的邻腭(舌)面洞为典型代表。

Ⅳ类洞:

发生于前牙邻面并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包括因外伤引起切角缺损的窝洞。

Ⅴ类洞:

发生于全口所有牙齿唇(颊)、舌(腭)面近龈1/3牙面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2)按窝洞涉及的牙面数分类:

单面洞、双面洞和复杂洞。

2.窝洞命名:

依窝洞所在牙面命名,如:

邻牙合面洞、牙合面洞等。

3.窝洞结构:

窝洞由洞缘、洞壁、洞角构成。

洞缘:

洞壁与牙面相交形成的圆缓曲线。

洞壁:

围绕窝洞内侧的壁,分为侧壁和髓壁。

邻面的髓壁又叫轴壁。

洞角:

洞壁相交形成的角,分为线角和点角,前者为二壁相交,后者为三壁相交。

二、蜡模型牙上制备窝洞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各类窝洞的结构特点。

2、掌握蜡模型牙上制备窝洞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模型牙(石蜡牙)

2、雕刻刀、铅笔、气吹、刻度探针。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根据窝洞制备的原则在蜡模型牙上制备各类窝洞。

1.Ⅰ类洞的制备(上、下第一磨牙)

(1)设计外形:

用铅笔分别于上、下第一磨牙的牙合面勾画出Ⅰ类洞的外形:

包括牙合面窝沟做预防性扩展(上牙合第一磨牙于牙合面斜嵴两侧分别画出两个小的窝洞);避免伤及牙尖、牙嵴;外形线应为圆缓曲线。

(2)制备外形:

用雕刻刀从外形线内侧由中央开始雕刻,小块去除,动作要有支点,勿伤及洞缘。

窝洞深度按比例应为4~6mm。

(3)修整窝洞:

兼顾抗力形与固位形,底平壁直,深度4~6mm,点线角清楚而圆钝,于各牙尖下侧髓线角处做倒凹。

2、Ⅱ类洞制备(包括I类复合洞)

(1)设计外形:

用铅笔于上颌磨牙和下颌磨牙各勾画近中或远中邻牙合面洞外形(或于颊沟画出颊牙合洞外形),窝洞由牙合面洞和邻面洞(或颊面洞)构成。

牙合面鸠尾由尾部和峡部构成:

尾部位于中央窝,峡部位于颊、舌二牙尖之间,宽度以颊、舌二牙尖间距的1/4-~1/3为宜,尾部宽度须大于峡部;邻面洞为牙合端略小于龈端的梯形,侧壁敞开并位于自洁区,龈壁水平;窝洞外形曲线应圆缓。

(2)制备窝洞:

雕刻应从邻面洞(或颊面洞)开始.先制备邻面(或颊面洞),侧壁敞开位于自洁区,龈壁水平(邻面洞)或与龈缘外形一致(颊面洞),洞深4~6mm,然后从邻面洞(或颊面洞)之牙合端向牙合面雕刻制备牙合面洞。

(3)修整窝洞:

鸠尾尾部宽度大于峡部,峡部应位于轴髓线角靠中线侧,宽度以颊、舌二牙尖间距的1/4~1/3为宜,邻面洞(或颊面洞)顺应相应的轴面外形,侧壁敞开并位于自洁区,点线角圆钝(轴髓线角不可过锐),于牙合面洞牙尖下侧髓线角处做倒凹。

3、Ⅲ类洞制备

(1)设计外形:

用铅笔于左上1、3分别画出邻舌洞及邻面洞外形:

邻面洞外形与邻面外形相似.为底向龈方的三角形,三壁各自与相应的牙表面平行.三壁相交呈圆钝角.外形线为圆缓曲线;邻舌洞邻面为唇端略大于舌侧的梯形,即切、龈壁向舌端微聚.在舌侧

边缘嵴与舌面窝洞连接,舌面洞为鸠尾外形:

尾部不超过舌面凹中线,勿伤及舌隆突,大小与邻面洞相适应。

(2)制备窝洞:

邻面洞制备同I类单面洞,邻舌洞制备同Ⅱ类洞,窝洞深度舌面洞稍浅于邻面洞。

(3)修整窝洞:

邻面洞侧壁应顺应釉柱方向,洞底与邻面外形一致略呈突面.于邻面三个点角处做倒凹;邻舌洞舌面洞底与舌面外形一致,侧壁直,鸠尾峡部宽度适当,于舌面洞切、龈髓线角处做倒凹。

4.Ⅴ类洞制备

(1)设计外形:

用铅笔于左上3和下6颊面近龈1/3处分别画出Ⅴ类窝洞:

Ⅴ类洞于磨牙似肾形.牙合端避开颊沟.龈端与颈部曲线一致.近、远中壁外形线尽量远离轴角区:

前牙Ⅴ类洞呈半月形或椭圆形。

(2)制备窝洞:

同I类单面洞.深度后牙4-6mm,前牙略浅,近远中壁顺应釉柱方向.洞底与轴面外形一致。

(3)修整窝洞:

洞底与轴面外形一致,侧壁与洞底垂直,龈壁与龈缘外形一致,点线角圆钝,于牙合、龈轴线角中央做倒凹。

实验四离体牙上窝洞制备

一、实验目的:

1、经模型牙制备窝洞已掌握各类窝洞结构的基础上,掌握口腔环境相似的制备洞形的方法。

2、掌握电动切削机器及其它器材的使用和保养。

二、实验器材: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口镜、探针、镊子)。

2、电牙钻机、气涡轮机、车针、磨石、气吹、剔挖器。

3、仿头模、上下颌石膏模型、离体牙。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遵循原则和操作步骤与蜡模型牙上制备窝洞基本相同。

1.Ⅰ类洞制备(上下第一磨牙)

用小号裂钻或球钻从窝洞中央钻入牙体组织,钻针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时即向周围扩展至设计的外形线。

(由于离体牙磨耗程度不一致,故要求洞深为1.5-2mm)。

2.Ⅱ类洞制备(左上5、左下6)

用小号裂钻或球钻先由近中或远中点隙钻人制备邻面洞,钻针达釉牙本质界内向龈端钻去,至与龈缘平齐处钻针维持与牙体长轴平行向颊舌侧扩展至自洁区,使邻面形成一牙合端略小于龈端的盒状洞(梯形),龈壁水平,宽度以1.5mm为宜,然后用裂钻在牙本质内0.5mm从邻面向牙合面扩展成鸠尾的尾部和峡部侧备牙合面洞。

在制备下颌第一双尖牙Ⅱ类洞时.注意因其颈部较缩窄.故制备邻面洞时钻针应与邻面平行.使之由牙合端向龈端倾斜钻入,牙合面窝洞制备时,因颊侧髓角较高.牙合面窝洞洞底应与牙合面外形一致,即由颊侧向舌侧倾斜使洞的深度一致,而且不至伤及髓角。

3.Ⅲ类洞制备(左下12)

前牙邻舌洞制备与邻牙合洞相似,先制备邻面洞后制备舌面洞,不同之处是窝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的牙本质面即可。

4.Ⅴ类洞(左上3左下6)

制备时同I类单面洞,深度达釉牙本质界下0.2~0.5mm,洞底与牙冠外形一致。

附:

窝洞制备常用器械的使用及保养。

一、一般器械:

1.口腔检查常规器械:

弯盘、口镜、探针和镊子,使用参照《口腔一般检查》。

2.气吹:

为一气吹头连于橡皮球上,使用时挤压橡皮球,用于吹净窝洞内之唾液及牙齿碎屑,并可使用热空气。

3.剔挖器:

有大小不同的型号,用于去除湿性腐质。

二、电牙钻机:

口腔科用电机为串激型电机.转动力大,转速为4000-10000转/分,通过三弯臂接上车头,用于切割牙体组织。

1.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检查电源电压是否与电于钻机电压一致,工作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或拔下插头。

②电牙钻机导线不打结、松紧适度且不越出绳轮。

③直车头接弯车头时应将弯车头放置到位,旋紧三瓣簧,当工作结束后应将三瓣簧松开,取下弯车头。

④上好弯车头后选择合适的车针使用,勿使弯车头空转,用后取下车针。

⑤注意转动方向,操作过程应间断磨除。

⑥电动机应置于通风干燥处,保持车头及整个转动装置清洁,定期上油。

2.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电动机不起动:

①检查电源开关及电源插头是否插紧。

②保险丝是否熔断。

(2)转速过慢:

①机绳过紧。

②润滑不良,摩擦力过大。

③手机故障(直弯车头)。

④顺、倒转方向不正确。

(3)发热:

①电动机的电源电压过高。

②持续使用的时间过长,或机绳过紧。

③轴承缺少润滑油。

(4)电动机转动.手机不动:

①绳轮的固定螺纹松脱。

②机绳过松或越出绳轮。

③手机故障。

④三瓣簧未旋紧。

三、气涡轮机的使用及保养。

1.原理:

气涡轮机是利用压缩空气,吹动车头内的微型轴承,使其高速旋转(10万~30万转/分).用于切割牙体组织。

2.特点:

①转速快,效率高。

②切割牙体时震动小,病人不觉痛苦。

③车针接触牙体组织切割时.只需很小压力,约50~80g,若超出80g,贝切割效力低,甚至停转。

④因转速快,机头需喷水以降温。

⑤车针须是特制的钨钢针或金钢砂石针。

3.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应参阅产品说明书,按说明书使用。

②使用时接上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