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5831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docx

海南省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压轴卷历史

海南省201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压轴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欧洲关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一首叙事长诗《阿里玛斯贝亚》中所提到的远东希伯波里安人。

这些“希伯波里安人”可能生活在

A.商朝B.西周C.东周D.秦朝

2.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

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B.人文主义精神C.自由公正意识D.天赋人权思想

3.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活字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与火器D.指南针

4.宋人陈亮说: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其主要观点是

A.重农抑商B.重商抑农C.农商互补D.农商皆本

5.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此话的主要含义是

A.赞美宋元文学的辉煌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C.认为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顶峰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

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东西方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共同原因在于

A.社会思潮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

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

7.王夫之是清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这一思想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B.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C.抨击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私产的做法D.提出了为君之道和治国之道

8.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

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9.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以后,在世界的另一地区也发生了革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曾这样评价说:

“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的新国家。

”材料中“新的类型的新国家”指

A.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共和的国家

B.摆脱罗马天主教会控制的国家

C.将启蒙思想家主张变为现实的国家

D.将代议制政体变成现实的国家

10.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

“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

”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A.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B.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D.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11.《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

“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这种荒谬认识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B.君主专制统治C.天朝上国思想D.闭关锁国政策

12.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

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13.190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议指出:

“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

”文中“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是

A.反帝反封建B.反对外来侵略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14.“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

金见事败,疾呼曰:

‘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

’中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

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

”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武汉战役

15.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16.“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

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

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

”这种主张最早可能出现在

  A.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7.某论著的目录为:

“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

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18.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是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

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

”这种治史方法是

A.唯物史观B.文明史观C.全球史观D.现代化史观

19.“我是南宁邵佳,真正革命到达路。

……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全部都失败。

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

……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诗中描述情形应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20.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

“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

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

倒是最近又换了一种钱,还不太适应。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位年轻旅行者最可能来自

A.东德B.英国C.俄罗斯D.朝鲜

2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中国诗人写道:

“彩霞里伊水似飞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筒森林。

”这反映了

A.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D.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22.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

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

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23.美国经济对比表

出口贸易

(亿美元)

黄金外汇储备

(亿美元)

钢产量

(亿吨)

汽车产量

(万辆)

水泥

(万吨)

欧共体

885

270.3

1.0920

936.4

11120.3

美国

426

117.0

1.1931

824.4

6405.6

对表中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欧洲各国实行经济联合,发挥整体优势B.美国忙于越南战争,经济发展缓慢

C.欧洲各国放弃了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D.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24.有种由技术驱动的唱片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以前那种纯粹的“民族”音乐。

相反,正是音乐的种种特殊品质——一种不受国家边界束缚的文化形式、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中任意流动、社会身份与个体身份最为强烈的情感经验来源——是唱片工业起步时不必按照国家的边界进行组织和管理。

(选自詹姆斯·库兰《大众媒介与社会》)对这段文字的含义表述最合适的是

A.音乐具有超越国界的特质B.唱片工业是音乐全球化的本质

C.国家边界在文化交流中不再存在D.全球化中的音乐保持了民族特色

25.“古代希腊的经济史研究在这100年的争论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史料的基础扩大了,碑铭、考古与文献等史料,新的理论与方法被综合运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不仅工商业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而且农业、土地制度、信用、交通、奴隶制等都得到研究,一些老问题被从新的角度加以解释。

”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史研究的地位取代政治史B.关于古希腊经济争论无休止

C.学者史观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D.经济史研究方法和领域拓宽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第28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必须作答。

第29题~第3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郑观应主张“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商务者,国家之元气也”“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张謇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实业亦必有的,……何在?

在棉铁,而棉尤宜先。

”“国人不知进出口货价相抵,……较赔款甚,若不能设法,即不亡国,也要穷死。

材料二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材料三1838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反谷物法同盟”,并吸引了不少工人群众参加其活动。

1846年,国会在社会压力下终于废除《谷物法》,……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

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促进了英国工业的更大发展。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张謇和郑观应两人思想认识的异同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5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分)

2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

……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

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材料二“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

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

其理论原则是什么?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两国宪政进程有何不同特点?

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4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赖以生存的基础逐渐瓦解……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

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

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三 一个汉代青年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

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遴选到中央,又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正式入仕。

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

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周学校教育的特点。

该特点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

(3分)

(3)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

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到西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

(3分)

 

请考生在第29、30、31、32、33、34六道题中任选二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二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9.(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请问答:

(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4分)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2分)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1分)

30.(8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利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

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利……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政府的形式以最高权力,即立法权的隶属关系而定,既不可能设想由下级权力来命令上级,也不能设想除了最高权力以外谁能制定法律。

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

——约翰·洛克《政府论》

请问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的主要思想。

(4分)

(2)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是如何发展了洛克的思想的?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实现民主政治的认识。

(2分)

 

31.(8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512

498

699

1933

183

351

452

333

524

570

1934

292

455

709

540

707

803

1935

300

966

1607

646

867

806

1936

313

1149

2332

892

995

932

1937

940

1235

3298

1245

890

1032

1938

1740

746

7415

1863

919

1131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

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

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计划,才迅速解决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4分)

32.(8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

“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为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

(2分)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2分)

33.(8分)【探索历史的奥秘】

长期以来,夏王朝的建立被看作是华夏民族告别史前孩提时代的成人礼,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但对于夏朝的存在,史学界却有学者提出质疑。

材料一《史记·夏本记》引《竹书纪年》(战国时魏国史书)云:

“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

”(斟鄩在洛河一带)

材料二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

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

……考古学家认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鄩的所在地。

材料三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中国)第一个王朝为商朝(公元前1523-前1028年),兴起于黄河流域北部。

那时,中国人已经学会织造丝帛,发明了他们独特的文字系统,掌握了制造美观的陶器和青铜器的技术……继商之后是周朝。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史学界为什么质疑夏朝存在?

(2分)其论证的依据是什么?

(2分)

(2)材料三认为商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分)试分析其依据的史料价值。

(2分)

34.(8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一16世纪初,教廷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

……经过竞赛,选中了伯拉孟特的方案。

伯拉孟特在文艺复兴盛期那种激于外敌侵略,渴望祖国统一强大,因而缅怀古罗马的伟大光荣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立志建造恒古未有的伟大建筑物。

他设计的方案是希腊十字式的,……形制十分新颖,整体显然来自达·芬奇的构思。

不过穹顶的做法比较保守,对穹顶技术还不很有把握。

伯拉孟特设计的教堂极其宏大壮丽,但祭坛在哪里?

举行仪式时,信徒和神职人员位置在哪里?

唱诗班又在哪里?

材料二拉斐尔抛弃了伯拉盂特的集中式形制,依照教皇的意图设计了拉丁十字式的新方案。

拉丁十字式形制象征着耶稣基督的受难,它最适合天主教的仪式,富有宗教气氛。

……像当时所有艺术家一样,拉斐尔在设计中努力向古罗马遗产学习。

材料三1547年,教皇委托米开朗基罗主持圣彼得大教堂工程。

……米开朗基罗抛弃了拉丁十字形制,基本上恢复了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

……1564年米开朗基罗逝世时,已经造到了穹顶鼓座。

后来,由泡达和封丹纳大体按照他的设计的模型完成了穹顶。

圣彼得大教堂成为这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的不朽的纪念碑。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五,比较伯拉孟特和拉斐尔设计理念的异同。

(3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圣彼得大教堂穹顶的技术难题是什么?

米开朗基罗是如何解决这

一难题的?

(3分)

(3)在教堂的设计过程中,是采用希腊十字还是拉丁十字,实际上是两种势力的较量。

材料具体指出这两种势力。

(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1—5CBBCB6—10BCDAC11—15DCDBA16—20ACACA21—25CCCDD

二、主观题

30.(8分)

(1)主要思想:

天赋人权;实行法治,保证人民自由;分权思想。

(4分)

(2)发展:

卢梭在洛克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契约论等民主思想。

(2分)

(3)认识:

实现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民主政治需要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应有的素质等。

(2分,答出一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31.(8分)

(1)特点:

国防开支明显增长。

(2分)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

(2分)

(2)原因:

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德日法西斯上台,疯狂扩军备战;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

(4分)

32.(8分)

(1)主张:

按照君臣名分之礼、以德治国。

(2分)影响:

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成为维护专制封建统治的工具,束缚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分)

(2)通过实现正义、法治、中道来建立社会秩序。

(任意两点得2分)

(3)通过法治实现正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基础;既要肯定法治的基础作用,也要肯

定道德的作用。

(任意一点得2分)

33.(8分)

(1)虽然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但缺乏能直接印证夏朝历史的文字证据。

(2分)

材料一中的《史记》和它所引用的《竹书纪年》都是文献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