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docx
《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
三一文库(XX)
〔“宪法”一词最早来源于?
〕
*篇一:
第一章:
宪法练习题(基本理论新)
宪法练习题(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宪法
附带性审查
成文宪法
不成文宪法
钦定宪法
违宪审查
民定宪法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人类历史上“宪法”一词来源于()。
A.英文B.德文C.拉丁文D.中文
2.宪政的基本精神是__________。
A.建立有限政府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
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3.由立法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体制,起源于________。
A.英国宪法B.美国宪法B.法国宪法D.苏俄宪法
4.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5.宪法解释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合宪解释B.违宪解释C.补充解释D.扩充解释
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之一。
下列哪一宪法原则准确体现了人民主权思想?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
根据《宪法》规定,对于“宪法法律至上”中“法律”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是指具有法的一般特征的规范性文件
B.是指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
C.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8.宪法结构指宪法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
关于我国宪法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宪法序言规定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
B.现行宪法正文的排列顺序是:
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C.宪法附则没有法律效力
D.宪法没有附则
9.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
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B.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C.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D.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10.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宪法确立了法律体系的基本目标B.宪法确立了立法的统一基础
C.宪法规定了完善的立法体制与具体规划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11.关于我国宪法的修改,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宪法》没有专章规定修改程序B.《宪法》规定的修宪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立法法》规定,宪法修正案由国家主席令公布D.《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规定,宪法修改以投票方式表决
12.由专门机关负责保障宪法实施的规定始于下列哪一部宪法?
()
A.1958年法国宪法B.1787年美国宪法C.1799年法国宪法D.1908年苏俄宪法
13.关于我国1982年《宪法》的结构,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这部宪法只有正文B.这部宪法由序言和正文构成
C.这部宪法由序言、正文和附则构成D.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规定在这部宪法的附则中
14.下列哪一选项是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的分类标准?
()
A.宪法文件的有无B.制定主体的特定性C.制定程序的严格与否D.宪法典的有无
15.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全国人大审议立法议案的法定通过人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B.宪法的修改,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C.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D.法律的制定,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成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16.按照宪法的理论,制宪主体不同于制宪机关。
下列关于我国宪法的制宪主体或制宪机关的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体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主休,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制宪机关,宪法起草委员会是它的具体工作机关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17.根据宪法制定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民定宪法、钦定宪法和协定宪法。
下列哪一部宪法是协定宪法?
()
A.1830年法国宪法B.1779年美国《邦联条例》C.1889年日本宪法D.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18.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A.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19.关于宪法规范的特性,下列哪一项表述不成立?
()
A.根本性B.原则性C.无制裁性D.相对稳定性
20.宪法附则是指宪法对于特定事项需要特殊规定而作出的附加条款。
下列关于宪法附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附则是宪法的一部分,因而其法律效力当然应与一般条款相同
B.附则是宪法的特定条款,因而仅对特定事项具有法律效力
C.附则是宪法的临时条款,因而仅在特定的时限内具有法律效力
D.附则是宪法的特别条款,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因而其法律效力高于宪法一般条款
21.根据宪法分类理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成文宪法也叫文书宪法,只有一个书面文件
B.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是英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C.1830年法国宪法是钦定宪法
D.柔性宪法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2.关于宪法实施,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宪法的遵守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形式
B.制度保障是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
C.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一种方式
D.宪法适用是宪法实施的重要途径
23.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宪法文本的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B.《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制定、修改制度
C.作为《宪法》的《附则》,《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D.《宪法》规定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产生,两者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24.关于宪法规范,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C.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D.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相互结合为一体,是我国宪法规范的鲜明特色
25.关于我国宪法修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我国修宪实践中既有对宪法的部分修改,也有对宪法的全面修改
B.经十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法定的修宪主体
D.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宪法修改方式
26.宪法的制定是指制宪主体按照一定程序创制宪法的活动。
关于宪法的制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制宪权和修宪权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根源性的国家权力
B.人民可以通过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的过程
C.宪法的制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D.1954年《宪法》通过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公布
27.宪法的渊源即宪法的表现形式。
关于宪法渊源,下列哪一表述是错误的?
A.一国宪法究竟采取哪些表现形式,取决于历史传统和现实状况等多种因素
B.宪法惯例实质上是一种宪法和法律条文无明确规定、但被普遍遵循的政治行为规范
C.宪法性法律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为实施宪法典而制定的调整宪法关系的法律
D.有些成文宪法国家的法院基于对宪法的解释而形成的判例也构成该国的宪法渊源
(二)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那些表现了宪法的最高效力()
A.宪法是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集中表现
B.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C.宪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D.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之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下列有关宪法与宪政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宪法是静态的宪政,宪政是动态的宪法
B.宪法的内容决定宪政的内容,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
C.没有宪法就谈不上宪政,离开宪政则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篇二:
宪法选择题
单选题:
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宪法和宪法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
B.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
C.宪法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D.有关国家问题的法律规范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国家主权学说的思想家是(B)。
A.乌尔比安
B.布丹
C.西塞罗
D.科克
3.首次提出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志(一是根据执政人数的多少加以划分;二是要看执政者是否依法行使权力)的思想家是(A)。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D.乌尔比安
4.下列选项中哪位思想家的“政体三机能说”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开端?
(C)
A.孟德斯鸠
B.汉密尔顿
C.亚里士多德
D.洛克
5.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法理论的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等命题的是(A)。
A.格老秀斯
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6.近代“三权分立”学说是由(A)提出的。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潘恩
D.托克维尔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B)。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五五宪草》
8.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宪法学著作是(A)。
A.王鸿年,1902年,《宪法法理要义》
B.郑观应,1893年,《盛世危言》
C.王世杰、钱端升,1935年,《比较宪法》
D.钟赓言,1919年,《宪法讲义》
9.“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中“宪法”一词的含义是(B)。
A.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B.一般的法律、法度
C.封建国家的基本法
D.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
10.在西方,“宪法”一词源于(B)。
A.英文
B.拉丁文
D.希腊文
11.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中“宪令”的含义是(A)。
A.皇帝的诏书、谕旨
B.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C.市民议会制定的普通法
D.确认英王与教士关系的法律
12.“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下面哪个选项能反映这一观点?
(B)
A.“摩纳哥君主兰尼埃三世亲王,根据上帝的旨意……兹决定颁布一部新的国家宪法”
B.“我们美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更完美的合众国,树立正义、保证国内治安、筹设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并谋吾人及子子孙孙永享自由和幸福……”
C.“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
D.“宪法反映制定时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巩固统治阶级的专政、政体和国家体制的形式;巩固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与管理机关的组织制度及其权限;以及巩固个人的法律地位,司法组织、审判的基本原则和选举制度”
13.根据是否具有统一的宪法典形式可将宪法分为(A)。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C.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
D.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14.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B)。
A.《权利法案》
B.1791年《法国宪法》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15.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C)。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希腊
1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A.1215年《自由大宪章》
B.1689年《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
17.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D)。
A.1789年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巴黎公社的《中央委员会宣言》
D.1918年《苏俄宪法》
18.我国第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是(D)。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重大信条十九条》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旧中国第一部正式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C)。
A.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1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
C.1923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D.1946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20.下列选项中哪一部规范性文件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宪权范畴的是(A)。
A.修宪权
B.立法权
C.质询权
D.违宪审查权
22.下列选项中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的学者是(D)。
A.亚里斯多德
B.卢梭
C.布丹
D.西哀耶士
23.自然法学派一般认为宪法制定权是(A)。
A.始原的创造性权力
B.国家权力
C.主权权力的体现
D.统治阶级的最高决定权
24.下列选项中宪法制定权曾受国际法制约的是(B)。
*篇三:
周叶中宪法的课后答案
周叶中宪法整理笔
绪论/同步练习/简答题
1..试述学习和研究宪法学有哪些独特的方法?
并请运用这些方法对“宪法”本身进行分析。
答:
方法是主体为解决某种问题而采取的技术性手段。
如果说态度是决定学习和研究活动能否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的话,那么方法则是决定学习和研究效果的核心环节。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宪法学而言,它除了具有“灵魂和头脑”意义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外,还有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至少包括以下几种,而且都可在分析“宪法”本身的过程中予以体现。
(1)价值分析法。
宪法既反映事实关系,也反映价值关系;宪法既是规范体系,又是价值体系。
价值分析是从学习和研究主体——人出发,探求宪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的方法,它关注“宪法应该是什么”。
离开了价值分析,宪法就会失去方向,它的目的也就不会明确。
列宁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孙中山说“宪法就是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人权宣言》宣称“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就是用价值分析方法对宪法进行的判断。
宪法的基本价值包括人民主权、社会秩序、社会正义与社会发展等,其中人权与民主是最核心的价值追求。
(2)语义分析法。
语义分析关注的是“宪法是什么”,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宪法的概念或者说定义。
宪法的概念是宪法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混乱的问题。
在宪法学的发展历史上,形式意义上的宪法与实质意义上的宪法之讨论,就是围绕宪法的概念而展开的。
(3)本质分析法。
对宪法进行本质分析极为重要。
在宪法的本质问题上,有三种主要的观点和实践:
一是神的意志论,即把宪法的本质直接或间接地归结为神或上帝的意志,认为宪法是神或上帝意志的反映或体现;二是全民意志论,即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三是阶级意志论,即认为宪法的本质在于反映阶级意志、体现阶级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观点。
(4)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关注“宪法实际上是什么”。
列宁曾经指出:
“当法律同现实脱节的时候,宪法是虚假的;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宪法便不是虚假的”,美国学者所说的“宪法就是法院说它是宪法的东西”,都是从社会实证角度对宪法进行的分析。
从一般意义上讲,字面上的宪法或者说书面宪法,至少有以下四大环节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
一是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宪法的基本内容都必须立足现实,否则就意味着宪法没有客观现实基础,缺少现实针对性;二是书面宪法制定后必须贯彻执行,必须实实在在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否则,再好的宪法也等于一纸空文;三是书面宪法并不是万能的,它还需要不成文宪法、“活的宪法”,包括宪法惯例、宪法解释等来发挥有益的补充作用;四是宪法的价值取向要结合现实来判断,这主要表现在从世界宪政史看,一旦立宪政治成为潮流,新国家在建立或者旧国家在变革过程中,都将制定宪法列为首要事项,即使在专制国家中,也以立宪来粉饰,于是,虽然这些国家在形式上有宪法,但这些宪法与宪法的价值取向都无缘。
(5)历史分析法。
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
毛泽东说“讲到宪法,资产阶级是先行的。
英国也好,法国也好,美国也好,资产阶级都有过革命时期,宪法就是他们在那个时候开始搞起来的”,就是对历史分析法的运用。
在运用这一方法分析宪法时,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历史复古主义,摒弃历史主义的认识论而采用历史性的认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分析宪法时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6)比较分析法。
列宁曾经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宪法进行了科学分类,指出以前的宪法即资产阶级宪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类型宪法,而“苏维埃宪法和苏维埃一样是在革命斗争时期产生的,它是第一个宣布国家政权属于劳动人民,剥夺剥削阶级即新生活建设者的敌人的一切权利的宪法,这就是它和其他国家宪法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是战胜资本的保证”。
比较的方法既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有关宪法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异同优劣的比较,加深对有关宪法问题的认识。
因此对宪法进行比较分析极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在宪法学中进行比较研究,推动比较宪法学的发展。
(7)其他分析方法。
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学科间的综合集成,其突出表现就是方法论上的互相渗透,或者说融会贯通。
目前,社会学分析、经济分析、政治学分析等方法亦逐渐被宪法学界所吸纳。
随着宪法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诸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新方法亦有可能成
为宪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第一章/同步练习/简答题
1.简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答: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决定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权限等等。
这些规定不仅反映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方向,而且规范着整个国家的活动。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普通法律,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在成文宪法国家,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规定相违背;宪法是公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的最高行为准则。
(3)宪法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其他法律要求更加严格。
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往往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不是普通的立法机关;宪法的通过或批准以及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一般都要求制宪机关或者国家立法机关成员的2/3或者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生效。
2.简述宪法最核心的价值。
答:
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从历史上看,宪法或宪法性文件往往是争取公民权利斗争的产物。
宪法最早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为了确认取得的权利,以巩固斗争的胜利成果而制定出来的。
从宪法的基本内容来看,尽管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内容仍然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然而,这两大块并非地位平行的两部分,就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公民权利的保障居于支配地位,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的目的即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3.如何理解“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
答:
将宪法的本质归结为体现或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的观点就是全民意志论。
典型的全民意志论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契约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是人们签订契约的产物,宪法则是这一契约的表现。
如果政府侵犯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并重新签订契约,组织新的政府。
因此宪法只能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
全民意志论不仅在资产阶级学者中流传甚广,而且这种观点在资产阶级宪法中也有明确规定。
例如1787年美国宪法、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就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然而我们知道,法律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宪法则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因而宪法所表现的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而绝不会是全体人民的意志。
因此尽管这一理论开创了新的宪法理念,促进了宪法的发展;但它却掩盖了事实真相,麻痹了广大受剥削受压迫的人民。
4.简述宪法分类的意义。
答:
宪法分类是指按照一定标准把宪法划分和归纳为不同类别的活动,是宪法与宪法学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宪法分类是人们认识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
既然“类”的形成必须基于分类对象的基本特征,那么一方面,如果人们要对宪法和宪法现象进行分类,就必须弄清楚宪法和宪法现象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如果人们对宪法和宪法现象的认识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类别,那么就能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总结宪法的各种特征。
(2)宪法分类是对宪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宪法分类既可以对同一类别的宪法进行比较研究,又可以对不同类别的宪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有效地分析宪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寻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3)宪法分类对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国家的统治阶级要制定一部科学的宪法,并使其发挥实际作用,都必须吸收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而通过分类比较研究则可获得这方面的认识。
5.简述字面意义上的、规范意义上的宪法与客观现实的紧密联系。
答:
作为字面上的、规范意义上的宪法,或者说书面宪法,至少在两大环节上与客观现实密不可分:
一是在宪法制定过程中,宪法的基本内容,以及宪法规范的具体表述,都必须立足现实,从客观实际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具体条件出发。
如果书面宪法没有客观现实基础,那么也就意味着宪法的具体规定没有现实针对性,就不能促进社会现实的发展。
因此书面宪法必须来源于现实。
二是书面宪法制定后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必须实实在在地调整各种现实社会关系,否则,再好的宪法也等于一
纸空文。
论述题
第二章
1.试述宪法与其他法律相区别的基本特征。
答:
宪法与其他法律一样都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都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行为规范,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但宪法又有自身的基本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是宪法在法律上的特征。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①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宪法不仅反映着一