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9351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1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二中高三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

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从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对此有关分析不确切的是()

A.生鲜产品做熟后致病风险会降低

B.三文鱼可能是在捕捞、处理、运输等过程中被“污染”的

C.三文鱼自身感染了新冠病毒

D.在冷藏环境中病毒能休眠并存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其遗传物质是RNA;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据此分析答题。

【详解】A、高温使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能杀死该病毒,因此生鲜产品做熟后致病风险会降低,A正确;

B、根据题意分析,从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则三文鱼可能是在捕捞、处理、运输等过程中被“污染”的,B正确;

C、病毒具有专门的宿主,新冠病毒不会感染三文鱼,从切割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只能说明三文鱼携带该病毒,C错误;

D、病毒在不同环境中存活时间不同,在冷藏环境中病毒能休眠并存活,D正确。

故选C。

2.肉焖子是秦皇岛的一种美味小吃,其原料主要是猪肉、淀粉、鸡蛋和大葱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猪肉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C.大葱含有多糖——纤维素,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D.脂肪、淀粉、纤维素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猪肉中含有的脂肪是动物细胞的主要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A错误;

B、淀粉作为储能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即淀粉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B正确;

C、纤维素属于多糖,人体内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因此纤维素一般不能为人所利用,C错误;

D、淀粉、纤维素都是由单体构成的多聚体;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构成的物质,不是多聚体,D错误。

故选B。

【点睛】

3.核孔复合体是核质交换的特殊跨膜运输蛋白质复合体,它具有双功能和双向性。

双功能表现在两种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又介导RNA、RNP(含有RNA的核蛋白)等的出核运输。

核孔对大分子的进入具有选择性,大分子凭借自身的核定位信号和核孔复合体上的受体蛋白结合而实现“主动转运”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方式为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B.细胞核能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与核孔的双功能、双向性密切相关

C.RNP中含有的RNA和蛋白质均在细胞核内合成

D.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染色质(染色体):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2、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既有需要载体、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也有被动运输,A错误;

B、细胞核和细胞质间的物质交换、信息传递是细胞核完成其功能的基础,而这与核孔的双功能、双向性密切相关,B正确;

C、细胞核RNP中含有的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而蛋白质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

D、核质间的物质交换体现了核膜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4.图是高等动、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的三种机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以细胞膜充当发生渗透所需的半透膜

C.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蛋白质协助

D.若将原生生物置于低渗溶液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减慢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动物细胞通过将细胞内的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因为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不能过度吸水而涨破。

原生生物通过形成收缩泡将细胞内的水分向外释放,从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详解】A、动、植物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都会发生渗透吸水,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达均会到渗透平衡,动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的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A错误;

B、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以原生质层充当发生渗透所需的半透膜,B错误;

C、动物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的溶液的渗透压,避免渗透膨胀,C正确;

D、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会加快,D错误。

故选C。

5.“结构与功能观”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其内涵是一定的结构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且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下列叙述不符合该观点的是(  )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B.动物的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

C.胰岛B细胞内有大量线粒体,有利于该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D.小肠内的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细胞膜(胞吐)→细胞外,整个过程中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来决定,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A不符合题意;

B、动物卵细胞的体积一般都相对较大,相对表面积较小,不利于加快细胞与周围环境的物质交换,B符合题意;

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故胰岛B细胞中还有大量的线粒体,C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研究发现,水稻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E可决定水稻对氮、磷、钾元素有效吸收的特性,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同时该基因对水稻早熟和高产也有直接影响。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E可能直接控制K+载体的合成

B.E可以影响多个生物性状

C.E的根本来源是基因重组

D.通过单倍体育种可获得EE个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E基因促进水稻氮、磷、钾吸收能力,说明E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相关载体数量增加,E基因兼顾早熟和高产两方面特征,说明E基因的作用体现出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详解】A、根据分析,E基因促进水稻氮、磷、钾吸收能力,说明E基因可能促进植物根细胞膜相关载体数量增加,A正确;

B、E基因即促进相关离子的吸收,又兼顾早熟和高产,说明E可以影响多个生物性状,B正确;

C、E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

D、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以得到基因型为E的植株,再经过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幼苗得到EE的个体,D正确。

故选C。

7.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用两个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9∶3∶3∶1。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F2中出现新的性状类型所占比例为

B.F2性状分离比为9∶3∶3∶1是F1产生的4种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与雌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

C.从F2的黄色圆粒豌豆植株中任取两株,则这两株豌豆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D.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种植,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的概率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两个纯合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的F2性状分离比为9∶3∶3∶1,可知F1为杂合子,亲本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由于亲本性状不确定,故重组性状也不确定,故F2中出现新的性状类型所占比例为3/8或5/8,A正确;

B、F1产生的雄配子与雌配子随机结合(受精作用)是F2出现9∶3∶3∶1比例的条件,B正确;

C、从F2的黄色圆粒豌豆植株(1/9YYRR、2/9YyRR、2/9YYRr、4/9YyRr)中任取两株,则这两株豌豆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9×1/9+2/9×2/9×2+4/9×4/9=25/81,C错误;

D、若自然条件下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1/3YYrr、2/3Yyrr)种植,由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因此后代出现绿色皱粒豌豆(yyrr)的概率为2/3×1/4=1/6,D正确。

故选C。

8.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速率。

中科院李国红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该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

C.DNA复制时可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D.可将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来鉴定复制起始位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2、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4、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5、DNA复制结果:

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6、DNA复制意义:

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使DNA解旋后并开始复制,A正确;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B正确;

C、DNA两条链为反向平行,DNA复制时的多起点双向复制可提高DNA分子的合成效率,C正确;

D、DNA中不含尿嘧啶,故DNA复制过程中不会利用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D错误。

故选D。

9.毛霉菌细胞中某基因编码的正常肽链含有61个氨基酸。

该基因发生突变后,转录出的mRNA的中段增加了连续的三个碱基GAA(终止密码子有UGA、UAG、UAA)。

据此推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基因突变后表达的多肽链可能比原多肽链少很多氨基酸

B.突变后编码的多肽链可能比突变前的多肽链多一个氨基酸

C.突变后编码的多肽链可能只有两个氨基酸与原多肽链不同

D.翻译时与mRNA上增加的GAA配对的反密码子一定是CUU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为一个密码子。

【详解】若增加的三个连续碱基GAA位于突变后的mRNA中某一密码子前或后,不改变mRNA中其他的密码子,只是翻译后的多肽链比突变前的多肽链多了一个氨基酸,若连续三个碱基GAA位于突变前的mRNA中某一密码子中间,则改变mRNA中两个密码子,则翻译后的多肽链有两个氨基酸与原多肽链不同,若连续三个碱基GAA位于突变前的mRNA中某一密码子中间,且恰好组成一个终止密码子,引起翻译过早的终止,会造成多肽链比原多肽链少很多氨基酸;连续三个碱基GAA位于突变前的mRNA中某一密码子中间,则改变了两个密码子,增加的GAA不能成为一个密码子,不能和反密码子CUU配对。

综上所述,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10.中国境内生存着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前者更像熊,后者更像猫。

两者虽然是近亲,但它们近30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理隔离状态。

已知四川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M/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可能也存在基因M/m或其等位基因

B.若四川雄性大熊猫中m基因频率为Q,则该大熊猫种群中m基因频率也为Q

C.四川大熊猫和陕西大熊猫

形态差异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两地区的大熊猫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基因库差别较大,因而属于不同物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为两个亚种,有共同的祖先,故在陕西大熊猫的X染色体上也可能存在基因M或m及其等位基因,A正确;

B、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雄性中该基因的基因频率等于雌性中的该基因的基因频率,也等于等于整个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B正确;

C、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四川大熊猫更像熊,陕西大熊猫更像猫,这是在可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题干信息并未表明四川大熊猫与陕西大熊猫已产生生殖隔离,故无法判断两者是否属于不同物种,D错误。

故选D。

11.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后,内环境的pH值有下降趋势

B.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C.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稳定,生物就能维持稳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A正确;

B、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少维生素D导致人体缺钙,其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B正确;

C、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物质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生物才能维持稳态,D错误。

故选D。

12.如图为某植物不同器官的生长速度与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若曲线Ⅲ表示茎伸长生长速度与一定浓度范围生长素的关系。

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Ⅲ曲线对应浓度范围小于生长素对茎作用的最适浓度

B.Ⅰ可能是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根对应生长速度曲线

C.Ⅱ可能是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芽对应生长速度曲线

D.V曲线变化体现了生长素对相应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图中曲线显示出,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速度上升,促进生长作用增强,超过一定值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速度下降,促进生长作用减弱,未体现抑制生长的作用。

2、Ⅰ、Ⅱ、Ⅲ、Ⅳ、Ⅴ曲线所示的器官,Ⅰ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Ⅳ最不敏感。

【详解】A、Ⅲ曲线还未达到峰值,所以对应浓度范围小于生长素对茎的最适浓度,A正确;

B、Ⅰ曲线代表随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速度下降,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故可能是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根对应生长速度曲线,B正确;

C、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茎敏感,所以将同样浓度范围的植物生长素施用于芽,生长速度上升较慢,图中曲线Ⅱ符合,C正确;

D、V曲线变化体现了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超过一定值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未体现出抑制生长,D错误。

故选D。

点睛】

13.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

B.利用4VA诱杀蝗虫可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

C.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D.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蝻)的种群密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详解】A、保护好蝗虫的天敌可有效防治蝗灾,这属于生物防治的途径之一,A正确;

B、据题干信息“4VA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可知,4VA诱杀蝗虫改变了蝗虫的空间特征,但无法推知其可以改变蝗虫的性别比例,B错误;

C、种群的空间特征指的是组成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蝗虫散居型和群居型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

D、由于跳蝻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没有翅,活动能力小,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的大小可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

14.在适宜条件下对黄瓜施以不同氮含量的肥料,测定同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叶绿素含量(mggl)

氮含量(kghm2)

苗期

开花坐果期

盛果期

末果期

0

3.38

7.30

9.52

7.12

180

3.38

7.53

11.37

7.88

360

3.48

8.06

12.31

8.34

A.叶绿素含量随着发育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后稳定不变

B.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植株对氮肥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C.氮肥对苗期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是因为苗期不吸收氮肥

D.盛果期叶绿素含量较高可能与有机物在果实中积累有关

【答案】BD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

叶绿素含量在苗期、开花坐果期、盛果期逐渐增加,但是末果期时反而减少,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详解】A、据上分析可知叶绿素含量随着发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A错误;

B、分析表格可知,苗期、开花坐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需要的氮肥不同,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时期植株对氮肥的需求量有所不同,B正确;

C、苗期也吸收氮肥,氮肥对苗期叶绿素含量影响不大是因为苗期对氮肥需求量不大,C错误;

D、盛果期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有机物在果实中积累增多,D正确。

故选BD。

15.“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

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是显性。

若右旋(DD)雌与左旋(dd)雄交配,子一代全为右旋;若右旋(DD)雄与左旋(dd)雌交配,子一代全为左旋。

对以下杂交后结果的推测(设杂交后全部分开饲养)正确的是()

A.♀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F3中右旋∶左旋=3∶1

B.♀dd×♂DD,F1全是左旋,F2也全是左旋,F3中右旋∶左旋=3∶1

C.♀dd×♂Dd,F1全是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D.♀DD×♂Dd,F1全是右旋,F2也全是右旋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如果♀dd×♂DD→F1:

Dd,由于亲本母方是dd,表现型是左旋;F2是F1的自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即DD∶Dd∶dd=1∶2∶1。

F1代基因型是Dd决定的是右旋螺,故F1自交的子代F2全是右旋螺;F3代表现出右旋∶左旋=3∶1的比例。

同理,如果♀DD×♂dd→F1为Dd,由于亲本母方是DD,表现型是右旋;F2是F1的自交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即DD∶Dd∶dd=1∶2∶1。

F1代基因型是Dd决定的是右旋螺,故F1自交的子代F2全是右旋螺;F3代表现出右旋∶左旋=3∶1的比例。

【详解】A、♀DD×♂dd,由于母本是DD,所以F1全是右旋,同时F1的基因型是Dd,当其相互交配时,子代外壳全部表现为Dd的表现型(右旋),F2中DD∶Dd∶dd=1∶2∶1,因此获得的F3中右旋∶左旋=3∶1,A正确;

B、♀dd×♂DD,由于母本是dd,所以F1全为左旋,同时F1的基因型是Dd,所以F2全为右旋,B错误;

C、♀dd×♂Dd,F1有二种基因型,即Dd∶dd=1∶1,全是左旋,F1自交,F2表现型由F1核型决定,右旋∶左旋=1∶1,C正确;

D、♀DD×♂Dd,由于母本为DD,所以F1全为右旋,同时F1的基因型是DD∶Dd=1∶1,所以F2全为右旋,D正确。

故选ACD。

16.某种花卉的红色花瓣(A)对白色花瓣(a)为显性。

将纯种红色植株与纯种白色植株进行杂交,F1表现出介于红色和白色之间的多种不同花色。

研究表明A基因的某段序列具有多个可发生甲基化修饰的位点(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水平越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1不同花色植株

基因型为Aa

B.甲基化可能影响了A基因的转录过程

C.甲基化可以在不改变A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情况下,使A基因突变为a

D.A基因

甲基化可以直接导致其后代中A基因频率下降

【答案】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息分析,纯种红色植株(AA)与纯种白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