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地理定稿.docx
《月考地理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考地理定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月考地理定稿
2014--2015学年度第三次月考地理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到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
1.城市合理规划的最主要目的是
A.为保证城市居住更加方便
B.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为节省城市建设的投资
D.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又保护城市环境
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总数的统计图”。
回答2--3题。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
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
C.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
D.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
3.从图中可以看出
A.西藏、上海的人口增长呈现出较高的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特点
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高
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
D.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北京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比北京低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较,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下。
读表,完成4--5题。
0~14岁比重
15~64岁比重
65岁以上比重
全国
-6.29%
4.38%
1.91%
甲省区
-7.28%
6.58%
0.7%
4.该数据反映我国
A.人口增长加快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劳动力仍较充足
5.甲省区最可能是
A.广西B.广东C.河南D.江西
“PPE怪圈”是指贫穷(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如图所示,完成6--7题。
6.图5中,a、b、c、d四点代表的人口增长状况中最有可能形成“PPE怪圈”的是
A.aB.bC.cD.d
7.目前下列国家中基本不可能出现“PPE怪圈”的是
A.坦桑尼亚B.津巴布韦C.阿富汗D.德国
读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甲)与该城市某季节近地面二氧化硫浓度分布图(图乙),读图回答8--10题。
8.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中,Q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货运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行政办公区
9.如果该城市的工业布局合理,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是甲、乙、丙、丁四图中的A
A.甲B.乙C.丙D.丁
10.该城市近地面大气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区域,其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A.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B.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C.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D.冬季取暖排放的废气
11.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据此判断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A.OAB.OBC.OCD.OD
下图表示1978~2013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
读图,回答12--13题。
12.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劳动力日趋紧缺
13.图中最可能反映上海市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读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15.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数量和每十年人口增长率状况,读图完成16--17题。
16.该国
A.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问题突出B.人口迁入率高,人口数量增加快
C.人口以自然增长为主,增速趋缓D.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17.图中反应该国2011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18.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读“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0.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口迁移原因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下图中A、B、C、D可能是大城市、小城市或郊区。
读图回答21--22题。
21.A、B、C、D中最有可能为郊区的是
A.AB.BC.CD.D
22.图中区域要建设-T业卫星城,最合适的位置是
A.甲B.乙C.丙D.丁
读“1980-2005年我国人口迁出、迁入重心演化轨迹图”,回答下列23--24题。
23.由图可知
A.迁出重心的位移变化比迁入重心明显
B.迁入重心的位移变化主要表现在东西方向
C.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一直迁往东南方向
D.两重心位移在南北方向上始终保持同向变化。
24.2000—2005年我国人口迁入重心的移动,最可能原因是
A.京津冀都市圈的崛起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C.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D.东北传统工业区振兴
下图为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示意图。
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分别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
26.曲线③代表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体现最明显的是
A.伦教B.巴西利亚C.新德里D.乌兰巴托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省际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变化。
读图完成27--28题。
27.导致图中变化趋势的最主要直接因素是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8.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 ④欠发达省份
A.①③ B.①④C.②③D.②④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
读图完成29--30题。
29.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A.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30.1990—2000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A.人口的大量外迁B.矿产资源的枯竭
C.环境质量的恶化D.老工业基地衰落
人口算术
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31--32题。
国家
人口算术密度(人/km2)
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甲
3
35
乙
30
156
丙
70
3503
丁
313
559
戊
432
1601
己
910
1359
3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A.甲B.乙C.丙D.丁
3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A.甲B.乙C.戊
D.己
读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单位:
元/平方米),回答33--34题。
33.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34.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会处,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分析并完成35--36题。
35.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B.大洋洲 C.非洲D.北美洲
36.Y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问题B.人口基数过大问题
C.人口增长过快问题D.失业人口增加问题
读世界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供求图,回答37--38题。
37.随着年份的推移,世界可耕地总面积
A.不断下降
B.与人口的增长可能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C.从1950年开始低于按现有生产水平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D.从2050年开始不能满足人类需求
38.图中表明
A.提高环境承载力需要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耕地面积的减少,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
C.人口的增加,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D.科技的进步,使所需的耕地有下降趋势
39.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下列关于辽宁、广东城市化差异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辽宁省早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其起步早,并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
B.辽宁省后期城市化发展缓慢,是因其经济衰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C.广东省城市化起步晚,是因其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工业化水平落后
D.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外资企业的建立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下图示意为某区域中心中心城市不同年代的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
完成40--41题。
40.读图可分析该城市制造业的空间变化,与其变化不相符的是
A.制造业集聚中心逐步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扩散
B.在城市周边形成多个集聚区
C.集聚中心呈现出沿高速公路向外扩散的趋势
D.制造业重心有北迁的趋势
41.图中显示出的变化,说明城市制造业
A.在区域社会经济进入高水平时期就业比重将大幅度增加
B.空间集聚与扩散会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C.空间格局演化与区位通达度及政策引导关系不大
D.在区域产业发展的结构中资源密集型企业始终为主体
中国城市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外来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下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数据。
读表回答42--44题。
注:
(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
42.2002~2012年间
A.2002年以来我国城市进程慢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C.城市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43.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城市人口增长过快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D.环境污染逐步加大
4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45.2013年11月我国开始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即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
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D.男多女少的情况加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材料一:
武汉市城区图
材料二:
武汉市迁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图及武汉市迁入人口就业结构图
材料三:
主要人口迁出省份迁往武汉市的人口统计图
(1)简述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4分)
(2)根据材料说明武汉市迁入人口的地区构成特点(4分)
(3)分析人口迁入对武汉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分)
(1)(任取4点,每点1分)
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足,
水上交通便利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
铁路枢纽,陆上交通便利
省会城市
(2)特点:
迁入人口以本省人口为主(2分);省外迁入人口以周边省份为主(2分)(或河南、四川、江西、湖南为主);
(3) 增加劳动力(1分);促进武汉市第
(二)三产业发展(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