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4559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温馨提示:

本试卷包括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Ⅰ卷(36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A.崔嵬(wéi)泾(jīng)渭分明元凶胡子B.勒(lē)索乍暖还(huán)寒揽胜攻城略地

C.孜(zǐ)然徇(xùn)私枉法弩钝见危受命

D.供(gōng)给龇(cī)牙咧嘴温火勠力同心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________,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________,化为明日黄花。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_______,未老而先亡。

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A.物换星移抱残守缺白驹B.物换星移坚如磐石昙花C.时过境迁坚如磐石白驹D.时过境迁抱残守缺昙花一现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知名民校“横空出世”,受益的将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有迫切需求的家长们,还有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也将依托这些知名民校得到扩张发展。

B.研究人员发现:

1300名糖尿病患者喝凉开水泡的茶,持续半年,82%的糖尿病患者明显减轻,大约9%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完全恢复正常。

C.2017最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首播时,凭借17.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他电视剧。

D.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4.《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是哪一个节日的情形()(3分)

A.清明节B.上巳节C.寒食节D.上二、(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7题

翻阅我国传统的典籍可以发现,“法治”一词很早就出现了。

从这些古代典籍对“法”的论断中,可以看出,我国从法产生的初始阶段,提到法,即与“刑”“罚”相关,注重的就是法的约束和惩治作用,而并非侧重于它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历史上的法家,基于对这样的“法”的认识,基于对人性恶的认识,提出的“法治”的一整套国家治理方式,终究是君王统治约束臣民的工具。

这样的“法治”,虽也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同功者,同赏;同罪者,同罚”(管仲),“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商鞅)的公平与正义,但仍不入人心。

一向推崇忠恕与仁爱的中华民族,对法治是心存避讳的。

百姓在内心深处仍然寄希望于“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而不是依赖于统治阶层所颁布的法律。

“青天大老爷”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心理,也正是贤人政治的典型体现。

也正因如此,我国的“法治”常被“人治”所代替,也因此多受诟病。

中国当前守法现状,仍处在源于功利主义和恐惧惩戒的阶段,还远未达到更高层级的法治信仰。

提到“法”,多的是内心的畏惧,少的是信仰上的遵从。

很多人面对规则制度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遵守而是去突破。

在中国这样一个由“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等级社会一步步走来的国度,能够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还有漫长的路。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这是直接从中国民众思想最深处切入,是对中国传统法治思想进行精准号脉之后开出的药方。

让法治成为信仰,这是从最根本上推行法治的途径。

这一美好愿景的实现,固然需要国家机器的体系化运行,更需要每个公民思想深处对法治进行深度思索。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法治化的实现,将是一个“换了人间”的新气象。

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曾有过这样的论断: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其本意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弱富贫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奉行法治,国家就会富强;如果背弃法治,国家就会贫弱。

坚持法治,是我们实现强国之梦的重要保障。

5.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的法家很早就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但却一直难入人心。

B.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法的作用应该是对种种恶行进行约束和惩治。

C.中华文化讲究忠恕与仁爱,相比“法治”,中国人更崇尚贤人政治。

D.中国古代的法治并非为保证公平和正义,百姓也不相信它能替自己主持公道。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律的权威不是体现在让民众感到畏惧上,更不应让民众总想去突破它。

B.要想改变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的弊病,必须使“法”成为人民真诚的信仰。

C.中国当前正处于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中,这需要所有公民的参与。

D.中国现阶段法律的制定仍源于功利主义,法律的作用仍重在震慑和惩戒。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7.下列表述,能反映对“法治”追求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在上访的道路上奔波,希望能够为自己陈述冤屈或求得帮助。

B.儒家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提倡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C.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把法律条文铸到鼎上,公布于众,令国民周知这是国家常用的法律。

D.《窦娥冤》中窦娥被杀前发下三桩誓愿,以抗议判决的不公,向世人证明自己的清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叶嘉传

叶嘉①,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尝曰:

“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

“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

”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

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

天子见之,曰:

“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试哉!

”因顾谓侍臣曰:

“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可。

”遂以言恐嘉曰:

“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

”嘉勃然吐气,曰:

“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

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

“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

少顷,上鼓舌欣然,曰:

“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

《书》曰:

启乃心,沃朕心。

嘉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

“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

上不悦,曰:

“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正色曰:

“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

臣言虽苦,久则有效。

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

”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上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

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

“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

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注】①叶嘉:

叶之嘉者,指茶叶。

②陆先生:

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

传车,驿站的车马。

8.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劝之业武业:

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饫:

饱。

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倾:

倾慕

D.颜色不变颜色:

脸色

9.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试哉②必槌提顿挫之可

③嘉谓也④上不见嘉月余

A.其以之乃B.其乃之以

C.以乃以之D.以其乃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是()(3分)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11.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3分)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⑥劳于万机,神苶思困

A.①③B.③④C.④⑥D.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

因品行出众为陆羽所重,后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

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第Ⅱ卷(114分)

四、(21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3分)

⑵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2分)

⑶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春阴朱弁①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绝域东风竟何事?

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朱弁(1085~1144):

字少章,号观如居士,宋高宗建炎元年冬出使金国,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被拘留了整整十五年,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秋回到故⑴诗中的金国之春有怎样的特征?

(2分)

⑵请从情与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前两联。

(3分)

⑶请分析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徒慕君之高义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4)景翳翳以将入,。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5),忽到庞公栖隐处。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五、(21分)

阅读文章,完成16—19题。

唐朝的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